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4月份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4月份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 900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 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拉动经济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文化事业的发展,①项与题意不符;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 32 - / 32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 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这说明:() A. 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古诗文文化对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这说明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项不选;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项错误;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影响作用,不是具有决定作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 走进书店,你会惊喜地发现书不再是书店的主角,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这使得实体书店曾经的寒冬逐渐地回暖。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32 - / 32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 ②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不选;“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这使得实体书店曾经的寒冬逐渐地回暖”这说明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也说明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②③正确;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不是材料所强调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4.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上述观点() A. 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 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 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 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答案】B 【解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 32 - / 32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在选择中要注意“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才会发展”的类似提法都是错误的。 5.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为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的核心。这是因为() A. 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B. 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越高 C.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D. 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答案】C 【解析】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为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的核心,C项正确;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均不是用先进文化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A、D项不选;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越高观点绝对,B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6.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也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却不相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A. 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B.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形式 C. 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人的全面发展 D. 文化有古今之别,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答案】A - 32 - / 32 【解析】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A项正确;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不是说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形式,B项不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项不选;材料不是体现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7. (2016—2017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物理学名词“正能量”,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个体情感或社会行为。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①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正能量”,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个体情感或社会行为。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①③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提供的是精神动力而不能提供物质保障,②错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错误;故选B。 8.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两者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不能区分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丰富,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 32 - / 32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③正确指出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紧密联系,应选。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内涵不同,二者是可以区分的,①错误。④不是揭示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选D。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诗句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 A. 文化能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 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 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B - 32 - / 32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心思想的理解。题干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这种诗句之所以会代代相传是因为它是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B观点符合题意;AC表述正确,与题意无关,排除;文化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D观点错误。故选B。 【点睛】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10.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产生独特的美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这说明() A. 高雅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 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D. 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就是一种高雅文化,深刻感受、领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A正确。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错误; C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与题目“说明”的指向不一致,排除;艺术创作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错误;故选A。 - 32 - / 32 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重要载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青少年推荐《晒家规家训——讲我家的故事》一书。这一举措旨在() ①引导青少年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②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③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④让青少年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选项①错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选项④不是题干举措的目的,故④不符合题意;”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重要载体,通过题干中的举措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2. 江苏省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苏建设”写入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任务;××市因坚持14年“读书月”活动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市开通世界首个“书香地铁”。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 32 - / 32 【解析】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人们通过阅读汲取知识,提高素质,强调读书即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选项③错在“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故本题答案为D。 13. 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娱乐方式的渐趋多样,使得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当代人急功近利的盲目“创新”,更是造成了戏曲独特魅力的丧失。我们不能让戏曲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被湮灭,因为戏曲()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戏曲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①不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能让戏曲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被湮灭,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与文明关系角度)。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32 - / 32 14.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遵循“和而不同”的法则,使得华夏文化不仅数千年延绵不断,而且历久弥新,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文化交流,崇尚“和而不同”,要求()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各民族的文化最终融合成一种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故文化交流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①符合题意;在文化交流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就需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②③符合题意;各民族的文化最终融合成一种文化说法错误,应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要求)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 32 - / 32 ④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⑤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⑥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⑧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15. “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一则中秋祝福短信表明()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节日祝福短信是信息时代人们表达民族情感、展示民族文化的方式,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 16. 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32 - / 32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先进文化改造了岭南的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客家先民迁徙,使得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②体现了这一观点;客家文化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而不是中原文化改造岭南文化,③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即独特性,也有共性,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人口的迁移流动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迁移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益,使经济得到发展;传播了语言、文字、宗教、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从民俗文化上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使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又形成一种新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 17. “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 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32 - / 32 ②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④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 18.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也不止一次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①相对稳定性 ②鲜明民族性 ③继承性 ④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 32 - / 32 【解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也不止一次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19. (2016•北京文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32 - / 32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是要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①不选;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能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0. (2016—2017辽宁葫芦岛普高协作体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该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 古建筑的经济价值一般高于现代建筑 B. 古建筑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 古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D. 