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起始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起始考试(解析版)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起始考试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最近英国天文学家报告说,他们在约600光年外的宇宙深空发现了一颗体积仅比土星稍大的恒星,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体积最小恒星。该恒星位于( )‎ 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B ‎【解析】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600光年外的小恒星位于银河系,故选D。(答案错误)‎ ‎2.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土壤按重量算约2%是水份。到目前为止,在太阳系中人类只在地球上发现有液态水。液态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下列为地球液态水存在原因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 太阳系各大行星各行其道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 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答案】C ‎【解析】到目前为止,在太阳系中人类只在地球上发现有液态水。一般情况下,水在0℃以下为固态,在100℃及以上为气态,温度在0℃~100℃之间大多呈液态,因此地球液态水存在与地表温度直接相关,地球地表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适中,导致地表温度适中,这是地球液态水存在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可以使得地球具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液态水存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太阳系各大行星各行其道,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是稳定的,与液态水存在无关,排除B;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与液态水存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故选C。‎ 据观测,2014年10月太阳大气共出现了6次巨大的耀斑爆发;巨大的太阳黑子群在10月下旬发展到大小可装66个地球。结合“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黑子或耀斑发生圈层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黑子——②层——能量急剧释放 B. 耀斑——③层——能量急剧释放 C. 黑子——①层——温度相对较低 D. 耀斑——③层——温度相对较高 ‎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 )‎ A. 全球降水增多 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 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D. 无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可知,图中①层为光球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日冕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子出现在光球层(①层),是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旋涡,不是能量急剧释放,A错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②层),是色球层激烈的能量爆发,B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①层),是光球层中平均温度低1000~1500K的地方,C正确;耀斑出现在色球层(②层),是色球层激烈的能量爆发,温度比周边可能较高,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会使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但不会使得全球降水增多,A错误;现在没有信息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地震有影响,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有可能导致地球大气的电磁扰动,但是在高层大气,而不是在对流层大气,C错误;太阳活动剧烈时,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从而影响短波通信,威胁通信卫星的安全,因此无线电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干扰,D正确。故选D。‎ 我国各地太阳能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读下图“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图中太阳能资源分布带分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资源贫乏区四种。完成下面小题。‎ ‎5. 甲与乙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 地形因素 人为因素 B. 太阳高度 气候因素 C. 人为因素 昼夜长短 D.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6.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甲位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而乙位于太阳能资源贫乏区,甲地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当地纬度较低,使得太阳能源资源丰富,而乙地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受盆地地形和大气环流影响,当地多云、雨、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太阳能资源贫乏。由此判断,甲与乙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都是地形因素,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能资源越丰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并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规律判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贫乏区、较丰富区、一般区,由此判断,四地中甲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因此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甲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回答下面小题。‎ ‎7. 宏观地形M是( )‎ A. 巨大裂谷 B. 低缓高原 ‎ C. 岛弧—海沟 D. 山脉—海沟 ‎8. 一般认为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 )‎ A. 下地幔 B. 软流层 ‎ C. 海底岩层 D. 板块内部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M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向亚欧板块,板块之间挤压碰撞,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故选C。‎ ‎【8题详解】‎ 岩浆的发源地为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所以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海底岩层和板块内部的下部,故选B。‎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图中岩石按形成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一砾岩一砂岩 B. 花岗岩一砂页岩一石灰岩 C. 砂岩一砾岩一花岗岩 D. 砂页岩一石灰岩一花岗岩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 B. 从地质构造看乙处为地垒构造 C. 丙处的岩石可能是石英岩 D. 图中各类岩石都可能含有化石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是老岩层,上面是新岩层。