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4月国家推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下图为2002~2017年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行政区依次是 A.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B. 浙江、江苏、上海、安徽 C. 浙江、安徽、上海、江苏 D. 上海、安徽、江苏、浙江 ‎2. 2013年之后,④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 B. 人口转变为净迁入 C. 人口回流不断增加 D. 全国人口增速放缓 ‎3. 2019年4月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对①行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B. 加重基础设施压力 C. 加剧高端人才流失 D. 经济增长动能减缓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安徽是经济较落后省份,人口迁出较多,其人口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④是安徽,CD错误;上海是经济最发达的行政区,对人口吸引力最强,人口占比涨幅最大,但是上海人口总量比其它三个省份少,因此占比少,①为上海,A正确,B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从2016年1月1号开始的,A错误;④行政区早期人口迁出量大,为净迁出,净迁出减少,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也会升高,图中无法判定人口是否转变为净迁入,B错误;④行政区早期人口迁出量大,随着产业转移,人口回流不断增加,人口净迁出减少,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提高,C正确;2013年11月15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国人口增速加快,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2019年4月之前,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受限制,2019年4月之后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因此上海迁入人口,限制减少,迁入人口会增加,加重基础设施压力,B正确;城市化已经很高,不会明显加快,A错误;高端人才流入增加,C错误;人才流入,经济增长动能增加,D错误。故选B。‎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读民乐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4. 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 A. 服务的范围更广 B. 服务的级别更高 C. 服务的种类更少 D. 服务体系更完善 ‎5. 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A. 水运交通便利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改革开放政策 D. 国内市场广阔 ‎6. 2000年以后,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 A. 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B. 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C. 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D. 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答案】4. C 5. A 6. C ‎【解析】‎ ‎【分析】城市等越低,服务的种类越不和,服务的范围越小。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水运。‎ ‎【4题详解】‎ 民乐地区属于佛山市西樵镇,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等级低,服务种类更少,服务的范围更小,服务体系不如佛山完善。C正确。‎ ‎【5题详解】‎ 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水运。A正确。乡村地区科技力量较弱,B错误。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市场广阔对各地影响相同,CD错误。‎ ‎【6题详解】‎ ‎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当地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业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C正确。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是城市化主要区位因素,没有改变,A错误。纺织产业转移,不能使纺织产业技术提升,B错误。多为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变化不大,D错误。‎ ‎【点睛】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下图为电子警察在京港澳高速河北段拍摄的照片,图中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为常绿灌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常绿灌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 提高夜间行车安全 ‎ B. 缓解司机驾驶疲劳 C. 引导高速公路路线 ‎ D. 巩固高速公路路基 ‎8. 图中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未选择当地水平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考虑其 A. 防眩能力较弱 B. 防风固沙能力弱 C. 种植成本较高 D. 保持水土能力弱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常绿灌木具有“提高夜间行车安全”、“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引导高速公路路线”的作用,隔离带植被的根系可能会破坏路基,ABC错误,D错误。故选D项。‎ ‎【8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的区域为河北境内的路段,该区域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阔叶林冬半年植被的叶子是会脱落的,而常绿灌木的一年四季不落叶,尤其是在冬季的夜间常绿灌木可以很好的遮挡对向来车的夜间灯光,可以更好地为司机防眩目,因此可知图中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未选择当地水平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考虑其本地的植被的防眩能力较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福耀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和技术水平最高的汽车玻璃供应商。近年来,公司构建了“产品定制化、制造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并在美国、德国等汽车生产大国投资建厂,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下图为福耀集团美国工厂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福耀集团选择到美国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 ‎ ‎②周边市场的需求量较大 ‎ ‎③避开中美间的贸易壁垒 ‎④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协作 ‎ ‎⑤地价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0. 福耀集团汽车玻璃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主要得益于( )‎ A. 实现制造自动化,生产量大 B. 占据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C. 