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生活在1839-1937年的洛克菲勒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之一。但在当时他无法看电视、上网,用空调,洛克菲勒不能享受到我们今天最普通的生活,是因为 A. 生产决定消费 B. 分配与生产无关 C. 消费决定生产 D. 受消费观念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在当时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生产出电视、互联网,空调,所以,最富有的洛克菲勒也不能享受到我们今天最普通的生活,故A符合题意;生产决定分配,故B错误;生产决定消费,故C错误;材料没体现消费观念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18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213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网购拉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A.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C.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D.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网购拉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故C符合题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没体现生产对消费的作用,故AD排除。故选C。‎ ‎3.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为了自身利益,有人不顾道德和法律损人利己。这表明市场调节具有 A. 盲目性 B. 自发性 C. 滞后性 D. 固定性 ‎【答案】B ‎【解析】‎ 为了自身利益,甚至是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法律损人利己,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D是税收的特征,而非市场调节的缺陷,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总结:强调追求利益,甚至不择手段 B、盲目性 总结:一哄而上(下) ,一哄而起,跟风种地,跟风养殖 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做到 A. 公有资产在各地区、各领域都占优势 B.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大幅增加公有资产的数量 D. 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和产业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可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做到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故D符合题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和产业有所差别,并不要求在各地区、各领域都占优势,也不是要大幅增加公有资产的数量,故AD错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故B错误。故选D。‎ ‎【点睛】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 成分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含义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是其支柱 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城市股份合作制。‎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某手机生产企业从不同渠道广泛筹集资金,成为国家、集体、个人多方持股的公司。从所有制角度看,这家公司的性质属于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私营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某手机生产企业通过筹集资金,成为国家、集体、个人多方持股的公司,这说明这家公司的性质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故D符合题意;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 不符合题意;私营经济强调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可见,材料没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比较:‎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含义 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特点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投资分配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6.下列有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两者互不相容 B. 在基本经济制度中,两者地位不同 C. 两者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 D. 都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选项的说法错误,入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见,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地位不同,B选项说法正确,排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都同等受到法律保护,CD选项说法正确,排除。故选A。‎ ‎【点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对比:‎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不同点 性质 ‎  社会主义性质 ‎ 非社会主义性质(私有)‎ 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繁荣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态度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同点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7.2018年7月,《财富》杂志公布了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公司上榜数量再创新高,共有120家公司上榜。前100强中有17家大陆公司,这17家有13家为大型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行业涵盖金融、化工、建筑、通讯等行业。这体现了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经济命脉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③国有经济在全国所有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 ‎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世界前100强中有17家大陆公司,这17家有13‎ 家为大型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行业涵盖金融、化工、建筑、通讯等行业,这体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经济命脉了,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故①④正确;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故②错误;③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③错误。故选B。‎ ‎8.小李在国企工作,月工资收入2200元;妻子在外企工作,月工资收入26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3000元。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有________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有________元。‎ A. 3800、3000‎ B. 6400、3000‎ C. 2200、5600‎ D. 2600、4600‎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可见,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有220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可见,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有2600+3000=5600元。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按生产要素分配: ‎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国有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可见,③④选项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正确;①②选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故选C。‎ ‎【点睛】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 ‎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10.国家财政收入占主导地位且收入最稳定可靠的是 A. 利润收入 B. 税收收入 C. 债务收入 D. 其他收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故B正确;ACD都是财政收入的形式,但都不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也不是财政收入最稳定可靠的形式,故ACD排除。故选B。‎ ‎11.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是在强调 A. 财政盈余越多越好 B. 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 C. 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D. 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说明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故B符合题意;财政盈余过多说明财政资金没有充分利用,故A错误;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助于经济持续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体现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针对我国猪肉和主要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根据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等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用于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的财政支出属于 A. 经济建设支出 B.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 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科教文卫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和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家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可见,材料没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各种费用,可见,用于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的财政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财政的作用:‎ ‎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13.个人所得税改革是2018年两会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个税改革终于迎来大动作。这次的个税改革 A. 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B.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C. 增加了财政支出 D. 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故B正确,D错误;此次个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这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故A错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可见,此次个税改革与增加财政支出无关,故C排除。故选B。‎ ‎【点睛】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比较:‎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特点 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作用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税方法 税率 比例税率,基本税率为17%‎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采用超额累进 ‎14.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顾客问能否优惠一点?售货员回答说,不开发票就可以优惠一点。商家不开发票 A. 是欠税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 B. 是偷税行为,应受法律惩治 C. 消费者将得到实惠,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D. 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而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法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可见,商家不开发票是偷税行为,应受法律惩治,故B正确;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交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可见,商家不开发票的行为不是欠税行为,故A排除;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商家不开发票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故C错误。商家不开发票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范畴,故D错误。故选B。‎ ‎15.‎ 影星范冰冰个人所得税案是我国税务部门近年来处理的个人偷逃税款金额最大的案件。税务部门责成对范冰冰及其名下公司按期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8亿余元。此案说明了税收具有特征 A. 强制性 B. 固定性 C. 无偿性 D. 