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三箭分校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三箭分校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三箭分校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基础 ‎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的知识。选项③表述错误,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选项④表述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选项①②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日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表明了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即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①④选项表述正确。‎ ‎②:哲学从各种特殊规律中概括总结出一般规律。②选项错误。‎ ‎③:“科学之科学”的观点认为哲学是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故而是错误的,排除③。‎ 故本题选B。‎ ‎【点睛】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该观点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3.‎2018年11月18日是第17个“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说明 A. 有了哲学,生活就快乐了 B.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答案】C ‎【解析】‎ 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说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适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排除D。‎ ‎4.近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宣告病毒圈新增1445种RNA病毒。材料表明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具有一致性 ‎③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 ‎④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材料中,“《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宣告病毒圈新增1445种RNA病毒”,这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故③④正确;题肢①②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 ‎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答案】D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规律。荀子的话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B体现了矛盾的观点,C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荣枯自有时说明是不以人的意志国转移,D符合题意。‎ ‎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该观点看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故体现了运动具有绝对性的道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的能到作用的哲学道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了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故选B。‎ ‎7.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朱熹的观念“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朱陆之争实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C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朱熹与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没有唯物主义观点,不存在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8.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以规劝楚国的君臣“悟过改更”,放弃单纯依赖巫术的心理,改变任人唯亲的现象,重新走上革新政治、变法图强之路。下列说法与屈原世界观倾向一致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②:题目中,屈原规劝楚国的君臣放弃单纯依赖巫术的心理,改变任人唯亲的现象,重新走上革新政治、变法图强之路,其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自然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于唯物主义思想,①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指天地从混沌而出,分裂出两种对立的事物,阴阳交合在对立统一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世界万物,属于唯物主义思想,②符合题意。‎ ‎③:该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③。‎ ‎④: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④。‎ 故本题选A。‎ ‎9.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依据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的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B. 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邓小平的名言说明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C选项表述错误。B选项没有体现。A、D选项表述错误。‎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的严密性、完备性和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革命性和可知论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1.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诗句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答案】D ‎【解析】‎ 苏东坡的这段话意思是: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也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项不合题意;“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B项不合题意;“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强调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12.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性 B. 可知性 C. 客观实在性 D. 普遍性 ‎【答案】C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A项与题意不符;可知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是唯一特性,B项与题意不符;无论物质世界还是意识世界,都处于普遍性关系之中,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表明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神的意志行事的 D. 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观点强调了世界的物质性,与题意不符,排除A。‎ B:该观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 C:该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C。‎ D:“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的意思指上天并不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取消冬季,大地并不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废除宽广,强调了联系的客观性,表明了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4.‎2017年3月16日,在美联储采取最新货币紧缩措施7小时后,中国央行上调了一组关键短期利率。央行此次上调利率,去杠杆方向不变,但思路有变。央行加息显示去杠杆方向是不变的,但操作上,更加重视价格调控,央行有意维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在量上的稳定。这说明 A.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相对静止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状态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A ‎【解析】‎ B选项表述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选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央行此次上调利率,去杠杆方向不变,但思路有变。央行加息显示去杠杆方向是不变的,但操作上,更加重视价格调控,央行有意维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在量上的稳定。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A选项入选。‎ 点睛:易错点---所谓静止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该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可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发生变化。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15.‎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一主题表明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要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题肢①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题肢②④不符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自然界的物质性 ‎16.2018日食、日偏食将出现在‎8月11日(周六)早上。这次日食将在美国东部时间8点02分(英国夏令时上午9点02分)左右在北大西洋上空开始,然后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46分(英国夏令时上午10点46分)达到最大日食。而早在一个月之前,美国航天机构就发布了史上最精确的日全食追踪指南。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③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早在一个月之前,美国航天机构就发布了史上最精确的日全食追踪指南。这表明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从侧面说明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①④选项表述正确。‎ ‎②:该观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②。‎ ‎③: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17.‎2019年2月25日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午发生两天以来的第三次4级以上地震,专家分析研判认为:近期原震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是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 ‎②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①选项错误。‎ ‎②③:在四川自贡市荣县发生地震后,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是的,这说明了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③选项正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点睛】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 内涵 别 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外延 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 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 地位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18.在脉冲强磁场环境中,线圈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产生极大的洛仑兹力,将坚硬的金属材料“百炼钢化为 绕指柔”,在1至2毫秒内塑造成特定形状。这种技术可实现金属零部件整体单次成形,可广泛应用于航空 航天、汽车制造、仪表仪器等领域。这佐证了 ‎①人能改变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人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客观属性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物质世界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佐证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物质的存在方式,达到预想的目标。