从早到晚依次是砂岩一砾岩一石灰岩一砂页岩,A、B、D错。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砂岩一砾岩被花岗岩切断,花岗岩形成较晚,C对。‎ ‎【10题详解】‎ 甲地岩层由于受挤压,不易被侵蚀,A错。从地质构造看乙处为背斜构造,B错。丙处的岩层是砾岩、石英岩,C对。图中各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中不含化石,D错。‎ 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上图地貌景观多见于( )‎ A. 河流源头 B. 河流入海口 C. 河流中下游 D. 山麓地带 ‎12. 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变质作用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地貌景观是山麓冲积扇,多见于山麓地带,D对。河流源头多是高山区,地形崎岖,A错。河流入海口多是三角洲地貌,B错。河流中下游多冲积平原地貌,C错。‎ ‎【12题详解】‎ 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扇顶部沉积物颗粒较大,扇缘部颗粒较小,C对。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B错。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成的是变质岩,不是沉积物,D错。‎ 下图为学生野外考察时拍下的温州某地区花岗岩地貌“龙脊”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形成“龙脊”的花岗岩出露于地表所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是( )‎ A. 岩浆喷出、岩层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B. 岩浆喷出、岩层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 C. 岩浆侵入、岩层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D. 岩浆侵入、岩层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 ‎14. 该地山麓自然带为( )‎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首先要有岩浆侵入作用,A、B错;侵入岩埋于地下,要出露于地表,必有岩层抬升作用,D错;形成“龙脊”,又经历了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C正确。‎ ‎【14题详解】‎ 该地山麓自然带与该地水平自然带一致,温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 ‎15.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辐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A正确。‎ 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 A. 北半球 高气压 B. 北半球 低气压 C. 南半球 高气压 D. 南半球 低气压 ‎17. 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气压高 晴朗 B. 气压高 阴雨 C. 气压低 阴雨 D. 气压低 晴朗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外围指向中心,因此中心为低气压,由此判断A、C错误;观察图中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转偏,或观察图中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顺着风向,地转偏向力指向右,因此该区域北半球,D错误,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外围指向中心,因此中心为低气压,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形势相反,即该区域近地面为高气压,排除C、D;近地面为高气压,应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因此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应为晴朗天气,不会是阴雨天气,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高,则( )‎ A. 甲可能位于副极地低压带 B. 乙可能位于副热带高压带 C. ②可能是北半球的东北风 D. ④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南风 ‎19. 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对水循环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 ‎ B. ②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C. ③的运动方向受下垫面影响最大 ‎ D. ④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20. 如果该图示意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洋流( )‎ A. ①为巴西暖流 B. ②为西风漂流 C. 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④是形成沿岸渔场的主要原因 ‎【答案】18. C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高,且水平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则甲为高压带,乙为低压带,AB排除;④为高空风向,D错误;②可能是北半球的东北风,C正确。‎ ‎【19题详解】‎ 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乙为海洋,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蒸发受温度影响最大、受下垫面影响小,④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D正确。‎ ‎【20题详解】‎ 如果该图示意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①②③④分别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A错误,B正确;③是秘鲁寒流,对沿岸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误;③秘鲁寒流是形成沿岸渔场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海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示的季节是( )‎ A. 北半球夏季 B. 北半球冬季 ‎ C. 南半球冬季 D. 南半球夏季 ‎22. 图中四个洋流属于寒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北印度洋海水为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流动。据图可知,海水呈顺时针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故选B。‎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为索马里寒流,②③为季风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其中索马里寒流属于离岸风引起的底部冷海水上泛,按性质属于寒流。故选A。‎ ‎23.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全部灭绝,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 生物进化 B. 环境污染 ‎ C. 环境变迁 D. 陆地消失 ‎【答案】C ‎【解析】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全部灭绝,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迁,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C对。生物进化、环境污染是逐渐变化,不会突然灭绝,A错。与陆地消失无关,D错。所以选C。‎ ‎24.我国黄土高原土质松软,南方低山丘陵土质粘重。影响两地土壤质地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生物 C. 成土母质 D. 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我国黄土高原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沉积物,土质松软;南方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并以红色风化壳分布最广,土质粘重,影响两地土壤质地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C正确。