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月考高三年级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完成下面小題。‎ ‎1. 选择天津制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成本较低 B. 劳动力成本较低 C. 铁路运输发达 D. 产业协作条件好 ‎2. 与西昌、酒泉、太原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运输能力 B. 科技力量 C. 国防安全 D. 天气气候 ‎【答案】1. D 2.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影响卫星基地布局的区位因素。‎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津市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天津市的工业发展正是有效的利用了其有利的交通、资源等条件,较好的发展了本市的各工业部门。火箭制造属于技术密集产业,在天津制造主要考虑天津市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优越的交通位置,促进了天津工商业的繁荣,加速了天津城市化的进程,天津产业协作条件好,这也是选择天津制造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其区位与地价关系、工资水平与铁路关系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海南文昌与其他几地相比,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发射,且濒临南海,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具有海运优势,A正确;科技力量不具有优势,B错误;考虑国防安全应布局在内陆地区,C错误;海南与其他几地相比,降水较多,不具有天气优势,D错误,故选A。‎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示意图,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正不断提高,回答下列问题。‎ ‎3. 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 ‎450米 B. ‎‎500米 C. ‎550米 D. ‎‎600米 ‎4. 随着城市化迅猛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该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是 A. 扩大水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B.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旅游业 C. 发展水力发电,增加能源供应 D. 对农幅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5. 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 A. 土壤肥力低 B. 旱涝灾害频繁 C. 寒潮冻害 D. 土壤盐碱化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应用,区域农业发展及其制约的因素。‎ ‎【3题详解】‎ 等高线的判读,求最大高差,首先找到海拔最高处为‎550m<③<‎600m海拔最低‎50m-100m,故其高差为‎450m<高差<‎550m.所以其最大高差为‎500m,答案B正确。‎ ‎【4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若过度开垦,扩大水田面积,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旅游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都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该地为我国东南沿海,降水量大,河流有一定落差,故该地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发展小水电,增加能源供应,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5题详解】‎ 题文材料中定位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析其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旱涝灾害频发;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冬春季节受寒潮影响,农作物受冻会减产;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故土壤盐碱化不可能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选D。‎ 当位于富士山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钻石,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为“钻石富士”。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A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7. 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B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A. 6:00 B. 9:‎00 ‎C. 11:00 D. 12:00‎ ‎【答案】6. C 7. B ‎【解析】‎ 该题考查日出日落时间与方向变化。‎ ‎【6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甲地的位置,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如果要拍摄出图乙的景观,此时的太阳应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所以应是日落景观,日落西北应是夏季7月份,C对,1月份是冬季,日落西南,A错。4月与10月日落偏西方,拍摄到的可能性小,B、D错。‎ ‎【7题详解】‎ 春分日时,6:00日出东方。在图中乙湖拍摄到乙图的景观,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向,应在6点之后,A错。11点、12点太阳位于南部天空,不易拍摄到,C、D错。最可能是9‎ 点,太阳位于东南方向,B对。‎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 B. 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C. 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D. 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流水侵蚀 ‎9. 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 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 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D. 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答案】8. B 9.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水循环的判断等知识,总体考查内容多,难度中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的判断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②构造是断层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B正确;②地质构造错断①岩层,应是后形成,A错误;甲地貌为冲积扇、洪积扇,形成在山麓地区,不只形成在湿润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很C错误;乙地貌为三角洲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流水堆积,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常年盛行西风,所以是温带海洋性气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夏季水循环不会更活跃,故A错误;区域水循环总量是动态稳定的,图中湖泊不能减少区域水循环总量,B错误;图中甲地地貌为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没有影响,C错误;水循环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D正确,故选D。‎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主峰天柱峰(图1)如巨柱擎天。飞来峰(图2)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图3),峰雄石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飞来石形成于 A. 冰川堆积 B. 岩浆冷却 C. 陨石坠落 D. 风化侵蚀 ‎11. 天柱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 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B.