研发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 D. 集聚布局美国,产品质量较好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美国为汽车生产大国,福耀集团为汽车玻璃供应商,选择在美国建厂,主要考虑到周边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市场,②正确;福耀集团选择到美国建厂可以很好的规避中美间的贸易壁垒,③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为汽车生产大国,福耀集团选择到美国建厂可以更好的与当地的汽车企业进行生产协作,④正确;美国的地价和劳动力成本是比较高的,⑤错误。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 ‎【10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福耀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和技术水平最高的汽车玻璃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的质量是比较高的,其市场竞争力比较强,因此可知福耀集团汽车玻璃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主要得益于研发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 C项。‎ 阿巴拉契亚地区曾是美国最大的煤炭产区、第二大盐产区和第三大生铁产区,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伍,沦为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且早期滥垦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采煤燃煤带来的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等恶果显露。下图为1960年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集中连片贫国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題。‎ ‎11. 导致20世纪60年代该贫困地区呈集中连片状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开发过度 B. 自然环境恶劣 C. 远离东部沿海经济区 D. 人口受教育文化水平低 ‎12. 下列有助于阿巴拉契亚地区摆脱贫困的措施有 ‎①完普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 ‎②加强生态治理,改善区域环境 ‎③强化煤炭的能源地位,发挥资源优势 ‎④培育经济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1. A 12. 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阿巴拉契亚地区曾是美国最大的煤炭产区、第二大盐产区和第三大生铁产区,由于 期滥垦滥伐导致资源短缺,加上水土流失、采煤燃煤带来的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致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伍,沦为美国最贫穷的地区,据此判断A正确;该区域位于美国东部地区,气候温暖,自然环境较好,B错误;阿巴拉契亚地区靠近东部大西洋沿海经济区,C错误;由于该区域资源丰富,早期资源开发,人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人口受教育文化水平较高,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结合材料阿巴拉契亚地区由于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致使目前成为经济落后,较贫困的地区,针对目前的状况,可以完普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加强生态治理,改善区域环境;培育经济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发展;若强化煤炭的能源地位,发挥资源优势,将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 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到华北某山区古村落进行研学实践。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下图示意该村落及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村落因多古民居、古桥等而著名,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想拍摄村落全貌,应选择的最佳拍摄位置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4. 判断该古村落民居和绿化的最佳布局方案是 A. 坐西朝东,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 B. 坐北朝南,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 C. 坐南朝北,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 D. 坐北朝南,房前常绿针叶林、房后落叶阔叶林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错。②处东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错。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对。故选D。‎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古村落位于我国华北某山区,由于我国华北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房屋建筑最好的朝向是坐北朝南,这种布局有利于冬季采光;房前落叶阔叶林不会遮挡冬季的阳光,房后常绿针叶林冬季可以有效地削弱寒冷的北风,B对。故选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 坡顶>坡中>坡脚 B. 坡顶>坡脚>坡中 C. 坡中>坡脚>坡顶 D. 坡脚>坡中>坡顶 ‎17.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15. A 16. D 17.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 ‎【16题详解】‎ 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题详解】‎ 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 位于长江下游的大通水文站,是监测长江流域入海径流的重要水文站。读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大通站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相对于三峡水库蓄水前,蓄水后大通站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A. 各月流量均有增加 B. 水位变化幅度变小 C. 10月-次年1月流量一直减小 D. 12月-次年3月流量先减小后增大 ‎19. 流量变化将对长江入海口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 水土流失加剧 B. 旱涝灾害减少 C. 土壤盐碱化加剧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相对于三峡水库蓄水前,蓄水后大通站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图中显示,相对于三峡水库蓄水前,蓄水后大通站枯水期的流量10、11月明显降低,A错误。图中显示,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高水位变低,最低水位变高,水位变化幅度变小,B正确。10月~次年1月流量一直减小,蓄水前与蓄水后变化趋势一致,不是相对的变化特点,C不符合题意。12月~次年3月流量先减小后增大,蓄水前与蓄水后变化趋势一致,不是相对的变化特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题详解】‎ 流量变化对长江入海口的水土流失影响不大,A不符合题意。三峡蓄水后,使得长江入海口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高水位下降,减轻了洪涝灾害压力,低水位有所上升,减轻了旱灾影响,从而使当地旱涝灾害减少,B符合题意。