①③项符合题意;物质的客观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随意改变,②项说法错误;物质世界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1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意识的产生历程经历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征——生物的反应形式——高等动物的心理——人的意识产生这样一个历程,按此排序,应为②→①→④→③,故本题答案应为D。‎ ‎20.有研究表明: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它会把经常重复的运动或行为记忆贮存起来,当再次遇到这种行为时,大脑就会开启自动行为模式,不再参与决策,而是做其他的事情;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 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答案】D ‎【解析】‎ 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来自于客观存在,A项不选;材料没有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B项不选;材料没有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C项不选;“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D项正确。‎ ‎21.‎2018年12月1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晚会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③体现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与题意不符;④体现的是意识的产生,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A。‎ ‎【点睛】理解意识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2.‎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同意报告提出的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政策取向、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决定批准这个报告。大会通过外商投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6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可见 ‎①正确意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但认为是“动力”,则过于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排除①。‎ ‎②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同意报告提出的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政策取向、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并决定批准这个报告,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选项正确。‎ ‎③:题目中的表述没有体现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排除③。‎ 故本题选C。‎ ‎23.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 在科学家们设想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卫星,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项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C项不选;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了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要注意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区别。认识世界是指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及规律,改造世界是指使客观世界本身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当提到“认识世界”时,客观世界没有变化,当提到“改造世界”时,客观世界有变化。‎ ‎24.‎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由此可见 A. 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 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D. 计划先于行动,认识先于实践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排除A。‎ B:根据题目的表述,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这说明了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B选项正确。‎ C: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来源,故排除C。‎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不能先于实践而产生,排除D。‎ 本题选B。‎ ‎25.近日,浙江义乌华溪小学开展了“识农时、尝农味、知农艰”的“耕田育人”活动,组织学生跟着农民一起收割稻谷,让孩子们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促使小学生在农事实践中健康成长。其哲学依据在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认识受实践能力制约 D. 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开展“识农时、尝农味、知农艰”的“耕田育人”活动,组织学生跟着农民一起收割稻谷,让孩子们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促使小学生在农事实践中健康成长。其哲学依据在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项认识受实践能力制约,D项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观点正确,但均与题意无关,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 ‎26.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引用古诗为背景,考查实践的重要性。“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的意思是:太依赖书籍会造成误解。(因为书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主要意思是要你有自己的见解,有创新的精神;经历了事情后渐渐就会明白是非黑白的分辨。这句诗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的意思是:学习达到应用的目的也就可以停止了。去行为,那就是明白了。“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是指:只知不行,认识是肤浅的;亲身践行之后,认识则能更清楚明晰。②③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选C。"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指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①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④选项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容易误选①‎ ‎【考点定位】《生活与哲学》实践的观点 ‎27.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和题意不符。‎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8.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传,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期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④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题干中,“由于地球的自传,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期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这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故③④正确;真理发展的基础是实践,题肢①错误;②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 ‎【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1)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认识具有无限性,从认识的对象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从认识主体看,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的基础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9.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人口极速膨胀,国家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时隔30年,人口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此政策调整的认识论依据是 A.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题目中的表述没有阐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排除A。‎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是认识论依据,故排除B。‎ C: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排除C。‎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同的,其认识论依据在于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30.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适合题意,③错误;未能通过验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适合题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二、解答题 ‎31.‎2019年3月8日,2019中国(成都)文化娱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峰会共享创意设计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新经济:文创城市与创新驱动”为主要学术议题,旨在搭建国内外文创领域“官产学”的对话平台,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略,以文化力量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是一场商业和文化融合的盛宴。本次峰会聚焦政府政策沟通、产业投资优化和繁荣中华文化三大重要方向。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新。‎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是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明确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④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解析】‎ 本题以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为背景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唯物论的所包括的哲学道理,其次要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说明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文化产业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2.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及相关科学实验已持续了半个世纪,实验水平与认识成果都在逐渐进步。‎‎2月19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来自火星侦察轨道探测器MRO的数据表明,此前在火星表面一些陨石坑坑壁上观察到的神秘暗色条纹可能与间断性出现的液态水体有关。此前,火星上的水一直被认为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而此次发现证实了火星上有液态水的猜测,增加了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类生命的可能性,甚至证明火星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这让人们对火星开发甚至火星移民多了份希望和向往。‎ 试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火星探测实验,人们逐渐获得了对火星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通过火星探测器,人们加深了对火星的了解。 ‎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前人们对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只是停留在猜测层面,通过火星探测实验,人们的猜测才得以证实。 ‎ ‎④实践的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对火星的了解,是为了未来的星际开发等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答题范围,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点,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在表述时,需要每一点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