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沉积作用——褶皱——风化侵蚀 ‎【答案】10. D 11. C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地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 ‎【10题详解】‎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主峰天柱峰如巨柱擎天图中的飞来石应该就是山体的花岗岩风化形成的,D正确;该地纬度低,无冰川作用,A错误;火山喷发形成喷出岩,此山体是花岗岩,是侵入岩,B错误,此处的飞来石不是来自陨石,就是本地的山体的花岗岩风化形成的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主峰天柱峰如巨柱擎天,地貌景观是花岗岩峰丛景观,花岗岩是地幔中的岩浆上升冷凝形成的侵入岩,景观的海拔1000多米,说明是地壳向上运动,形成海拔高的山地,形成了山地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现在的景观,因此天柱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5年4月6日‎,几十名北京市民来到位于北京居庸关山区的京张铁路,从山顶拍摄樱花初开的美景,正好和谐号列车经过花海,该列火车被民众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右图为2015年日本樱花初放日期等值线线图。‎ 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2. 北京与日本同纬度地区樱花开放时间相比 A. 相差一个月左右 B. 日本早半个月左右 C. 中国早半个月左右 D. 开花时间基本同步 ‎13. 造成中国和日本同纬度樱花开放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洋流 B. 海陆热力差异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答案】12. C 13. B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及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区域认知能力。‎ ‎【12题详解】‎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审核能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对比的是北京与日本同纬度地区相比,由材料可知,‎4月6日,北京地区的樱花已开放,北京处于40°N,据图可知日本同纬度地区的樱花开放时间是‎4月20日左右,北京地区要早半个月左右,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樱花开放时间的差异的因素。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地区开花的时间不同,主要考虑因素是光照和热量。分析北京与日本的海陆位置可知,北京地处内陆,陆地吸热快,春季气温回升快,樱花开放早;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被海洋包围,海洋增温慢,受海洋的影响,日本春季气温回升慢,樱花开放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2018年9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可能是 A. 30hpa B. 35hpa C. 40hpa D. 45hpa ‎15. 有关图示区域此时天气状况及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 甲地受高压控制,风力大 B. 乙地受低压影响,天气晴朗 C. 北京可能有阴雨天气 D. 日本南部受台风影响,风雨交加 ‎【答案】14. B 15. C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及等压线图中天气现象的分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低压、高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14题详解】‎ 图中等值距是5hpa,根据等压线分分布规律判断,甲处应为高压中心,甲外侧的闭合等压线数值是大数值1035,则甲的数值在1035-1040之间;而乙处根据等压线分分布规律判断,应为低压中心,乙处外侧的等压线为1005,则乙地数值在1000-1005之间,则甲和乙的气压差在30-40hpa之间,则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甲地为高压中心,由于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A 错误;乙地受低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以阴雨天气为主,B错误;此时,北京位于低压槽处,可能有阴雨天气,C正确;日本南部受高压影响,风和日丽,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答案】16. C 17. B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①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故①正确。②深层土壤含水量高,故②错误。③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故③正确,④错误。故C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①错。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D正确,ACD错误。故选D。‎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节选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今西安市西)时所写的一首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依据诗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正值春季,盛行南风,小麦生长旺盛 C. 该地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D. 该月昼短夜长,劳作时间短 ‎20. 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主要原因是 A. 南冈海拔低,气温高,利于作物生长 B. 南冈位于亚热带,作物受冻害威胁小 C. 南冈降水少,晴天多,利于作物生长 D. 南冈为向阳坡,光热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19. C 20. D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及区域特征。‎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中提到 “五月”“刈麦”,根据五月人倍忙判断应该是小麦成熟,该地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正确;冬小麦主要在华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A错误;小麦成熟的五月应该在芒种到夏至之间,属于夏季,B错误;该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D错。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分布影响因素。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说明该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合上提分析,该地是冬小麦产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且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D正确,AC错误,故选D。‎ 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 (  )‎ A. 自北向南增高 B. 自西向东增高 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2. 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拔 B. 降水 C. 热量 D. 坡向 ‎【答案】21. D 22.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 ‎【2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北向南降低,自西向东降低,合起来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D对。A、B、C错。‎ ‎【22题详解】‎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对。海拔高度不是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A错。热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错。坡向对雪线高度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D错。‎ ‎【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将经度变化趋势和纬度变化趋势结合起来,判断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影响雪线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热量、坡向也有重要影响。‎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小明旅游的省是(  )‎ A. 云南省 B. 海南省 C 贵州省 D. 广东省 ‎24.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 A.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答案】23. A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从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该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峡谷和橡胶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云南。