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1地球与地图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1地球与地图学案

‎1.1 地球与地图——讲(解析版)‎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点一 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经纬网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用图,对其判读应用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1.定“方位”‎ 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经线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位。具体分析如下:‎ ‎(1)方格状经纬网图 此类图中,经线和纬线一般表现为直线形式,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对A、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圆弧线,经线为射线,定准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②定位演示:如图可依据极点和B、C同经线确定C位于B的南方→依据自转方向和A、B两点同纬线确定B在A的东方→综合分析C在A的东南方。‎ ‎2.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3.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 ‎4.定“最短航线”‎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方向分三种情况:‎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如A到E。‎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后再向北,如B到D。‎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如A到C,先向南,过南极点后再向北。‎ ‎(2)在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分两种情况:‎ ‎①同在北纬 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方向。(见下图)‎ ‎ ‎ ‎②同在南纬 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北方向。(见下图)‎ ‎ ‎ ‎【知识拓展】‎ ‎1.极点俯视图中方向的判断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方向的判断或者方向的变化是一个难点。如右图中,沿直线从甲地向乙地的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判断。很多同学容易出现两个错误:一是不会判断东西方向,二是按照直线来确定乙地位于甲地的方向。对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来说,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如图中乙地在甲地的东方;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丙地位于甲地东北,乙地位于丙地东南。由甲地到乙地,其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球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方法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方法技巧】对跖点的主要特点 ‎①两对跖点的地方时相差12小时;②除热带地区外,两对跖点的季节相反;③两对跖点之间的球面距离是地球任意两点球面距离中最长的,数值约2万千米(半个大圆的长度);④两对跖点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相同,昼夜长短正好相反,一点的昼长等于其对跖点的夜长;⑤两对跖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知识点二 地图的三要素 ‎1.地球上方向的判断方法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 时针法 表示地球自转或公转的地图中,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为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为东 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西 海陆轮廓法 极点为大陆表示南极,极点为海洋表示北极 经纬 经度法 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度法 纬度法 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2倍 ‎3.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两点间的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两点间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单位要统一)。‎ ‎【方法技巧】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方法技巧】‎ 借助图例、注记、比例尺辅助区域定位 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区域定位。‎ 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国界线等图例和特殊数字注记往往是重要的定位提示信息。以往高考考题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白山、神农架、小五台山、神女峰、青海湖、开普敦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也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等。‎ 知识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地形类型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与实践应用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估计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H顶<500米。‎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米。‎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选点 水库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且要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选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公路、铁路线 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确定所绘制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15‎ 点分别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到AB的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方法技巧】地形剖面图绘制技巧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中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其绘制技巧如下:‎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是否正确,建立纵坐标是关键,要依据剖面线经过地区的最大相对高度建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要大。‎ ‎(2)描点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5.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 ‎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250 m,B在250-300 m。‎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b在150-200 m;c在350-400 m。‎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凹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  ‎ ‎【方法技巧】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的比较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图中α角。α角大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anα(0°≤α≤90°)。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L表示坡宽,即水平距离(指实地距离)。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不同图中可用下面的方法:‎ 如,甲乙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 图甲 比例尺1∶10 000‎ 图乙 比例尺1∶40 000‎ 在两图中作线段垂直于等高线(如图中虚线),若图上距离都为1厘米,图甲坡度是400 m/10 000 cm,图乙坡度是150 m/40 000 cm,可知,图甲坡度大于图乙。