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4讲 水的运动学案(中图版)
第4讲 水的运动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流域图、河流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河流水文特征等知识。如2018·全国卷Ⅱ·T10、11,2018·全国卷Ⅲ·T8;2017·全国卷Ⅰ·T6、7;2016·全国卷Ⅲ·T7~9,2016·全国卷Ⅱ·T7~9。 2.以区域分布图、模式图、区域等温线图等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2017·全国卷Ⅲ·T8;2014·全国卷Ⅱ·T9。 1.区域认知:准确定位区域的地理位置,熟悉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把握水循环的原理,理解其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知识点一| 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主要环节名称 特点 海陆间循环 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 最重要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上内循环 ①蒸发,②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作用 陆地内循环 ④降水,⑧蒸发, ⑨ 循环水量少, 蒸腾 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2.成因 (1)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提供能量和动力。 3.意义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2)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水资源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的增多使地下水位提高,还会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2)不利影响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同地表径流量成正比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 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教师备用资料) 水循环环节的变化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1)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考法1 创设生活应用新情境,考查水循环环节及意义 读某学生依据水循环原理设计的获取淡水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方法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下渗 2.该方法( ) A.收集淡水有限,适合荒岛求生解决水源问题 B.设备简单,适合在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推广 C.以木柴为能源,适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 D.消耗能源较多,适合在能源丰富地区推广 1.D 2.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体现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径流,未体现下渗环节。第2题,图示海水淡化方法获取的淡水量小,效率低,适合在野外荒岛求生时使用,能解决淡水缺乏问题。] 考法2 借助现实情境,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3.B 4.C 5.D [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 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考法3 结合具体区域水文状况,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D [贝加尔湖属于大陆内部的内流湖,周围的径流注入湖泊,湖水及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构成湖水的循环。但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水的交换量少、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 考法4 联系现实生活实践,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7~8题。 7.“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下径流减弱 8.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7.B 8.A 知识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气态、固态和液态。 (2)水体的三种类型:A海洋水、B陆地水和C大气水。(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①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 ②主要表现: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2)水位: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 ①影响因素: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 ②主要表现: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经地区的雨季长,河流的汛期长;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3)含沙量 ①影响因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②主要表现: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4)结冰期 ①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②主要表现:最冷月平均气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有结冰期,低温时间越长,则结冰期越长。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5)流速(水能) ①影响因素: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 ②主要表现: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 考法1 借助相关统计图表,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判断 (2019·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1972~2013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湖泊水 C.大气降水 地下水 D.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2.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蒸发增强 D.含沙量增大 3.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 ) A.恢复源头植被 B.增加人工降水 C.减少灌溉农业面积 D.修建水库 1.D 2.C 3.A [第1题,1972~2013年,黄河源头第一个汛期出现在3月,应为积雪融水补给;第二个汛期出现在8~9月,应为冰川融水补给。第2题,整体而言,1972~2013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小于1919~1971年,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增加均会造成径流量增加,与图示趋势不相符;含沙量变化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气候变暖使蒸发增强,导致径流量减少。第3题,恢复源头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人工降水不宜长期进行;黄河源头灌溉农业面积较小,对径流量影响不大;水库只能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不能影响年径流量。] [方法技巧]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 补给 汛期 分布 湿润区 降水 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干旱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 春季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地区:我国东北、俄罗斯 永久性冰川融水 夏季(主要)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依据水位高低判断 (1)湖泊水补给河流,主要看两种情况 ①源头地区的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始终补给河流。 ②河流中下游沿岸的湖泊,只有在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 (2) 考法2 借助实例分析,考查河流径流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4~6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5.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4.B 5.B 6.D [第4题,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第5题,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②对;前几次降水导致 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③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④错。 B选项正确。第6题,河流形成洪峰就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了洪峰,但含沙量较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选项错误;裸露坡面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河流的含沙量,而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较少,C选项错误;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选项正确。] 考法3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015·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7~8题。 图a 图b 7.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8.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思维流程] [第7题,读图b可知,蒙特利尔一年内气温低于0 ℃的月份为1月、2月、3月和12月,共4个月。第8题,比较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加上上游有水电站,水流速度快,因而其冬季可能不结冰。] [尝试解答] 7.C 8.B [解题技巧] 河流特征的应用分析技巧 1.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1)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例如,在下图a中,根据河流的主干与支流之间成锐角(顺着河流流向),可以判断河流是由北向南流动,进而确定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①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图b);②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图c);③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3)根据河床宽度及弯曲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河道也比较弯曲。 (4)根据河流与交通线的关系可判断地形:如果河流与交通线交叉较多,为平原地区;如果大多数交通线沿河流分布,为山区。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时间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2)近年来,随着春季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变大,主要是因为沙尘暴使(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夏季气温升高 (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月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月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最大,而5月份属于第二季度。选B。第(2)题,沙尘暴频繁发生,新疆地区高山冰川上的尘埃增多,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加速了冰川的消融,导致夏季河流流量变大。选C。] 知识点三| 世界洋流的分布 读世界洋流模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3)洋流形成的因素 因素 影响 盛行风 主要动力 地转偏向力 改变运动方向 陆地形状 2.主要的洋流及分布 (1)世界主要的洋流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 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2)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海域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a.环流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b.洋流性质:大陆东部暖流,西部寒流; 西风漂流在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③北印度洋海域 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 ④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 形成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考法1 结合模式图,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大洋环流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B.