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50分)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 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 A. c、d 、b、a B. a、b、c、d C. d、c、b、a D. c、d、a、b 3. 当c地昼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 北京昼长夜短 C.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A. a地终年昼夜平分,为赤道地区的某地,A对。 B. b地昼夜长短随着季节变化有变化,且冬至昼最长,判断为南半球的地点,B错。 C. c地冬至时昼最长为24小时,则判断为南极圈上的某地,C错。 D. d地半年极昼,半年极夜,夏至日出现极昼,则判断为北极点,D错。 故答案选A。 【2题详解】 根据四地的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a为赤道上某地,b为南半球赤道到极圈地区的某地,c为极圈上某地,d为北极点;因为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则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d、c、b、a,答案选C。 【3题详解】 根据图示,c地昼最长时为冬至日。 A.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时间在7月初,不符合题意,A错。 B. 北京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B错。 C. 冬至时,上海离太阳直射点是一年中的最远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C正确。 D. 冬至时,北极出现极夜现象,D错。 故答案选C。 【点睛】赤道上昼夜平分,昼夜的年变化幅度为0;纬度越高,则昼夜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到极点之间昼夜的年变化幅度达到24小时;极圈一年中有一天极昼,一天极夜;极点上有半年时间极昼,半年时间极夜。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A.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可以被大气大量吸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A对。 B.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不能被近地层大气中大量的水汽等吸收,因此太阳辐射不是近地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 C. 大气辐射是由大气释放的,因此不是大气的热源,C错。 D. 大气逆辐射是来自于大气,因此不是大气的热源,D错。 故答案选A。 【5题详解】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保温作用,A错。 B. 大气的反射作用D指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符合题意,B错。 C. B指地面辐射被大气大量吸收,说明的是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C错。 D. C辐射来自大气,方向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对。 故答案选D。 【点睛】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难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的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够大量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因此,地面是近地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山竹”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风暴,当地时间凌晨1点40分左右,台风“山竹”在菲律宾吕宋岛北端的卡加延省登陆,狂风高达每小时325公里(200英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山竹”成因的是 A. B. C. D. 7. 台风中心的天气状况是 A. 狂风暴雨 B. 炎热干燥 C. 阴雨连绵 D. 晴朗无云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A.图示显示的冷锋锋面,不符合题意,A错。 B.图示显示的是暖锋锋面,不符合题意,B错。 C.图中显示气流的上升运动,为气旋,符合题意,C对。 D.图中显示气流的下沉运动,为反气旋,不符合题意,D错。 故答案选C。 【7题详解】 台风中心为台风眼位置,形成独特的下沉气流,不会是狂风暴雨、阴雨连绵天气,AC排除;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能缓解酷暑炎热,因此即使在中心位置,空气湿度较大,不会是炎热干燥,一般会有晴朗无云的天气,B不对,D对。 【点睛】台风一般会形成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由于台风是急剧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流急剧上升,因此在中心位置往往空气极为稀薄,反而吸引空气,形成下沉气流,形成晴朗无云的天气。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图中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A. 从图示看,甲地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对。 B. 乙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在雨季时降水很多,年降水量超过1500mm,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B错。 C. 丙最低气温小于15℃,冬雨型,则判定为地中海气候,C错。 D. 丁最低气温小于0℃,夏雨型,则判定为温带季风气候,D错。 故答案为A。 【9题详解】 A. 甲为热带雨林气候,受到赤道低气压控制,A错。 B. 乙为热带季风气候,则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B错。 C. 丙为地中海气候,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符合题意,C对。 D. 丁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D错。 故答案为C。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据图判断,① 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 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1. ② 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信风 【答案】10. D 11.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容易判断①半岛为印度半岛,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为夏顺冬逆可判断北半球为夏季。又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干湿季,夏季高温多雨。所以选A。 ②海区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西南季风,吹拂洋流东流。所以选择C。 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丘 13. 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沉积 【答案】12. C 13.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12题详解】 三角洲在入海口附近形成,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此图是在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故选A。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其形成原因是风力沉积,故选C。 【点睛】河流地貌分布: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入海口附近形成三角洲;河流的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5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15. 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 黄河流域 B. 塔里木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16. 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答案】14. C 15. C 16. C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 【15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的流入主要与雨水有关,出现两次峰值和一次低谷主要和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由低谷出现的时间可以判断,主要是受副高影响下的伏旱天气,该水库最可能位于长江流域。 【16题详解】 该水库位于长江流域,那么该区域可以看见的景观应该是C河口三角洲;A是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B是绵长的褶皱山脉;D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 读山地垂直带谱,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7. 可能位于温带地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四座山峰所在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丁、丙 D. 丁、甲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A. 甲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则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错。 B. 乙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则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对。 C. 丙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则判断该山地位于亚寒带地区,C错。 D. 丁山麓自然带为苔原带,则判断该山地位于寒带地区,D错。 故答案为B。 【18题详解】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反之越大。则甲山地在亚热带地区,纬度最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丁纬度最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故答案选D。 图1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2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 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20. 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2中的( ) A. 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 阶段 D. Ⅳ阶段 21. 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9. D 20. B 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读图甲,该城市,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5%以下,说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则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处于较低水平,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未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依然呈增加趋势。