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地理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主要为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学家们长期在对美国西北部某山科考中发现,该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明显。下图是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北部某山拍摄到的地表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936年-2015年期间,上图所示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A. 变湿 B. 变干 C. 变暖 D. 变冷 2. 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1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消失不见,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影响该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变暖。故本题选择C。 【2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本题选择D。 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鱼道中的巨石可以 A. 稳固河床 B. 增加流速 C. 改善水质 D. 加大侵蚀 4. 图中河水里没有积雪而巨石上有积雪,主要是因为 ①树冠截留降雪 ②河水的流动性 ③水中生物活动 ④岩石的热容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斜坡生态鱼道更有利于 A. 鱼类快速通过 B. 生物的种类多样 C. 鱼道水流稳定 D. 鱼类的产卵繁殖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上的意义。 【3题详解】 该生态鱼道所处水利设施河段坡度较大,河水流速较快,河床容易被侵蚀,鱼道中数量众多的巨石可加固河床减少侵蚀,A 正确,D 不正确;鱼道中巨石的存在可以模仿天然河流中丰富多变的流速和流态,创造出较为丰富多样的水生环境,但是河水的整体流速不一定增加,巨石本身也不能够改善水质,B和C错误。故本题选择A。 4题详解】 树冠可以截留部分降雪,但树冠不大可能只覆盖在水面以上,而不覆盖巨石,故①错;雪融化需吸收热量,河水热容量大,河水流动更有利于雪融化,而岩石热容量小不利于雪融化,故②④正确;水中生物活动对水温(及融雪)的影响无法确定,排除③。故本题选择D。 【5题详解】 与混凝土鱼道相比,石鱼道更接近天然河道,维护了河流上下游间连续性和整体性,通道断面宽阔且洄游余地大,提供多样的水生环境,适合浮游动植物生长,鱼饵料丰富。总体来说,有利于生物的种类多样。鱼类快速通过的情况不好判断,同时鱼道仅仅是鱼类的洄游通道不是产卵繁殖地点,A、D 不正确;鱼道中巨石的存在可以模仿天然河流中丰富多变的流速和流态,C 不正确。故本题选择B。 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于2018年6月28日至2019年1月18日执行第七次“和谐使命”任务。 下图为“和平方舟”医院船行驶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和平方舟”从舟山港出发到斐济航行期间() A. 太阳在东北日出 B. 日落时刻提前 C. 正午影子朝北 D. 大多吋间顺风顺水 7. 从厄瓜多尔到智利大部分航段() A. 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B. 降水较多,多海雾 C. 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 D. 沿岸雨林植被广布 【答案】6. A 7.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6题详解】 从舟山港出发到斐济是6月28号到8月9号,从北纬30度到南纬20度,所以日出在东北,A对。北半球昼变短,南半球昼变长,斐济位于南半球,所以B错。轮船穿过直射点,正午影子有朝北,又有朝南FG时,C错。航行时间是在7月份,先后受到夏季风和东南信风影响,逆风行驶;同时先后受到日本暖流和南北赤道暖流影响,逆洋流行驶,因此航行途中是逆风逆水,D错。故选A。 【7题详解】 该地分布着自南向北流的秘鲁寒流,该地由于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A不对,寒流水温低,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C正确。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寒流等影响,降水较少、多海雾,B不对。沿岸降水少,是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形成广阔的热带荒漠,D不对。故选C。 【点睛】本题结题关键是熟记大洋洋流分布,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螺旋状地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 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北美大西洋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图示范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 A. 14.9℃ B. 13.9℃ C. 12.9℃ D. 9.9℃ 9. 甲地短时间内迎来的天气变化是() A. 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髙 B. 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 C. 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卨 D. 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 【答案】8. B 9. A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8题详解】 图示地区等温距为2℃,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为14℃—16℃,冷空气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值为10℃—14℃,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13.9℃,B正确。 【9题详解】 根据锋面图例可知,甲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会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气温升高,气压梯度力会增大,风力应该增大,故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髙。因此A正确。 下图为我国五个自治区的常住人口(左侧纵坐标)和城市化水平(右侧纵坐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丙、丁依次是( ) A. 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 B. 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 C. 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 D. 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 11. 甲自治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原因可能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 B. 外省人口迁入多 C. 生态保护政策 D. 乡村产业发展快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各自治区的位置、面积大小,可以得出西藏和宁夏的人口较少,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城市化水平最低,故选B。 【11题详解】 甲为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对城市人口数量影响小,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迁移人口较少,结合选项,最佳答案是C。 