古建筑造型优美,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一般要高于现代建筑,不是古建筑的经济价值高于现代建筑;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B项错误;题目中,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这主要是因为古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C项正确;古建筑越往后越珍贵不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1. (2016—2017学年福建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清明节三天小长假期间,我国150个祭扫观察点共接待祭扫群众1338.7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3.7%。从文化角度看,清明祭扫属于() A. 传统文艺的继承 B.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传统习俗的继承 D. 传统思想的继承 【答案】C - 32 - / 32 【解析】清明祭扫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2016年清明节三天小长假期间,祭扫群众比2015年同期增长3.7%,这主要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C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错误;材料强调传统习俗的继承,并未涉及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故排除A、D。 【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22. 中国姓氏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在凝聚力量、促进团结、拼搏进取、传播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了传统文化() ①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其中的优秀思想,今天仍然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 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我国姓氏文化至今仍在凝聚力量、促进团结、拼搏进取、传播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①②③表述符合这一主旨;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表述错误。故选A。 - 32 - / 32 23.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①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成果 ②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③文化创新要保持本民族特色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选项①错误,应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强调我国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男民族特色,故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 - 32 - / 32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进行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我们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4)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及时了解国外文化发展动向,积极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5)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4.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差异,将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消除民族间文化差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 32 - / 32 【解析】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所以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故①正确;选项②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故③正确;消除民族间文化差异错误,差异职能扩大或缩小,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25. 《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的“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疗疟疾的效果,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成功抽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以下说法恰当的是() A. 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B. “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对落后文化要自觉地加以改造 C. 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 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A 【解析】 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否则就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故A正确; “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并不能说明“熬汤”的方法是落后文化,故B错误;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故C错误;青蒿素的问世,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说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26.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32 - / 32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③④项正确阐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②项错误;故选B。 【点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7. 2017年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为期四天,各种主题分论坛有序开展。3月23日下午15点左右进行的分论坛中,“工匠精神”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大国工匠”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演绎着注重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 32 - / 32 ②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工匠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但这并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①项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项错误;材料中的“工匠精神”,说明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体现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实践中推动文化的发展,②③项正确;故选B。 【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不同文化相遇时,“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据此回答下题。 - 32 - / 32 28.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 用其他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 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 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29. 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A. 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 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 C. 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先进 D.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答案】28. D 29. D 【解析】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32 - / 32 本题以中国文化2000多年来在文化交流中始终崇尚“见贤思齐”为背景材料,考查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它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8.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D项符合题意;对待本民族的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色,AB项说法错误;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强调的是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30.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这表明,对待传统戏曲艺术,正确的态度是()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这表明对传统戏曲艺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②③符合题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32 - / 32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此,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答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对应相关知识,组织合理答案。 本材料中谈到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理由是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运用教材知识与这些材料信息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 32 - / 32 【点睛】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传统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外交力量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 - 32 - / 32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 的智力支持。(我国如何在文化方面提高综合国力)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以下是几位同学谈节目火爆原因: 同学甲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篇章,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 同学乙 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学丙 参加诗词大会的100余位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独臂女孩张超凡,修车大爷王海军,抗癌农民白茹云,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 - 32 - / 32 【答案】①中国诗词大会利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让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依托电视、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传递、选择、共享文化资源的方式,促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 ②中国诗词大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对抗性、参与性、互动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注入时代精神,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③中国诗词大会通过中国诗词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从古人的智慧中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或者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鲜明民族性) ④《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⑤中国诗词大会来自普通人的诗意人生,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优秀文化 - 32 - / 32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创新的途径、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此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文化是没有断流传承下来的。中国几千年文化中蕴含的智慧,是未来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发挥影响力的优势。十九大后,中国外交更加自信,更加注重融入人文元素,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趋势。如,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方安排访问的第一场就是故宫的“中国文化宴”;习近平访问越南,第一场即出席越中友谊宫落成移交仪式暨河内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 - 32 - / 32 故宫浓缩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载了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中美元首漫步故宫,习近平给特朗普讲了中国故事,并在故宫品香茗、赏文物、听京剧,笑谈古今,纵论天下。特朗普不止一次赞叹中国蔚为壮观、源远流长的文化。特朗普总统还向习近平主席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诵《三字经》和唐诗的视频。特朗普访华的享受的“中国文化大宴”倍受世界关注。 指出中方为特朗普访华安排故宫“中国文化宴”的文化意义。 【答案】文化意义 ①有利于展现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②有助于拉近中美两国人民的感情和距离,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 ③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以中方为特朗普访华安排故宫“中国文化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32 - / 32 为特朗普访华安排故宫“中国文化宴”的文化意义,考生结合材料,可从它有利于展现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多角度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34.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传统节日逐渐遭受冷遇。以春节和中秋节为例,来自于农业文化的渊源和传统形式使得节日气氛缺少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与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的现代社会格调不一致。而具有娱乐化、注重“个性化”的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则受到追捧。传统节日走出困局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 结合材料,从春节和中秋节中任取一例,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传统节日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 32 - / 32 【答案】无论以哪一节日为案例,应包含以下基本观点:①立足社会实践与时代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继承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开发经济价值方面的优点;另一方面要创新传统节日内容与形式,与现代社会节奏和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需要相适应。②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取世界各国节日之精华,补传统节日之不足。如设立传统节日的标志物,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性质的各类有奖趣味竞赛文体活动等。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春节和中秋节中任取一例,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传统节日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无论选择春节还是中秋节,侧重点应放在传统节日如何创新上,要让传统节日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都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可运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等知识分析说明。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 32 - / 32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 32 - / 3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