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地理试题

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如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河流流向为 A. 西北流向东南 B. 正东流向正西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南流向东北 ‎2.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 ‎465 m B. ‎‎455 m C. ‎445 m D. ‎‎435 m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河流发育在山谷中,根据“凸高为低”的原则可知,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因此图中河流有左上角流向右下角,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D正确。‎ ‎【2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以及“同图等距”原则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米;依据陡崖处等高线信息可知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为430,因此山峰高度为450~‎460米,故B正确。‎ ‎【点睛】第一小题为与方向判定相关的题目,解答时一定注意图中是否有指向标,否则极容易出错。第二小题关主图例和图中等高线信息即可。‎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 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C. 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D. 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4.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高速公路是水泥地面,由于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在夜晚,地面不断的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形成逆温,最终导致团雾的现象。‎ ‎4题详解】‎ 根据文字材料,团雾的成因,除了逆温条件外,还需要大量的水汽,而③地,由于靠近太湖,有大量的水汽,团雾发生频率最大,选C。‎ ‎5.某地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计划在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的指定山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出发前每人配发随身用的地图,应选用的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A. 1:200 B. 1:‎10000 ‎C. 1:200000 D. 1:100000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用1:200的比例尺,则图幅的长度最小达‎50米,图幅太大,不便携带;用1:200000和1:1000000的比例尺,图幅太小,内容不详细,使用不方便;而用1:10000的比例尺,图幅长度在‎1米多,携带方便,内容标注也较清楚。故选B。‎ 考点:地图 读“某季节索马里洋流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6. 该季节为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驱动图示洋流的盛行风及该洋流的性质是(  )‎ A. 东北季风,暖流 B. 西南季风,寒流 C. 东南季风,暖流 D. 西北季风,寒流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索马里洋流是季风洋流,夏季受西风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B对。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D错。春季、秋季不明显,A、C错。‎ ‎【7题详解】‎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驱动图示洋流的盛行风是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泛,该洋流的性质是寒流,B对。A、C、D错。‎ ‎8.下面图甲为某气压带及两侧的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表示五个不同的沿海地区受A、B、C三个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时间长短。‎ 读图回答下题。‎ ‎ ‎ 图乙中①—⑤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分别是 A. ①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 B. ②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 C. ③④两地区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半年都盛行西南风 D. ⑤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北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气候成因特点。‎ ‎【详解】据图得知,B风带风向为西南风,C风带为东北风,可以判断此地区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B风带为盛行西风,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风带为东北信风。①地区4月-次年9月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0月-次年3月受东北信风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A错;②地区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B错;③④两地区6-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9月-次年5月受西风带控制,为地中海气候,C对;⑤常年盛行西南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故选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乙为两条河流。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B.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C. 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 D. 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10. 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B. 流域内降雨量大,河流含沙量不大 C. 河流流向特点导致甲河全年会有两次凌汛 D. 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货物运输量大 ‎【答案】9. D 10.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借区域特有地理现象考查其他区域的地理事象是常见的考题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基本功。本题的区域为非洲几内亚湾附近,甲河为刚果河,据此可以解答问题。‎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此时几内亚湾附近盛行西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北美高压势力弱;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少;日本东海岸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于西海岸,选D。‎ ‎【10题详解】‎ 甲河为刚果河,流经区域多为热带雨林气候,故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相对稳定;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流经东非高原、刚果盆地,落差大、水流急,且流经雨林地区,货物运输量小;位于热带,没有凌汛,选B。‎ ‎【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12. 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 ①增加 B. ②减少 C. ③减少 D. ④增加 ‎14.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 A. ④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3. D 14. C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两(图中②)增多,地表径流(图中①)减少,地下径流(图中③)增多,A.B.C错;“海绵城市”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图中④增大),D正确。