‎ 考点一 地图的三要素 ‎【典例1】(2019年北京卷)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 B.200千米 C.500千米 D.2 000千米 ‎【答案】B ‎【解析】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比例尺的计算。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故选B。‎ ‎【方法技巧】‎ ‎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2倍 ‎【变式1】(2018·北京文综)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下图,回答下题。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据题干知,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说明主干道的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河流指示东西方向,且村史馆位于该村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该村东北部,经分析可知甲图各条件均符合。故选A。‎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典例2】(2019年江苏卷)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答案】5.D 6.B ‎【解析】5.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6.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 ‎【规律方法】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ΔH<500 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 m≤H顶<500 m。‎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H<(n+1)d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 ‎【变式2】(2019·安徽合肥一中一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78 m       B.98 m C.128 m D.148 m ‎2.图中m、n、p、q四地中(  )‎ 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 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C.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D.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答案】1.B 2.A ‎ ‎【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是40米,则河流源头最高处海拔介于80~120米之间,最低处(入海口)海拔0米;可判断区域内河流落差范围介于80~120米之间,故B正确。第2题,图示位于北半球,四地中,m地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且该处等高线最密集,则坡度较其他三地陡,故A正确。n地位于谷地,地势较q地低,则B错误;q地位于山脊,在m地的西北方向,则C错误;p地位于山谷,图示位于欧洲西部,p处于盛行风背风坡,则D错误。‎ 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 ‎【典例3】(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据此完成3~4题。‎ ‎3.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C 4.D ‎ ‎【解析】第3题,图示丙与观测点位于山谷两侧,中间没有地形阻挡而能相互看到,故C正确。甲与观测点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但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说明丁位于谷地中,则也可能相互看不到。第4题,9月23日是秋分,太阳从地平面落下时应位于正西方;而“白日依山尽”,是因山地阻挡而看到太阳落山,则此时太阳应位于西南方;结合观测点位置,可判断只能是④,故D正确。‎ ‎【总结提高】‎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步骤 具体内容 确定剖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确定比 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尤其是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图2)‎ ‎【方法技巧】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对于已绘出的剖面图,如何确定在原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变式3】(2019·南昌模拟)下面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乙图比甲图(  )‎ A.比例尺更小 B.比例尺更大 C.等高距更小 D.等高距更大 ‎6.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 ‎①E、F海拔一定相同 ②E、F海拔可能不同 ‎③M、N海拔一定相同 ④M、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5.C 6.D ‎ ‎【解析】第5题,两图图幅大小一样、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则比例尺相同;但乙图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更细致,能反映较小的地势变化,说明乙图等高距更小。第6题,图中M、N两点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则海拔必然相同;但E、F两点在图中没有明确对应的等高线,则两点海拔不一定完全相同;故D正确。‎ 考点四 等值线图的判读 ‎【典例4】(2019·湖北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 m),回答7~8题。‎ ‎7.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南向西北 ‎8.图中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90 m B.488 m C.500 m D.632 m ‎【答案】7.B 8.B ‎ ‎【解析】第7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图示的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8题,根据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以及图中600米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等信息,可以判断a、b的等高线数值分别为400米、700米,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方法,可知X海拔范围为(300~400),Y海拔范围为(700~800);则X、Y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大于300米、小于500米,故B正确。 ‎ ‎【规律方法】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高考时还可能出现“新”的等值线,因此复习时要关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总结判读各种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 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1.看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数值特征 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在等温线图中可根据数值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 ‎3.看疏密 如等高距一定时,同一幅图中,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同一幅图中,等温线越密的地方,温差越大。‎ ‎4.看延伸方向 分析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如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其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 ‎5.看形状 看等值线是闭合的,是弯曲的,还是重合的等。例如,几条等高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形成台风。‎ ‎6.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7.看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8.看综合分析应用 在等温线图中可判断半球位置、季节差异、影响温度的因素等,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等;在等压线图中可判断风向、风速、天气系统、季节等。‎ ‎【变式4】(2019·山西师大附中模拟)根据下图信息,回答9~10题。‎ ‎9.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 A.18℃   B.20℃  ‎ C.22℃   D.24℃‎ ‎10.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 A.北半球山地 B.北半球盆地 C.南半球山地 D.南半球盆地 ‎【答案】9.B 10.A ‎ ‎【解析】第9题,结合河流流向知R地地势较高,根据地形与气温关系和等值线判读方法知a可能为20℃。第10题,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