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必修1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江西师大附中联考)下面的甲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1~2题。1.乙图中( D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乙图可判断出,①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7~8月,南昌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2017·保定期中考试)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n3.随高度增加( D )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解析] 图示随高度增加,表示风速的箭头长度差异变化减小,表示风向变化的曲线跨度变大。4.此图所示地点位于( B )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地区D.无法判断[解析] 风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5.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解析]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2017·海南一模)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C )[解析]\n 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7.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D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解析] 风力弱、吹散作用弱是浓雾弥漫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2016·山西临汾二模)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回答8~9题。8.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B )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B.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C.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解析] 图示珀斯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沿海,夏季受副高控制而风力微弱;一天中风向多变,是指海陆风较强,故成因是昼夜温差大,是海洋、大陆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所致;由图可知,该地不在沙漠区,故A项错误、B项正确。9.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A )A.亚洲低压强盛B.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C.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D.西欧南北温差大[解析] 材料提及该地冬季风力强劲,南半球冬季为北半球夏季,而夏季亚洲低压强盛,故A项正确;葡萄收获季节为当地秋季,此时为当地冬春季节,故B项错误;珀斯海滩阳光最好的季节为夏季,故C项错误;西欧南北温差大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故D项错误。(2016·长春一模)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读图,回答10~11题。10.图示季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n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B.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C.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D.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解析] 图中的40°线为纬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说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位于南半球。从等温线的分布看,此时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巴西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草木茂盛,A项错;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B项对;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C项错;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项错。11.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从数值上看a>b>cB.从数值上看c>b>aC.从数值上看b>aD.从数值上看a>b[解析]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从数值上看b>a。c等温线出现在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所在地,气温较低,可能和b的数值相等,也可能小于b。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7·湖北百校联考)下列为北半球不同的天气系统图及2016年11月23—25日南京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20分)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力气压天气2016.11.2320℃11℃3~4级1018hPa2016.11.2419℃8℃7~8级1021hPa2016.11.2514℃6℃4~5级1029hPa(1)读天气系统图,完成下表。ABCD天气系统的名称 __冷锋 __暖锋 __气旋 __反气旋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逆时针方向辐合顺时针方向辐散\n(2)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是__台风 ,形成北方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__冷锋 。(3)根据天气变化统计图的数据,判断这期间影响南京的天气系统,并说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变化情况。[答案] (3)天气系统:冷锋。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刮风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解析] 第(1)题,这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天气系统的掌握情况。冷锋和暖锋注意区分气团主动性,气旋和反气旋主要区分高低气压中心。第(2)题,C天气系统是气旋,以低压为中心,台风是热带、副热带洋面发生的气旋。冷锋通常可能带来寒潮天气。第(3)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过境的过程中气压升高,气温则不断降低,说明这是冷锋过境。13.(2016·合肥质检)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说出图中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及该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2)指出图中气候类型在欧洲、北美洲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终年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东西分布较宽,南北跨度较大。(或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较小,东西分布较窄,南北跨度较小。)原因:欧洲西部缺少南北走向的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平原广阔且东西延伸,西风可深入内陆;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比阿拉斯加暖流更为强大,增温增湿作用更强。(或北美洲西部沿海有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西风难以深入内陆;阿拉斯加暖流比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弱,增温增湿作用较小。)[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由图可知,欧洲、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东西分布的宽度和南北跨度上差异较大,原因结合欧洲和北美洲西部的地形特征、洋流分布等分析即可。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漫画“动物的对话”。\n材料二 2016年3月31日20:30~21:3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来关注环境问题并付诸行动。材料三 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1)材料一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2)世界自然基金会(WFF)为什么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3)请把材料三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__②__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__①__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__④__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__③__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答案]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森林破坏。(2)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解析]\n 第(1)题,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森林破坏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第(2)题,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其要达到的效果是个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等环保节能活动中来,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的责任,有助于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进一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第(3)题,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海平面上升情况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越早转变能源利用结构,越早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小。对照图表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