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知识梳理 】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 组成 : 低层大气由 _________ 、 _____ 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2. 结构 —— 垂直分层 : 干洁空气 水汽 字母 名称 温度变化 与人类的关系 A 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 _____ 最密切 ,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 B 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 _____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 利于高空飞行 ;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对流层 平流层 降低 升高 ______ ______ 字母 名称 温度变化 与人类的关系 C _____ _____ 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低再升高 存在 _____ 层 ,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层 大气 电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量来源 : (1) 根本来源 : ___________ 。 (2) 直接热源 : _________ 。 太阳辐射能 地面辐射 2. 受热过程 : (1) 地面受热 :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 使 _________ 。 (2) 大气受热 : _____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 使 _________ 。 地面增温 地面 大气增温 3. 大气的作用 : (1)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 ___________ 作用。 (2)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___________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4. 主要影响 : 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 _______________ , 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吸收、反射 大气逆辐射 温度分布和变化 三、热力环流 1. 形成原因 : _____________ 。 2. 形成过程 : (1) 填图 : 在下左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2) 画图 : 用箭头在下左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地面冷热不均 (3) 在下右图中填空完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高 高 冷 热 冷 上升 下降 水平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1. 形成风的原动力 : _______________ 。 2. 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 :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 北半球 ) 水平气压梯度力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受力 F 1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和 F 2 ( 地转偏向力 ) 共同影响 F 1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 F 2 ( 地转偏向力 ) 和 F 3 ( 摩擦力 ) 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 _____ 与等压线 _________ 平行 成一夹角 【 盲区扫描 】 1. 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晚上存在。 大气逆辐射每时每刻都存在 , 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 , 即午后 2 时左右 , 并不是在夜晚。 2. 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非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唯一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近地面风力的大小和风向 , 但是地面摩擦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 地面摩擦力有降低风速的作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实践应用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 突破大气的受热过程 , 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 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 环节 1: “ 太阳暖 大地 ”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 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 环节 2: “ 大地暖大气 ” 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 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 , 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 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 环节 3: “ 大气还大地 ”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 外辐射热量 , 其中大部分 射向地面 , 称为大气逆辐 射。大气逆辐射把大部 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 (1)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 ② 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 ③ 华北地区早春农民进行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3. 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 (1) 高海拔地区 :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 内陆地区 : 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 拓展提升 】 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 , 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 , 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 , 称为逆温。 (1) 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 (2)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 , 雾使能见度降低 ,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 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 , 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 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 ,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 , 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 , 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 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 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 典题研析 】 (2017 · 成都模拟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 , 会导致①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 会使②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 会使③增加 D. 出现雾霾 , 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思维导引 】 【 尝试作答 】   B   。 【 通关题组 】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 , 回答 1 、 2 题。 1.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 气象谚语有 “ 露重见晴天 ” 的说法。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箭头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1 选 B,2 选 C 。第 1 题 , 从图中可知 :① 为太阳辐射 ,② 为地面辐射 ,③ 为大气逆辐射 ,④ 为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 , 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太阳暖大地 , 大地暖大气 , 大气还大地” , 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 -④-②,B 对。第 2 题 ,“ 露重见晴天” , 说明云层少 , 大气逆辐射弱 , 地表降温幅度大 , 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 , 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3.(2015 · 广东高考 )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 解析 】 选 D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 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 地面温度升高。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与火山爆发无关。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从而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2015 · 浙江高考 )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 4 、 5 题。 4.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 , 正确的是  (    ) A.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 , 向上减少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 , 后减弱 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 , 日出前消失 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 , 后半夜降速快 5.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 解析 】 4 选 A,5 选 C 。第 4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为 强逆温层上界 , 高空为逆温层上界 , 故逆温层强度近地 面较大 , 向上减小。从逆温层上界可以看出最大值出现 在 4 、 5 时左右 , 即日出前后 ; 图中显示下午 16 时、上午 8 时都存在逆温层 , 故不是日出前消失 ; 强逆温层前半夜 曲线较陡 , 故增速快 , 后半夜曲线较缓 , 降速慢。