故选D。 【20题详解】 读图乙Ⅰ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Ⅱ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Ⅲ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Ⅳ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图甲城市的自然增长状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B 【21题详解】 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老龄化问题较严重,所以今后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仍需进行计划生育,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劳动力数量较充足,不需要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没法解决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故选B。 【考点定位】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过慢带来问题及应对措施 【名师点睛】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要记牢记准。 (2)定量描述:原始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 ( ) A. 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 B. 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 C. 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 D. 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 23.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 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 C. 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 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成为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之一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从图中看,我国人口增长率在2035年左右变为0,因此可以说在2035年左右人口数量达到最多,AC不对,排除;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20年左右变为0,说明劳动人口在2020年时达到最多,故答案选D。 【23题详解】 A. 未来二十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就业压力越来越小,A错。 B. 未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下降并变为负值,但不是大量外迁造成,B错。 C. 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取消不符合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C错。 D. 今后我们要引导人口合理迁移,以弥补部分地区劳动人口减少带来的用工不足问题,D对。 故选D。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 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 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 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 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25. 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B选项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选项错误;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C选项错误;地域文化体现在非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物质方面,D选项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传统民居的分布,①位于华北平原,传统民居是四合院,①错误;②位于内蒙古草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②正确;③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为窑洞,③正确;④位于青藏高原,传统民居为碉房,④错误。故选C。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 C. 行政因素 D. 历史因素 27. 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26. D 27. B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铁路穿越市区,可能给市区的交通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所以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考虑,铁路分布不穿市区。可能受历史因素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分布于城市边缘的铁路线穿越市中心。故选D。 【27题详解】 根据城市地租自市中心向外递减,靠近商业区和交通线则地价较高的分布规律判断,从a-b,先经过次级商业区则地租先升高后降低;经过河流和商业区,地租先升高后降低,且变化的幅度较大;继续经过次级商业区,地租先升后降低,所以ab线的地租曲线有3次波动,且变化的规律几乎一样。故选B。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地租分布 【名师点睛】地租曲线的判读: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读四幅农业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29.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B. 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C. 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D. 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28. A 29.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常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是基础性知识。解答关键是要会识别景观图,能根据景观图解读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类、特点,然后再结合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域地理特征进行解答。 【28题详解】 中国北方和美国由于降水较少,发展旱地作物;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对水热要求较高,分布在水热条件充足的地区;内蒙古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此形成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A对;地形、土壤、水源方面的差异较小,影响较小,排除BCD。 答案选A。 【29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主要靠人力、畜力,由于人口多,农业产品主要自给为主,商品率较低,A 对;乙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分布在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地区,产品商品率高,出口较多,其分布不靠近市场,B不对; 丙是种植园农业,生产规模大,C不对;丁在中国的内蒙古,该地由于过度放牧等活动造成草场退化,引起土地荒漠化现象,D不对。 故答案为A。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左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 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31. 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 【答案】30. A 31.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 【30题详解】 M地附近有煤田,又靠近工业区,能源、市场条件优越。因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因此不是接近铁矿。①③正确,选A。 【31题详解】 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靠近沿海地区可以降低铁矿石的运输费用,选择B。 下图为某区域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若图中线段表示河流,则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乙—丙 33. 若图中线段表示公路,则该区域商业中心最可能出现在(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32. A 33. B 【解析】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甲乙河段城镇数目少,而丙乙与乙丁城市数目多,所以甲乙段可能为支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图中乙地位于区域中心,位于公路交汇处,交通通达度高,可能形成该区域的商业中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4.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随时都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 ) ①三维位置 ②三维方向 ③运动速度和时间 ④伊军士兵位置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航海中,GPS可提供位置、航速、航向、时间、海图航迹。航空中,GPS可进行最佳空域划分与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飞行线路管理、引导着陆及停机等。公路运输中,GPS能够提供所处的地理坐标、城市道路图、前进方向,可提示行走路线、发出报警信号等。伊军士兵位置不能在GPS信号接收机上获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5.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DOS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A.RS技术可以通过接收地物反射或者发射的电磁波来识别、监测地物,可以监测海啸,A对。 B.GPS技术是用来定位、导航的技术,B错。 C.GIS技术是用来管理、处理数据的技术,C错。 D.DOS技术是一种面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技术,是人与计算机的桥梁,D错。 故选A。 36.