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 C.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 D.北印度洋夏季的大洋环流 2.该大洋环流的驱动力是( ) A.夏季风和冬季风 B.水平补偿流 C.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 D.地转偏向力 1.A 2.C [第1题,图上洋流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其盛行风为东北风(南部)和西南风(北部),综合分析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第2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驱动力是东北信风(南部)和盛行西风(北部)。] [图文助记] 盛行风对洋流的影响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考法2 借助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2019·邯郸模拟)读海陆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3~4题。 3.此图表示( ) A.北半球的冬季 B.南半球的冬季 C.北半球的夏季 D.南半球的夏季 4.此洋流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秘鲁寒流 3.B 4.D [第3题,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判断,越往北气温越高,故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图示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反映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判断为南半球的冬季。第4题,洋流流向应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故根据图示的洋流凸向可判断,虚线处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南半球的寒流,只有秘鲁寒流符合,而加利福尼亚寒流为北半球的寒流。] [规律方法] 1.判定洋流流向的方法 洋流成因法 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如北赤道暖流受信风带控制,自东向西流动) 洋流性质法 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洋流概念法 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特定环境法 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2.判定洋流性质的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3)通过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考法3 依据区域分布图,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 (2015·四川高考)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5.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A [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帆船一直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说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故选A。] 知识点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环境四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 例 气候 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暖流交汇处或寒流流经地区易形成海雾;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最佳航线的选择 海洋环境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考法1 借助区域等值线分布图,考查洋流的影响 (2018·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1.B 2.C [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无法判断;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第2题,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 考法2 结合区域变式图,考查洋流的影响 (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渔场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渔业产量的重心常用来描述渔场时空位置的变动状况。下图是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非洲西海岸)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段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特点是( ) A.随经度变化幅度较大 B.月变化特征明显 C.随时间先向北后向南 D.南北向变化幅度较小 4.导致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冬半年,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推动加那利上升流南下 B.夏半年,偏南风强劲北上,推动加那利下降流北上 C.冬半年,偏北风强劲南下,形成的上升流南下 D.夏半年,东北信风势力增强,形成的下降流北上 3.B 4.C [第3题,读图可知,渔场位置的经度变化大约为1°,纬度变化大约为3.5°,故A、D错。由图可知,12月—次年4月渔场位置向南移,4月—7月向北移,故C错。图中显示渔场的位置每月均有改变,B对。第4题,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湾暖流。夏半年,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吹拂海水向东流动。因此,夏季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故A错。中低纬大陆西岸由于离岸信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故B、D错。冬半年,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大陆西岸离岸东北信风南移,导致上升流南下。] [规律方法] 1.渔场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渔场成因分析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如下: (1)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2)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海雾与洋流的关系分析 (1)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 (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考法3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洋流的影响 (2014·安徽高考)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5~6题。 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5.B 6.B [第5题,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第6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深受海洋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故B项正确。甲地河流没有结冰期,而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等诸多因素有关,故A项错误。落差大小、流速快慢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海洋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 考法4 联系人类航海活动,考查洋流的影响 (2019·包头模拟)下图示意汉朝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当时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据此完成7~8题。 7.当时,商船从徐闻去天竺,出发的季节大多选择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当时,商船从天竺返回我国多选择在5~6月出发而避开7~8月,这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多雨季节 B.避开多大风浪期 C.避开伏旱天气 D.借助风力和洋流 [解题流程] [第7题,图示为汉朝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当时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商船从徐闻去天竺,出发的季节大多选择在冬季,主要原因是顺风顺水,节省时间和燃料。第8题,图示为汉朝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当时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7~8月夏季风势力强,风浪大,不利于航行。] [尝试解答] 7.D 8.B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六)|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是借助坐标系反映河流流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判读河流流量的变化特点进而可以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等。常见的有三种类型:与河流补给方式相关的流量过程曲线图(如图1);不同时期的流量过程变化图(如图2);不同河段的流量过程变化图(如图3)。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流域内的干支流分布状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等。 (2)明确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不同地区的河流流量变化特征 ②不同天气影响下的河流流量变化特征 ③北半球不同气候区内的河流径流变化特征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母题示例]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1)~(2)题。 a b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D (2)C (2019·重庆六校模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融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升高 2.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1.C 2.C [第1题,新疆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C正确。新疆地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很小,降水量不会于某季节突然增多,A、B错;冬季气温升高与夏季河流径流量增大关系不大,D错。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冰的融化量会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A错、C对;随着冰川冰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径流变差系数增大,B、D错。]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1.C 2.A 3.B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2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 下图中甲为一张长12米、宽4米的大网,网的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乙为南美洲部分国家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人们利用图甲中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 A.生物水 B.冰川融水 C.雾水 D.雨水 5.图甲中设施最有可能位于图乙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C 5.A [第4题,该设施利用网收集雾水,雾滴经过碰撞变成较大水滴下流,就可以收集加以利用。第5题,采用这种方式收集水资源的地区应该具有降水少,但多雾的特征。通常分布在经常云雾缭绕、风力较大的高山地区,海岛以及距海较近的山坡上等。图中①地位于沿海地区,且在安第斯山的山坡上。] (2019·长春模拟)下面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及部分海岸景观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万—10万头海豹。 据此完成6~7题。 6.克罗斯角海豹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B.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C.离岸风和上升流明显,鱼类资源丰富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 7.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B.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中纬西风带的挟沙能力强 D.沿岸洋流侵蚀作用强 6.C 7.A [第6题,克罗斯角位于非洲西海岸,地处东南信风带内,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盛行离岸风,上升流明显,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海豹以捕食鱼类为主,这里鱼类丰富吸引海豹聚集。第7题,从题中“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可判断形成原因是受风力影响,B、D错;根据图中25°S纬线可知该地受信风影响,而不会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A正确,C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