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6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王卫红 审题:郭海英、矣忠朝、徐发煌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共11页。‎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并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上。‎ 读我国东南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单位:米),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 ‎1. 乙点的海拔高度为:‎ A. ‎500米 B. ‎‎450米 C. ‎400米 D. ‎‎350米 ‎2. 宜在该地丘陵山区建立的优势产业是:‎ A. 苹果醋酿造业 B. 橡胶加工业 C. 制茶业 D. 棉纺织业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状态下甲峰的气温比丁地低 B. 丙处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貌 C. 小桥以南的丁处河段河水大致向南流 D. 乙处的地形坡度小于丙处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乙点的海拔为‎400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主要为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种植,所以应发展制茶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4. 图示所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A. 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重点,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B. 以河流梯级开发为重点,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C. 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建设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农业 D. 以立体农业建设为重点,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5. 据报道,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红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答案】4. D 5.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 ‎【4题详解】‎ 据经纬度判断,该低位于南方山区,黄土高原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重点,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AB错误。珠江三角洲适合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农业,C错误。该地山区以立体农业建设为重点,农、林、牧、渔综合发展,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故选C。‎ 结合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图,回答下列各题。‎ ‎6. 中缅油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A. 地形、地质构造复 B. 资金短缺 C. 技术力量不足 D. 多年冻土的存在 ‎7. 造成图中甲、乙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 B. 热量 C. 水源 D. 地形 ‎【答案】6. A 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题详解】‎ 中缅油气管线穿过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工程难度大。选A。‎ ‎【7题详解】‎ 甲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以热带作物为主,乙地纬度较甲地高,位于亚热带地区,以亚热带作物为主,故造成图中甲、乙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判断。‎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B.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 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 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9. 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减少风的侵蚀 ‎②防止冻土扩大 ③增加土壤水分 ④降低地面辐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8. C 9.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 ‎【8题详解】‎ 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冬春季多大风,人类垦殖导致地表植被减少,土地荒化。故C正确。‎ ‎9题详解】‎ 在田间留作物残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同时截留水分,抑制土地荒漠化,故A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若在甲处有一天然港湾,则该港湾的气候特点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冬季多雨 C. 夏季多雨 D. 一月份寒冷干燥 ‎11. 若甲港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10. C 11. A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同纬度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海洋等温线凸向高纬。图示最冷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北部纬度低,说明该地为南半球,甲地应处于30S°-40°S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区,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于,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选C。‎ ‎【11题详解】‎ 南半球30S°-40°S大陆的西岸,地冬季盛行西北风,旗帜飘向东南,选A项。‎ 考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在沃克环流中 A. 甲地为高压 B. 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C. 乙地为低压 D. 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3. 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A. 印度尼西亚 B. 澳大利亚东部 C. 非洲南部 D. 秘鲁沿海 ‎【答案】12. B 13. 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 ‎【12题详解】‎ 根据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乙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而甲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故近地面的气流由乙到甲;高空气流由甲到乙,形成环流。故B项正确。‎ ‎【13题详解】‎ 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即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则南美洲西岸因水温高,而下沉气流减弱,甚至形成上升气流,故降水会有所增加。‎ ‎14.读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甲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自转一周约8万里,A对。其它纬线长度短,B、C、D错。‎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据图判断下列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 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 内蒙古高原东部可能为阴雨天气 D. 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答案】15. B 16.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立足于天气系统,考查对等值线的运用。‎ ‎【15题详解】‎ 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就达;反之,等压线稀疏,风速就小。甲乙丙丁四地中,乙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故正确答案为B。