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1-4-2、山地的形成(28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断坡山与火山 考点一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考点三 栏目导引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坡山与火山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断层: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和错位 谷地:地表向下的凹面 山岭:地表向上的凸面 陡崖:地表坡度陡直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 1 .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褶皱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015· 浙江文综 )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1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 — 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 .甲 — 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 .乙 — 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 .乙 — 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C 题组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017· 天津文综 ) 读图,回答下题。 2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 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 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 地质构造为褶皱 B (2017· 江苏单科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4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 A . 1 B . 2 C . 3 D . 4 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 B 正确。 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 B B 5 . (2015· 福建文综 )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 、 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向斜山 从地形上看, X 地属于河谷地带 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X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A (2014· 江苏地理 )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 2 ~ 3 题。 1 、与 M 点的地形 — 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 2 、与沿 XY 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 B A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中心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坡度大,应该是相邻的两个被侵蚀成谷的背斜,因此该地区的褶皱是沿西北 — 东南方向延伸,所以 M 处的岩层东南 ( 背斜方向 ) 高、西北 ( 向斜方向 ) 低。 M 点位于向斜的东南侧,岩层向下弯曲 该地的褶皱延伸方向是西北 — 东南方向, XY 一线与褶皱方向垂直,沿此线看,岩层是水平的。 (2014· 山东文综 ) 下图 (a) 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 (b) 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4 .上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 . Ⅰ 、 Ⅱ 、 Ⅲ B . Ⅱ 、 Ⅰ 、 Ⅲ C . Ⅲ 、 Ⅰ 、 Ⅱ D . Ⅲ 、 Ⅱ 、 Ⅰ 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 B (2016· 河南名校联考 )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 A 、 B 、 C 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题。 地点 A B C 海拔 ( 米 ) 450 520 45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 ( 米 ) 170 140 160 5. 该区域可能属于 ( )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 利用表中三个地点的海拔减去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可计算出该岩层在三个地点的海拔 A : 280 米、 B : 380 米、 C : 290 米,即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地势较高 判断该区域为背斜山 D 考点二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 图中①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②处的 c 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③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 ①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 图中①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②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 1 .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 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 ( 接近地表 ) ,如图中 da 。 (2) 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2 .判断岩层的形态: 岩层的形态,主要表现为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图中①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②处的 c 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③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 3 .判断岩层的分布状况: 图中①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②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 4 .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①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 ② 处上覆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图中②处缺失 c 、 b 、 a 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山东文综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D (2018· 天津河西一模 )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 3 ~ 4 题。 3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 — 中生代前期 C .新生代后期 D .中生代后期 — 新生代前期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 .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 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 D 乙下面的岩层 (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 ) 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 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B (2016· 北京东城模拟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示 ( ) A .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 .乙山为断块山 C .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 .地形主要为山地 (2) 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 ① 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岩体形成低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 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乙山为背斜山 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 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 C D 考点三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信息 解读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方式 ①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 8” 字状 (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走向 山区交 通线的 选取原 则及原 因 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原因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 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 原因 1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图中 T1107 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 A .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 .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 .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 .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甲处等高线密集 地形坡度大 为减缓公路坡度,行驶安全 D 题组一 山区交通选线 (2018· 泰安模拟 )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 ( 虚线 ) 分布图,回答 2 ~ 3 题。 2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 A .沿山谷延伸 B .沿山脊延伸 C .沿等高线延伸 D .沿经纬线延伸 3 .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 A C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题组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 . (2016· 北京石景山期末 ) 读台湾岛地图,据图归纳台湾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图示台湾铁路线沿海分布,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答案: 分布:在台湾岛的边缘 ( 或沿海分布 ) ,呈环形分布。原因:台湾岛中部多山地 ( 或地形以山地为主 ) ,修建难度大,岛屿边缘地势平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运输需求大。 ( 北京文综 ) 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