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盘锦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盘锦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三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人口金字塔中, 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 构成了总人口。 如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国家判断 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该国 20-55 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 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 因此选项 C符合题意。政局动荡会导致战争多发,男性死亡率提高,导致男性比例减少,显然与图中信息 不符合,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选项 D不符合题意。 2.北美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故 A 不符合题意。西亚 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 性别比差距较大,故 B 正确。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故 C不符合题意。南美经济发展水 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 D不符合题意。 2.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长白山脉 D.台湾山脉 【答案】 1.D 2.D 【解析】 1.读图,枫叶属于温带落叶林,杉树属于针叶林,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林,草位于高山草地,海拔位于 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 D对。 A、B、C错。 2.该山地山麓地带植被是亚热带常绿林,树种是樟树,可能位于台湾山脉, D对。天山山脉、祁连山脉、 长白山脉的山麓地带植被是温带植被, A 、B、C 错。 3. 2018 年 10 月 11 日,西藏昌都江达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 湖。下面左图为 “昌都附近区域简图 ”,下右图为 “被堵河段所在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 ”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上面右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地点是 ( ) A. a B.b C.c D.d 2.导致本次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破碎 D.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答案】 1.C 2.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从图中可以看出, c 地是河谷地带的口袋形洼地 的袋口附近,河谷狭窄,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道形成堰塞湖,故 C 正确, ABD 错误。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 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图示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容易形成滑 坡等地质灾害,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就是山体滑坡导致的,故 C 正确, ABD 错误。 4.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 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 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 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 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 0℃上下波动 2.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 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 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 【答案】 1.B 2.A 【解析】 1.从材料中“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 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 因此岩石颗粒均匀与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 分析材料可推知石环地貌的 形成过程: 石头比热小 ---先被冻结 ---周围的水结冰并膨胀 ---膨胀推动石头向四周运动 ---形成石环。 维系上 述形成过程的基础则为具有一定的水分, 温度条件; 地形要平坦, 否则重力会参与进来破坏石环地貌形态。 本题要求选择与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选项,故选 B。 2.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青藏高原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气温太高;南极 洲气温太低。故 A 正确, B、C、D 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结合图中的信息,了解石环的形成,解题难度不大。 5. 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纵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 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图 3 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 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春末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坡向 C.水分 D.热量 2.据图判断,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 A.呈单峰曲线变化 B.呈单调递增 C.呈双峰曲线变化 D.呈单调递减 3.推测野牛沟流域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 6 月 B.7 月 C.8 月 D.9 月 【答案】 1.D 2.A 3.B 【解析】 【分析】 1.