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阳市等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地理试题
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上期第二次质量考评 高三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于2018年6月28日至2019年1月18日执行第七次“和谐使命”任务。下图为“和平方舟”医院船行驶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和平方舟”从舟山港出发到斐济航行期间 A. 日落时刻提前 B. 太阳在东北日出 C. 正午影子朝北 D. 大多时间顺风顺水 2. “和平方舟”从斐济到汤加航行期间,船上的人会感觉到 A. 昼长夜短 B. 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变大 C. 昼夜更替时间变大 D. 昼夜更替时间变小 3. 从厄瓜多尔到智利大部分航段 A. 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 B. 降水较多,多海雾 C. 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 沿岸雨林植被广布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和平方舟”医院船行驶路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 图文显示,从舟山港出发到斐济是6月28号到8月9号,从北纬30度到南纬20度。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越过赤道之前,北半球昼变短,日落时刻提高,但到达南半球后,昼变长,日落时刻推迟,A错。此期间,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的地区均日出在东北,B对。轮船航行过程,前段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影子朝北,后段位于直射点以南,正午影子朝南,C错。航行时间是在7月份前后,在北半球主要受偏南季风影响,穿过赤道后,受东南信风影响,主要是逆风向行驶;同时先后受到日本暖流和南北赤道暖流影响,主要是逆洋流行驶,因此航行途中主要是逆风逆水,D错。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斐济到汤加是8月9号到8月13号,轮船位于在南半球,而此期间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要看直射点和轮船谁南移的快,由图可知轮船移动的可能要快,所以太阳高度可能变小,B错。由于轮船向东航行,跟地球运动方向一致,两速度叠加,相当于轮船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所以船上的人感到昼夜更替时间会变小,C错,D对。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瓜多尔与智利之间分布着自南向北流的秘鲁寒流,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向相同,因此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A正确。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寒流等影响,降水较少、多海雾,B错误。秘鲁寒流为上升流,由于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繁盛,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寒流等影响,降水较少,沿岸多热带沙漠气候,沿岸热带荒漠广布,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和正午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有昼夜更替的地区日出东北、日落东南;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全球有昼夜更替的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范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 A. 9.9℃ B. 12.9℃ C. 13.9℃ D. 14.9℃ 5. 甲地短时间内迎来的天气变化是 A. 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 B. 风力减小,降水增多,气温下降 C. 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D. 风力减小,降水减少,气温下降 【答案】4. C 5. A 【解析】 本题组以某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等温线判读、锋面与天气等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题详解】 图中显示,图示地区等温距为2℃,图中最高气温为14℃~16℃,最低气温为2℃~4℃,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值为10℃~14℃,气温相差最大值接近14℃,不能等于或大于14℃,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图中锋面符号可知,半圆或三角的凸向表示锋面移动方向,因此甲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会经历一次明显的暖锋天气,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排除B、C、D;由图可知,甲地的等温线最密集,因此温差大,导致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增大,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 7月7°C 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A. 温和多雨 B. 温和少雨 C. 炎热干燥 D. 高温多雨 7. 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8.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 制冷能耗减少 B. 草原变成荒漠 C. 作物熟制改变 D. 海岸线向东移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6题详解】 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7月7℃等温线向高纬移动,故图示地区为南半球,①地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 【7题详解】 30°-40°S的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正确。与纬度和大气环流无关,AB错误。受海陆位置影响,冬季海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①地海岸线向东移,D正确。制冷能耗增多,A错误。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错误。作物熟制影响小,C错误。故选D。 我国甘肃某地位于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年均降水量386mm,年均潜在蒸发1439mm。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状况。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样地均位于梁顶,地形、降水量等环境特征较为一致。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 6-8月农作物种植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高,蒸发蒸腾作用强 B. 气候变暖,区域降水减少 C. 植被覆盖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D. 地表坡度大,地表水流失 10. 图示自然植被中,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 天然荒草 B. 苜蓿 C. 侧柏 D. 无法判断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6-8月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是:土壤含水量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大,而天然荒草、苜蓿、侧柏等自然植被区域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幅度小,8月份还略有回升。材料“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样地均位于梁顶,地形、降水量等环境特征较为一致”,说明地形、降水量条件相似,B、D错;农作物种植地区浅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快,大量水分被蒸发,说明蒸发旺盛,反映了农作物种植地区气温偏高、作物蒸腾作用强,A对;农作物种植地区土壤含水量始终高于自然植被地区,说明农作物地区土壤水源保持状况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C错。 