长江入海口为湿润地区,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C不符合题意。三峡蓄水后,使得长江入海口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环境更加稳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可能性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06-2011年,三峡库区上游干流河道与支流香溪河交汇处附近的泥沙冲淤厚度变化如下图所示。香溪河泥沙输移集中在汛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0. 泥沙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是 A. 谭家河—纱帽山河段 B. 凿子石—油娄沟河段 C. 老鼠石—张家滩河段 D. 木家湾—张家滩河段 ‎21. 孔岭一羊圈子河段泥沙所受冲刷作用最大的时间段,最可能出现在 A. 3-5月 B. 6-8月 ‎ C. 9--11月 D. 12-2月 ‎22. 与纱帽山段相比,影响香溪河河口泥沙冲淤厚度的主导因素是 A. 植被状况 B. 地形起伏 ‎ C. 河道宽度 D. 水位顶托 ‎【答案】20. C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老鼠石—张家滩河段,河道宽阔,泥沙淤积厚度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 ‎【21题详解】‎ 受季风影响,当地6~8月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最大,流水冲刷作用大,故B正确,A、C、D错误。‎ ‎【22题详解】‎ 香溪河河口与纱帽山段相比,植被、地形、河道宽度差异并不明显,河口泥沙淤积更厚,是受长江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故D正确,A、B、C错误。‎ ‎2019年9月25日福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曾因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原因被称为“建桥禁区”。下图为平潭风频和风速玫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平潭岛大风天气最频繁的地点位于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4. 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 A. 区域气压差变小 B. 台风等天气变少 C. 抗风灾能力增强 D. 沿海防护林建设 ‎【答案】23. A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平潭风频和风速玫瑰图显示,当地北偏东22.5°风频最大,图中①地东北方向为广阔的海洋,对东北风阻挡小,摩擦力小,因此大风天气最频繁,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②地的北偏东22.5°方位附近有半岛阻挡,大风天气相对①地会较少,大风天气的频率相对较低,排除B。图中③地和④地为当地盛行风的背风海岸,大风天气相对较少,频率相对较低,排除C、D。故选A。‎ ‎【24题详解】‎ 没有材料信息和统计资料表明当地近年来区域气压差变小和台风等天气变少,因此这些原因导致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B。抗风灾能力增强与当地大风日数递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当地政府和居民积极营造沿海防护林,对风力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减弱风速,使得当地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因此沿海防护林建设最有可能是导致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的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风力的主要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离风源的远近)、摩擦力(下垫面性质和起伏程度)、地形因素(峡口效应等)等。‎ 扬沙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1为江西省多年平均扬沙日数分布图,图2为近年来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 ‎25. 甲地扬沙日数较多的主要原因 A. 夏季风力强劲 B. 夏季蒸发旺盛 ‎ C. 冬季高压控制 D. 冬季沙源丰富 ‎26. 21世纪以来,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 供水能力提升 B. 湖泊航运价值提高 C. 农副产品增多 D. 调节气候能力增强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夏季风一般风力较小,且甲地河流水位高,河滩泥沙很少出露,沙源较少,夏季虽然蒸发旺盛,但降水更多,因此当地夏季很少有扬沙天气,排除A、B。冬季当地如果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则风力较弱,不易形成扬沙天气,排除C。冬季,甲地河流水位低,河滩许多出露,河滩上沙源丰富,且冬季风强劲,盛行偏北风,与河谷延伸方向一致,形成狭口效应,风力加大,容易吹起河滩上丰富的沙尘,形成扬沙天气,选项D符合题意。‎ ‎【26题详解】‎ 图中显示,2002~‎ ‎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逐步扩大,供水能力会提升,湖泊空间资源加大,有可能湖泊航运价值提高,但这些不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B不符合题意。鄱阳湖水域面积扩大,主要是退田还湖所致,因此农副产品不会增多,可能减少,且农副产品的变化不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大,会增加当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会使当地气温变化减小,从而使得调节气候能力增强,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南部(北纬28度25分-28度30分,东经115度46分50秒-115度48分45秒),距南昌市28公里,厚田沙漠号称“江南第一沙漠”,拥有沙山、沙洲面积达4.4万亩。2003年以来,随着厚田沙漠旅游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没有注重沙漠化治理工作,治理力度由此减弱甚或停止,沙化程度又有“抬头”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也随之扩大。隆冬时节,强劲的西北风吹得沙尘飞扬,侵袭村庄农田,淤塞河道水田,给南昌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下图为火地岛地形及周边洋流示意图,火地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大,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火地岛东南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都会有上千支科考队和捕虾船队在此集结。‎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 东部受西风漂流影响,降水较少 C. 西部紧邻海洋,水汽充足 D. 东部受巴西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28. 推测南极科考队和捕虾船只每年在乌斯怀亚港集结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3月到6月 B. 6月到9月 C. 9月到12月 D. 11月到次年3月 ‎29. 某捕虾队欲前往甲海域捕捞,推测其可能遭遇的天气是( )‎ A. 狂风急浪 B. 风平浪静 C. 晴暖微风 D. 绵绵细雨 ‎【答案】27. A 28. D 29. A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火地岛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内。