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7年11月济南绕城高速铺设光伏路面,从而成为世界首条光伏高速公路(图),该示范路段的光伏路面直接铺设了光伏发电组件,其附近设有充电桩,今后还将实现对车辆的移动充电:该路面有道路结冰情况监测和电力加热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A. 气象及气候条件 B. 气象及水文条件 C. 地质及水文条件 D. 地质及气候条件 2. 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东南丘陵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所以光伏高速公路受天气(即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影响其建设成本,对其运行影响较小,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 【2题详解】 东北平原夏季降水比较多,阴雨天气较多且冬季昼比较短,光照时间较短,因此可知在东北平原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不是最高的,故A错误;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因此在四川盆地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比较差,故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所以建设光伏高速公路的发电效能最高,故C正确;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少,发电效能不是最高的,故D错。 【点睛】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而青藏高原则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 地球很快就将到达近日点附近 C. 66.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D. 上海昼夜等长 4. 太阳直射点位于C到D之间时,我们可以庆祝的节日是 A. 端午节 B. 国庆节 C. 元旦节 D. 劳动节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C点太阳直射赤道,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为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北京的昼长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大值,A错误,上海昼夜等长,D正确。秋分为9月23日,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B错误。全球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位于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C到D之间时即9月23日-12月22日,国庆节为10月1日,符合C到D之间,端午节为6月份,元旦节为1月1日,劳动节为5月1日,故选B。 5.下图中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陆地比热容小,温差较海洋大,排除BC。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故温差最大的是晴天的陆地,排除A,D正确。故选D。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 甲——①,乙——② B. 甲——③,乙——④ C. 甲——②,乙——④ D. 甲——①,乙——③ 【答案】6. B 7.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带的移动规律。 【6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信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西风带。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①②,其中②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属于南半球的是③④。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图中乙处形成极锋,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位于暖气团一侧,说明来自较低纬度。所以甲乙之间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图中方向,甲是南半球的信风带,应是东南信风,对应图③。乙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对应图④。B对,A、C、D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 甲气候带的降水主要来自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东南信风带 D. 盛行西风带 9. 乙气候呈狭窄条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 A. 沿岸寒流流经 B. 山地地形阻挡 C. 盛行西风影响 D. 海陆分布状况 10. 乙气候分布区可能出现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8. D 9. B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甲气候类型分布在南美洲大陆的西岸,30°S—40°S地区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所以该气候类型的降水来自盛行西风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乙气候类型分布在40°S—60°S南美洲大陆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安第斯山脉阻挡了盛行西风带温暖湿润的气流深入大陆内部,使得西风带的影响只能局限在沿海地区,而该气候区呈狭窄条带分布不是受沿岸寒流、盛行西风带和海陆分布影响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 【10题详解】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分布的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选D。 11.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1、2、3、4 四个方框表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正确对应需要自行作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代表上升冷却凝固,3是岩浆岩 B. ①代表重熔再生,2是岩浆 C. ①代表上升冷却凝固,2是岩浆岩 D. ②代表变质作用,4一定是变质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箭头特点,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重熔再生作用下形成岩浆,所以三进一出的为岩浆方框1为岩浆,有岩浆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2为岩浆岩,方框3、4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位置可互换。①为上升冷却凝固作用,②③为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故C正确。 1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A. ②环节加强 B. 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C. ④环节减小 D. 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读图并根据水循环知识可知,环节②为海洋大气降水,环节③为海水蒸发,环节④为陆地降水,环节⑤为地表径流。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的作用。当陆上植被被破坏,不会对海洋上的大气降水和海水蒸发造成影响,故AD错误;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故陆上植被被破坏对其影响不大,故C错误;当陆上植被被破坏,植被对径流调节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变大,B正确;故选B。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减少雨水下渗 B. 增加地下径流 C. 减少地表蒸发 D. 加快径流速度 14. 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 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B. 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 跨流域调水,减少开采地下水 D. 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收纳雨水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A错。增加地下径流,B对。涵养水源能力强,地表蒸发可能增加,C错。减慢径流速度,D错。故选B。 【14题详解】 地面铺设透水砖,可增加下渗,就地消纳雨水,D正确;在北京市扩大绿地面积不现实、消除水体污染、跨流域调水、减少开采地下水与建海绵城市无关。故选D。 15.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箭头中与南半球暖流相符合的是(a、b、c为等温线,且a﹤b﹤c)(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靠近赤道的一侧温度高。a、b、c为等温线,且a﹤b﹤c,②④位于北半球,排除;①③位于南半球,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是暖流,反之是寒流,所以①是暖流,③是寒流,故选A。 16.