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月考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出卷人: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题。 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2~3题。 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美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三产业比重 初期 <2 000 >20% <80% 中期 >2 000 <20% 80%~90% 后期 >4 000 <10% >90% 长江流域 3 350 9.71% 90.29% 2.据图表判断,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 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 3.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5.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6~8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平均气温(℃) 8.1 23.5 2.6 18.3 ≥10℃积温(℃) 3 90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 621 1 980 538 1 350 6.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7.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8.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9~10题。 农作物 生长期平 均气温(℃) ≥10℃ 积温(℃)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 (小时) ① 18~30 >3 500 >600 >800 ② 20~30 >3 500 350~1 000 >2 000 ③ 15~18 >1 600 200~500 >800 ④ 20~30 >8 000 >1 500 >2 000 9. 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1~12题。 11.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12.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 )。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 13.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 C.增加货物运量 D.加剧大气污染 15.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 B.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 C.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 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17.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能源 19.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 ( ) A.降水 B.热量 C.人均耕地面积 D.河流、湖泊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 A.①——层层稻田 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③——塬、墚、峁 D.④——橘园、竹海 2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土壤盐渍化普遍 B.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区位于我国 ( )。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3.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宝成线 B.②——内昆线 C.③——焦柳线 D.④——南昆线 25.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攀枝花、贵阳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B.以重庆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基地 C.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D.“酸雨”污染仅次于华中酸雨区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广珠城轨的开通将升级珠三角为“ 超级城市体”,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分布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 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27.下列关于广珠城轨开通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人员出行难问题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28~30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用地 沼泽地和滩地 其他 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28.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29.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4分)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6分) (3)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项目 类别 家庭 (户) 人口 (人) 耕地 (亩) 水田面 积(亩) 水稻单 产(千克/亩) 出售稻 米(千克) 机械 (台) 数据 26 93 82 56 1 160 6 496 2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10分) 32.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 065.68 1 260 1 490 人均森林面积(hm2)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hm2)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hm2) 0.12 0.10 0.09 0.07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32.90 28.13 23.80 20.12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201.69 172.47 145.87 123.96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4分)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2分),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2分)。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2分),分析其原因(4分)。 月考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D C B B C D A D C C D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C D D A D D A C C C A A 31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第(2)题,①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作用是防洪、防沙、发电、灌溉等,②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第(3)题,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河南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其解决措施可针对存在问题解答。 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②水利工程: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4)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合理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32.解析 第(1)题,从纬度、地形、气候三方面分析。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其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因此城市、旱地多分布在高原上的河谷地带。第(3)题,从气温和生长时间上分析。温度高有机质积累的多,生长期长积累的物质多。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原因可从人口增加、资源数量减少方面分析。 答案 (1)A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2)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3)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下降 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