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 复习 :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一 课件(30张)(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 专题 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问诊例题 对点训练 栏目索引 下图为 “ 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 。读图回答 1 ~ 3 题。 答案 问诊例题 1. 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是 A. 浩瀚沙漠 B. 冷湿沼泽 C. 温暖浅海 D . 长寒苔原 √ 答案 2. 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 属于 A. 背斜成山 B . 向斜成山 C . 块状山地 D . 地堑 √ 答案 3. 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 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 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 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 乙受热变成丙 √ 关键原理 1. 地壳物质循环 2. 板块构造理论 3. 地质构造 下图为 “ 某地地质剖面图 ” 。完成 1 ~ 2 题。 1 3 4 5 7 8 9 10 11 2 答案 对点训练 1. 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 是 A. 地垒 B . 地堑 C . 背斜 D . 向斜 12 13 14 15 16 6 √ 答案 2. 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 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 沉积岩 D. 变质岩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下图为 “ 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 。读图回答 3 ~ 4 题。 答案 解析 3. 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 是 A. 沉积 — 褶皱 — 断层 — 岩浆侵入 B. 褶皱 — 断层 — 岩浆侵入 C. 断层 — 岩浆侵入 — 沉积 D. 沉积 — 褶皱 — 断层 — 岩浆侵入 — 沉积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解析 读 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沉积岩发生断裂,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和断层。因此判断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产生断层,然后发生岩浆侵入活动,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形成沉积物。故答案选 D 项。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4. 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 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答案 解析 √ 解析 有 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故答案选 A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2018·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5 ~ 7 题。 答案 5. 图中甲处最可能 是 A. 堰塞湖 B . 断块山 C. 火山口 D . 鞍部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6. 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 是 A.25 米 B.50 米 C.85 米 D.155 米 答案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答案 7. 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 为 A . 层理构造 B . 含有气孔 C. 颗粒粗大 D . 含有化石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2017 年 3 月 27 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 8 ~ 9 题。 8. 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 是 A.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 答案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9. 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 的 A. 地壳 B . 地核 C. 岩石圈 D . 软流层 答案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读图完成 10 ~ 11 题。 答案 解析 10. 该地区的岩盐 属于 A. 喷出岩 B . 侵入岩 C . 变质岩 D . 沉积岩 √ 解析 据 图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层理构造明显,这是沉积岩的最重要特征,故选 D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11. 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 是 A . 盐丘形成顺序为 T2 - T1 - T3 B . 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 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 . 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答案 解析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解析 读 图,首先形成岩层堆积 T2 ,然后受到内力作用,挤压弯曲形成 T3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最后裂开,地下岩盐向上流动,形成 T1 ,故 A 、 B 错误, D 对 。 T3 是一个储油构造背斜,故可能有油气资源, C 错。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解析 根据 岩层新老关系, B 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海拔较两侧高,为向斜山,故选 D 。 解析 答案 (2018· 河北衡水中学一调 ) 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 13 题。 12.B 处地貌 为 A. 断块山 B . 火山 C . 背斜山 D . 向斜山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答案 解析 13.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 是 A.B 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 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 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 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解析 B 处为向斜构造,开采煤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A 错。 D 处两侧岩石 较新,为背斜构造,适宜修建隧道, B 对 。 该 地岩层含有大量煤炭,主要为沉积岩, C 错 。 该 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D 错。故选 B 。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2018· 安徽五校联考 ) 《日本沉没》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中提到日本地震火山会接连爆发, 80% 的国土沉没, 8 000 万的日本人无家可归。当然一切都是日本人的臆想,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宣称,日本的沉没或将成为现实。据此完成 14 ~ 15 题。 14.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推测日本沉没的原因 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B. 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 D. 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 答案 √ 解析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解析 日本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日本列岛位于大陆板块,随着地壳运动,日本列岛将逐渐向海沟俯冲,从而导致日本沉没,故答案选 B 项。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答案 15. 下列有关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 是 ① 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 ② 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 — 西南走向 ③ 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 ④ 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⑤ 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 ①② B . ③④ C. ②④ D . ③⑤ √ 解析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解析 日本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地都多火山地震, ① 错误 ; 板块 作用边界呈东北西南走向,因此日本列岛也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 正确 ; 地震 的震源深度越浅,危害越大,因此,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小, ③ 错误 ; 日本火山 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④ 正确 ; 火山喷发 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⑤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16.(2018· 辽宁丹东五校联考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 7.5 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 ( 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 ) ,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水利工程。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 81 公顷。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 答案 根据材料说出图示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判断理由。 答案 地壳运动:多褶皱山、地震频繁;岩浆活动:有火山分布;变质作用:有大理岩分布。 1 3 4 5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6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