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十章第1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作业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荒漠化及其防治 1、2、3、4、5、6、12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7、8、9、10、11、13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1.B 2.B 第1题,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及数量制约本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增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2题,图示区域的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原因,使土地荒漠化严重。 (2019·河南郑州月考)读“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地区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4.保护和恢复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3.C 4.A 第3题,据图可知,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A项错误;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但由于内蒙古的土地总面积远大于宁夏,故B项错误;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C项正确;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过度破坏植被,D项错误。第4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矿物能源。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可对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所以A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5~6题: 5.撒哈拉大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各大陆中,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5.B 6.A 第5题,撒哈拉大沙漠位于非洲,由于纬度较低,非洲主要是热带荒漠,有极少部分的亚热带荒漠;因为受副高(或信风)影响区域广,因而热带荒漠面积是各大洲中最大的,据此可判断图中②为非洲大陆。第6题,温带荒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的位置,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的,在亚欧大陆分布最广泛。图中①就是亚欧大陆,③是澳大利亚大陆,④是南美大陆。故A项正确。 (2018·河南高中联考)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 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面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回答7~9题: 7.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水源 D.地形 8.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 A.地下水 B.雾气 C.雨水 D.湖泊水 9.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地退化 C.土壤盐碱化 D.森林减少 解析:7.D 8.C 9.A 第7题,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在山顶、山坡、山腰、山下、沟底等不同地形部位因地制宜,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第8题,据图可知,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第9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防止水土流失必须研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下面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上面三幅图说明( ) A.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差异很小 B.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 C.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三大因素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D.年降水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起主导作用 11.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除了上述三项外,还有( ) A.土壤的干燥度和疏松度 B.岩层的性质和厚度 C.地壳活动的强度和频度 D.河流水的流速和流量 解析:10.B 11.A 第10题,图中显示年降水量300~600mm之间对土壤侵蚀影响显著,故A错;年降水量与地形坡度二者之间基本没有关系,故C错;图中显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三者对土壤侵蚀都影响很大,而且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故D错,B正确。第11题,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主要有风力大小、植被覆盖率、降雨量、土质疏松程度、坡度(坡度越陡,土地被侵蚀得越快)、人类活动等;与岩层、地壳活动、河流水的流速等无关,故选项A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8·四川春季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喜阳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m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m,内无板结层,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 较好。 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而现今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六大沙漠,总面积约1.86万km2。25年间,亿利资源集团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模式,投资3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投资300多亿元发展产业,绿化库布齐沙漠的 5 000多km2,控制荒漠化面积10 000多km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还种植甘草209万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下面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 (1)试指出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3)列举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9分) (4)分析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地区采用的治沙模式的好处。(9分) 解析:第(1)题,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水源、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第(3)题,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封沙禁牧、禁采,生态移民治沙等。第(4)题,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地区采用的治沙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启动资金,治沙有资金保障;企业组织管理,方便运作;把治沙同产业化和市场化结合,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1)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变干),风力强劲,沙源丰富。人为原因:过度的砍伐、放牧和开垦,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6分) (2)地下水埋藏深;为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气候干旱、光照强;临近黄河,灌溉便利。(6分) (3)封沙禁牧、禁采,生态移民治沙;用草方格等沙障固沙;种植甘草、沙棘、油沙豆等耐旱的经济作物,生物固沙。(9分) (4)提供启动资金,治沙有资金保障;企业组织管理,方便运作;把治沙同产业化、市场化结合,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9分) 13.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林草界线。下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地和林木覆盖率的关系图(图A)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图B)。 (1)简述图B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10分) (2)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0分) (3)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6分) 解析:第(1)题,图B所示区域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结合图A可推断植被类型从西北部的荒漠草原向东南部的森林递变。第(2)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应考虑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第(3)题,从甲区域的位置特征看,降水量为400~530 mm,适宜栽培耐旱的草本植物及灌丛;位于河流支流的发源地,沟谷发育,注意立体开发和治理等。 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水分条件不适宜林木的生长,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故草地覆盖率较大。年降水量大于530 mm的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适宜木本植被生长,故林木覆盖率较高。年降水量为400~530 mm的地区是林草过渡区。(10分) (2)甲区域年降水量为400~530 mm,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开垦历史悠久(垦殖率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坡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严重。(10分) (3)栽培耐旱植被;小流域垂直空间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草)的生物工程建设等。(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