地壳运动可以引起河道的改变及流水作用,而构造与流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本取决于构造运动的速度、流水作用的强度等,下图表示通天河水系变迁(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阶段I虚线处地质构造可能是( ) A. 断层 B. 背斜 C. 向斜 D. 火山 13. 阶段II甲、乙两地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 甲——隆升、乙——隆升 B. 甲——陷落、乙——陷落 C. 甲——陷落、乙——隆升 D. 甲——隆升、乙——陷落 14. 通天河两条新的支流形成过程中伴随着( ) A. 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B. 地壳下沉、流水堆积 C.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 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答案】12. A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分析,虚线处的河流发生改道,河流被切断,应该是岩层发生断裂作用,两侧岩层发生变化,促使河流发生改道,判读为断层,故选A。 【13题详解】 甲地河流被切断、改道,说明海拔升高,最可能岩层挤压过程中出现隆升;乙地河水汇聚,说明海拔降低,最可能的作用应表现为陷落。故选D。 【14题详解】 通天河水系的变化过程中,两条新的支流不断经过溯源侵蚀,侵蚀了甲和乙两条河流,故此判断应该是地壳抬升引起的。故选C。 读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下列小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等温线为1月份等温线 B. R城市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C. 图中河流、湖泊位于南半球 D. 图中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 16. 当图中湖泊蓄水范围为b所示时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 B.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S地盛行西北风 D. 福州的白天比南京的白天略长 【答案】15. B 16. D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通过地转偏向力判断半球、气候成因、不同季节地理现象的判断。 【15题详解】 根据P地河谷剖面图可知,东侧侵蚀,西侧淤积,结合河流流向,进一步得出东岸(右)侵蚀,西岸(左)淤积,河流、湖泊位于北半球,C错误;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应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A错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因此,河流自南向北流,D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R城市位于北半球40°—60°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B对,ACD错,故选B。 【16题详解】 题干材料表明,“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湖泊蓄水最大范围为北半球冬季。福州纬度位置较南京偏低,北半球冬季白昼时间较南京略长,D对;巴西高原草木枯黄、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时是北半球夏季,AB错;S地位于北半球吹西南风,C错。故选D。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该地风的风速、风向日变化的大小随季节有显著改变。 如图为珀斯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关于珀斯的风,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A. 1月风速较大 B. 1月风向日变化较大 C. 7月当地盛行西南风 D. 7月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18. 珀斯风向日变化较大的时期() A. 河北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B. 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C. 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 澳大利亚南北温差较大 【答案】17. B 18.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气候、区域地理环境的季节变化。 【17题详解】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1月夏季,7月冬季。珀斯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1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速较小。夏季炎热干燥,海陆昼夜热力性质差异明显,风向日变化较大。7月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B。 【18题详解】 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风向日变化小,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沿海城市的珀斯受海陆风的影响大,因而风向日变化较大,所以即该时期为当地(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河北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A错误;墨累达令盆地在南半球,农民冬季剪羊毛,B错误;珀斯夏季炎热干燥,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C正确;澳大利亚冬季南北温差较大,D错误。故选C。 19.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 )。 A. 该山最可能位于15°N附近 B. 1月份在38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C. 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 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山海拔为1 200米左右。该山的不同高度,1月和7月的气温递减率是不一样的,且1月份大约在380米以下的地方出现了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即逆温现象;7月份山顶的气温大于0 ℃,不可能有终年积雪。所以选B。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表。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20. 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A. 太行山 B. 四川盆地 C. 秦岭 D. 云贵高原 21. 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A. 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B.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C. 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D.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22. 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A.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 盐碱地的治理 C.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D. 酸雨的防治 【答案】20. C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仔细读图,该地纬度为34°N,区域地形导致温度下降,为山地分布区,南北两侧的降水量差异大,结合四个选项可知该地区是秦岭。所以选C。 