下图为某海域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洋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④洋流为自南向北流的暖流 B. ③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C. ②洋流为自北向南流的暖流 D. ①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洋流的运动方向和经纬度位置看是北太平洋大洋环流,①是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D错误;洋流②是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C错误;洋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自西向东流,B对;洋流④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A错误。故选B。 17.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 西北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后,会加剧荒漠化现象 B. 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 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长江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变浅,洪水发生频率增高 D.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如许多地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西北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和荒漠化加剧,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和全球气温升高,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和洪水发生频率增高都存在相关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的要素随之变化;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也不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故D项不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D。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 完成下列各题。 18. 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 生物 B. 气候 C. 地形 D. 成土母质 19. 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 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 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故D正确。 19题详解】 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故C正确。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故A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故B错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物逐渐变薄,故D错误。 【点睛】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高温湿润的环境,利于风化壳发育。 20.下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三地位于温带,且三地依次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甲乙丙三地的气候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对应甲乙丙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分析选A。 【点睛】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植被更替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读乞力马扎罗山位置及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乞力马扎罗山相同自然带的上界北坡较南坡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山体坡度 B. 热量 C. 降水 D. 光照 22. 维多利亚湖干季多“夜雷雨”天气,其主要成因是夜晚 A 湖面气温较四周陆地高 B. 湖区附近陆地对流较白天强 C. 湖面与陆地气温差异大 D. 湖面气温低,多快行冷锋 23. 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带中体现地方性分异差异的是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高寒草甸带 D. 高寒荒漠带 【答案】21. C 22. A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地区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好于北坡,因此相同自然带的上界北坡较南坡低,因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南、北坡山体坡度相似,且山体坡度对自然带分布影响不大,排除A。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热量条件相似,由于该山位于赤道以南,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稍多于南坡,如果热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则北坡热量条件更好,自然带分布更高,与题意不符,排除B。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光照条件相似,光照不是导致相同自然带上界差异的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 【22题详解】 维多利亚湖面积大,水体热容量大,干季夜晚降温慢,周边陆地降温快,导致湖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对流旺盛,多对流雨(雷雨)天气,因此A符合题意。夜晚湖区附近陆地因气温低,以下沉气流为主,而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快,对流更强,排除B。白天湖面升温慢,陆地气温升温快,湖泊与陆地气温差异也很大,因此湖泊与陆地气温差异大不是导致多“夜雷雨”的主要成因,排除C。夜晚湖面降温慢,湖面气温相对陆地较高,当地位于赤道附近,冷气团势力较弱,出现快行冷锋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A。 【23题详解】 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应为热带草原带,由于南坡为迎风坡,导致南坡山麓水份条件变好,出现了热带雨林带,这是地方性地形和地方性气候导致的结果,体现了地方性分异差异,选项A符合题意。热带草原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25. 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联系性 C. 差异性 D. 开放性 【答案】24. A 25. C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相关知识。 24题详解】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因为越往北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受太阳光热少,温度越低;越往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太阳光热多,温度越高。变化反应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本题选择A。 【25题详解】 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C对。整体性体现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点,A、B错;与开放性无关,D错。故本题选择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一月、七月亚洲气压和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月的气压和风向图,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名称)______。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盛行(方向)______风,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____(时针)运动。 (2)图乙表示的月份,南亚地区盛行风为来自(大洋)___________的(方向)______风,此月份A风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 (3)图乙表示的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______,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_______,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______,属于_____气候。 (4)造成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气压和风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一 (2). 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3). 西北 (4). 逆 (5). 印度洋 (6). 西南 (7).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 (8). 多 (9). 少 (10). 少 (11). 温带大陆 (1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月、七月亚洲气压和风向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季风风向,季风成因。 【详解】(1)图中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北半球为冬季,因此为1月份,控制亚欧大陆的为亚洲高压。