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蒙山县蒙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广西蒙山县蒙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

广西蒙山县蒙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答对一题得2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俄罗斯 ②热带雨林 ‎③北方方言区 ④华北平原 ‎⑤山东省青岛市 A. ①③⑤ B. ③⑤ ‎ C. ①⑤ D. ④⑤‎ ‎【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行政区具有明确界线,俄罗斯、山东省青岛市属于行政区域,区域边界明确,①⑤正确;热带雨林、华北平原属于自然区域,北方方言区属于文化区域,其边界均具有过渡性质。故选C。‎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正确的是(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土质疏松 ‎③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④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同时,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使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石灰岩分布少,③错。故选C。‎ ‎3.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 ‎③对外贸易总额 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大产业产值比重。故选C。‎ ‎4.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农业表现为面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面状 A. ①② B. ②③ ‎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表现为点状,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②③正确。故选B。‎ ‎5.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我国东部地区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 工业结构:南重北轻 B. 平原面积:南大北小 C. 煤炭石油:南多北少 D. 对外开放程度:南高北低 ‎【答案】D ‎【解析】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轻工业为主,A错误;北方平原面积大于南方,B错误;煤炭石油储量北多南少,C错误;南方开放早,程度高,D正确。‎ ‎6.有关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答案】D ‎【解析】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C错;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B错;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D正确,故选D。‎ ‎7.“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足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 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B. 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 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D. 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答案】C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灌溉便利,交通便利不是成为重要产粮区的自然因素,A错;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但是季风气候水旱灾害多发,是种粮的不利因素,B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是种粮产区形成的重要自然因素,C正确;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不是自然因素,D错。选C正确。‎ ‎8.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 )‎ A. 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 B. 迁入大城市加速城市化 C. 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D. 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 ‎【答案】B ‎【解析】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中,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A合理。迁入大城市加速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应,B不合理。可以发展水产等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C合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既保护环境,又增加经济收入,D合理。故选B。‎ ‎9.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天津 ‎ C. 烟台 D. 威海 ‎【答案】B ‎【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苏北、皖北、山东、河北黑龙港和运东地区、天津市等,主要任务是供水,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主要任务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所以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天津。‎ ‎1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洪涝治理 B. 河流的梯级开发 C. 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 流域的电力开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田纳西河流域通过对河流进行梯级开发,建设梯级水坝,取得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众多效益,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恢复和治理,其综合开发的“核心”是对河流的梯级开发,B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综合开发的核心。故选B。‎ ‎11.工业生产中的“三来一补”指的是( )‎ A. 来品装饰、来样加工、来图加工和补偿贸易 B.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 来料加工、来图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技术 D. 来样加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 ‎【答案】B ‎【解析】工业生产中的“三来一补”指的来料加工、来图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珠江三角洲表现最典型。故选B。‎ ‎12.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①纳木错湖 ②麦田 ‎③黄河 ④台湾海峡 ‎⑤东海滩涂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麦田不存在积水,台湾海峡为海洋,①③⑤正确。D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项。‎ ‎13.田纳西河治理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不属于其变化的是( )‎ A. 水利工程建设,使洪水得到了控制 B. 解决了当地的农业低产问题 C. 使其流域成为该国重要的综合性电力系统 D. 大坝、船闸、运河组成了庞大的航运网 ‎【答案】D ‎【解析】田纳西河通过建设水利工程,防洪效果显著,使洪水得到了控制;通过对河流进行梯级开发,农业灌溉得到解决,同时因地制宜进行农作物栽培,在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余热进行温室蔬菜生产,使得当地的农业低产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丰富而廉价的水电配合流域的火电、核电等,使流域成为该国重要的综合性电力系统,ABC不符合题意;兴建防洪设施的同时,注意兼顾航运,建成了连接各水库和河道的巨大航运网,“运河”叙述错误,故选D。‎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 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 产业升级过快 D.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答案】C ‎【解析】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受南岭的影响,其经济腹地相对较小,产生升级面临困境。注意题干关键词“不属于”,故选C。‎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靠近消费市场 D. 铁矿石储量丰富 ‎16.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A. 煤炭资源耗尽 B. 军事订单减少 C.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 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为德国,其传统工业区——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鲁尔区铁矿不丰富,依赖区外运入。故选D。‎ ‎【16题详解】‎ 采用排除法解答:该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军事订货主要是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一个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往往会使国家或地区趋向良性发展。ABD不对。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使传统工业衰落,C对。‎ ‎17.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美国的西南部 B. 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C.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北坡 D. 流域内地形起伏小,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C ‎【解析】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故A项错误;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故B项正确;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故C项错误;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D项错误。故选B。‎ ‎1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 B. 冬季大部分地区受地形影响,在‎0 ℃‎以下 C. 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 D. 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少雨 ‎【答案】C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C正确;冬季大部分地区在‎0 ℃‎以上,夏秋季节降水少,冬春季节降水多,ABD错误,所以选C。‎ ‎19.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A.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 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答案】B ‎【解析】变输煤为输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所以B项正确;发电与采煤都属于第二产业,对发展第三产业影响不大,A错误;会增加山西省环境污染,C错误;火力发电会增加水资源需求,加剧用水矛盾,D错误。故选B。‎ ‎20.我国开发开放战略的形成顺序是( )‎ A. 沿海——沿江——沿边——沿陇海——兰新线 B. 沿江——沿海——沿陇海——兰新线——沿边 C. 沿海——沿江——沿陇海——兰新线——沿边 D. 沿海——沿边——沿江——沿陇海——兰新线 ‎【答案】C ‎【解析】从时间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才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带。