【10题详解】 该地天然植被生长地区的地形、降水条件相同,说明土壤水源条件相似;相同的水源条件下植被蒸腾作用越强,土壤水分减少速度越快,则土壤含水量越低、含水量的变化幅度也大。读图,天然荒草、苜蓿、侧柏三种自然植被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和变化幅度较大的是侧柏,可推测侧柏为蒸发量最大的自然植被,故A、B、D错、选C。 海水透明度是海水能见度的一种量度。常以直径30cm的白色圆盘垂直放入海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进入海水中的径流、光线等。下图是我国沿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据图文材料分析,对南海的海水透明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最可能是 A. 河流注入 B. 距陆地远近 C. 云量多少 D. 洋流 12. 对于我国南海透明度描述正确的是 A. 纬度越低,透明度越高 B. 河流入海口附近,透明度高 C. 距海岸线越近,透明度变化越大 D. 8月份南海各区域透明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 13. 下列关于图中甲处透明度等值线数值及原因对应最可能的是 A. 12—浮游生物较多,透明度低 B. 12—人类活动多透明度低 C. 3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大,透明度高 D. 32—海水浅,透明度高 【答案】11. D 12. C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河流入海口附近透明度低;距陆地近,透明度越低;材料中指出,光线影响透明度,云量会影响光线,影响海水透明度。图中透明度等值线与洋流没有相关性,影响小,选择D。 【12题详解】 曾母暗沙,纬度最低,透明度不是最高,A错。河流入海口,含沙量和污染物多,透明度低,B错。距海岸线越近,透明度等值线越密集,受人类活动影响差别大,C正确。8月南海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量大,泥沙含量大,透明度低,远离海岸的地方,太阳直射的海域,透明度大,D错。故选C。 【13题详解】 图中距陆地越远,受人类影响越少,透明度越高;南沙群岛面积小河流少,透明度高;太阳高度越大,光线越强,透明度越高;所以南沙群岛处推测数值增大,等值线差为4,所以甲等值线数值是32, C和D数值正确。当前是8月,南沙群岛太阳高度大,透明度大,C正确。故选C。 鲁伍马河发源于坦桑尼亚东南的马塔罗山脉,主要支流有鲁建达、卢切林构、利空得、穆胡威西和户美苏勒等河。鲁伍马河流经数处大瀑布自鲁武马海西侧入海,河口处未形成河口三角洲。下图示意鲁伍马河地理位置和鲁武马海盆海水等深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鲁武马海盆西侧海底地形的特征是 A. 大陆架北宽南窄,大陆坡缓 B. 大陆架南北狭长,大陆坡陡 C. 大陆架南宽北窄,大陆坡缓 D. 大陆架中部宽阔,大陆坡陡 15. 鲁伍马河河口未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底地形陡,泥沙难以沉积 B. 支流较少,径流量小 C. 流域植被茂密,泥沙含量少 D. 河流落差小,流速慢 16. 图示城市最有利于发展深水港口的是 A. 林迪 B. 帕尔马 C. 莫辛布瓦 D. 彭巴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本题组以鲁伍马河地理位置和鲁武马海盆海水等深线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海底地形特征、河口地形成因、港口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位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4题详解】 据图中等深线分布可知,大陆架(深度200米以内)呈南北狭长分布,中部稍宽,但不宽阔,因此排除A、C、D。图中显示,由大陆架向外,等深线密集,海底地形坡度陡,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鲁伍马河河口地区大陆架狭窄,且大陆坡陡,材料显示,鲁伍马河流经数处大瀑布自鲁武马海西侧入海,流速较快,泥沙难以在河口沉积,所以河口未形成三角洲,A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鲁伍马河主要支流有鲁建达、卢切林构、利空得、穆胡成西和户美苏勒等河,支流多,排除B。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集中,落差大,流速快,泥沙含量大,排除C、D。 【16题详解】 根据四个城市沿海等深线的疏密判断,彭巴等深线最密且有避风的港湾,利于大型船舶停泊和航行,最适宜发展深水港口,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有效降水量是总降水量中实际补充到作物根系层土壤中的水量。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播种到成熟)各旬有效降水量与需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 A. 5月上旬 B. 7月下旬 C. 8月中旬 D. 9月上旬 18. 该地最有可能在 A. 华北平原 B. 太湖平原 C. 河套平原 D. 云贵高原 【答案】17. B 18. C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播种到成熟)各旬有效降水量与需水量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因此计算可知,5月上旬水分亏缺指数是(25-5)/25=80%,7月下旬水分亏缺指数是(60-30)/60=50%,8月中旬水分亏缺指数是(45-20)/40=62.5%,9月上旬水分亏缺指数是(30-5)/30=83.3%,因此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7月下旬,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有效降水量始终小于需水量,故应位于较干旱地区,因此应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而太湖平原和云贵高原气温湿润,排除B、D。由材料可知,该图表示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变化图;我国种植的玉米分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夏播玉米一般在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在冬小麦收获之后播种,而春播玉米一般分布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热量条件较好,而河套平原位于中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此该在最有可能在河套平原,C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C。 城市用地密度是指城市某图层各类土地利用总面积与该圈层总土地面积的比值,下图为长沙市1979年至2014年距离市中心不同位置用地密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长沙市总用地密度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 1979-1989年 B. 1989-2003年 C. 2003-2011年 D. 2011-2014年 20. 城市中心用地密度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A.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B. 用地空置率较低 C. 商业区分布较小 D. 逆城市化显著 21. 图示各时段长沙市土地利用的方式最可能是 A. 以中心用地填充为主 B. 以外围用地扩张为主 C. 中心用地填充和外围扩张交替进行 D. 先外围用地扩张后中心用地填充 【答案】19. C 20. B 21. C 【解析】 试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特点 【19题详解】 图中纵坐标表示用地总密度,从图中可直接读出2003年—2011年长沙市用地密度增长速度最快,C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城市中心用地密度变化较小的原因是城市中心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已经接近于饱和,故用地密度提高幅度较小,B正确。故选B。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1979年至2003年外围用地密度较低且增长很慢,以中心用地密度增长主外围土地扩张为辅,2003年至2014年外围用地密度增长较快,中心用地密度增长较慢,以外围土地扩张为主中心用地填充为辅,C正确。故选C。 代工企业是指以定牌生产合作为模式的企业,定牌生产指卖方按买方的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和牌号。下图为代工企业发展演进路径理论模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影响OEM阶段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劳动力 B. 市场 C. 技术 D. 交通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就可以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B. 