法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税收的强制性强调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可见,针对,范冰冰偷逃税款的行为,税务部门责成对范冰冰及其名下公司按期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8亿余元,这体现了税收具有强制性,故A符合题意;税收的固定性强调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转不能随意改变,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税收的无偿性强调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可见,材料没体现税收的无偿性,故C不符合题意; 税收不具有法制性的基本特征,故D错误。故选A。‎ ‎16.随着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商脱颖而出,其从业人数已逾千万,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但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维权难、商家无节制发展代理、非法集资等症结,也使其“繁荣”受到质疑。由此可见 ‎①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②市场秩序需要道德和法律的引导和规范 ‎③国家要加强市场监管 ‎④诚信缺失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微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维权难、商家无节制发展代理、非法集资等症结,这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国家要加强市场监管,要用道德和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故②③正确;材料没体现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故①不符合题意;诚信缺失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但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故④错误。故选C。‎ ‎17.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以下属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是 A. 国家推动棚户区改造 B. 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 C. 政府集中采购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 D. 中央财政增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答案】B ‎【解析】‎ ‎【详解】AD选项属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故排除;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是一种企业兼并行为,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属于市场配置资源,故B选项正确;C选项体现的是政府行为,而市场配置资源强调的是市场调节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此,必须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体现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B.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C.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D. 增强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材料中,我国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以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说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故B符合题意;ACD都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ACD。故选B。‎ ‎【点睛】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含义 内容 实例 经济手段 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十一五规划,央行六次加息,十次调整准备金率。‎ 经济立法 ‎ 律手段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经济司法 物权法、反垄断法对矿难责任人绳之以法。‎ 行政手段 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卫生许可 ‎19.“舌尖上的中国”令人骄傲,“舌尖上的安全”令人担忧。国家近年来颁布多项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道德手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而没有道德手段,故排除D;经济手段主要靠经济利益的调节与引导,故A不符合题意;法律手段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属于法律法规,而是一种行政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C正确。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宏观调控。‎ ‎20.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物,过去征收排污费,现在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征收环境保护税旨在 A. 实现各地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B. 促使环境保护部门规范征税行为 C. 加重企业的负担 D. 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过去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物征收排污费,现在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这表明征收环境保护税目的在于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故D 正确;征收环境保护税有利于各地财政收入的增长,但不是其目的,故排除A;境保护税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不是由环境保护部门征收,故B错误;征收环境保护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是为了加重企业负担,故C错误。故选D。‎ ‎2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 ‎①发展生产力已经不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③“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④“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提法能更好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并不是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也不是说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改变,故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正确,并符合题意故选D。‎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要 A. 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C. 鼓励企业兼并与联合 D. 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本原看,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可见,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都不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是 ‎①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发达地区帮扶贫困地区 ‎③坚持按劳分配,消灭收入差距 ‎④实现同时同步富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发达地区帮扶贫困地区”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者都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故①②符合题意;收入差距可以缩小,而不是消除,故③错误;共同富裕强调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同时富裕,故④错误。故选A。‎ ‎2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也即是到2050年,我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D符合题意;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从2020年2035年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高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根本上需要 A.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B. 引导低端产品退出市场 C.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D. 创新引领,培育高端产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解决我国高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矛盾,从根本上需要创新引领,培育高端产品,故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供给问题,而A选项强调的是需求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中的矛盾,故B不符合题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解决我国高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矛盾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25分)‎ ‎26.材料一:2018年7月16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上半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国家“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给企业减负已经初显成效。‎ 材料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①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主要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基本面支撑,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因素。②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国家“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说明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材料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体现了国家财政的这一作用。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材料中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体现了国家财政的这一作用。③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了国家财政的这一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财政部发布的消息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等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7.地处长江经济带、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边的重庆合川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破解发展难题、培植后发优势、走出了发展新路,提高了发展质量效益。合川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组建信息安全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增强原创能力;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让更多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农村资源增值;合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川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抢抓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自由贸易区等机遇,加强与两江新区、寸滩保税港区等开放平台的合作,开放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合川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让特殊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 ‎(1)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重庆合川区的发展是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 ‎【答案】(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①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重庆合川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了创新发展;②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了绿色发展;④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强开放合作,坚持了开放发展理念;⑤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爱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重庆合川区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重庆合川区的发展是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合川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让特殊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等关键语句,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重庆合川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了创新发展;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了绿色发展;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强开放合作,坚持了开放发展理念;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爱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角度回答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