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活中充满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爸爸的马拉松》用轻喜剧方式诠释“父爱如山”‎ ‎②2019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 ‎③某中学开展科技节活动 ‎④团中央开展2019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现象的区别。‎ ‎【详解】①:《爸爸的马拉松》,属人类精神产品,是文化现象,①入选。‎ ‎②: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属经济现象,②不选。‎ ‎③:开展科技节活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③入选。‎ ‎④:开展2019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属政治现象,④不选。‎ 故选B。‎ ‎2.绚丽多彩的天然矿石广泛分布于大自然中。人们将其采集之后,经过加工、研磨、漂洗、调胶等工序,使之成为创作岩彩画的重要材料。世界闻名的敦煌壁画就是中国岩彩画的集大成者。由此可见 A. 绚丽多彩的天然矿石是一种文化 B.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C. 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D. 岩彩画的艺术价值是由天然矿石赋予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载体、文化素养的核心。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A错误。‎ B:人们将天然矿石采集之后,经过一系列工序,使之成为创作岩彩画的重要材料,世界闻名的敦煌壁画就是中国岩彩画的集大成者,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符合题意。‎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C错误。‎ D:岩彩画的艺术价值,系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错误。‎ 故本题选B。‎ ‎3.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 ‎①文化能对革命实践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文化的作用。①④: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说明文化能对革命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也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④符合题意。‎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②错误。‎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4.某地依托革命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思路打造大型户外沉浸式实景演出《红军从咱家乡过》,推出“重走长征路”徒步文化体验套餐旅游接待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该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丰富了革命文化的传播手段 ‎②为革命文化注入了全新内涵 ‎③促进革命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④提升了革命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影响。①:该地发展红色旅游并没有丰富革命文化的传播手段,①错误。‎ ‎②:“全新内涵”夸大了红色旅游的影响,②错误。‎ ‎③④:“以文促旅、以旅兴文”、“重走长征路”徒步文化体验套餐旅游接待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这说明该地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革命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了革命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②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播国家意志、凝聚国家力量 ‎③国运昌盛才能形成比较旺盛文化需求 ‎④国家发展态势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论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需要对所给的每个选项能不能作为论据进行具体分析。‎ ‎【详解】①②: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发展道路和方向,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凝聚国家力量,①②入选。‎ ‎③:强调国运与文化需求的关系,题干强调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③不选。‎ ‎④:强调国家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题干强调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④不选。‎ 故选A。‎ ‎6.2019年6月,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其中文化建设部分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论断。这是因为 ‎①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物质保证 ‎②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③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和核心因素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的重大论断为情境材料,考查文化的作用,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详解】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认为提供物质保证,错误,①不选。‎ ‎②: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入选。‎ ‎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软实力不是核心因素,③错误。‎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意志的体现,同时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使一个国家充满朝气和活力。④入选。‎ 故选C。‎ ‎7.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宗教等许多方面。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所以强化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 A.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文化是政治的附属品 C.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 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以意识形态的国际斗争为背景,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详解】A: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而不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不选。‎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是附属品,B错误。‎ C: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入选。‎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相互决定错误,D不选。‎ 故选C。‎ ‎8.在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的人交流时频繁且夸张地运用手势语;德国、英国、荷兰等中西欧国家次之;北欧诸国则极少使用。究其原因,南欧国家受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影响最深,人们热爱戏剧表演,时常需要利用肢体语言辅助进行表演,因此肢体语言丰富。这表明 A.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欣赏戏剧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C. 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 D. 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没有共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欧洲不同国家人们交流时肢体语言使用的不同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详解】A: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的人交流时频繁且夸张地运用手势语,而北欧则极少使用,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入选。‎ B:材料反映南欧国家的人交流时频繁用手势语来源于古希腊戏剧表演时常用肢体语言辅助,而不是反映欣赏戏剧的作用,B不选。‎ C: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只有影响作用,而没有决定作用,C错误。‎ D: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D错误。‎ 故选A。‎ ‎9.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如果你遇到一个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过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 能够改善人的生活境遇 B. 能够拓宽人的职业前景 C. 能够消除人的思想困惑 D. 能够深刻影响人的成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B:材料没有体现读书能够改善人的生活境遇,也没有体现读书能够拓宽人的职业前景,AB不符合题意。‎ C:“消除人的思想困惑”中的“消除”说法错误,C排除。