图中显示,春末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少,后续月份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量越来越多, 说明春末该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据图判断,野牛沟流域 3180 米处生物量较少, 3300 米处生物量最多, 3400 米处生物量最少,体现出 该地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即呈单峰曲线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3.生物量的变化受水分条件的影响,降水越多,植被生长越快,生物量增加的越多。图中显示, 7 月生 物量增加量最多,所以可以推测野牛沟流域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7 月。故 B 正确。 6.下图中 O点到 M、N、P、Q四点距离相等且为 6660km,M、N经度相同, P、R、Q位于同一纬线上, O 点太阳高度为 90°。完成下题。 随着 O点的移动,关于图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A. MNPQ四点位于同一大圆 B.PR的距离一定大于 PO C.OR距离增大, M点昼渐长 D.OR距离最大时, N点可能极昼 【答案】 D 【解析】 【详解】 题意表明, M 、N 经度相同,距离为 6660km ×2,即跨纬度 120°,因此 M 、N 不可能为极点,因此过 M 、 N 的大圆是唯一的,就是 MN 所在的经线圈,而 P、Q 不可能位于这一经线圈之上,因此 M 、N、P、Q 四 点不可能位于同一大圆, A 错误。材料信息表明, O 点太阳高度为 90°,则 O 点为直射点。随着 O 点的 移动,如果 O 点移到赤道,则 R、O 重合, PR的距离等于 PO,B 错误。随着 O 点的移动,如果 O 点移动 到 R 点以南, OR距离增大,即直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 M 点白昼逐渐缩短, C错误。随着 O 点的移 动,如果 O 点移动到 R点以南, OR 距离最大时,当地 O 南移至 15°S 以南时, N 点纬度为 75°S(与 O 点距离为 6660km,即在 O 点以南 60°)以南,则 N 出现极昼现象, D 正确。故选 D。 【点睛】 大圆是球面过球心的平面和球面的交线。大圆的圆心与球心重合,半径与球的半径相等。大圆把球和球面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过球面上不在同一直径上两点,只能做一个大圆;过球面上在同一直径上两点,可以 做无数个大圆。 7.下图示意我国某省 2011—2016 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 2012 年 B.2013 年 C.2014 年 D.2016 年 2.年,该省人口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城乡交通快速发展 D.城市房价增长较快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 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即年均人口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 +人口 自然增长率, 由图可知 2014 年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接近为零, 人口增长率接近为零, 人口数量基本不变, C正确。故选 C。 2.由图可知 , 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 , 人口机械增长率上涨快 , 这说明 区域的人口拉力因素加强, 结合选项, 产业升级和转移会使得区域工作机会增多 , 引力加大 , 吸引大量人员 来此务工; A 正确。 城市房价增长快不会导致人口大量迁入;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机械人口增长影响较小; 生活水平在三年内很难大幅提高, BCD错误。故选 A。 8.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 5%左右。下图示意湖南某地土壤有机 质随深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 , 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 , 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 有机质含量低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 , 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适时免耕直播 B.适量掺沙改造 C.采用滴灌技术 D.适当深耕土壤 【答案】 1.C 2.D 【解析】 1.读图该地土壤表层( 0 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 5 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低,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 才能形成有机质,故 A 错误;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使表层土壤肥力升高,故 B错误; 读图表层土壤肥力比下面的( 20-60cm 深度)的土壤肥力低,说明表层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湖南 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故 C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故 D错误,所以该题选 C。 2.免耕直播即不耕作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干旱区的土地退化作用,图示表层土壤有机质 含量较低,且降水较多,不适宜发展免耕直播,故 A 错误;掺沙改造主要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 主要适合在比较粘重的土壤中掺沙,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没有影响,故 B 错误;滴灌技术主要是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一种节水的灌溉方式,主要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该地为湿润区,降水较多,故 C 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深耕土壤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故 D正确。 9.下图为秦岭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 A.夏季北坡较南坡低 B.南坡变化幅度较北坡小 C.冬季北坡较南坡高 D.与气温高低呈负相关 2.影响南北坡 5 ~9 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 ②坡度 ③气流运动 ④植被覆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本题以秦岭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由图可知,气温垂 直递减率夏季北坡较南坡高,冬季北坡较南坡低,南坡变化幅度较北坡小,所以 B 正确, A、C错误。