所以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对图示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 在牧区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资源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③不对。环境污染加剧不会加剧土地荒漠化,②不对。所以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农垦。故选D。‎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华北北部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荒漠化正在向东、向南推进,与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有关;在牧区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资源,不能防治土地荒漠化。故选C。‎ ‎23.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 A.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 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C.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D. 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答案】B ‎【解析】‎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传统农业发展阶段,A错误;‎ B、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B正确;‎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C错误;‎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错误。‎ 故选B。‎ ‎2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 原料导向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在1990年以前,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1990年以后,珠三角的主导产业逐渐过渡为高新技术产业,故选C。‎ 读下列“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问题。‎ ‎25.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B.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 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D. 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26. 图中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最适宜建在( )‎ A. ①线路 B. ②线路 C. ③线路 D. 三条线路均可 ‎【答案】25. C 26. A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25题详解】‎ ‎①表示西电东送的北通道,主要是把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②表示西气东输;③表示西电东送的南通道,主要是把珠江上游的水电送往珠三角。故选C。‎ ‎【26题详解】‎ 由于①线的能源输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铁路的外运能力不足。故选A。‎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 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 扩大耕地面积 B. 矿山开采 ‎ C. 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 修建水库 ‎28.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 酸雨 B. 光化学污染 ‎ C. 噪声污染 D. 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27. D 28. A ‎【解析】考查流域综合开发,区域开发过程中植被破坏的原因,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 ‎【27题详解】‎ 造成田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有扩大耕地而积,毁林,A包括。矿山开采要先破坏地表植被,B包括。获取炼铜用的术炭,要砍伐木材,C包括。修建水库,是利用沟谷蓄水,对植被影响小,修建水库是综合开发时期的措施,D不包括,符合题意。故选D。‎ ‎【28题详解】‎ 田纳西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A对。炼铜过程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与空气中水汽结合,形成酸雨。光化学污染 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B错。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是主要表现,C、D错。故选A。‎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29.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 汽车产业 B. 玩具制造 ‎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30.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技术 B. 交通运输 ‎ C. 原料 D. 劳动力价格 ‎【答案】29. B 30.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29题详解】‎ 该产业经历了由欧美向香港、台湾地区迁移,再向我国大陆、越南等地迁移的过程,最有可能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制造,因为上述地区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故选B。‎ ‎【30题详解】‎ 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工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较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本地区劳动力优势丧失,导致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更加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地区迁移。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A是_______带,C是_______带,D是_______‎ 带;图中两个B处作物一样,但有区别,B1处为_______。‎ ‎(2)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特征。‎ ‎(3)简述A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乳畜带 玉米带 棉花带 春小麦 ‎ ‎(2)地区生产的专门化 ‎ ‎(3)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靠近消费市场 ‎【解析】‎ ‎(1)A位于五大湖沿岸,气候冷湿,牧草丰富,同时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为乳畜带;C位于中央大平原,为玉米带;D位于南部地区,为棉花带;B₁和B₂均属于小麦带,其中B₁纬度相对较高,为春小麦。‎ ‎(2)图中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专业的农业带,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生产专门化特征。‎ ‎(3)A农业带位于五大湖沿岸,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牧草丰富;同时五大湖地区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32.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最大的淡水湖是 。‎ ‎(2)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 ‎(3)针对上述问题,请你提出保护洞庭湖湿地的措施。‎ ‎(4)洞庭湖湿地有何重要价值?‎ ‎【答案】(1)青海湖;鄱阳湖。‎ ‎(2)面积不断萎缩(缩小);大规模围湖造田;人为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加速湖泊的泥沙淤积。‎ ‎(3)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移民建镇;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任意写2点)‎ ‎(4)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任意2点)‎ ‎【解析】‎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目前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为鄱阳湖。‎ ‎(2)读图可知,相比于甲图而言,乙图所示时间,洞庭湖面积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在于,一方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另一方面,注入湖泊的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被人为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加速了湖泊的泥沙淤积,湖泊面积萎缩。‎ ‎(3)对于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问题,可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对于流域植被破坏问题,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于泥沙淤积问题,可疏浚河道;由于洞庭湖面积萎缩,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发,可采取平垸行洪等措施。‎ ‎(4)该题可从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湿地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调节区域小气候等生态价值;另一方面,湿地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还可以发展航运和旅游观光等,具有经济价值。‎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A周边地区________ (季节)沙尘暴时有发生,其气候原因是_____。‎ ‎(3)分析沙尘暴会给所经地区带来哪些危害?‎ ‎(4)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破坏严重;‎ ‎(2)冬春; 降水少,风力强;‎ ‎(3)污染大气环境;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农牧业减产;(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以)‎ ‎(4)退耕还牧,植树种草;合理限制载畜量(合理放牧);营造防护林;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沙漠化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A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一方面,该区域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偏干旱,风力作用强,沙漠化严重;另一方面,该地区过度放牧严重,草场退化严重,同时,不合理的垦殖以及植被破坏,使得沙漠化较为严重。‎ ‎(2)冬春季节,A地区周边降水少,风力强劲,表土易被大风吹起,沙尘暴时有发生。‎ ‎(3)沙尘暴的危害可从大气污染、能见度降低、交通运输安全、农牧业减产等角度回答。首先,沙尘暴会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也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从而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其次,沙尘暴所到之处使农作物和牧草根系外露,刮走种子和幼苗,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当年农牧业减产。‎ ‎(4)沙尘暴的治理措施可结合其发生的原因(尤其是人为原因)进行分析作答。对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和垦殖、植被破坏等),可退耕还牧,合理限制载畜量,植树种草等。同时,还可以采取营造防护林,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等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