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宜橡胶种植;位于云贵高原,且其西部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形为高山峡谷相间分布。故A对。‎ ‎【24题详解】‎ 热量是影响橡胶生长的主导因素,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说明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北部山地高原阻挡了冷空气南下。故A对。‎ 卢克索位于古埃及底比斯古城南半部遗址上,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近年来,由于尼罗河水位上涨,附近农田的粗放式灌溉,卢克索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神庙群正在不断遭到破坏。下图示意卢克索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底比斯古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和水源 B. 地形和气候 C. 气候和交通 D. 水源和交通 ‎26. 近年来,卢克索神庙群不断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洪水泛滥,流水侵蚀加剧 B. 气温日较差变大,物理风化显著 C. 风沙活动频繁,风蚀作用增强 D. 土地盐碱化加重,腐蚀作用增强 ‎【答案】25. A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据图可知,结合经纬度分析,底比斯古城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底比斯古城靠近尼罗河,主要是利用尼罗河的水源优势,水源充足;结合材料乐至由于尼罗河水位上涨,底比斯古城遭到破坏,说明该地区地势低平,A正确。底比斯古城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B、C错误。土壤不是城市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古代时期,城市的选址一般不考虑矿产资源,D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尼罗河水进行灌溉,由于附近农田的粗放式灌溉,导致当地土壤盐碱化严重,加上由于尼罗河水位上涨,致使卢克索神庙群遭到腐蚀作用而被破坏,据此判断D正确,故选D。‎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图中信息表明:‎ 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 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28. 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 降水量少 B. 入库水量少 C. 蒸发量大 D. 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29. 该水库可能位于:‎ A. 太行山地 B. 秦岭山地 C. 江苏省北部 D. 云南省中部 ‎【答案】27. C 28. D 29. C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关联考点: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27题详解】‎ 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3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呈下降趋势。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所以选C。‎ ‎【28题详解】‎ 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所以选D。‎ ‎【29题详解】‎ 结合该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推出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均水位(水面海拔)为‎20米左右,说明位于平原地区,则太行山地和秦岭山地不符合条件,云南省中部6月份就开始进入雨季,云贵高原上水库水位海拔高,只有江苏北部是平原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所以选C。‎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地区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表示该地区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地下水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现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据图推测(  )‎ A. 地下水从乙流向甲 B. 丙处地下水质最差 C. 甲为城市区域 D. 丁为湿地 ‎【答案】30. D 31. A ‎【解析】‎ 考查地下水,河流地貌的发育。‎ ‎【30题详解】‎ 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距离海洋近,且地下潜水位低于海平面的地区,读图,图为该地区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说明甲乙丙丁离海岸距离相近,但图中甲地地下潜水位高,与海平面相同,乙、丙、丁地地下水位较低,且丁地下潜水位最低,最可能地下水变咸,D正确。故选D。‎ ‎【3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乙地海拔高于甲,地下水位是海拔减去地下水埋藏深度,故乙地地下水位高于甲,地下水由乙流向甲,A正确。丁处潜水位最低,丁处受海水入侵影响,地下水质最差,B错误。城市用水量大,城市区域常出现漏斗现象,丁可能是城市区域,C错误。甲地地下水埋藏浅,可能为湿地,D错误。故选A。‎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3.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 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 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 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 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答案】32. C 33. B ‎【解析】‎ 试题分析:‎ ‎【32题详解】‎ 读图,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需沿探测的航线行驶,在固定的码头靠岸,不能增强贸易灵活性,④错。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海运的没有硬性碰撞,能减少货物破损,③对。C对。‎ ‎【33题详解】‎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A错。乙处冬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B对。丙处是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C错。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洋流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4.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 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35. 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安全防御 B. 节约耕地 C. 防雨保温 D. 就地取材 ‎【答案】34. C 35. A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 ‎【35题详解】‎ 从图中客家人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房顶有宽檐,围墙上部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是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位于台湾省西北部沿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1963年埤塘人口逾8800人。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人口仅存约2800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是(  )‎ A. 养殖与旅游 B. 滞洪与养殖 C. 灌溉与滞洪 D. 灌溉与旅游 ‎37. 埤塘系统的修建反映出桃园地区(  )‎ A. 丘陵台地多 B. 降水强度小 C. 森林覆盖广 D. 河流流程长 ‎38. 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稻总产量的提高 B. 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 C. 水产养殖业的衰落 D.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 ‎【答案】36. C 37. A 38. D ‎【解析】‎ 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模式,自然环境特征,埤塘修建的目的,数量减少的原因。‎ ‎3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修建埤塘开始于客家人垦荒时期,垦荒是发展种植业,主要目的是灌溉与滞洪,C对。养殖、旅游与垦荒无关,不是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A、B、D错。故选C。