气 温垂直递减率夏季高冬季低,说明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D错误。 2.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5~9 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是因为南坡位于夏季风的 迎风坡,暖湿气流降温凝结释放热量,使气温垂直递减率较低;北坡气流下沉增温的焚风效应,使气温垂 直递减率就高。由此可知,气流运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又因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植被覆盖率高,水汽 含量高,使空气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凝结放热,使之气温垂直递减率减小。 10.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及仓储业、资讯及通讯传播 业、金融及保险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等。下图为 “台商对大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金额变化趋势 图 ”,下表为 “2007-2018 年分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台商累计投资金额及占比表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90 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额波动上升 B.台商对大陆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持续上升 C.台商对大陆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起步晚于制造业的投资 D. 2001-2002 年,台商对大陆制造业的投资上升幅度最大 2.关于台商对大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区位选择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很大的差异 B.大陆沿海地区因协作条件好、科技先进,是制造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C.制造业投资集聚水平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投资 D.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服务要素,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从图中看, 1990 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额先波动上升,后下降, A 错。台商对大陆生产性服务业的投 资先波动上升,后下降, B 错。台商对大陆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起步晚于制造业的投资, C正确。年,台商 对大陆制造业的投资上升幅度最大, D错。 2.由材料“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可知,在区位选择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 业差别不大, A不正确。从图中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大陆沿海地区,其协作条件好、科技先进;制造业 投资集聚水平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服务要素等, BCD描述 正确。故答案为 A。 11.下图为 2019 年 6 月某日我国等压线 ( 单位 : 百帕分布图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可能为 A. 4 B.6 C.8 D.10 2.该日可能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的省份是 A.河北、山西、山东 B.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 C.安徽南部、浙江、福建 D.广西、广东、海南 3.导致出现此持续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台风 B.高气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1.A 2.C 3.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常见天气系统 1.由图可知甲地的气压值为 1002.5hpa — 1005hpa,乙地的气压值为 1005hpa—1007.5hpa ,故甲、乙两地 的气压差范围是 0—5hpa,A 正确。故选 A。 2.由图可知河北、山西、山东三省无导致降水出现的天气系统存在, A 项错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东部位于高压脊线上,难以形成降水, B 项错误;安徽、浙江、福建位于低压槽上且受暖锋影响将出现持 续性强降水, C项正确;广东、海南一带气压较高,不易形成连续性强降水, D项错误。故选 C。 3.从图中可看出,长江以南地区受低压槽控制,且北半球低气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故此地受暖锋控制, D项正确。故选 D。 12.10 月 18 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第 19 号台风“海贝思”肆虐日本,令该国受灾惨重。下面示意图中, 符合“海贝思”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详解】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辐合,中心盛行上升气流。读图可知, BD 中心是下 沉气流, BD 错。 C 中心是上升气流,但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C 错。只有 A 逆时针旋转辐合,中心盛行上 升气流, A 正确。故选 A。 13. 1993 年我国台湾省当局提出了 “南向政策 ”,推动台商海外投资重点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下图示意 1988~2017 年台湾省在越南投资结构情况。劳工流动是越南和台湾省合作的内容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省在越南投资结构的形成是因为越南() A.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 B.距离我国大陆近,便于进入我国大陆市场 C.科技发达,加工制造能力强 D.矿产资源丰富,运输费用占比较低 2.劳工流动对越南的影响是() A.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B.