结合火地岛地形分布图可知,西部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为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从而西部为温带阔叶林,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因此可知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西部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火地岛位于南半球,南极科考队考查应选择气温较高的时间即南半球的夏季进行科考,11月到次年3月为南半球夏半年,AB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结合第2题的解析可知,甲海域适宜捕虾的时间为11月到次年3月,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甲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大,捕虾队在甲海域可能遭遇狂风急浪,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点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地岛是位于西风带内的,其西部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的,西坡多地形雨,其降水较多,东坡为西风的背风坡,其降水较少。‎ 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时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厕{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0. 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 阴雨天气 B. 晴朗天气 C. 降温天气 D. 大风天气 ‎31. 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 A. 山风势力较强 B. 谷风势力较强 C. 大气对流显著 D. 受山谷风影响小 ‎32. 若该小组夜间在某山坡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答案】30. B 31. D 32. A ‎【解析】‎ ‎【30题详解】‎ 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快,利于谷风的形成;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利于山风的形成。选项B正确。‎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不同山坡、山顶旗子的飘向一致,说明此时该地区受较大规模同一来向的风控制,受山谷风影响小。选项D正确。‎ ‎【32题详解】‎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山风。若在该山坡夜间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为东。选项A正确。‎ 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经北极海域,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依2007年的观测,海冰融化程度加大,航运之利已有改善。该航道如果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输的阶段时,最不利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 A. 丹麦 B. 日本 C. 加拿大 D. 巴拿马 ‎34. 随着西北航道海冰的融化,阿拉斯加的生态系统可能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 大型企鹅的数量减少 B. 北极熊的生物群落增加 C. 小麦种植的面积增加 D. 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答案】33. D 34. D ‎【解析】‎ ‎【33题详解】‎ 西北航道可取代欧、亚传统经巴拿马运河的航线,且有效缩短通航距离达9000公里。因此,丹麦、日本、加拿大皆可获利;而极度依赖运河带来的通行费收入及转口贸易的巴拿马,其财政与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冲击,AB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34题详解】‎ 企鹅是南半球的动物,阿拉斯加一带是没有企鹅的,A错误。暖化使北极海冰期愈来愈短,北极熊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的难度愈来愈高,生存备受威胁,阿拉斯加的北极熊处境更艰难,随着西北航道海冰的融化,北极熊的生物群落会减少,B错误。依目前变暖速度来看,阿拉斯加由于纬度过高,可能由冰原变为苔原,但还是不适合小麦生长,C错误。全球变暖有可能使原本分布较为南边的落叶灌木林向北扩展至阿拉斯加,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熊是喜寒的动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南北两极地区海冰的大量的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分。其中35-37为必考题,38-39题为选考题)‎ ‎3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面积25.6万平方千米,东、西部多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中部气候温和。下图为厄瓜多尔水系、城市、铁路分布示意图。‎ ‎(1)描述厄瓜多尔的铁路分布特征。‎ ‎(2)简要分析厄瓜多尔中部相对东西部气候温和的主要原因。‎ ‎(3)判断厄瓜多尔河川径流总量的东、西部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说明自然环境特征对厄瓜多尔城市分布的影响。‎ ‎【答案】(1)特征:线路较少,密度较小,没有形成明显的铁路网;中部铁路主要穿过高山高原地区(河流源地);铁路多与海港城市相连;最长铁路两端呈东西走向,中段呈南北走向。‎ ‎(2)厄瓜多尔位于赤道附近,东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中部地区海拔高,气候较凉爽温和(且气温年变化小)。‎ ‎(3)差异:东部总量大于西部。原因:东部流域面积大于西部;东部为信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部;东部河流密度大于西部。‎ ‎(4)中部山地高原海拔高,气候温和,使得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东、西部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城市分布较少(稀疏);河流较多,水源丰富,部分城市沿河分布;西部临海,交通便利,多个城市沿海分布。‎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详解】(1)厄瓜多尔的铁路分布特征可从图中读出,从图中看厄瓜多尔只有三条铁路线,可知该地区铁路线较少,密度较小,没有形成明显的铁路网;结合图中的河流流向、国界线可看出中部铁路主要穿过高山、高原地区;从图中可看出铁路多与海港城市相连;最长铁路两端呈东西走向,中段南北走向。‎ ‎(2)从图中看厄瓜多尔中部河流向两侧流,可判断出中部地区比东、西两侧海拔高,气候温和,东西两侧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河川径流总量受河流流量、流域面积影响,图中东西两侧都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都较多,但东部地区又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更多,河流流量更大;从图中看东部流域面积、河流密度大于西部地区,东部河川径流总量比西部大。‎ ‎(4)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河流等;从图中看该地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因此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温和的中部山地高原地区,东西部城市分布较少;图中部分城市沿河分布,河流可为城市供水;西部临海,交通便利,多个城市沿海分布。‎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非洲板块不断与欧亚板块碰撞,约560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海洋唯一的通道中断。在地中海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成为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发生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地中海水位和大西洋水位持平。