关键点Ⅱ时企业就可以开始进行国际市场拓展 C. IBM阶段企业才可以把组装环节外包给其他代工企业 D. 图中4个阶段的演进路径可以使企业持续创造高附加值 【答案】22. A 23. D 【解析】 【分析】 考查产业发展的阶段。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OEM阶段以组装制造能力为主,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尤其是劳动力数量,在ODM阶段看重研究设计能力,此时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是技术因素,更看重劳动力的素质。在OBM阶段为自主品牌阶段,看重品牌营销能力,此时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因此正确答案选A。 【23题详解】 企业在产业链位置的提高,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技术要素和核心要素的掌握,因此B错误。在关键点2的时候,企业进入的阶段为品牌营销阶段,此时应注重拓展当地市场,而非国际市场。在OBM阶段,拥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和研发设计能力,就可以将组装环节外包给其他工厂。图中4个阶段的演进路径是伴随着科技含量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使企业持续创造高附加值尤其是核心技术或者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正确答案选D。ABC错误。 【点睛】技术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延长的最主要核心要素。 浦源古村位于福建省周宁县,自南宋以来就有保护鲤鱼的传统。流经村落的溪流成为鲤鱼生活的保护地。村民沿溪建房时,在路下修建“L”形的下水道(下图),同对还在溪侧植上绿葛蒲等水草,以方便鲤鱼衔咬。近年,当地政府投资打造鲤鱼溪旅游项目,弘扬人鱼和谐相处的文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推测村民修建“L”形下水道的主要目的是 A. 方便游客喂食鲤鱼 B. 便于村民洗菜取水 C. 方便村民捕捞鳃鱼 D. 便于鲤鱼躲避山洪 25.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古村。这得益于 A. 当地致府的号召 B. 古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C.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D. 爱鱼、护鱼文化的传承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鲤鱼溪附近自古便有保护鲤鱼传统,建设L型下水道,并不是为了捕捞鲤鱼,而是保护鲤鱼,C 错误。村民在溪侧种植水草,方便鲤鱼衔咬,主要是为了山洪爆发时鲤鱼有藏身的地方,D正确。村民建L型下水道主要目的是保护鲤鱼,不是取水或洗菜,B不选。鲤鱼主要吃食自然生长的饲料,无需人工投喂,A错误。 【25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政府扶持开发鲤鱼溪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村就业,C正确。政府的号召对年轻人回流吸引力不大,关键是旅游业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才回村的,A错误。古村落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促使年轻人回来,但不是主要原因,B不选。爱鱼、护鱼的传统一直都有,所以不是吸引年轻人回来的主要原因,D错误。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1)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水平较高时,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主要受经济因素和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是家庭和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卡普阿斯河(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的主要水道,发源于岛中部的卡普阿斯山脉,全长1143千米,大部分河段可通航。卡普阿斯河流域以平原、沼泽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贫困,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卡普阿斯河流域的主要城镇多分布在河口内侧。 (1)分析卡普阿斯河的水文特征。 (2)说明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 【答案】(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较小;雨季长,河流汛期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少;位于热带地区,终年湿热,河流无结冰期;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流速缓,水能资源匮乏。(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2)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流域内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能源需求少;卡普阿斯河流域内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水电开发迫切程度和开发价值较低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卡普阿斯河流域为背景,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水文特征、水电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能力。 【详解】第(1)题,卡普阿斯河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流量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河流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降水丰富,因此该河径流量大;由于当地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植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相对较少,河流含沙量较少;位于赤道附近,最冷月气流远高于0,因此河流无结冰期;材料信息表明,卡普阿斯河流域以平原、沼泽为主,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流速缓。 第(2)题,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应从资源、需求量等方面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卡普阿斯河流域以平原、沼泽为主,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自然条件恶劣;材料信息表明,卡普阿斯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经济贫困,流域内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不大;材料信息表明,卡普阿斯河流域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导致水电开发迫切程度和开发价值较低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一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在水稻田放养小龙虾,促进水更茁壮地成长,现水稻和小龙虾共生达到龙虾除草、虾粪肥等功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提高种植、养殖收益 材料二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是洞庭湖区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闻名遐的“特色养殖大县”、“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南县立足稻虾业的发展,围绕一产建基地、二产深加工、三产强配套,拉长产业链,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摸索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稻虾生态种养绿色高产创新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了“稻虾生态种养”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该种植模式已推广辐射到了附近的县乡等地区,生产规模明显扩大。 (1)分析南县适宜大规模发展“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的优势条件。 (2)说明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对南县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为进一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南县稻虾共作”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处洞庭湖周边,地形平坦,面积广阔,河网密集;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注重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劳动力丰富等。 (2)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量,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龙虾除草、虾粪肥田,保护生态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稻虾良性生长;研究稻虾共生的生态环境,防治病虫草害;发展“互联网加”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对小龙虾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对区域影响、农业发展方向 【详解】(1)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的优势条件考查的是农业区位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文、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从图中可读出该地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河网密集;由材料“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是洞庭湖区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可知,该地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由材料“摸索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稻虾生态种养绿色高产创新集成技术”可知,当地政府政策支持,注重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 (2)由材料“现水稻和小龙虾共生达到龙虾除草、虾粪肥等功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提高种植、养殖收益”可知,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减少生产生本和对土壤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可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品质;开拓市场等方面来回答。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非气温受地形和洋流影响很大。下图示意南非7月份气温分布状况。 (1)描述7月份南非气温分布特点。 (2)比较图中甲区域与乙区域等温线分布差异,并分析乙处该分布特征主要原因。 (3)7月份南非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请分析原因。 【答案】(1)气温大致由四周向中部递减;东部气温最高,中南部出现两个低温中心;东部沿海气温变化大。 (2)甲区域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比较稀疏,乙区域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相对密集。乙区域内部受山地高原地势变化的影响,气温变化大;沿海受暖流影响,与陆地气温差异大,所以等温线密集。 (3)7月正值南非冬季,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南部受西风带影响,西部沿海降水多,且由西向东减少;向北两风带影响时间减少,降水由南向北减少。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南非7月份气温分布状况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气温分布特点描述、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 7月份南非气温分布特点应从气温的递变规律、气温极值区、气温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南非7月气温大致由中部向周围递增;南非东部沿海地区的气温最高,中南部出现两个低温中心;图中等温线的疏密特征显示,东部等温线密集,气温区域差异大。 第(2)题,图中甲区域与乙区域等温线分布差异应从等温线延伸方向和疏密等方面进行比较,甲区域等温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且等温线分布相对稀疏,而乙区域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且等温线分布相对密集。乙处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应从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乙处位于南非高原边缘的德拉肯斯山脉,与海岸线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导致等温线沿山脉和海岸线分布;德拉肯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导致区域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乙处位于海陆交界处,且沿海有暖流流经,导致海陆气温差异大,所以等温线密集。 第(3)题,7月份南非降水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7月份正值南非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而南部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导致降水由南向北减少;南非南部受西风带影响,西部为迎风海岸,水汽充足,降水较多,向东离西风源地渐远,降水渐少,因此降水由西向东减少。综合起来,7月份南非降水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和季节)、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下垫面的性质(包括反射率、热容量和海陆因素、地形和地势、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地面性质)。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早,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早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答案】(1)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气候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当地形成以干旱为主的环境特征。 (2)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稀少;当地受来自陆地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含量少,且位于背风坡,难以形成降水;西部沿岸地区空气对流弱,亦难以形成降水。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为主要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环境特征、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应从干旱气候特征入手,说明干旱气候对水文、植被、地形、土壤等要素的影响作用。根据图文材料判断,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生长条件差,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多沙漠;因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 第(2)题,题意表明,从大气运动角度分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读图可知,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东南信风从南美内陆吹来,水汽含量少,且该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空气更为干燥,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同时西部沿岸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空气对流弱,亦难以形成降水。 【点睛】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注意两个方向——水汽多少和大气垂直运动;具体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地面性质;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地面性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