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获得信息,各类型的媒体为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使得内容娱乐化、“标题党”、虚假新闻等现象泛滥,消费主义和娱乐诉求冲击着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应该加强管理和引导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③丰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④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反对通俗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体现。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①正确地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④人人争当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青少年要从娃娃抓起,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要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国家安全法宣传教育活动。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讲,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4.“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 )‎ ‎①积重德则无不克。‎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 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 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7年2月7日,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了帷幕,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可产生深渊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古诗文教学应在认得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④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一周年之际,新华社于2015年10月14日发布了讲话全文。完成下面小题。‎ ‎7.文中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之所以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是因为 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和精神火炬 B.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 在当代,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D.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 ‎8.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 “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减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 ‎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关于文化创新,有评论说:“完全‘复制’传统文化,不是文化创新;完全‘删除’传统文化,同样不是创新;时时‘更新’文化,才能既设立文化的‘防火墙’,又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A.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B.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C.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2.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向全社会传递汉字书写观念,展示汉字书写真谛,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听写汉字的热潮在于(  )‎ A.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B. 汉字引导着现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潮流 C. 人们通过汉字听写,能够形成完美人格 D. 人们对汉字表情达意、传承文脉情结的认同感 ‎13.读书、看戏、听讲座、广场舞,无论身在繁华都市还是普通村镇,人们乐于用各种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也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为此,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是(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B.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C.提供多样文化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D.培育文化创新人才,倡导经典高雅文化 ‎14.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5.‎ 十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上,21个聋哑演员将舞蹈《千于观音》表演得天衣无缝、美妙绝伦。舞蹈《千手观音》,主要运用了手的变化来表达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千变万化,21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辉映下,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享受。这表明 (    )‎ A. 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B. 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C. 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D. 艺术创作不需要通过社会实践 ‎16.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之所以要“强魂”,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对催生新的社会风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 ‎①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对今天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③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心理因其影响一经形成会促进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产业项目与投融资方的对接和合作,本届文博会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多个优秀文化项目中精心甄选出一批突出反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投资需求和结构调整趋势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成熟商业模式的精品文化项目,并于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期间进行重点推介。推进文化产业项目与投融资方的对接和合作有助于( )‎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9.2017年7月8日,在波 _克拉科夫举行的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2个。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又该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为此,我们应该( )‎ ‎①开发文化旅游,打造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②留住文化记忆,创新世界遗产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③加强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④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 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是什么?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他的举手投足,她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伶俐的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的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 ) A.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 C.文化是一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D.文化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 ‎21.安徽省教育厅近日公布了《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作为新高考方案的重要配套方案,《实施办法》不仅明确了2021年我省高考将打破文理科的“壁垒”,实行“3 + 3”的新模式,而且对家长和学校关心的诸多问题也予以了回应。政府重视推动教育改革,原因在于( )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兴国之魂,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的建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因为( )‎ ‎①文化都是由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决定的 ‎②文化对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③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 ‎④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 ‎ ‎④思维方式具在相对稳定性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24.《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 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26. (12分)材料一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令电视从业者进一步盲目追求收视率,令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材料二 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该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3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9分)‎ ‎27. (12分)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1)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习近平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今年,雅安市为了迎接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考评验收,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如:道德讲堂活动类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雅安市全民公益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三美”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1)从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雅安市为什么举办这些活动。(8分)‎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某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万多元,与22位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该市开展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文化价值。(8分)‎ 参考答案 ‎1.B 2.C 4.C 5.D 6.C 7.B 8.C 9.B 10.B 11.A 12.D 13.B 14.D 15.C 16.D 17.C 18.C 19.D 20.D 21.B 22. D 23.C 24.D ‎25.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6.(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 ‎(2)①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7.(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艺工作者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8.(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的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对市民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从而推动文明城市的创建。‎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①有利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