‎ ‎【16题详解】‎ 据图可判断东北地区受到锋面气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A错;塔里木盆地此时主要吹东北风,B错;内蒙古高原东部受锋面气旋影响,可能为阴雨天气,C对;华北平原此时盛行偏南风,D错。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1.等压线图的判读 下表是X、Y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总数 ‎ X ‎ 降水量 ‎ ‎12 ‎ ‎14 ‎ ‎13 ‎ ‎6 ‎ ‎9 ‎ ‎2 ‎ ‎8 ‎ ‎16 ‎ ‎20 ‎ ‎12 ‎ ‎11 ‎ ‎10 ‎ ‎133 ‎ 实际蒸发量 ‎ ‎12 ‎ ‎14 ‎ ‎13 ‎ ‎6 ‎ ‎9 ‎ ‎2 ‎ ‎8 ‎ ‎16 ‎ ‎20 ‎ ‎12 ‎ ‎11 ‎ ‎10 ‎ ‎133 ‎ 可能蒸发量 ‎ ‎13 ‎ ‎25 ‎ ‎48 ‎ ‎86 ‎ ‎137 ‎ ‎190 ‎ ‎212 ‎ ‎194 ‎ ‎152 ‎ ‎84 ‎ ‎46 ‎ ‎20 ‎ ‎1207 ‎ Y ‎ 降水量 ‎ ‎5 ‎ ‎5 ‎ ‎5 ‎ ‎3 ‎ ‎10 ‎ ‎20 ‎ ‎28 ‎ ‎29 ‎ ‎18 ‎ ‎8 ‎ ‎8 ‎ ‎8 ‎ ‎147 ‎ 实际蒸发量 ‎ ‎0 ‎ ‎0 ‎ ‎0 ‎ ‎2 ‎ ‎8 ‎ ‎22 ‎ ‎20 ‎ ‎6 ‎ ‎1 ‎ ‎0 ‎ ‎0 ‎ ‎0 ‎ ‎59 ‎ ‎0 ‎ ‎0 ‎ ‎0 ‎ ‎2 ‎ ‎8 ‎ ‎22 ‎ ‎20 ‎ ‎6 ‎ ‎1 ‎ ‎0 ‎ ‎0 ‎ ‎0 ‎ ‎59 ‎ 可能蒸发量 ‎ ‎17.Y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沙漠气候 C. 极地气候 D. 季风气候 ‎18.X地最可能分布 ( )‎ A. 南部非洲地区 B. 澳大利亚 C. 中亚地区 D. 东南亚地区 ‎【答案】17. C 18. C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7题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分析Y地全年降水量较少,全年可能蒸发量小,说明气温较低,所以Y地最有可能为极地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8题详解】‎ X地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实际蒸发量,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夏季蒸发量大,冬季蒸发量小,所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位于中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题。‎ ‎19.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20. 该区域位于(    )‎ A.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21.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答案】19. B 20. D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根据题干中信息“45°N”和“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可知图示区域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体现东西差异,故排除C。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沿岸暖流影响,但是图像中有“山脉”呈南北走向,且“距海岸约180千米”,说明离海近,故排除A、D。图示区域位于45°N,位于西风带,距海(‎180km)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0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从上题中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或北美大陆西部,排除A、C。“距海约180千米”说明在沿海地区,结合基本知识“亚欧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和北美大陆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故排除B,该地位于西风带,西侧植被较好,东侧为高原荒漠,说明距西侧海洋近,因此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21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植被的分布。结合以上两题,可知该区域位于45°N的北美大陆的西部,纬度较高,为温带地区,故排除A和B,降水较多,不可能为草原,故排除D。结合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典型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局部地区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该区域位于45°N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区,海拔较高为针阔混交林,故选C。‎ ‎【考点定位】该题组以图像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气候和自然带。‎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最近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计划从地处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预计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 读“引汉济渭”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A. 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 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旺盛 C. 需修筑的隧道长度长 D. 水源地污染严重,水质差 ‎23. 下列关于引汉济渭工程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武功段渭河径流量增多 D. 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22. C 2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水源地可调水量充足;调水线路主要在秦岭南侧,气候湿润,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量并不很大;汉江水源地工业较少,无污染;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为秦岭,引汉济渭工程需凿通秦岭,工程量大。故选C。‎ ‎23题详解】‎ 引汉济渭工程只能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紧张状况;可能使渭河平原地下水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武功段在渭河的上游河段,引汉济渭工程对武功段的径流没有影响;引汉济渭工程,能缓解渭河流域的水资源不足现象,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故选D。‎ ‎【考点定位】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知识拓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通过硬化明渠输水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湖北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世界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读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中代表南美大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有关荒漠的成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美洲西海岸的荒漠南北延伸是受地形影响 B. 巴塔哥尼亚荒漠的形成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C.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和巴塔哥尼亚荒漠的成因相似 D. 欧洲没有热带荒漠,仅有少量的温带荒漠 ‎26. 不属于Ⅲ类型的荒漠在②所在的大陆面积大的原因 A. 信风从西部陆地吹来,加剧干燥 B. 地形开阔,面积广大 C. 大陆沿岸寒流影响 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 ‎【答案】24. D 25. C 26. A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世界上荒漠分布最广泛的大陆应为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故判断①表示亚洲;②表示非洲;③表示澳大利亚,故④表示南美洲,且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安第斯山脉的东侧,阿根廷东南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均有分布。‎ ‎【25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而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巴塔哥尼亚荒漠是由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故降水少,而形成荒漠。