降低就业压力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加大治安压力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台湾省比越南经济发达,台湾省对越南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目的是利用越南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降低生产成本;台湾省相比越南,距离我国大陆市场更近;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欠发达;并不是所 有的加工、制造业都是矿产资源指向型的。故选 A。 2.台湾省和越南之间的劳工流动,主要是越南廉价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台湾省,这会导致越南国内劳动 力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础设施利用率、就业压力和治安压力降低。故选 B。 14. 渭北高原位于渭河平原北部,地处汾渭断裂带附近,历史上地震多发,该区域为典型的黄土 地貌,区域人口较多,长期以来以种植业为主。 2018 年 8 月某时段观察发现,该区域南部某河段水质较 清。在渭北高原上,存在数量较多的不连续坡地,在坡地的背后,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窑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渭北高原窑洞所在坡地坡面陡峭,层次分明,近乎垂直且在同一方向连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 B.河流沉积 C.构造运动 D.人为修整 2.观察期间河段水质较清是因为 ( ) A.植被覆盖率高 B.天气持续晴朗 C.流域处于枯水期 D.河流两岸土质坚硬 3.推测该区域曾经长期存在的工业企业最有可能是 ( ) A.水泥厂 B.采石厂 C.砖瓦厂 D.乳制品厂 【答案】 1.C 2.B 3.C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渭北高原地处汾渭断裂带附近,历史上多地震。结合题干中的“坡面陡峭,层次分明, 近乎垂直且在同一方向连续分布”, 可知是地壳断裂所致整体滑塌, 故 C 正确。 该区域自然环境相对较好, 风力侵蚀不典型, 故 A 错误。 据图可知, 这些坡地分布十分密集而且坡度较大, 不符合河漫滩地貌的特征, 故 B 错误。 窑洞附近的地点有人为修整, 而同一方向连续分布的其他地区为自然分布, 故 D 错误。 故选 C。 2.据图可知,该区域有大片土地棵露,植被覆盖率低,且黄土土质疏松,易受冲刷,使河流含沙量增加, 故 A 错误。黄土高原地区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 8 月河流处于丰水期,并非枯水期,故 C错误。据图可知 该区域黄土广布,土质疏松,故 D 错误。 8 月某时段该区域可能天气晴朗,降水较少,水土流失少,河流 水质较好,故 B 正确。故选 B。 3.据图可知,图示区域黄土广布,土质疏松,地处河谷,远离城镇,该区域曾经长期存在的工业企业最 有可能是砖瓦厂,故 C正确。水泥厂是原料指向型其原料为石灰岩,需要附近有大量的石灰石,但该区域 石灰石分布较少,故 A 错误。结合景观图可知,图示区域并无岩石存在,故 B 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区 长期以来以种植业为主,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 本题解题过程中要注意, 题干中出现的汾渭断裂带要能够和课本中提到的断层构造联系起来。 根据断层构 造分析题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 15. 同一锋面气旋中,当冷锋锋面移动速度加快,追上暖锋锋面,则形成了锢囚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B.乙、丙两地多阴雨 C.丁地风力大于甲地 D.乙、丁两地降温快 2.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戊、己两地附近锢囚锋的是 ( ) A. B. C. D. 【答案】 1.C 2.A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冷锋锋后,乙地位于冷锋锋前,丙地位于暖锋锋后,丁地位于暖锋锋前。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甲地气压低于丙地, A 错误;冷锋降水多位于锋后,暖锋降水多位于锋前, 故甲、丁地多阴雨,乙、丙两地多晴天, B 错误;丁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大于甲地, C正确;乙地位于 冷锋锋前,降温快,丁地位于暖锋锋前,升温快, D错误。故选 C。 2.同一锋面气旋中,当冷锋锋面移动速度加快,追上暖锋锋面,则形成了锢囚锋,符合戊、己两地附近 锢囚锋的是 A,所以 A 正确。故选 A。 【点睛】 锋面就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的长度与 气团的水平距离大致相当,由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宽度比气团小得多,只有几十公里,最宽的也不过几 百公里。垂直高度与气团相当,几公里到十几公里。锋面也有冷暖、移动、静止之分。 16. 我国某盆地内河流多发源于山区 , 最终汇入下游的湖泊或沼泽,是我国内陆河分布最多的盆 地 , 有大小河流 79 条 , 水量较大的常年河 37 条 , 季节性河流 42 条,湿地 ( 包括盐沼、盐湖 ) 面积 380.18 万 公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以上信息判断 , 该盆地内 A.湿地面积受夏季风的影响,季节交化大 B.气候湿热多以温带草原景观为主 C.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是湿地主要补给水源 D.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地貌为主 2.该盆地内湿地存在的主要条件有 ①周围多高山冰雪储量大 ②年平均蒸发量小 ③气候湿润 , 降水丰富 ④有季节性冻土发育 ⑤海拔高 , 人口稀少 ⑥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我国的内陆河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A 错;气候干旱,以温带荒漠气候为主, B 错;西 北地区多高山, 高山冰川融水及地下水补给河流, 湿地发育, C对; 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及风力堆积为主, D 错。故答案选 C。 2.西北地区多高山,冰川融水量大,①对;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③错;冬季气温低,有冻 土发育,④对;人口稀少,对水资源的利用较少,⑤对;河网密布一般在湿润地区,⑥错。故答案选 A。 17. 连接麦加和麦地那的哈拉曼高铁是我国海外首条设计时速达 310 千米 / 小时的海外高铁 , 也是 沙特阿拉伯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 , 建有铁路桥 11 座 , 涵洞 135 座 , 途径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市 , 历时 近 9 年的建造终于 2013 年 9 月开通。下图示意哈拉曼高铁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拉曼高铁修建的决定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宗教 ④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哈拉曼高铁连接吉达国际机场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岗位 B.