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2019学年 第一学期 台州市书生中学 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卷 命题人:叶祥忠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2019.10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电视剧《扶摇》中的人物事迹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2.我国文学艺术以其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 5.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原子是万物本原,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句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8、 我国利用空气动力规律和改造空气动力规律,实现了“嫦娥”卫星的发射。 9.“真理在漫长发展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继续”,说明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翻自身. 10. 越是向往星辰大海,越需要跋山涉水、奔走风尘,因为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二、选择题I (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 ②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 ③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 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C. 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D. 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传统文化 14.曾经,香港是一个以香料著称的小渔村。如今,它已成为一座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在摩天大楼、车水马龙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生长,形成了香港的多元气质,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正向世界绽放迷人魅力。材料启示我们( )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2017年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在陌陌直播、斗鱼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启。核雕项目传承人马宁、古彩戏法传承人田学明、口技项目传承人方浩然等非遗大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令被誉为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收获了关注量和口碑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②拓展传统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8年2月上映的《捉妖记2》取材于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充满奇幻神秘的东方色彩,每一只妖、每个场景都是精心设计、充满巧思的;影片内容很治愈,剧情简单明快,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笑中带泪,喜悲与爱恨,都能够在110分钟的时间里得到释放。这说明电影创作( )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②要在实践中锐意创新,使影视作品富有生机和活力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④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7.近来,《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热播。总书记的用典实例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也为我们树立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行动表率,在观众和网友中引发热议。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主要途径②文化坚定了人的理想信念增强人的精神力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④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半个世纪以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民族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丰富和发展②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④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我国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可以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 ④哲学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任务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21、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 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 B.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D.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 2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从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的有限描写中,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 A.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真实再现 B.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C.是诗人对采莲女及采莲过程有目的的能动反映 D.源自于诗人对采道女劳动生活场最的切身感受 24.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5.你买了电影票,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看电影时发觉不好看,但你怕浪费钱还是忍着看完,结果既浪费时间还弄得心情沮丧,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物质与金钱成本对后续决策产生的影响)的典型表现。从哲学角度看,“沉没成本谬误”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与下列谚语相一致的是 A.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B.别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 C.每事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 D.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26.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 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7.2016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0%。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交通和通信下降2.0%,医疗保健上涨2.9%。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数据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 A. 相对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C. 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运动是无条件的、相对的、永恒的 28.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这20年来,香港愈加繁荣,但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发生变化,法律环境、生活方式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运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9.2018年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乱作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不作为”没有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不会为”否认了意识的直接现实性 ④“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否认事物是运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两个吉祥物分别代表了巴西的动物与植物。其中代表巴西动物吉祥物,有猫的灵性、猴子的敏捷以及鸟儿的优雅;植物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来自巴西热带雨林的植物,体现出桑巴国度的热情与奔放,吉祥物的设计理念表明 A.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 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 C. 人脑是客观事物产生的物质基础 D. 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31. 28.下列名句与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②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爱因斯坦认为,字宙非常大,大到不存在边界。霍金却提出,作为实体的宇宙,就会存在边界,要是宇宙不存在边界,那么它的体积就是无限大,无限意味着可循环,但是宇宙不是数字,并不能循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②对宇宙边界问题的争议有待更科学的理论来验证③对宇宙边界问题的探索,会推动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发展④因主体差异,人们对宇宙边界问题会产生多种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3. 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 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4.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下列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④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5.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由此可见(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6.右图漫画《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启示我们 A.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确良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自然 C.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 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7. 2016年3月15日,人机围棋对决举行收官战。最终李世石败北,总比分1:4不敌谷歌围棋程序AlphaGo。李世石对AlphaGo展现出的战力表示惊讶,并认为和机器对决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要保持高度关注。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工智能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②人工智能敢于突破客观规律,巧妙设计,精确运算③人的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控制作用④人工智能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三、非选择题(共四题,36分,第小题9分。) 38.“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的原因。(9分) 39. “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是我国科学家在月球表面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下,利用特殊材料制成一个小罐子,并将马铃薯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制冷片、加热片置于其中,预制而成的微型生态循环系统。该系统能保持1至30摄氏度,以及适当的湿度,通过光导管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创造出动植物生产所需的环境,实现在月球表面种植土豆。该项试验既能激发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同时也能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结合材料,“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过程,是如何体现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的?(9分) 40、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9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9分) 2019年度第一学期书生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T T F F F T T F F T 二、选择题I (本大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A D B D C B A C B C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答案 B B C A A A D B C D B C D 三、非选择题(共四题,36分,第小题9分。) 38.答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3分)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 (3)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分) 39. 答案: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科学家通过“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预制而成的微型生态循环系统,说明人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分)“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室我国科学家在月球表面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说明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2分)“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创造出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为人类开展地外星球生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说明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分) 40. 【答案】(1)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3分)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3分)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3分) 41. 答案:①时代需要理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用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3分)②时代能够产生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和动力(1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1分)。间接经验的获得是新理论产生的途径之一,只有立足实践,并吸取他人的智慧成果,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新理论。(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