故C项错误。‎ ‎【2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Ⅲ类荒漠应为热带沙漠,其在非洲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形较开阔,面积较大,且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陆西岸受加纳利寒流影响,故形成热带沙漠,而影响热带沙漠的地区的盛行风带应为信风带,都为偏东风,故A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分布和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主要的气候成因,特别掌握世界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注意亚洲大陆的温带荒漠和南美洲东南部的温带荒漠的成因差异和南北半球的信风带的风向特征。‎ ‎2011年3月8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今年要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提升珠三角协调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下列叙述中,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 A.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 良好的区位条件 D. 丰富的矿产资源 ‎28.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 动力导向型基地 B. 重工业产业基地 C. 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答案】27. D 28. D ‎【解析】‎ 试题分析:‎ ‎【2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缺乏,D选项符合题意。‎ ‎【28题详解】‎ 目前,珠三角地区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因该地区技术水平高,已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应选D项。‎ 考点: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条件;珠三角发展方向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 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 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 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30. 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从持续时间长短来看,各种灾害中地震持续时间最短,干旱最长,因此答案应该是B项;‎ ‎【30题详解】‎ 蝗灾最容易发生在干旱的季节。‎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 长江三角洲 ‎32.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3.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 川剧 B. 豫剧 C. 粤剧 D. 越剧 ‎【答案】31. D 32. B 33. D ‎【解析】‎ 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这里以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工农业发达。‎ ‎【3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剪纸反映的景观是“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河湖众多,多水乡景观,故选D。‎ ‎【3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景观是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故选B。‎ ‎【33题详解】‎ 以上四种地方戏剧中,只有越剧是分布在图中景观所在的地方,川剧是四川省的地方戏,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戏,故选D。‎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环境质量 ‎3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3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34. B 35. A 36. C ‎【解析】‎ ‎【34题详解】‎ 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通达度和客流量,地铁站点交通便利,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也就是周边的人流量,B正确。‎ ‎【35题详解】‎ 图中甲、乙、丙站点都是一级站点,客流量大,且位于地铁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A正确。‎ ‎【36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城市有多个一级站点,也就是有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正确。‎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 递减 B. 先减后增 C. 先增后减 D. 递增 ‎38.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 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 ‎39. 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37. D 38. C 39. A ‎【解析】‎ ‎【37题详解】‎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 ‎【38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 ‎【39题详解】‎ 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 ‎40.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判断,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 ‎【详解】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入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 第Ⅱ卷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它的雏形便是在高山探险过程中通过陡峭的冰雪岩石地形时,利用岩壁的突起、凹陷、缝隙等自然条件进行攀登,并发展成一种登山的基本技术,并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 材料2: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华北某些城市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活动,大大推动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单位:米)。‎ ‎(1)图中a、b、c、d、e五条虚线,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范围内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 ‎(3)地形剖面图是沿左图中剖面线AB、MP、RQ中的_______进行绘制的。‎ ‎(4)甲、乙两河段,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 ‎(5)近年来,图中丙城市攀岩活动发展迅速,分析该城市发展攀岩运动的有利条件。‎ ‎【答案】(1)b、d; ‎ ‎(2)自西向东;80; ‎ ‎(3)MP; ‎ ‎(4)乙;乙河段所处地区水流汇集区域广,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流量较大;‎ ‎(5)岩壁陡峭,直立性好,高度适宜,有利于发展攀岩运动;岩壁地处开阔的地带,能容纳较多的游客观赏;攀岩岩壁距离城市较近,消费市场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安全防范设施齐全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南方地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总是分布在山谷地带,由地势高(等高线数值大)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等高线数值小)的地方,且河流流经地段的等高线总是向地势高的地方弯曲。‎ ‎(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n-1)h≤H<(n+1)h(h表示等高距、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可求出‎40米≤H<‎80米。‎ ‎(3)根据剖面图中的海拔找到左图中对应的剖面线即可,主意几个关键点:剖面图中最高海拔为‎250米左右,从此处开始海拔逐渐降低,然后迅速降低到‎130米左右。‎ ‎(4)河流通航航道一般位于地势落差小的平坦地段,乙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平坦,水流平稳,且此处上游有支流汇入,河流流量较大。