促进产业升级 C.完善交通网络 D.缩短运输距离 3.哈拉曼高铁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困难是 A.高温炙烤 B.沙尘肆虐 C.地势起伏 D.河湖众多 【答案】 1.D 2.C 3.D 【解析】 【分析】 1.哈纳曼高铁沿线地区气候干旱,气候和地形是高铁修建的限制性因素,①②错;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 知,经济因素是交通线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④正确;该高铁线路连接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城市均为 伊斯兰教的圣城, 高铁的修建便于伊斯兰教信徒前往圣城朝拜, 因此宗教也为该高铁线路修建的决定性因 素,③正确,故选 D。 2.高铁和航空属于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连接哈拉曼高铁与吉达国际机场,有利于完善交通运输网 络,便于客流中转, C正确;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连接,并不会明显的增加就业岗位, A 错; 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可能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是其主要目的, B 错;并 没有缩短运输距离, D 错。故选 C。 3.该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风沙肆掠,河流湖泊少;同时,根据材料“建 有铁路桥 11 座,涵洞 135 座”可知,高铁所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所以该高铁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困 难为河湖众多,故选 D。 【点睛】 1、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自然因素: 2、影响交通线路的社会经济因素: 18.茶馆、小吃、“摆龙门阵”等休闲文化盛行于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新疆荒漠—绿洲 D.华南沿海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馆、 小吃、 “摆龙门阵”等休闲文化是盛行于四川盆地的, 可知 ACD错误, 故 B正确。 【点睛】 茶馆、小吃、“摆龙门阵”等属于典型的蜀地休闲文化。 19. 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产业群落。 产业群落 主要分为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等) 、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批发、零售业 等)。下图示意某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政治因素 2.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分别对应图中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 1.A 2.C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对产业群落的定义及大都市产业群落分布在居住区周围,可以看出主产业群落分布于与社 会、历史、政治因素关系不大,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 A。 2.制造业产业群落主要是以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离居住区有一定距离的郊外,且和居住区之间有隔离 带以防污染,故为①;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比如金融业付租能力强,分布在市中心,即城市核心区③; 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如批发、零售一般分布在交通比较便利的道路交叉口,比较分散,即图中的②;故 选 C。 20.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 23~31℃,年降水量以 1200~2000mm为 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 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阴影区生长的柑橘品质优良,最主要得益于( ) A.夏季热量丰富 B.生长季雨量丰沛 C.成熟期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2.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不足 B.热量不足 C.市场需求量小 D.光照不足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1.本题考查柑橘品质优良的条件而非柑橘种植的区位条件,故审题很关键。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区位 于地中海沿岸, 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夏秋季光照强, 利于柑橘进行光合作用, 促使品质优良, 故 C正确。 夏季热量丰富、 生长季雨量丰沛、 土壤肥沃都是柑橘生长的有利区位条件而非品质优良的原因。 综上所述,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2.本题主要分析该半岛两岸柑橘种植条件的差异。根据材料,柑橘是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的作物。与地中 海沿岸相比,大陆西岸由于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导致沿海地区气温较低,且西岸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 多阴雨天气,故热量不足是造成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最主要的原因, B 正确;读图可知,两岸降水差异 不明显, A 错误;距欧洲市场近,市场需求差异不明显, C错误;柑橘生长的夏季,两岸都受副热带高压 带控制,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故 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环境保护) 2018 年:美国一家农业机械公司发明了超高温火焰除草机(下图) 。其工作原理是:耕作前,在拖拉 机后部,连接大型的丙烷 (C3H8) 喷射架,可喷射温度超过 2000 摄氏度的火焰,不仅能瞬间烧死地下 10 厘 米范围的杂草及其种子,还能烤焦地表的各种有害细菌、真菌和害虫虫卵。每亩地除草仅需 5 分钟,高效 环保,正得以迅速推广。 与喷洒各种除草剂的传统除草方法相比,简述超高温火焰除草产生的积极环境效益。 【答案】 丙烷燃烧后, 清洁无污染, 减少了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和土壤板结; 减少对河湖和地下水的污染; 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能烧焦地表杂草、害虫及虫卵,除草兼杀虫,效果更彻底、持续时 间更长;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超高温火焰除草产生的积极环境效益,结合文字信息不难解答。 