‎ ‎【14题详解】‎ 通过图中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一是缺水地区,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其他地区,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及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015年8月,为了应对持续的旱情,美国洛杉矶当地政府将9600万个黑色塑料球投放到洛杉矶水库,以遮蔽阳光照射,防止水分蒸发。通过这项物理覆盖技术,洛杉矶水库每年减少了11亿升水的蒸发。下图为我国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采用塑料球覆盖水面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库区空气湿度增大 B. 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C. 库区云雾天气减少 D. 库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16. 如图所示,我国某地水库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的原因可能是 A. 水面结冰 B. 风速减小 C. 水质变差 D. 水库干涸 ‎17. 下列四个地区中,最需要推广该项技术的地区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15. C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后,蒸发减弱,降低库区大气湿度,A错误;水库周围降水减少,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B错误;库区蒸发量小,水汽少,库区云雾天气减少,C正确;水库对大气的调节作用减弱,库区气温日较差增大,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曲线图可以判定该地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水面结冰,阻碍了水体和大气的水汽交换,因此导致蒸发减少。所以,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的原因可能是水面结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因此,最需要推广该物理覆盖技术的地区一定是缺水严重的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短缺,属于最缺水的地区,因此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最需要物理覆盖技术的推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导致图中S附近区域等固态降水率线向西南方向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19. 与同纬度相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固态降水率明显低于东部沿海,主要原因是 A. 受暖流影响,冬季降水多 B. 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高 C. 距海洋较近,冬季降水多 D. 距海洋较近,冬季气温高 ‎【答案】18. C 19. B ‎【解析】‎ 此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 ‎【18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数值与走向判断,S 附近等固态降水率线向高低数值弯曲,根据“凸低为高”原则,S附近等固态降水率高于同纬度东西方向。原因是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形阻挡盛行西风,形成地形雨。而其他影响因素并不明显。故选C。‎ ‎19题详解】‎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有挪威暖流流经,起着增温增湿作用。西部沿海温度较高,固态降水较少。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西部距海距离差距不大,对固态降水没有影响。故选B。‎ ‎20.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 ‎)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A. 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 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 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 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22. 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 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 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 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 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是洼地,而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接着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乾坤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河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故选A。‎ ‎23.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问题。‎ ‎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 白昼更长 B. 正午太阳更低 C. 日出方位更偏南 D. 正午时刻更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一般。‎ ‎【详解】‎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三亚纬度低于海口,因此白昼更长,故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距离直射点更近,正午太阳更高,故B错误。北半球白昼越短,日出方位越偏南,‎1月1日,海口的白昼更短,因此日出方位更偏南,故C错误。月向东时刻越早,三亚位于海口以西,因此正午时刻更晚,故D错误。‎ 从 ‎2017 年 4 ‎月 5 日起,全球 8 座射电望远镜连续进行了数天的联合观测,随后又经过 2 年的数据分析才一睹黑洞的真容。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 M87 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 5300 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 60 亿颗太阳。北京时间 ‎2019 年 4 月 10 日 21 点整,天文学家在布鲁塞尔(比利时)、圣地亚哥(智利)、上海、台北、东京(日本)、华盛顿(美国)六大都市同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 完成下列小题。‎ ‎24. 照片公布时,地球上 ‎4 月 1‎0 日与 ‎4 月 1‎1 日的范围之比约为 ( )‎ A. 5:4 B. 1:‎5 ‎C. 23:1 D. 5:7‎ ‎25. 从 ‎2017 年 4 ‎月 5 日起往后三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华盛顿昼渐长夜渐短 C. 圣地亚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D. 日出时上海东方明珠日影朝向西南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4月10日21点,此时165°E(东11区)为24点,180°为‎4月11日1点,‎4月11日的范围为165°E(东11区)~180°,时间范围为‎4月11日0点~‎4月11日1点,共1个小时,‎4月10日共23个小时。地球上 ‎4 月 1‎0 日与 ‎4 月 1‎1 日的范围之比约为23:1,C正确。‎4月11日共1个小时,因此ABD错误。‎ ‎【25题详解】‎ ‎2017 年 4 ‎月 5 日起往后三个月内即:‎4 月 ‎5 日至‎7 月 ‎5 日,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大致在下图AB之间运动,地球公转速度7月初最慢,因此A错误;在此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运动,‎6月22日之后向南运动,华盛顿昼长先变长后变短,B错误;圣地亚哥在南半球,‎4 月 ‎5 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6 月 2‎2日至‎7月5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错误;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早上从东北升起,上海东方明珠日影朝向西南,D正确。‎ ‎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 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 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 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 ‎【详解】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A、B错;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C错,D正确。