‎ ‎(5)攀岩运动是在特定地区发展的一项体育运动形式,发展攀岩运动的条件为有相对高度较大的陡崖、地势开阔、靠近城市,同时还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完善的安全设施等。‎ 考点:等高线图综合判读、河流通航条件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42.图中沿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 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43. 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44. 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42. 地中海气候(1分);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分) ‎ ‎43. 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1分);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1分);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1分)。 ‎ ‎44. 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1分);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1分);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1分)。‎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1分);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1分);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1分)。 ‎ ‎45. 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1分);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1分)。‎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1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成因、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季风气候的成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由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实际识记即可得知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穿过三种气候类型,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形成。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分析考虑的主要是纬度因素、洋流因素及地形因素。纬度因素: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洋流因素: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地形因素: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此地为背风坡,雨影区,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本题主要大气环流以及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题干明确要求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等方面说明成因和对干湿状况的影响。一月: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此时吹西北风,来自海洋比较湿润。七月:此时为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区域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控制,吹东南风;东南信风从内陆吹来,相对干燥。‎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说明悉尼附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大陆性特征不明显;因此其不典型的表现即为大陆性不明显的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另外,悉尼附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与陆地面积有关,即: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点睛: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4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2)图示地区为该国重要的加工工业基地,评价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3)从图中该国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害程度的影响。‎ ‎【答案】‎ ‎(1)以山地丘陵(山区)为主,西高东低(相对高度较大),海岸线曲折。①河谷平原;②低山丘陵 ‎(2)有利:土地租金低;沿海港口,交通便利;工业集聚效应强;核电站等能源充足。(不利:矿产资源缺乏;地震等自然灾害较多。‎ ‎(3)会加剧受灾的程度。因为该国(日本)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沿海地区。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集中的人口和城市不仅会使受灾人口多,也使经济损失大,而且会加大救灾的难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日本。‎ ‎【详解】(1)注意地形特征既要描述本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且需要指出地势分布特征。据等高线的分布可判断地势。根据①②两处的等高线分布,①处海拔低于‎200M,且有河流流经,为河谷平原;②海拔高于‎500M,判断为低山丘陵。‎ ‎(2)评价工业的区位条件,要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优点和不足。该地位于没海地区,多优良的港口,交通便利,工业集聚效应强,有核电站,能源充足。但该地矿产资源缺乏,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等自然灾害较多。‎ ‎(3)日本自然灾害多为地震,海啸等,由于日本的地形及城市人口的分布,日本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等沿海地区造成受灾较严重,影响较大,且日本经济发达,经济损失更大,而且会加大救灾的难度。‎ ‎4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 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放假。)‎ ‎【解析】‎ ‎(1)该问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此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从材料“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可知,与昆明、成都相比,攀枝花1月(冬季)平均温度较高。从图可知,攀枝花的纬度比昆明高、比成都低,所以纬度不是主要影戏因素。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 ‎(2)该问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根据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在上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3)该问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该问属于论证类问题,在《考纲》中属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四方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目标层次高,但命题人能够化繁就简,以较为容易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对空气质量的质疑”,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百里钢城”说明工业尤其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多,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废气,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形闭塞,且冬季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质积聚产生污染,多雾霾,导致空气质量差,不适宜度假。‎ ‎【考点定位】该题以中国西南地区等高线图和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气候中的气温、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与我国北方冬季多雾霾相关)等自然地理要素。‎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