‎ D:读过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深刻影响人的成长,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时期,唱出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渡难关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如今,这首歌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这表明 ‎①每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趋于一致 ‎②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③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 ‎④优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影响。①:错在“趋于一致”,①排除。‎ ‎②③:《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渡难关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如今,这首歌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同时也说明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②③符合题意。‎ ‎④:“无法抹去”说法太绝对化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入遗”‎ ‎①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③表明中华文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②: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良渚古城遗址“入遗”并不能意味着中华文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③排除。‎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2.中国纪录片《禅门七日》讲述了中国传统禅文化帮助现代年轻人解决各种各样人生困惑的故事。纪录片播出后,海外观众认为中国传统智慧对解决他们的生活烦恼同样很有启发。这说明 A.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各国的人文情怀是相同的 C.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 D. 文化性质不同作用就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禅门七日》纪录片的影响为情境,考查文化多样性。‎ ‎【详解】A:中国传统禅文化帮助现代年轻人解决人生困惑,海外观众也有启发,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入选。‎ B:各国的人文情怀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B不选。‎ C:中国传统禅文化对海外观众也有启发,说明文化的共性,而不是个性,C不选。‎ D: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禅文化在解决人生困惑方面的共同作用,而不是不同作用,D不选。‎ 故选A。‎ ‎13.2019年4月至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板块,13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用自己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共同讲述一个无与伦比的丝路故事。这一展览 ‎①凸显了中华文化在丝路各文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②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③表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实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为背景,考查文化多样性。‎ ‎【详解】①:中华文化在丝路各文明中有自己的特色,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在丝路各文明发展中优势地位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②错误。‎ ‎③:13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③入选。‎ ‎④:多国文物共同讲述一个无与伦比的丝路故事证明了这些国家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④入选。‎ 故选D。‎ ‎【点睛】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4.2019年教育部计划在全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遴选2000所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主要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书法(篆刻)、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实施这一计划 ‎①表明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唯一途径 ‎②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起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教育部遴选2000所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为情境,考查教育要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详解】①: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途径,因此①错误。‎ ‎②:教育部遴选2000所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入选。‎ ‎③: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起重要作用,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④: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校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有利于引领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④入选。‎ 故选C。‎ ‎【点睛】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5.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阅读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字阅读的工具越来越多。如今,读一本“书”不必再跑图书馆、书店。随时随地可以看的电子书,让阅读更加便捷,更贴近生活。这反映了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新的传媒日益增多,旧的传媒不断消失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消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①②:读一本“书”不必再跑图书馆、书店,随时随地可以看的电子书,让阅读更加便捷,更贴近生活,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也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①②符合题意。‎ ‎③: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作用,③错误。‎ ‎④: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3‎ ‎)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①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②报纸、杂志、书籍——便于携带保存,经过处理可能在互联网上更广泛的传播。③电视——动画、色彩,生动、形象、真实。④互联网——同网、全球、受众主动、双向互动。⑤手机短信——内容丰富、兼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回味无穷 总之,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16.以唐卡、泥塑、堆绣、雕刻等为代表的热贡艺术产生至今已有数百年。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村落里,“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的传承历久弥新。这反映了 A. 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文艺的继承 C. 传统建筑的继承 D. 传统思想的继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唐卡的传承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详解】A:传统习俗是指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画唐卡说明唐卡不属于传统习俗,A不选。‎ B: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B入选。‎ C:传统建筑指宫殿、民居、寺庙、桥梁、园林等,唐卡不在此列,C不选。‎ D: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唐卡属于绘画,因此D不选。‎ 故选B。‎ ‎17.公元1076年的中秋之夜,苏轼与弟弟苏辙团聚不得,只好举杯邀月,叹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名篇。将近千年之后的今天,中秋节依然是思念和团圆的节日,始终牵引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归依。中秋节的传承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规定了中国人民在今天的精神追求 ‎③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为情境,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 ‎【详解】①:千年后的今天,中秋节仍然承载着家人的团圆相聚之意,说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①入选。‎ ‎②: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但不规定今天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②错误。