‎ 读某山北坡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影响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条件 B. 水分条件 C. 水热变化 D. 光照条件 ‎26. 根据自然带分布情况,此山可能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影响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热变化,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水分、热量条件改变,自然带类型变化,C对,A、B错。光照不是自然带类型的主导因素,D错。‎ ‎【26题详解】‎ 根据自然带分布情况,山麓地带是针阔混交林带,此山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A对。东南沿海地区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林带,B错。西北地区山麓地带是荒漠或荒漠草原带,C错。青藏地区山麓地带植被是高寒草甸带,D错。‎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将来发展规模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假若修一条经过甲地和乙地的铁路,方案①、②、③比较合理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都不合理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甲地有三条铁路交汇,交通便利,大量人流与物流汇集、疏散,该地聚落规模应发展较大,但临近陡坡,聚落建设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可能不是规模最大的,排除A;图中乙地有三条铁路交汇,交通便利,大量人流与物流汇集、疏散,该地聚落规模应发展较大,且该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建设的空间大,因此可能是发展规模最大的,B符合题意;丙地和丁地只有一条铁路线经过,人流和物流的交通流量较小,且丁地位于山脊,地形起伏较大,发展空间不足,因此丙地和丁地的聚落将来发展的规模不是最大的,排除C、D。故选B。‎ ‎【28题详解】‎ 铁路运输量较大,一般对地形要求较高,起伏要求和缓,当遇到山地阻挡时,大多沿等高线绕行,不能绕行或绕行太远的一般修建隧道,修建隧道的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读图可知,方案①中线路通过地区大多与等高线平行,起伏和缓,线路不太长,因此该方案是比较合理的,A符合题意;读图可知,方案②、③线路穿过山岭或山脊,地形起伏大,在地表修建,运营速度慢,运营安全性低,运营成本高,一般需要修建隧道,建设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因此方案②、③不太合理,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旱涝灾害对米价指数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信息显示我国( )‎ A. 温暖期旱涝灾害次数相对较多 B. 温暖期米价指数相对较高 C. 历史时期温暖期长于寒冷期 D. 米价与旱涝次数变化趋势一致 ‎30. 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 B. 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 C. 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减少 D. 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小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图示信息显示,我国历史时期气温高于平均值时,旱涝灾害数量并没有明显上升,因此不具有温暖期旱涝灾害次数相对较多的特征,A错误;图示信息显示,我国历史时期气温高于平均值时,米价指数并没有明显上升,有时还略有降,因此不具有温暖期米价指数相对较高的特征,B错误;图示信息显示,我国历史时期气温高于平均值的时期短于低于平均值的时期,因此历史时期温暖期短于寒冷期,C错误;观察图中米价指数与旱涝次数变化曲线,两曲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旱涝次数较多时,往往米价指数较高,因此米价与旱涝次数变化趋势一致,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自195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即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全球各地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有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可能使得动植物数量增加,有些地区的水热条件变差,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生物多样性受损,A错误;全球变暖,许多地区的热量条件变好,使得许多喜温作物分布范围扩大,向较高纬度扩大,因此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南移,B错误;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冬季变得相对暖和,冬季长度变短,因此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减少,C正确;原来冬季寒冷地区会抑制病虫害生长繁殖,全球变暖,使得有些地区出现暖冬,使得病虫害更容易生长繁殖,从而病虫危害范围有可能会明显扩大,D错误。故选C。‎ 下为2007—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我国消费的能源中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水电 D. 天然气 ‎3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 )‎ A. 新能源比重下降 B. 能源利用单一化 C. 已进入石油时代 D. 以化石能源为主 ‎【答案】31. C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只有水电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选C。‎ ‎【32题详解】‎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新能源比重上升,能源利用趋向于多元化;仍以煤炭为主,尚未进入石油时代;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也就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据此分析选D。‎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将在四川盆地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级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完成下列问题。‎ ‎33. 页岩气存在于( )‎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沉积岩 ‎34. 四川盆地是我国页岩气的主要分布区,这表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 A. 社会性 B. 地域性 C. 有限性 D. 整体性 ‎【答案】33. D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据题干知,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页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故选D。‎ ‎【34题详解】‎ 四川盆地是我国页岩气的主要分布区,这表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特征,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某种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故选B。‎ ‎35.我国南方洪涝多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地貌 B. 气候因素 C. 植被分布 D. 人类活动 ‎【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洪涝多发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雨季长,降雨量大,B对。洪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地形地貌、植被分布、人类活动不是气象灾害的主要成因,A、C、D错。‎ ‎36.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反映人口容量( )‎ A. 临界性 B. 相对性 C. 警戒性 D. 