【详解】 超高温火焰除草产生的积极环境效益要结合材料信息判断。“超过 2000 摄氏度的火焰,不仅能瞬间烧死 地下 10 厘米范围的杂草及其种子,还能烤焦地表的各种有害细菌、真菌和害虫虫卵”说明能烧焦地表杂 草、害虫及虫卵,除草兼杀虫,效果更彻底、持续时间更长;丙烷 (C3H8) 燃烧后,清洁无污染,减少了除 草剂对土壤的污染和土壤板结, 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减少对河湖和地下水的污染。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 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 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 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 (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 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 (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 (海洋水汽到达陆地) ,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 ;流 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 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 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食物相对不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 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根据该岛纬度位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 充沛,使该地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形成热带雨林植被。 (2)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有机物氧化分解较快;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对表土 的侵蚀与冲刷作用较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肥力下降;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 生物体内;该地地质稳定,无活火山,矿物质补给量较小。 (3)冰期时,全球气温较低,两极地区、大陆的高山地区冰川面积较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 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将岛屿 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露出海面,大陆桥显现。 (4)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较小,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迁徙 到该岛的大型动物的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气候由冷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海平面 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缩小;雨林地区,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 不利于生长发育。 23.(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茵莱湖位于缅甸掸邦高原(左下图) , 湖面海拔约 900 米,湖区浮岛和水上人家(右下图)吸引着众 多海内外游客。我国北方游客多在每年 1-2 月份前往菌莱湖旅游。 简析 1-2 月份茵莱湖景区对我国北方游客吸引力强的主要原因。 【答案】茵莱湖景区纬度较低且 1-2 月份较我国北方地区昼更长,气候温暖,利于游客避寒;茵莱湖景区 为水乡,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大,对我国北方游客吸引力较强; 1-2 月份茵莱湖景区降水较少, 光照充足,适宜游客旅行;我国元旦、春节假期在 1-2 月份,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居民闲暇时间较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旅游旅游活动的区位条件。 【详解】 1-2 月份为我国的冬季,莱茵湖景区纬度较低,气候温暖,便于北方游客避寒;根据材料该地景观为湖区 浮岛和水上人家与北方的环境差别很大,所以对北方游客的吸引力大; 1-2 月份正值元旦和春节假期,居 民有闲暇的时间从事旅游活动,与此同时, 1-2 月份为该地旱季,降水较少,适合旅游。 【点睛】 影响旅游活动的区位条件,可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距离的远近以及旅游时间等方面去分析。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 1-2 月份”和“北方游客”。 2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敦煌莫高窟是集脆弱性和珍贵性为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切实加强遗产有效保护、 科学管理和有序 利用,自 2014 年 8 月开始,实施以网络预约为基础、分时段参观为措施、数字展示结合实地参现为内容 的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 新模式在缓解文物保护压力和提升游客服务体验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 也得到 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分析旅游开放新模式对敦煌旅游发展的作用。 【答案】通过网络预约,把参观时段的选择权赋予游客;将游客安排在不同时段,控制单位时间内石窟区 的人流量,不仅可缓解文物保护的压力,还可充分缓解客流高峰时段的接待压力,促进游客量更均衡地分 布于全天各个时段,利于合理地调配服务资源。数字展示结合实地参观,能充分了解石窟文化,缩短实地 参观时间,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解析】 【分析】 【详解】 新模式主要是网络预约为基础、分时段参观为措施、数字展示结合实地参现。网络预约是可以根据游客自 身的实际进行选择参观的时间;同时通过预约可以很好地控制参观的人数,错峰观赏,缓解对景区的压力 同时提高游客的观赏体验; 数字展示结合实地参现有利于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莫高窟的文化, 同时缩 短参观时间,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