‎ ‎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③错误。‎ ‎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入选。‎ 故选B。‎ ‎18.近年来,以汉服、古风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过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在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中形成“古风”潮流。“古风”潮流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①用现代流行元素取代传统文化元素 ‎②在文化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③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汉服、古风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为情境,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详解】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流行元素取代传统文化元素,①错误。‎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必然要求,②入选。‎ ‎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③错误。‎ ‎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增进认同感,④入选。‎ 故选C。‎ ‎【点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必须不断增强这种民族认同感。‎ ‎19.‎ 国内某数字音乐服务商启动“传统地方戏曲的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传播”工程,联合专业剧院等机构,将10余种地方戏曲的10137个曲目进行建档数字化,目前日播放量已突破10万。材料表明 ‎①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传播渠道的拓宽 ‎②文化与科技融合丰富了地方戏曲的文化内涵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④科技发展变革了收集和储存文化资源的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地方戏曲的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传播”工程为背景,考查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详解】①: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文化与科技融合丰富了文化传播方式,没有丰富文化内涵,②错误。‎ ‎③:数字化传播带来了日播放量的突破,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③入选。‎ ‎④:建档数字化表明科技发展变革了收集和储存文化资源的方式,④入选。‎ 故选D。‎ ‎【点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0.不少人认为,如今古体诗词得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已不复存在,其表达方式已远离人们的生活实际,词语的晦涩与深奥也不能被年轻一代接受,因此当代古体诗词的创作已经没有必要。这一观点 ‎①有合理性,古体诗词的传承取决于人们的审美趣味 ‎②是片面的,古体诗词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有合理性,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体现现代生活才有生命力 ‎④是片面的,古体诗词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古诗词的传承为情境,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详解】①:良好的审美趣味有利于古体诗词的传承,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 ‎②:诗词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基因,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古体诗词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②入选。‎ ‎③:诗词反映生活,反映人的情感,因此古体诗词创作应体现现代生活,③入选。‎ ‎④: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因此④错误。‎ 故选C。‎ ‎21.新中国建立后,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科学家引领科技工作者在艰苦奋斗中凝练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可贵精神品质。正是在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信念感召下,中国科学家们不畏困难、敢于争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科技突破。这表明 ‎①科技工作者是科学家精神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并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只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能实现科技创新突破 ‎④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自身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科学家精神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内涵。‎ ‎【详解】①: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们在艰苦奋斗中凝练出来的,是这一精神的创造者,科学家精神又引领科学家们实现了重大科技突破,又体现他们是这一精神的享用者,①入选。‎ ‎②:在艰苦奋斗中凝练出科学家精神,体现文化源于实践,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体现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入选。‎ ‎③:只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能突破,说法绝对,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运动,④不选。‎ 故选A ‎【点睛】‎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各领域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大会相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习近平说:“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人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 维。”这里强调的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有助于实现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学习和吸收不同文明的长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2. D 23.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讲为背景,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 ‎【22题详解】‎ ‎①: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是灾难性的,强调要尊重其他文明,不是强调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①不选。‎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说法错误,②不选。‎ ‎③: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是灾难性的,强调要坚持文化多样性,③入选。‎ ‎④: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强调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④入选。‎ 故选D。‎ ‎【23题详解】‎ ‎①: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强调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入选。‎ ‎②: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因此,②错误。‎ ‎③: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强调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实现文化创新,③入选。‎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错误。‎ 故选B。‎ ‎【点睛】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注意:认同本民族文化,不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24.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四川三星堆出土的许多青铜器造型奇特,风格与中原青铜器迥异。网上有人说:“如此‘神器’看着不像中国的,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所以中国文明不是原生的,一定是外来的。”这一说法的实质是 ‎①“封闭主义”②“历史虚无主义”③“守旧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具体考查在文化创新中对几种错误倾向的理解。‎ ‎【详解】①:拒绝接受外来文化为封闭主义,①不选。‎ ‎②:中国文明不是原生的,否定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②入选。‎ ‎③: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守旧主义,③不选。‎ ‎④:一定是外来的,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④入选。‎ 故选C。‎ ‎【点睛】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守旧主义,拒绝接受外来文化为封闭主义,否定传统文化为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为民族虚无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大亮点。