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7-2018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70分) 2014年9月《竖版世界地图》正式出版。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图中虚线为我国南极科考航线,读图完成1~2 题。 1.由图可知( ) A.甲点经度是75°E B.南北美洲分离 C.乙为大洋洲 D.丙为大西洋 2.竖版世界地图不能看出( ) A.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着北冰洋 B.凸显南北两极 C.南极科考航线变得清晰 D.美国在中国东边 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年降水量800~1000 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 cm。最大根深可达120 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3~5题。 3.纯天然条件下,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最可能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图示区域( ) A.①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m B.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C.③地可开发一个瀑布观景设施 D.③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 5.此时图示地区( ) 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平行 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C.河流携带泥沙量较少 D.三叶草种植区需注意排水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一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回答6~8题。 6.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7.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8.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 A.甘蔗 B.油菜 C.棉花 D.花生 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 10.图示地区( )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壁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地区的山脉名称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落基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大分水岭 14. 该地区山脉是由(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15.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 )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右图为某岛屿某地理要素等值线(虚线)分布图,图中a>b=c>d。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等值线反映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 A. 人口密度大小 B.地租水平高低 C.七月平均气温 D.全年降水总量 17.下列与该地理要素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关联度最高的地理因子是( ) A.产业活动分布 B.地形高低起伏 C.沿岸洋流流向 D.自然植被类型 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18~19题。 18.与图中疏林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西北季风 19.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沿海滩涂,其他纬度也有零星分布。导致其他纬度有红树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沿岸洋流 C.海岸地貌 D.海水盐度 右图为某岛屿区域略图,该岛屿降水充沛。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岛屿降水充沛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阻挡 ②受盛行风控制 ③寒流降温 ④受海洋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1. 该岛屿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最有可能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畜牧业 D.园艺业 21. 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C.降水过多 D.人类破坏 右图所示国家为世界重要红茶生产国。据考察发现,M地第一季度生产的茶叶质量最好。读图完成23~24题。 23.导致M地该季度茶叶质量最好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土壤 D.气候 24.推测下列四地中,七月份降水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大洲沿90°经线局部地区剖面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该大洲为( )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6.甲海域沿岸( ) A.有暖流流经 B.有著名渔场 C.多温带气旋活动 D.多火山、地震灾害 27.棉花生长条件较优越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右图中死亡谷在地质时期曾是个大湖泊,后来逐渐干涸终成荒芜的干谷。读图回答28~29题。 28.该死亡谷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29.推测干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 A.参与海陆间循环 B.湖泊为外流湖,主要靠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C.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D.植被稀疏,蒸发量大,下渗量大 读“世界某区域图”,答30~32题: 30.右图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 A.死海 B.波斯湾 C.黑海 D.里海 31.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于燥 32.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沿河、沿海的位置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便利的管道运输 D.活跃的宗教活动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3.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34.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35.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二、综合题(共25分) 3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美洲局地地区图 材料二: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北部五大湖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并不十分炎热,冬季则较为寒冷。位于五大湖沿岸的芝加哥,7月平均最高气温约为29℃,1月平均最低气温约为-10℃,降水量可达到800mm以上。 (1)结合材料一分析芝加哥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五大湖地区的自然带,并分析其成因。(6分) 37.(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6分) (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2分) (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5分)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1-5 ADBDC 6-10 CDBCA 11-15 ACCDC 16-20 CBDBB 21-25 CDDAC 26-30 ACADB 31-35 DBCBD 36、(1)周围煤、铁资源丰富;(2分) 工业用水水源充足;(2分) 水运交通便利(2分)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分) 临近大西洋(暖流),降水丰富;(2分)周围河湖众多,气候湿润,降水多。(2分) 37、(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2分)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2分)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2分) (2)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2分) (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