风的来向为风向,读图可知,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风。此时为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图乙中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为北半球为夏季,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亚地区盛行风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图中A地为西南风。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3 )图乙表示的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降水量多,往西北内陆,水汽逐渐减少,雨量逐渐少,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形成冷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形成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造成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气压和风向不同。 27.读下图,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为_______________。环节①—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 (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通过_______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空间分配状况。 (2)丁地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从岩层新旧关系判断,丁处岩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貌上看,丁地地形是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丙地受到___________(外力作用)形成的地是_____________。 (3)若在乙处修大型水库,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汽输送 (2). 海陆间循环 (3). ④ (4). 修建水库 (5). 跨流域调水 (6). 背斜 (7). 中间老两翼新 (8). 山谷 (9).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10). 流水堆积作用 (11). 冲积扇 (12). 不适合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地质构造类型及了解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 【详解】 (1)读图并根据水循环知识可知,环节②为水汽输送,环节①为海水蒸发,环节③为陆地降水,环节④为地表径流,环节①—④构成水循环的海陆间循环。目前,人类主要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来影响水循环,即改变环节④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通过跨流域调水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资源调往缺水地区,改变地表水的空间分配状况。 (2)读图可知,丁中心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一般形成山岭,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丙位于山麓地区,为冲积扇地形,是流水带来大量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读图可知,乙处岩层出现了错位,为断层构造,地质构造不稳定,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不适合修大型水库。 28.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A省气候特征为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A省多发的寒潮与B地夏季的暴雨多与______天气系统有关。 (2)塑造D、E处图示景观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渭河谷地是在________构造(填地质构造名称)的基础上发育而来,谷地边缘部分地区有山谷风环流,夜晚谷地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__________,吹________(填山或谷)风。 (3)E地某校中学生和四川某校中学生开展如下实验合作:双方各准备一相同规格带密封盖子的透明玻璃箱(如右图),两箱内放入性质相似、数量相同的沙土,在晴日中午同时把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并盖上盖子,3小时后,同时测量甲、乙玻璃箱内的气温。多次实验之后,测量结果应是E地中学生测得的箱内气温更___________(填高或低),请从大气受热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温多雨 (2). 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 (3). 冷锋 (4). 风力侵蚀 (5). 冰川侵蚀 (6). 地堑(或断层) (7). 高 (8). 山 (9). 高 (10). E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局部区域图及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我国区域差异。 【详解】(1)A省为黑龙江省,为温带季风气候,根据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稀少,寒冷干燥。A省多发的寒潮与B地夏季的暴雨多是冷空气快速向南移动形成的,即与冷锋有关。 (2)D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形成,E为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渭河谷地是断裂下陷形成,即地堑构造为其发育的基础。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夜晚谷地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形成低压,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吹山风。 (3)E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四川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弱,故E地中学生测得的箱内气温更高。 29.根据下图,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这是为什么? (2)图中“△”表示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航海家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第一次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第二次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0天。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4)1978年3月,一艘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这次海上石油污染会随洋流带来什么影响? (5)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首航并未进入北极海区,却与冰山相撞而沉没。导致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 【答案】(1)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2)寒暖流交汇(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3)A路线逆流,B路线顺流。(第一次逆北大西洋暖流横渡大西 洋,花费时间较长;第二次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花费时间较短。) (4)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5)拉布拉多寒流携带高纬度海区的冰山漂流南下 【解析】 【分析】 寒流、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底层营养盐类泛到表导,鱼类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冷水性、暖水性鱼类混在一起,鱼类种类丰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帆船时代,要借助洋流、风力航行。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花费时间较短。 【详解】(1)爱尔兰的都柏林位于区域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较高。纽芬兰的圣约翰斯位于北美大陆东部,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较低。 (2)该渔场是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寒流、暖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鱼类种类丰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3)当时是帆船时代,要借助洋流、风力航行。第一次走的A路线,逆北大西洋暖流横渡大西洋,逆风逆水,航行速度慢,花费时间较长。第二次走的B路线,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花费时间较短。 (4)洋流会将污染物带动其它海域,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5)纽芬兰岛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寒流携带高纬度海区的冰山漂流南下,到达事故海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