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2018高考地理学案(全国适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学年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2018高考地理学案(全国适用)

冲刺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 考查频次 考法分析 命题预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Ⅰ卷,5年1考 Ⅱ卷,5年1考 III卷,2年0考 中等难度 选择题,8—12分 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和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陆地自然带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这些仍然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Ⅰ卷,5年4考 Ⅱ卷,5年2考 III卷,2年1考 中等难度 选择题,4—12分 非选择题,24分 考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考点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模式及其与气候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分布 中纬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方法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非合作源远流长,前景广阔。下面左图为非洲气候分布简图,右图为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 图甲 图乙 ‎(1)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占有半壁江山,但“草原气候”成因各有不同,简述图甲中①—④草原气候的各自成因。‎ ‎(2)根据图乙举例说明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①地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②地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地夏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④地夏季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风掠过莫桑比克海峡湿度加大,遇马达加斯加岛上山脉的抬升作用,成云致雨,冬季处在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 ‎(2)如大气对水:非洲北部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蒸发强烈,使高空形成高压,导致降水量小。水对大气: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蒸发相对较弱,导致空气湿润,昼夜温差不大。[或地貌对生物:热带草原气候的山区由于草对野生动物的遮挡作用,有大型野兽出没,而平原区大型野兽出没较少。生物对地貌:一方面会加剧岩石风化,改变地貌;另一方面会保持水土,减少侵蚀,保护地表形态。]由此可见,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需要答出来相互的作用)‎ ‎【解析】(1)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多样,既有地带性,又有非地带性,结合图中具体气候类型分析回答。‎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统一性,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据图分析即可。‎ 方法2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方法 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图示 ‎5.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6.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7.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A ‎【解析】1.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2.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下图中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自然带从①至④的变化反映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甲、乙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与⑤ B.①与⑥ ‎ C.③与⑤ D.③与⑥‎ ‎【答案】1.A 2.C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下图示意荷兰木鞋。据此完成3—4题。‎ ‎3.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全年湿润 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4.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3.A 4.C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海拔3500m处为林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读图回答5—7题。‎ ‎5.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带 ‎ C.山地荒漠草原带 D.亚高山草甸带 ‎6.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A.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 C.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 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7.贡嘎山东坡 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答案】5.A 6.C 7.D ‎7.次生阔叶林处海拔较低,气温相对高,利于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多,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低,故A错;林线附近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残枝落叶的分解,故B错;a植被为针叶林,针叶林的叶子为多年生,故其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少,C错;由于a植被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枯枝落叶的分解,故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D正确。‎ 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上进行环岛旅游,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乙处是温带荒漠草原;在海边还看到倾斜的指示着风向的旗树(下图b所示)。据此回答8—9题。‎ ‎8.图b中的树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地区及当地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① 西南风 B.② 东北风 ‎ C.③ 东北风 D.④ 西南风 ‎9.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温带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8.B 9.D 岗什卡雪峰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5254.5米,山体由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组成。山下的“七彩冰瀑”在白色“水晶”的基调上,有蓝有黄有绿……在高原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蔚为奇观。在海拔4350米处是登山大本营,可仰观雪山,俯视祁连大草原。下图示意“七彩冰瀑”。据此完成10—12题。‎ ‎10.岗什卡雪峰登山探险的最好时间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0月、11月 ‎11.“七彩冰瀑”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入射角变化 ‎ B.多种矿物经水溶解并在流经地沉淀 C.地形高低起伏,水体面积温度不同 ‎ D.结冰的水体中含有大量不同的矿物质 ‎12.下列草原植被,与祁连大草原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A.天山伊犁草原 B.呼伦贝尔草原 C.锡林郭勒草原 D.川西巴塘草原 ‎【答案】10.C 11.B 12.A ‎12.祁连山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在有冰雪融水补给的地区,常常形成草原。天山伊犁草原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形成;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的形成主要与夏季风有关;川西巴塘草原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因素有关。选A正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尤卡坦半岛在地理上自成单元,半岛几乎全部由珊瑚层和多孔石灰岩构成,珊瑚岩经缓慢风化形成一层浅薄的泥土覆盖在半岛表面。该半岛多石灰岩溶洞,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势低洼、多沙、半荒芜。‎ ‎(1)比较尤卡坦半岛东西海岸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东海岸地形特征对半岛经济活动的影响。‎ ‎(2)分析尤卡坦半岛与M城所在地区气候成因的差异。‎ ‎(3)尤卡坦半岛几乎全部由珊瑚层和多孔石灰岩构成,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其对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差异:东海岸陡峭,多海湾;西海岸低洼,多荒芜沙滩。影响:东海岸多海湾,海水平均深度大,有建设大型港口的有利条件,可发展对外贸易。‎ ‎(2)尤卡坦半岛与M城所在地区均为热带草原气候。尤卡坦半岛终年受到从大西洋吹来的东北信风控制,由于地势低平,湿润气流抬升不够,降水较少,形成草原气候。M城所在地区冬季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干季;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形成湿季。‎ ‎(3)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乏,河湖较少;土层浅薄,土壤发育程度低;以热带草原植被为主。‎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几内亚岛的动物资源较丰富,从有袋类(多为树栖有袋类)和单孔类到啮齿类都有,且以鸟类众多而闻名于世。该岛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位于岛屿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资源丰富,热带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6.4%,木材质地优良,是世界热带木材第二大出口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规定,所有伐木公司都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设厂加工木材。下图为新几内亚岛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新几内亚岛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新几内亚岛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但是森林覆盖区的土壤肥力却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植物种类丰富,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地势落差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更加丰富了生物种类;存在大面积沼泽,沼泽植物丰富;岛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生物生存环境保存较好。‎ ‎(2)岛上终年高温多雨,且多山地,土壤易被雨水冲刷流失,淋溶作用强;热带雨林地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快,生物群落生产力较高,植被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量较高,故土壤肥力较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