所以选D。‎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28.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集中连片分布”。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结合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故C正确,A、B、D错误。‎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相对较长;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解读图文信息和题干要求为解题关键。‎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30. 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根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1990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故选B项。‎ 二、综合题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地势特点判读与分析及河流水文特征的应用。‎ ‎【详解】‎ ‎(1)由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总水流向自西向东,引水渠需要充分借助地势实现自流,因此引水渠的方向可以反映地势高低。图中引水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说明河套平原西南处地势较高,东北处地势较低。因此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2)河套平原地势较平坦,黄河含沙量大,河水引入灌区后,流速降低,泥沙易沉积,导致灌区变浅;因此长期维持河套灌区功能必须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甲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1)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 ‎(3)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可以提供工业原料;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适宜发展旅游业;可以用来进行科学研究,也可以改善环境。‎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气候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详解】(1)结合材料“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环境中”分析,图示杭州比阿克塔夏季降雨多,温度高,冬季降水少,气温低。所以红杉生长的有利条件为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为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2)据图得知,阿克塔西临太平洋,距海近,水汽充足。纬度在40°N附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东部有海岸山脉分布,为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导致此地降水充沛。又有加利福利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形成此地区多雾环境。‎ ‎(3)开发利用方向可从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美化、科学研究角度分析。海岸红杉材质优良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制作家具、木制品等。海岸红杉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以用来进行科学研究。树木本身具有美化环境作用,可以改善环境。海岸红杉在我国并不常见,有独特景观价值,可以发展旅游业。‎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H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湖区人烟稀少,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冬春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H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湖中有鸥、野鸭和鱼类等。疏勒河是甘肃省重要的内流河,多年来肃北、敦煌地区受疏勒河水量制约,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简述H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 ‎(2)G河流程短,却成为H湖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H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4)有人建议从H湖调水至疏勒河,许多专家表示反对,请说明专家反对的主要理由。‎ ‎【答案】(1)流程短,流速较快;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冬春枯水,夏秋丰水;夏秋径流日变化大。‎ ‎(2)G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冰川,夏秋季节冰川融水量大,而且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疏勒南山西南侧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G河夏季水量丰富,成为H湖主要补给水源。‎ ‎(3)受入湖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冬春H湖湖面下降,湖底边缘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受西南风的定向吹拂影响,在湖区北岸和东岸的泥沙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新月形沙丘。‎ ‎(4)调水线路要穿越疏勒南山,工程量十分浩大;H湖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湖水矿化度过高,直接将其调人疏勒河,势必造成疏勒河水质下降,不能用于灌溉。此外,湖水大量引出,必将破坏湖泊水量平衡,破坏湖泊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青海省第二大湖泊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湖水补给、沙丘成因、跨流域调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H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流量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湖泊位于青海省,且是内陆水系,说明降水稀少,图中显示,东北部为冰川,说明当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导致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大,河流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平均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气温的日变化明显,导致冰雪融化量日变化明显,使得河流流量日变化大;图中显示,注入湖泊的河流流程较短,因落差大,流速较快。‎ 第(2)题,G河流成为H湖主要补给水源的主要原因应从河流补给角度来分析。图中显示,G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冰川,夏秋季节冰川融水量大,导致河流的流量较大;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疏勒南山西南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雨水补给也较大,因此G河虽然流程较短,但河流水量丰富,成为H湖主要补给水源。‎ 第(3)题,H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应从沙源、风力、风向等方面分析。冬春季节,入湖河流水量少,湖水水量较少,湖面下降,大量湖滩裸露,湖滩上的丰富泥沙成为丰富的沙源;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冬春季节多大风,风向多为西南风,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湖滩泥沙被风力搬运并堆积在湖区北岸和东岸,形成新月形沙丘。‎ 第(4)题,反对从H湖调水至疏勒河的主要理由应从工程难度、湖水性质、生态平衡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如果要实施调水,则调水线路要穿越海拔很高的疏勒南山,工程难度大,工程量十分浩大,建设成本很高;材料信息表明,H湖为内流湖,湖水盐度较高,直接将其调人疏勒河,势必造成疏勒河河水盐度升高,水质下降,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和城市供水;材料显示,H湖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一旦湖水大量调出,湖泊平衡必将打破,进而影响湖泊生态平衡,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