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①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③鼓励私人买车,解决乘车难 ④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地块拓宽马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能够错开出行高峰,从而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①对;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可以减少小汽车的数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②对;鼓励私人买车会增加小汽车的使用,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③不对;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地块拓宽马路可以一定程度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但这需要修改城市规划,且高层建筑建设成本高,这是不合理的措施,不易采用,④错。故BCD排除,正确答案选A。 37.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的电子技术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微电子装配工业则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它的转移是为了接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投资建厂的土地租金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东南亚、墨西哥正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并非是为了“传播新技术、新工艺”这样崇高而又伟大的宗旨。故选A 考点: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生懂得电子装配工业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与电子技术工业不是同一类型的工业类型。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能把工业企业的核心技术转移出去。试题设计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 美国“硅谷” B. 德国鲁尔区 C.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 长江三角洲 39. 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侨乡 B. 政策 C. 交通 D. 劳动力 40.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优惠 B. 科技发达 C. 劳动力廉价 D. 产业升级 【答案】38. A 39. B 40. D 【解析】 【38题详解】 据图可知,发展模式①是利用当地的知识和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工业部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与美国“硅谷”发展模式相符,故A项正确。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故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改革开发的政策,B项正确。 【40题详解】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故D项正确。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 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2.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3. 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A. 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B. 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C. 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D. 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答案】41. B 42. D 43. D 【解析】 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产品研发、产品品牌环节,在利润分配中占比例最大。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各国研发资源,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41题详解】 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产品研发、产品品牌环节,在利润分配中占比例最大,③④对,B对。制造加工、设备、材料环节在利润分配 中占比重小,不是最先考虑因素,①②错。A、C、D错。 【42题详解】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②对。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是销售部门的职能,①错。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属于销售部门工作,③错。结合国外的国情,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④对。D对,A、B、C错。 【43题详解】 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D不是。原因是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A是。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B是。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C是。故选D。 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4. 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 A. 水资源紧张 B. 环境脆弱 C. 经济结构单一 D. 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 45.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④—解决城市环境污染 B. ②—水土流失治理 C. 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 ①—荒漠化防治 46. 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 A. 轮荒的耕作制度 B. 无计划地露天开矿 C. 伐木烧薪 D. 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44. D 45. D 46. D 【解析】 【44题详解】 该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问题,即能源短缺问题,D对。终点地区水资源,A错。西部起点地区环境脆弱,B错。终点的经济结构系统完整,C错。 【45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④位于黄淮海平原,主要是土壤盐碱化问题,A错。 ②位于西北干旱区,水土流失问题少,B错。③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C错。①位于西北干旱区,主要是荒漠化防治问题,D对。 【46题详解】 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退耕还林还草,能够减少水土流失问题,D对。轮荒的耕作制度、无计划地露天开矿、伐木烧薪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A、B、C错。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47.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 北部地区 B. 南部地区 C. 中部地区 D. 北部和中部地区 48.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47. B 48. C 【解析】 【47题详解】 江苏省以长江为界分成苏南和苏北地区,苏南地区靠近上海,受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故答案选B,ACD错。 【48题详解】 A.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对外开放为契机,吸引外资企业,发展工业化,带动城市化,A错。 B.中国温州地区主要发展小商品经营,发展规模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带动城市化,B错。 C.苏南地区靠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市化,C对。 D.东北地区资源丰富,资源基础上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D错。 故答案为C。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 黄河下游区 B. 长江中游区 C. 珠江下游区 D. 淮河下游区 50. 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 人均耕地多 B. 农业劳动力多 C. 复种指数高 D. 淡水资源丰富 【答案】49. C 50. A 【解析】 【49题详解】 黄河下游地区、淮河下游地区是主要的旱作作物产区,一直不是稻谷余粮区,AD不对;从图中看,长江中游区是稻谷的余粮区,B不对。从图中看,珠江下游的稻谷结余为负值,则珠江下游不再是主要稻谷余粮区,C对。故答案选C。 【50题详解】 A.与安徽相比,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余粮多,A对。 B.黑龙江省比安徽人口少,人口增长慢,农业劳动力比安徽省少,B错。 C.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农业复种指数低,C错。 D.安徽位于江淮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于属于温度季风气候的黑龙江,安徽淡水资源丰富,D错。 故答案选A。 二、综合题(70分) 5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所画的大地球表示日期为_______,节气为_______的日照状况图。 (2)此时阳光直射点的纬度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3)此大图与右图_______图日期相同(选择填空)。 (4)此图所示时间过半年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此时北京正值_______时节(春播、夏收、秋收、冬闲)(选择填空)。 (5)如果此时北京时间是12:30,那么世界时是_______。 【答案】 (1). 12.22 (2). 冬至 (3). 23°26′S (4).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 AD (6). 向南 (7). 夏收 (8). 4:3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光照图判读的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日期、时间判断,晨昏线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读,能进行时间计算等。 【详解】(1)从图中看,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为南半球;再根据阴影部分,南极圈出现极昼,判断为南半球的夏季,即为12月22日,为冬至。 (2)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右侧A图北极圈出现极夜,为冬至,B图,昼夜平分,为春分或者秋分;C图,北极出现极昼,为夏至;D图,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因此,大图与AD相同。 (4)冬至过半年,为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京正值夏收。 (5)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世界时为零时区时间,则计算12:30-8小时=4:30。 52.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作用。 【答案】(1)乙 (2)南,寒 (3)地表迳流,水汽输送 (4)变质作用 【解析】 考查热力环流,大洋环流分布规律,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乙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甲处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乙处。 (2)逆时针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或南半球中低纬度,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③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和地下)径流环节,③表示海水蒸发环节,④表示水汽输送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外力作用,甲表示的是变质岩。 5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甲属于_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___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_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风。 【答案】 (1). 甲 (2). 反气旋 (3). 上升 (4). 甲 (5). ① (6). 后 (7). 前 (8). 长春 (9). 偏南风(南风,西南风) 【解析】 【分析】 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锋面气旋,大气的水平运动。 【详解】(1)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图中甲、乙两处,甲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反气旋,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上升。 (2)晴天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受甲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 (3)本题考查锋面气旋。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所以图中①为冷锋,②为暖锋。A位于冷锋的锋后,B位于暖锋的锋前。 (4)长春的纬度低,此时受暖气团控制,所以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长春;此时长春刮偏南风。 5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回答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 (风带)。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和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_______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 【答案】 (1). 整体 (2). 东北信风带 (3). 热带雨林气候 (4). 热带雨林带 (5). 副高 (6). 西风带 (7). 地中海 (8).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9). 从赤道向两极 (10). 热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要求熟练掌握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理解整体性的含义,熟练掌握差异性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题目进行解答。 【详解】(1)从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影响了气候的分布,进一步影响了自然带的分布,因此体现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判断为盛行西风带。 (3)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4)C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从而形成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55.下图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比重”,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 (2)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 【答案】(1)电子、服装、玩具、家用电器(任选三个);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电子工业 (3)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苏北和皖中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可以看出,该镇产值比重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服装、玩具、家用电器,可见这些行业是该地的主导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2)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需要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3)相对于苏南地区,苏北和皖中的劳动力价格更低,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更占优势,另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也是其接纳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 56.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其中A地区为“汇源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依据图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与华北地区相比,简析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2)概括图中果蔬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灌溉水源。 (3)说明图中自然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答案】(1)光照丰富 气温日较差大。 (2)分布于山麓平原(山前冲积扇) 靠近水源(交通线)。河水(冰川融水)。 (3)湖泊消失,河流变短(或断流),沙漠面积扩大。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果蔬种植区扩大,耗水量增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图中区域进行定位,对区域的地理特征有整体把握,特别注意在解答时善于抓住图中的图例,信息等进行解答。 【详解】(1)根据图中的沙漠、经纬度等信息,该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属于干旱地区,因此与华北地区相比,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光照丰富、气温日较差大。 (2)图中果蔬种植区的分布于河流出山口的山麓平原或者山前冲积扇,并且靠近水源或者铁路交通沿线地区。从图中看,图中有河流作为果蔬种植区的灌溉水源。 (3)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湖泊消失,河流变短,一些河段出现断流,沙漠面积扩大。说明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人为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果蔬种植区扩大,耗水量增加。 5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3)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有利: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答出3点即可) 不利: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2)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国外需求减少。(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 (3)工厂要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等。 【解析】 【详解】(1)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自然地理要素等几个方面进行解答。珠江三角洲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该地区河网密布,有灌溉水源;河流淤积土壤和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稻土等,土壤肥沃。由于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流众多,且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有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2)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说明传统制造业从成本、环境、市场等各方面不适合在珠江三角洲发展,如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国外需求减少等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 (3)造纸业需要大量的木材、秸秆、废纸等作为原料,并且会产生大量水污染等,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在发展时要注意要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等。 58.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50年规划,50年建设,5 0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 (1)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 (3)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达到供需平衡,针对这种情况,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有哪些? 【答案】(1)①长江流域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 ②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系发达 (2)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节约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水资源问题。(1)要注意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要从河流水的来源方面进行解答。(2)本题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基础性试题,掌握相关知识即可解答。(3)本题考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缓解措施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解答,题目强调了开源主要措施,因此回答时主要侧重于节流方面。 【详解】(1)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大气降水和流域汇水方面。长江流域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多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系发达,地表汇水较多。 (2)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要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注意开源、节流,因此除了南水北调以外,还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