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件(42张)(全国适用)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考点扫描 考查频度 命题趋势 全国卷 地方卷 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17 · 课标 Ⅱ 2 、 37 (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5· 课标 Ⅰ , 37 地表形态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5 年 7 考 1. 趋势分析:关注热点地区的资源开发及重大交通工程及气候变化事件 2. 热点预测: 2018 年要关注资源开发利用、重大交通工程及气候变化事件。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为 4 ~ 8 分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6· 课标 Ⅱ , 6 ~ 8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5 年 8 考 3.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014· 大纲全国卷, 9 自然资源的类型判断 2012· 大纲全国卷 不同国家煤炭资源状况与消费特征 5 年 9 考 考点一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例 聚落的区位 平原是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温带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聚落尤其是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气候炎热,高原上较为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对聚落 对聚落 聚落的形态 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圆形或多边形 聚落受地形条件的制约作用小,常常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许多村落;四川省成都市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小,多呈条带状 聚落往往沿河分布,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也便利 我国南方平原地区的许多村落 对 交通 影响 原则 原因 交通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形复杂,汽车机动灵活,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较低,成本也较低 平原可发展铁路、公路,在河网密布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平原限制性因素少,适合各种交通的发展;水运运量大,运费低 对 交通 线路走向 山区线路选择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多平行于等高线,陡坡处呈 “ 之 ” 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平坦;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起伏小;线路修成 “ 之 ” 字形,可以降低坡度,提高安全性 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多为直线 地形平坦,限制性因素少 线网密度 山区密度小 经济相对落后,对交通的需求量小 平原地区密度大,形成 “ 网状 ” 经济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疑难突破 [ 问 ] 1. 亚马孙平原为什么聚落稀少? 提示:亚马孙平原位于热带雨林地区,由于该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适于人类居住,相反在热带地区的高原上,聚落相对较多。 审题突破 [ 问 ] 2. 古代地名有时包含方位信息,古代地图方向设置则具有多元化特点,原则上尽量方便用图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 (2) 题 (1) 洛阳因紧靠洛河而得名,据此可以判断洛阳古城遗址位于洛河 ( ) A. 以东 B. 以西 C. 以南 D. 以北 (2) 下列最可能在古代海防图中被设置为 “ 上南下北 ” 方位的地点是 ( ) A. 广西北海 B. 福建厦门 C. 河北秦皇岛 D. 山东威海 答案 (1)D (2)A 疑点突破 [ 问 ] 3. 交通线路的走向为什么一般要按地形大势来确定? 提示:这样 ① 可以节约建设成本; ② 降低技术难度; ③ 工程施工安全性高; ④ 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图解法突破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表格法突破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 原因 高原地区 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现出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分布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或地表水资源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平原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或海上运输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概念辨析 [ 问 ] 1. 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吗? 提示:不是,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合作探究 《欣赏漫画》 [ 问 ] 2. 这幅画揭示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什么? 提示:全球变暖 ( 或全球气温上升 ) 。 [ 问 ] 3.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CO 2 等工业废气的大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滥伐森林,环境生态系统吸收 CO 2 的能力削弱。 [ 问 ] 4. 减轻上述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用关联图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图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易错防范 全球变暖的两面性 许多同学误认为全球变暖只有害处,殊不知全球变暖也有有利的影响。对农业而言,可以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对工业而言,可以减少高纬度地区因供暖而产生的能源消耗。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低纬度地区减少的农作物产量;低纬度地区增加的制冷能耗远大于高纬度地区减少的供暖能耗。因此全球变暖整体上弊大于利。 用框图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便于集中开采,但增加运输负担 分布的不平衡性 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便于集中开采,但增加运输负担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但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数量的有限性 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 不可再生资源 )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 可再生资源 ) 利用的发展性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以能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类最好不要轻易进行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概念辨析 [ 问 ] 1. 读图,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 提示: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疑难突破 [ 问 ] 2.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什么区别? 提示: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目前阶段,人类大规模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均属常规能源。新能源是指未大规模利用的,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但随着其不断地被利用推广,新能源最终会成为常规能源。 [ 问 ] 3. 怎样断定某一物质或能量是否是自然资源? 提示: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例如,汽油、棉花、电能等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闪电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故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分析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差异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 ①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② 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 ③ 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煤、铁、石油矿产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 问题 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惊人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对策 ① 跨流域调水 ; ② 兴修水库 ; ③ 节约用水 ; ④ 防治水污染 ; ⑤ 海水淡化 ; ⑥ 人工降雨 ; ⑦ 提高水的利用率 ① 依法管理 ; ② “ 开源 ”“ 节流 ” ; ③ 建设保护 ① 贯彻 《 矿产资源管理法 》 ; ② 合理利用 ; ③ 综合利用 1.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2. 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 “ 开源 ” 和 “ 节流 ” (1) “ 开源 ” 的具体举措: ① 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② 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③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 “ 节流 ” 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等。 我国的能源问题 1. 主要表观 (1) 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2)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 (3) 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3. 解决措施 (1) 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 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3) 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主要考查能源结构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向,是高考中极为常见的图表之一。 图 1 图 2 图 3 图 1 是四地能源消费结构,横坐标表示四个不同的地区、纵坐标表示所占百分比;图 2 是三国发电量构成,横坐标表示各类发电比重、纵坐标表示不同国家;图 3 为世界能源结构变化,横坐标表示不同年份、纵坐标左侧表示能源所占比重、右侧表示不同能源,任一年份各能源所占百分比之和为 100% 图 1 中甲地石油、乙地天然气、丙地水电、丁地核电比重最大;图 2 中法国核电、意大利热电、西班牙热电比重最大;图 3 中 1925 年煤炭比重最大, 1989 年石油、煤炭、天然气比重较大 图 1 中甲地煤炭和石油比重大、环境污染较重,乙、丙、丁以清洁能源为主;图 2 中三国能源结构与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找出异同点;图 3 中, 1925 ~ 1971 年煤炭比重逐年下降、石油比重上升, 1971 ~ 1989 年煤炭缓慢上升、石油稳中下降,天然气、水能比重一直增加,核能从无到有、所占比重较少,说明图示时期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