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独有的“生活气息”正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优质资源。‎ ‎《大江大河》《都挺好》《欢乐颂》《破冰行动》《创业时代》等口碑佳作,用别致的切口、生动的故事、细腻的情感,照亮出中国社会的一个个横切面,而这些切面又拼凑出一幅生动壮阔的中国当代“清明上河图”,成为国外观众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国外观众、影视机构的欢迎。这个趋势,也反过来影响到了国内影视生产商的选题思路,内容与制作水平质量的提高成为影视剧的基本功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说明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商业商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走出去,提高了中国文化产品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②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日益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走出去也反过来影响到国内生产商的选题思路,有利于增强对外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调动文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阐释影视剧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详解】①中国影视剧走出去成为国外观众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说明通过商业贸易这种途径,提高了中国文化产品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②中国影视剧日益受到国外观众、影视机构的欢迎,说明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这个趋势,也反过来影响到了国内影视生产商的选题思路,内容与制作水平质量的提高,说明有利于增强对外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可从多角度解答 有利于我国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引进来)‎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走出去)‎ 有利于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相互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动中华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农村社会治理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大格局中,“乡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乡贤”一词出现于封建社会,多指乡绅、儒生,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筛选的,存在宗族意识浓厚、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的弊病。因此,提倡传统乡贤文化不合时宜。‎ 也有人认为,传统乡贤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传统乡村治理的智慧与经验,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弘扬乡贤文化。道德模范、从本土走出去的企业家、知识分子、海外华侨等都是现代社会的新乡贤。弘扬乡贤文化就是要使新乡贤文化成为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乡贤文化。‎ ‎【答案】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对乡贤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克服其宗族意识浓厚、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等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同时吸收传统乡村治理的智慧与经验。‎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统乡贤文化需要推陈出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乡贤。培育现代社会的新乡贤,宣传道德模范、从本土走出去的企业家、知识分子、海外华侨的先进事迹,使新乡贤文化成为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切口较小,需要准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表述,把教材原理与分析实际相结合。‎ ‎【详解】①针对有人认为提倡传统乡贤文化不合时宜,我们必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针对农村地区宗族意识浓厚、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等不符合社会发展内容,应坚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针对传统乡贤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传统乡村治理的智慧与经验,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针对道德模范、从本土走出去的企业家,应坚持推陈出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乡贤,培育现代社会的新乡贤。‎ ‎【点睛】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孝平是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专家。20世纪70年代,肝脏是公认的手术“禁区”,但陈孝平毅然选择肝脏外科作为专业主攻方向。从医40余年,他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万多例,含肝癌手术近1万例。‎ 陈孝平在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同时,认为“跟着国外走,永远只能做老二”。站在肝脏外科历代前辈的肩膀上,陈孝平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质疑和挑战。40余年来,陈孝平推翻多个“经典医学论断”,打破了肝脏外科领域的种种“禁区”,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全国推广,数百万病人因此受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肝胆胰外科迅猛发展,为世界肝胆胰疾病治疗作出中国原创贡献。2019年8月,陈孝平当选本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被称为突破禁区的“刀尖舞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说明陈孝平是如何在肝脏外科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陈孝平上万例的肝脏外科临床手术实践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陈孝平学习和掌握了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陈孝平没有一味跟着国外走,而是敢于质疑和挑战,打破许多传统肝脏外科禁区,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科技工作者陈孝平的事迹为情境,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详解】①由陈孝平从医40余年,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万多例可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由陈孝平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可知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由陈孝平推翻多个“经典医学论断”,打破了肝脏外科领域的种种“禁区”,可知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点睛】把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创新主体:人民群众 克服倾向:“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1)“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2)班级举行“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请就此列举两条措施。‎ ‎【答案】‎ ‎(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③文化塑造人生,“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和班级分配的劳动任务;自觉承担家庭劳动责任;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统编教材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统编教材的阐释劳动光荣相关内容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分析:“劳动光荣”亼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③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塑造人生。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就“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列举两条措施。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劳动光荣的主题,多角度思考,组织作答即可。可从意识、行为两个方面阐述,如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劳动光荣的意识;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和班级分配的劳动任务;自觉承担家庭劳动责任;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回答这种设问高中政治主观题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 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