【21题详解】 图中②区域位于秦岭北部,为黄土高原上的渭河谷地,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C对;地势较平坦,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多数地区海拔在1000m以上,A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可以越冬,B错;②区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D错。答案选C。 【22题详解】 ①区域为秦岭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盐碱地主要出现在华北平原地区,土地荒漠化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酸雨主要主现在南方地区,都不是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答案选A。 第Ⅱ卷(综合题) 23.结合下面材料和已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地表蒸散发(ET)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黄河源区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1.6℃左右;年内降水多集中在5~9月,年均累积降水量为407~582mm;年累积蒸发量为484~584mm。总体上,黄河源区海拔高、气温低,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发育,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地和产流区。 (1)结合表格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地表蒸散发(ET)分布的时空差异。 (2)根据图文信息,说出黄河源区年内地表蒸散发(ET)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沼泽地平均地表蒸散发(ET)对黄河源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1)各时间段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地表蒸散发(ET)大小排序相同。且均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ET总体呈上升趋势。 (2)特点: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冬季最弱,夏季最强。 原因:冬季气温低;降水量小;太阳辐射弱;高寒地区植被枯萎后蒸腾作用微弱;夏季相反。 (3)沼泽地水分蒸发对黄河源区全年ET的贡献最大;沼泽地的发育具有水土保持和增加下渗功能;沼泽地具有水源涵养、稳定黄河源区水分和径流的功能;通过调节气候,增加黄河源区降水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表和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注意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归纳,结合表中数据分析,时间上ET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空间上2000-2003年:ET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2004-2007年:ET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2008-2011年:ET 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2012-2015年:ET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即各时间段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地表蒸散发(ET)大小排序相同。且均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ET总体呈上升趋势。 (2)读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平均ET与气温和降水变化关系图可知,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季节差异大,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次之。根据地表蒸散发(ET)的概念,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夏季该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太阳辐射强,蒸发强;夏季气温高,植被的蒸腾作用强,故夏季地表蒸散发(ET)最高;冬季相反。 (3)根据图表分析,2000年至2014年间,沼泽地地表蒸散发量最大,对黄河源区全年的贡献最大,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沼泽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及增加水分下渗,增加蒸发,并调节气候,活跃了黄河源区的水循环,增加了降水量。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条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1)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 (3)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分析其形成原因。 (4)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且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2)泥沙淤积,水位较浅。 解决措施: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 (3)周边区域是发达的农牧区,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阿雷克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便于农产品输出。 (4)赞成。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 不赞成。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巴西帕图斯湖为背景,通过图文信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交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图中显示,该湖泊主要因为沙坝的产生而形成,因此分析时应主要分析沙坝的形成过程。图中显示,该地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洋,这些陆上河流给沿海海域带来大量泥沙。根据位置可知,当地沿岸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该洋流把入海泥沙自北向南输送到南部沿岸地区,在波浪的影响下,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沙坝,沙坝不断增大出露海面,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这是河流带来泥沙而淤积的结果,水深较浅,不利于航运。要解决淤积,必须从泥沙来源和清淤两方面进行思考方法,从控制泥沙来源角度,应该在流域内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可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从清淤角度,应该定期利用工程机械清除湖底淤泥,开辟人工深水航道。 第(3)题,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的原因,应从农牧产品来源和交通通达度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农牧产品来源看,材料信息表明,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从交通通达度看,材料信息表明,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说明阿雷克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可实现湖海联运,便于农产品输出,从而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 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表明观点,说明理由时应从两港口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如果赞成,说明里奥格兰德相对于阿雷格里港的优势条件,如更靠近大西洋,离远洋航线更近,便于出口产品;离河口远,泥沙淤积少,港口水位深,且维护费用低。