综合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反映人口容量相对性,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B对。临界性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警戒性是最大人口容量的数值,不能表示人口容量是发展变化的,A、C错。没有综合性,D错。‎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养老设施 ‎ C. 气候条件 D. 婚姻家庭 ‎38.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 第三产业发展 ‎ C. 环境承载力提高 D. 资源消耗降低 ‎【答案】37. C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气温条件不太适合老人过冬,因此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由此可知,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符合题意;经济因素、养老设施 、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对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 ‎【38题详解】‎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主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有关,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A、C错误;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不会降低,D错误。故选B。‎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 60 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 2016 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 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 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 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40. 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于 2022 年 9 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 B. 宗教 C. 环境 D. 气候 ‎【答案】39. A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除了衢州和丽水,常住老年人口比重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户籍老年人口比重,主要是因为杭州、温州、舟山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外来人口大多为劳动适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衢州和丽水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外出青壮年较多,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户籍人口,因此A正确,C错误;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错误;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小,但是由于总人口较多,因此老年人口数为不会最少,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由于亚运会的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为了寻求就业机会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A正确,宗教、环境、气候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下图为亚洲地区山脉和河流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终年控制丙地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 ‎(2)甲处所示为世界著名的山脉,其形成主要是受_______和印度洋板块_______而成。乙区域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_______。‎ ‎(3)图示季节控制亚欧大陆的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乙地风向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成因_______。‎ ‎(4)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丁地区的盛行风向_______。‎ ‎【答案】 (1) 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2)亚欧(欧亚) 碰撞挤压 三角洲 (3)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东南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北风 ‎【解析】(1)读图可知,丙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阿拉伯半岛上,按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判断,终年控制丙地的气压带或风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且太阳辐射强,因此其性质是炎热干燥。‎ ‎(2)甲处所示为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其形成主要是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乙区域是长江入海口,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形成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 ‎(3)读图可知,印度半岛此时盛行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表明大陆上较热形成低气压,因此图示季节(夏季)控制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夏季时,乙地位于亚洲低压东部,形成东南季风,东南季风由低纬度海洋吹向大陆,加上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因此受其影响当地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升温快,大陆内部形成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 ‎(4)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因此丁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左图为黄淮海平原及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上右图为北京气候资料图,下右图为2015年11月底某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 ‎(1)根据图中相应图例代表的地貌,完成下表。‎ ‎(2)北京气候类型为           ,形成原因是             。‎ ‎(3)2015年冬北京霾污染严重,据下右图所示,过几天后     (天气系统)将到达北京,届时北京霾污染程度会    。‎ ‎(4)从整体性角度简析地形对北京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答案】(1)①冲积扇 ②河流入海口 ③流水沉积 ‎(2)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冷锋 减轻 ‎(4)地形平坦利于建设;西北面有山脉,可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解析】(1)根据左图中相应图例可知,①代表的地貌为冲积扇;三角洲②分布位置为河流入海口;外力作用③为流水沉积作用。‎ ‎(2)北京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今冬北京霾污染严重,据图可知,过几天后冷锋天气系统将到达北京,届时刮风、降水,北京霾污染程度将会减轻。‎ ‎(4)注意从整体性角度简析。地形对北京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有:地形平坦利于建设;地形利于冬季挡寒、夏季增雨。因西北面有山脉,可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