第 5 题 , 图中近地面强逆温层出现的峰值较早 , 高空逆温层峰值 出现较晚 , 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 地面辐射自下而 上的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 加固训练 】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 回答 1 、 2 题。 1. 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 , 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 , 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 , 大气逆辐射强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该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 , 这里的等值线为等有效辐射线。由图读出 , 甲、乙两地 的有效辐射均介于 2 600 和 2 700 之间 , 丙地小于 2000 。 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 , 甲地到丙地逐渐减少 , 乙地 到丙地逐渐减少 , 甲地到乙地变化不大。第 2 题 , 地面辐 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 , 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 , 因 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 , 故称为 “ 大气逆辐射 ” 。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 , 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 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 , 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温度越低 , 地面辐射越弱 ; 天空云量越多 , 湿度越大 , 大气逆辐射越强。 考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   突破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二个方向、三个关系。 1. 一个过程 : 近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 上升或下沉 )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2. 二个气流运动方向 : (1) 垂直运动 : 与冷热差异有关 , 热上升 , 冷下沉。 (2) 水平运动 : 与气压差异有关 , 从高压流向低压。 3. 三个关系 : (1) 温压关系 :( 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 。 (2) 风压关系 : 水平方向上 ,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 如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 ) 。 (3)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 ① 受热地 ( 甲地 ): 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变冷地 ( 乙地 ): 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 拓展提升 】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部小型环流的成因。 (1) 海陆风。 (2) 山谷风。 (3)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 典题研析 】 (2015 · 四川高考 )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 附近大陆东岸 (2)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 思维导引 】 【 尝试作答 】 (1)   D   ,(2)   A   。 【 通关题组 】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 , 回答 1 、 2 题。 1.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 , 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A 地温度高 , 气压低 B. 垂直方向气流 :A 处上升 ,B 处下沉 C.B 地温度低 , 气压高 D. 水平方向气流 : 由 A 流向 B 2. 若 A 位于海洋 ,B 位于陆地 , 则此时  (    ) A. 为白天 , 吹海风 B. 为白天 , 吹陆风 C. 为夜晚 , 吹海风 D. 为夜晚 , 吹陆风 【 解析 】 1 选 D,2 选 A 。第 1 题 , 图示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 , 由冷热不均导致 , 读图分析 ,A 地气压高 , 温度低。垂直方向气流 ,A 处下沉 ,B 处上升。 B 地气压低 , 温度高。水平方向气流由 A 流向 B 。第 2 题 , 若 A 位于海洋 ,B 位于陆地 , 则海洋是高压 , 陆地是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 所以为白天 , 吹海风。 (2017· 皖南八校联考 )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 (UHI) 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 读图回答 3 ~ 5 题。 3. 一年中 , 该城市  (    ) A. 夏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弱 B. 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 C. 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 D. 热岛效应强度与风速呈正相关 4. 由图乙可以判断 , 该城市的热岛效应强度  (    ) A. 中午前后强度最大 B. 日较差小于年较差 C. 冬季的日变化幅度最小 D. 与气温日变化呈负相关 5. 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反映出  (    ) A. 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 B. 夏季郊区的植被长势最好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 D. 日变化与昼夜长短无相关性 【 解析 】 3 选 C,4 选 D,5 选 B 。第 3 题 , 结合甲图可知 , 春季该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弱 , 原因是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 , 破坏了城市的热岛环流 ;10 ~ 12 月热岛环流强度与风速呈正相关 , 其余月份呈负相关。第 4 题 , 由图乙可知 , 热岛效应强度与温度日变化呈负相关 , 日出前后达到最大值 ; 日变化幅度夏季最小 , 且日较差远大于年较差。第 5 题 , 由图可知 , 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较差最小 , 原因是夏季郊区农作物及其他植被长势好 , 气温日较差较小。 【 加固训练 】 下图为某地 (30°N,120°E) 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 , 据此回答 1 ~ 3 题。 1. 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    ) A. 三圈环流 B. 季风环流 C. 热力环流 D. 气旋和反气旋 2. 影响该环流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温差异 B. 植被状况 C. 地形地势 D. 洋流分布 3. 若在图中建一火电厂 , 最适宜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1 选 C,2 选 A,3 选 D 。第 1 题 , 据图可知 , 该地空气运动状况是近地面由四周向中心水平运动 , 高空是由中心向四周水平运动 , 故该大气运动系统属于热力环流。第 2 题 , 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可知 , 影响其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差异。第 3 题 , 火电厂以大气污染为主 , 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以外的区域 , 从图中可知④处远离城区 , 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 且位于与当地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 故选 D 。 图表解读  等压面与等温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图是用来反映不同海拔的气压高低的图示 , 等温面图则是利用温度的差异反映气温高低变化的图示 , 主要考查高低空的气流运行特点及风向判断等知识。 【 跟踪演练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 下图中实线为剖面线 , 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 1 、 2 题。 1. 图示信息中 , 只有一处正确 , 它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  (    ) A.8:00 ~ 9:00 B.12:00 ~ 13:00 C.15:00 ~ 16:00 D.23:00 ~ 24:00 【 解析 】 1 选 C,2 选 D 。从图示来看 , 该题组考查山谷风 , 如果表示白天 , 则吹谷风 , 丙处表示的等压面应向上弯曲 , 乙、丁两处气流方向正确 , 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下弯曲正确。如果表示夜间 , 则吹山风 , 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 表示低压 , 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应向上弯曲。题目中只有一处正确 , 则可能为夜间 , 表示山风示意图。正确的如下图 : 读某区域等压面 ( 单位 :hPa) 的垂直剖面图 , 回答 3 、 4 题。 3. 图示区域内垂直等压面的最大气压值和最小气压值的差值最有可能是  (    ) A.43 B.51 C.54 D.56 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图中四地气压值大小依次为① >④>②>③ B. 海平面上①地气温低于④地 C. 四地风力大小依次为① <②<③<④ D.④ 地海平面的气流上升 【 解析 】 3 选 B,4 选 D 。第 3 题 , 由图可知 , 相邻两等压面之间相差 4 hPa, 最大气压值和最小气压值之间相隔 12 条线 , 根据等值距 ×( 条数 -1)≤ 差值 < 等值距 ×( 条数 +1), 则差值应为 [44,52) 。第 4 题 , 图中四地气压值大小依次为① >②>④>③; 由于无法判断气压面形成的原因 是热力原因还是动力原因 , 因此无法判定海平面气温 ; 图中所示为等压面的垂直剖面 , 即所看到的等压线是垂直方向上的 , 而不是水平方向上的 , 故图中风力大小无法判断 ;④ 地近海平面气压低 , 原因是气流上升。 (2017 · 江油模拟 ) 读北半球某地 (50°N) 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 回答 5 、 6 题。 5.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 , 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此时 , 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解析 】 5 选 B,6 选 B 。第 5 题 , 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同一水平高度上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 ,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 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 , 据图中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判断气压最高的地点为乙地。第 6 题 , 甲地等压面下凹 , 相对形成低气压 , 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 乙地为高气压区 , 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 , 乙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 所以大气污染较重的为乙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