‎ ‎【37题详解】‎ 结合剖面图分析,埤塘系统的修建反映出桃园地区丘陵台地多,是一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产方式,A对。该地有“千塘之乡”的美称,降水强度大,B错。图示高山地区有林地分布,不能表示森林覆盖广,C错。位于台湾岛,受岛屿面积限制,河流流程较短,D错。故选A。‎ ‎【38题详解】‎ 根据材料,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现象,是随着人口激增出现的。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占用的湿地,D对。水稻总产量的提高与埤塘减少无关,A错。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可能使埤塘数量增加,B错。水产养殖业的衰落可能是埤塘减少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故选D。‎ ‎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9. 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 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 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 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 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40. 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离美国近 B. 通关税率低 C. 生产成本低 D. 生产技术高 ‎【答案】39. C 40. B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3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逐渐下降。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美国相比,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美国主要的服装进口地,随着上述地区劳动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国进口服装逐渐转向其它地区。‎ ‎【40题详解】‎ 和美国相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较低。‎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通关税率大幅度降低,导致其后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逐渐增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湾。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秘鲁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包括矿产开采的绝大多数产业领域都对外资开放。中国与秘鲁合作领域广泛,目前,中国有170多家企业在秘鲁投资兴业,多分布在首都利马和卡亚俄等港口城市。下图示意秘鲁城市、矿产、河流分布。‎ ‎(1)简要分析秘鲁西部沿海气候干旱的原因 ‎(2)指出中国与秘鲁最具意义的合作领域,并分析各自具有的优势条件。‎ ‎(3)中国制造业企业投资建厂多选择在首都利马和卡亚俄等港口城市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位于热带)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形成降水;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显著。‎ ‎(2)合作领域:矿产资源领域。‎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勘探技术水平高,开采设备先进的优势制造业规模大,市场需求量大。‎ 秘鲁优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矿产开采悠久历史,劳动力素质较高(有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国家支持矿产开采业对外开放。‎ ‎(3)利马和卡亚俄等港口城市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基础服务水平较高;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濒临太平洋,对外交通便利,便于开辟国际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区域差异性分析及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由图可知,秘鲁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纬15‎ ‎°之间,热带地区,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气下沉流,不利于形成降水;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由于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显著,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进一步加剧了沿岸的干旱。‎ ‎(2)结合材料分析,秘鲁铜矿、铁矿、铅矿等矿产资源及煤炭、石油能源资源丰富,因此中国与秘鲁最具意义的合作领域是矿产资源领域,结合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中国与秘鲁相比,中国经济发达,资金和技术雄厚,市场广阔;因此中国的优势:资金雄厚勘探技术水平高,开采设备先进的优势制造业规模大,市场需求量大。秘鲁优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矿产开采悠久历史,劳动力素质较高(有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国家支持矿产开采业对外开放。‎ ‎(3)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利马为秘鲁的首都、卡亚俄为港口城市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该地区位于首都所在地,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基础服务水平较高;该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濒临太平洋,靠近港口,对外交通便利,便于开辟国际市场。‎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下图所示国家面积约4.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5万,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72%。据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1)简述该国地形特征。‎ ‎(2)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森林对于该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 ‎(3)图中国家境内铁路线较少,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试简述其原因。‎ ‎【答案】(1)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地形崎岖;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 ‎(2)(森林覆盖率高)能够拦截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进而减轻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3)该国国土面积狭小,长途运输量较小,短途运输公路的优势较明显;境内多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公路建设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考查地形特征的分析,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及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区位因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分析,由图可知,该地等高线高于‎5000米,且较为密集,所以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由北流向南,所以地势北高南低,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地势起伏大。‎ ‎(2)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在水循环的环节中,植被(森林)丰富能够阻挡大气降水,植被能够吸收一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削弱地表径流。进而减少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侵蚀作用,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3)本题考查英雄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结构复杂,同时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山地多,且地势起伏大,加上复杂的地质结构,导致修建铁路难度大;同时该国国土面积4.7万平方千米,该国国土面积狭小,长途运输量较小,短途运输公路的优势较明显。因此该国境内铁路线较少,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