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冲刺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冲刺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学案

‎【考情分析】‎ ‎1、高考题型:选择题、综合题 ‎2、命题规律:高考对本部分考查内容较多,主要集中在气温、降水、大气运动规律等方面,试题难度中等 ‎3、命题趋势:‎ 以最新的事实背景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1、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2、大气运动与降水 ‎3、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水体运动规律 ‎1、水循环 ‎2、世界洋流 ‎3、河流与湖泊 三、地壳运动的规律 ‎1、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 ‎2、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频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考法1:结合农业生产与区域图考查气温变化 ‎【典型例题】 ‎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答案】C ‎【解析】第2题,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有较大变化,①②又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归纳点拨】‎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纬度海洋上大。原因: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考点突破】‎ 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完成1~3题。‎ ‎1.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 T甲>T乙 B. T甲0C,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C,有结冰期 凌汛 有或无 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水能 大和小 ‎①河流年径流量大小; ②河流落差的大小 ‎(2)河流水系特征:‎ ‎ 发源地、注入海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取决于地形和气候)、支流、河道特征、水系形状 ‎【考点突破】‎ ‎1、(2018年安徽蚌埠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江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柑橘生产区,也是我国柑橘分布北界。当地为了改善橘园的生态效益,在橘园中种草作为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雨季生长,旱季除草并将其覆盖于橘园地表。‎ 比较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答案】‎ 汉江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比渭河小;汉江进入汛期比渭河早,且汛期更长;汉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渭河含沙量大,且有结冰期。‎ ‎【解析】可从流量大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比较两河流水文特征。‎ ‎2.(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如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大量沉积。‎ 考法2:以某条河流为例考查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典型例题】‎ ‎(2018年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 固定表土 ② 减少径流 ③ 沉积泥沙 ④ 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1.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水土流失严重。在黄土高原植树种草是为了固定表土,减少径流,增加下渗,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对河水中的泥沙沉积没有效果,风速并不是该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本题应选择①、②项,故正确答案为A。‎ ‎2.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答案】D ‎【归纳点拨】‎ ‎1.流域综合开发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1)流域开发的背景分析 ‎(2)流域开发的方式及内容 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市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流域综合开发措施分析的一般思路如下:‎ ‎①供水:‎ ‎②航运:‎ 河流航运分析 分析内容 水文特征 流量大小、流量稳定情况、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流速缓急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支流状况、落差大小、河网密度、河道弯曲 经济发展状况 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运输需求状况 ‎③发电;④水产养殖;⑤旅游 ‎2.流域综合治理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1)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析的一般思路:‎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上游:调洪 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 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其他 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2)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考点突破】‎ ‎(2018年广东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亚马孙河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的水电来自拉丁美洲。近十几年来,亚马孙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坝,产生足够强力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型水电站。左下图示意亚马孙流域水电站分布,右下图示意亚马孙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1)分析亚马孙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的原因。(8分)‎ ‎(2)简述亚马孙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发电量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亚马孙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答案】‎ ‎(1)亚马孙流域水资源丰富,支流径流量大(2分);部分水电站处在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亚马孙流域内各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大(2分);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2分)。‎ ‎(2)降水特征:11月至次年5月多雨,6月至10月少雨,降水季节性变化大。(3分)‎ 影响: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导致水力发电量波动较大。(3分)‎ ‎(3)建设大坝前砍伐大面积森林,平原地形落差小,水库淹没的森林范围广,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失衡,陆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被淹没的大面积森林在分解过程中持续产生二氧化碳,使流域内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减少至关重要的土壤养分流动导致下游土壤肥力降低;大坝建设阻断了洄游性鱼类路径,影响部分洄游性鱼类的生存环境。(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2)流域的降水特征从流域的气候类型分析即可,对发电量的影响从降水与径流量关系的角度分析即可。由亚马孙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可知,亚马孙流域11月至次年5月多雨,6月至10月少雨,降水季节性变化大。由于该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水力发电量波动较大。‎ ‎(3)本题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植被、生物多样性、局部小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 高频考点七:地质作用与地形 考法1:结合某区域河流地貌和示意图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对地形的影响 ‎(2018年全国卷1)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答案】A ‎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 A【解析】2.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D ‎【解析】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归纳点拨】‎ ‎1.