如果不赞成,说明里奥格兰德相对于阿雷格里港的劣势条件,如距离商品产区较远,陆地运输较远,增加运输成本;没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中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许多新兴エ业小区。萨常洛为地区党砖专业小区,共有180余家瓷砖企业,年生产炎砖5亿多平方米,产品主要包括地砖、墙砖等,其中75%用于由ロ;普拉托为该地区的毛纺专业小区,共有12000余家毛工业企业,企业的员工数量少,企业60%的放入来自产品出ロ。工业区内的企业根据产品加工工序的需要,各自咸为高度专业化的单项工序的生产单位,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右图为普拉托的气候资料。 (1)简述普拉托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说明地势对波河水系的影响。 (3)概括普拉托和萨索洛等新兴工业小区的生产特点。 (4)分析波河流域平原地区成为图示区域最大种植业农业区的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夏季炎热少雨(月平均高温在25℃以上,月降水量较少);冬季温和多雨(月均温在0℃以上,月降水量较多)。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2)A河流域北、西、南三面较高,中部较低,东面最低,河水由北、西、南三面流入中部干流,形成东西向干流树枝状水系,并注入东面海洋;上游地区高差大,河流落差大,中下游平缓,河流落差小。 (3)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企业协作性强,产品主要面向世界市场。 (4)A流域海拔较低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气候温暖,光照和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河流灌溉水源充足;A流域海拔较低地区以外的区域主要是海洋和山地,北部地区地势高并有冰川,不宜发展种植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和特点,新兴工业区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普拉托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读图可知,波河流域北、西、南三面较高,中部较低,东面最低,所以波河河水由北、西、南三面流入中部干流,形成东西向干流的树枝状水系,最后注入东面的地中海;波河流域上游地区海拔高,等高线较密集,高差大,河流落差大,中下游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缓,河流落差小。 (3)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普拉托和萨索洛等新兴工业小区的生产特点为以中小企业为主,雇员一般小于250人,生产过程分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包工,企业协作性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4)波河流域平原地区成为图示区域最大种植业农业区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知,波河流域海拔较低的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暖,光热资源充足,降水较丰富,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波河流域海拔较低地区以外的区域主要是海洋和山地,北部地区地势高并有冰川,不宜发展种植业,所以波河流域平原地区能发展成为图示区域最大种植业农业区。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是南非的平顶山,可俯瞰开普敦市,耸立于开普半岛北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拥有2.6亿年的历史。山上地貌千姿百态,怪石林立,山顶平展似一个巨大的桌面,平面长1500多米,宽200多米。据学者实地考察发现,桌山上层为水平砂岩,下层多为花岗岩,山脚下发现海底生物的化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顶终年云雾缭绕,虽水源不足但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 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之际,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网友发出“来桌山避暑吧”的邀请,引起网络热议。 (1)根据材料,推断桌山的形成过程。 (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桌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分析山顶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的原因。 (4)从地理的角度说明“来桌山避暑吧”的理论依据。 【答案】(1)受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砂岩;然后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再经外力侵蚀形成桌山。 (2)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信风,偏南风,偏东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盛行西风,偏西风,偏北风),风从海洋带来较多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雾。 (3)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山顶(受流水侵蚀影响)土壤层较薄,较贫瘠;山顶多大风,不适宜乔木生长。 (4)桌山位于南半球,我国夏季时南半球正值冬季;桌山冬季气温较低,受来自大西洋温暖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冬季气候温和凉爽,适合避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非的桌山为考查背景,考查桌山的形成过程、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因、山顶植被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桌山的砂岩属于沉积岩,山脚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是受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砂岩。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地势变高。经外力侵蚀形成桌山。过程依次为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侵蚀。 (2)本题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开普敦位于非洲南端,受海洋影响大。夏季盛行东南风,或偏南风,偏东风影响,风来自海洋。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盛行西北风或偏西风,偏北风等,风来自海洋。风从海洋带来较多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雾。所以终年多云雾。 (3)主要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方面考虑。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叶质坚硬。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气候炎热干燥。山顶受流水侵蚀影响,土壤层较薄,较贫瘠。且山顶多大风,不适宜乔木生长。所以山顶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 (4)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夏季气候炎热,而开普敦桌山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此时气候温和凉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