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地质勘探发现地中海海底留存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海底岩层下方有盐矿层,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分析533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重新打开对当时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答案】(1)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阻断,由于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 ‎(2)由于地中海的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大量盐分在底部结晶,并沉积形成盐矿层。同时,由于海底露出,在海盆上发育出河流,形成了河流侵蚀地貌。‎ ‎(3)直布陀罗海峡重新打开后,大西洋海水重新流入地中海,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多,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直布罗陀海峡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塑造地表形态得力量、气候影的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随着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不断撞击,最终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也由此被阻断,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区域夏季高温少雨,蒸发量比较大,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不断下降,该区域的海水的盐度不断上升。‎ ‎(2)地质时期地中海的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大量盐分在海底底部结晶,并最终沉积形成盐矿层。同时,由于该海域的海底露出,在海盆上发育出河流,在河流流水侵蚀 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河流侵蚀地貌。‎ ‎(3)直布陀罗海峡重新打开后,大西洋大量的海水重新流入地中海,该区域的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也随之增加,该区域的降水量有所增多,地中海地区的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有所减小。‎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一带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区域夏季炎热干燥,夏季的蒸发量是比较大的,冬季温和多雨,冬季的气候是比较湿润的。‎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滇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我国滇西地区岩浆岩广布,在一些凹陷盆地有沉积岩分布。‎ ‎(l)分析该地岩浆岩广布的原因。‎ ‎(2)简述该地煤矿开采的优势条件。‎ ‎(3)推测a断层东北方向没有煤矿分布的原因。‎ ‎【答案】(1)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发育多条断层构造带,火山活动频繁。‎ ‎(2)外力侵蚀明显,矿体出露地表,开采难度小;处于背斜一翼,地层结构稳定且不易积水。‎ ‎(3)由图可知,煤层存在丁P2i地层,a断层东北方向缺失P2i地层;原因可能是P2i地层形成后由于处丁断层上升岩块一侧,裸露出地表,受外力侵蚀搬运而缺失;也有可能是在P2i地层形成过程中不具备P2i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滇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岩浆活动、矿产开发、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l)岩浆岩由岩浆活动产生,岩浆活动与地壳运动有关。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位于我国云南西部,属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因此该地岩浆岩广布。‎ ‎(2)该地煤矿开采的优势条件应从图中信息获取进行描述。图中显示,由外力侵蚀明显,‎ 煤层矿体已经出露地表,开采难度较小,开采成本较低;图中显示,煤层位于处于背斜一侧,背斜拱形构造,地层结构稳定,且不易积水,地下开采安全。‎ ‎(3)图中显示,煤层存在丁P2i地层,根据图中P1m的位置判断,a断层东北侧岩层向上运动,地势高而受外力侵蚀强烈,导致P2i地层侵蚀搬运而缺失,导致a断层东北方向没有煤矿分布;也有可能是在P2i地层形成时期,a断层东北侧不具备形成P2i地层或煤层的沉积环境。‎ 请考生从38、39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武隆区,山高沟深、地少土瘠。1993年,武隆县委做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以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为标志,武隆旅游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近几年,武隆围绕高山生态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大景区联动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回引人才,吸聚资本下乡,全区四分之一人口吃上旅游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说明武隆发展全域旅游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答案】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隆的旅游业发展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全域旅游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材料显示,发展全域旅游要求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因此,发展全域旅游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全域旅游能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使农民实现就地、‎ 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所以,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39.【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答案】植物的作用: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改善和净化水质;给鱼类提供食物。生态过滤坝的作用: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源地和水体自净能力的认识,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水源地保护的意义。可参考沼泽湿地对水体的过滤作用。‎ 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地应该具有良好的水质,然而水库上游河段有一定的污染物影响水质,因此在河水进入水库前加以治理,使其水质达到标准才能进入水库。从材料可以看出挺水植物位于入口处,植株高大密集,它可以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位于河流入库口也便于人力捞取漂浮污染物。浮生植物也可以进一步进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植物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类反过来控制植物的数量,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生态过滤坝(工程措施)作为最后的一道屏障,只有表层水体可以进入水库。显然它可以降低水速,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使得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