掌握外力因素的分布规律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表缺缺少植被作用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风力沉积地貌为主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会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差异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3.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3).河流堆积地貌 地貌 位置 形成过程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洪水、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坦,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体积逐步变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发育于河流入海或入湖口地区 河流入海或入湖口处,河流流速减慢,形成三角洲平原 ‎【考点突破】‎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答案】C ‎2.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答案】B ‎【解析】2.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答案】C ‎【解析】3.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 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考法2:依托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考查地形的成因 ‎  (2018年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 ‎【答案】D ‎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C ‎【解析】2.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归纳点拨】‎ 地形成因和形成过程类的答题模板 地貌类型 原因分析 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背斜山、向斜谷 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隆起形成背斜山.弯曲凹陷向斜谷形成向斜谷 断块山、裂谷 岩层受过强挤压或拉伸,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降形成裂谷 火山 岩浆沿火山通山通道向上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流水作用 河谷、沟谷 河流在流动中对地面侵蚀而形成 冲积扇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变慢,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蘑菇等风力地貌 由于近地面风力大,风携带大量沙石与近地面岩石产生摩擦作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沙丘 风携带大量沙质物,在风速降低时,携带的沙质物沉降在地面形成沙丘(沙垄)等 ‎【考点突破】‎ ‎(2018年四川南充一摸)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回答1-2题.‎ ‎1.上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太,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答案】B ‎ ‎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①冰川侵蚀②地壳隆起③侧蚀④断裂下陷⑤下切侵蚀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③②⑤‎ ‎【答案】D ‎【解析】2.根据材料,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③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后来发生②地壳隆起,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蚀增强,⑤增强,形成嵌入式蛇曲。.顺序是 ③②⑤,D对。没有冰川侵蚀、断裂下陷影响,①④错。A、B、C错。‎ 考法3: 依托地质剖面图,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8年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归纳点拨】‎ ‎1.地壳物质循环 ‎(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用途 特点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玄武岩 ‎—‎ 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 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片理构造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 “一”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二”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四”指四种作用,即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四”也指四种物质,即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五”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2.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在判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时,一般遵循以下思路:‎ ‎(1)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判断地质剖面图中的特点。第一,根据是否弯曲判读背斜或向斜的地质构造;第二,根据是否有断层线判读断层地质构造;第三,根据是否有岩层上下错位判读地垒或地堑的地质构造。‎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 ‎(4)判断断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因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围岩指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3.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确定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 第一步: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 一般而言,剖面图中底层岩层年龄老,上层岩层年龄新 平面图中多根据图例判定岩层年龄。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侧老 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年龄新 根据岩层的弯曲或新老关系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判定图示为向斜还是背斜 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 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断层构造 第三步:特定情况的判定 地层出现缺失 原因: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后来地壳隆起,原沉积物被侵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的来源 侵蚀面上覆有新岩层 原因: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造成的 地层中有侵入岩 原因:地层形成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地层形成的时代 ‎【考点突破】‎ 澳大利亚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形成于25亿年前,已成为澳大利亚西部的地标。波浪岩就像一片席卷而来的波涛巨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旅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读图,回答1-2题。‎ ‎1.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材料中描述的波浪岩与图Ⅱ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2.波浪岩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 ‎①固结成岩 ②风化剥蚀 ③侵蚀搬运 ④地壳抬升 ⑤岩浆侵入 A.⑤①②④ B.⑤④②③ C.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 ‎【答案】B ‎【解析】2.形成的岩浆岩经过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然后经风化剥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形成特定的地貌形态。“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说明波浪岩主要是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 ‎(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B ‎【解析】本题组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过程中的知识,考查了考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在解答本题组时关键要根据地质构造剖面图推断地质作用过程。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 ‎ ‎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第4题,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两次褶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