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咸阳市2018-—2019年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木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谈哲学不是炫技,也不是做梦,而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思想上的现实问题,解决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上述观点意在强调 ①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正确对待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哲学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 ④哲学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题中观点强调哲学要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思想上的现实问题,这表明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 ①: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①错误。 ④:哲学能够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但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创作心态,他们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超时空的客体精神通过类相的方法表现在绘画之中,这对中国画的造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决定了意象性绘画的根本特征。由此可见,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①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决定中国艺术家的绘画水平 ③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为解决中国画的造型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创作心态,他们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超时空的客体精神通过类相的方法表现在绘画之中,这表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方法论指导,①③符合题意。 ②:哲学思想属于意识范畴,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④: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为解决中国画的造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D。 3.2019年1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和赵博教授带领的团队首次成功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与分子三体系统之间的碰撞共振,揭示了此前只见于理论探讨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本质,解决了超冷量子化研究领域10余年来未解决的一个难题,这证明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不可知论的荒谬性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④人类终究能够彻底认识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中,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和赵博教授带领的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是荒谬的,①②正确。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③错误。 ④:人可以认识世界,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类终究能够彻底认识世界”表述不科学,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致的是 A.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慧能 B.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朱熹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D.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杜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中张衡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 B:“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符合题意。 D:“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由于对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 2019年4月习近平总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从哲学上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人民的理论 ②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③马克思主义立足实践,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具体路径 ④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发展,实现了世界现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从哲学上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①②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路径,③错误。 ④:任何哲学都是世界现和方法论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 6.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那它就没有生命力;它使人们坚持实事求是,催生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讨论表明哲学在社会变革中可以 ①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决定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革除社会弊端,解决具体矛盾 ④提供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题中,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表明哲学在社会变革中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提供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发展,①④正确。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而不是决定社会的前进方向,②错误。 ③:哲学指导社会变革,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解决具体矛盾,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7.2019年3月15日山西乡宁发生严重山体滑坡事故。地质灾害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烦恼。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地质灾害突如其来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地质灾害。这是基于 ①改善生产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质灾害突如其来,束手无措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地质灾害,这是基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善生产方式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①错误;尊重自然而不是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A.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B.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这是承认了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是不变的稳定的,是承认了静止;在每一瞬间又不是它本身,是承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综合在一起,本观点认为事物是既运动又静止,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正确的认识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故B符合题意;A错误,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不是捉摸不定的;C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和存在方式;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9.下图漫画启示我们要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坚持从实际出发 D. 树立创新意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 漫画的寓意为外地经验的衣服虽新,但不符合本地的实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的意识出发,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本题选C。 【点睛】漫画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漫画中的事物是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仰的创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阅读中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A漫画表意B漫画寓意C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10.《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在引发“宇宙级乡愁”的同时,更撬动了人们对中国科幻作品未来的期待。科幻电影 A. 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B. 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C. 源于创作者的丰富想象 D. 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幻电影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反映了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D项符合题意;科幻电影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而非如实反映,A项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科幻电影则不一定主观符合客观,B项说法错误;科幻电影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源于创作者的丰富想象,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11. 新经济时代,传统行业不进则退,互联网+、智制造、居家办公等的出现,让很多以往走俏的工作岗位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市场。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无论技术如何一日千里地发展,“人”这一核心因素永远不会被完全取代。这是因为( ) ①意识活动的反映是主动的,人工智能的意识缺乏自觉选择性 ②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不可能代替人脑的机能 ③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成果,无法将人类从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④人的意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独创思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①错误,人工智能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无论技术如何一日千里地发展,“人”这一核心因素永远不会被完全取代。这是因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不可能代替人脑的机能;人的意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独创思维;③错误,人工智能是人类的科技成果,可以代替人类从事一些复杂的脑力劳动。故选D。 【点睛】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12.科学研究发现: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这一发现表明 ①人的心理反应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没有涉及意识的产生和本质,人的心理反应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①③不符合题意;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这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13.2019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用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一成果使得在强引力场下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细致研究黑洞附近的物质吸积与相对论性喷流成为可能。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源于实践的认识对人们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表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不断深化,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成果使得在强引力场下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细致研究黑洞附近的物质吸积与相对论性喷流成为可能,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源于实践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更不一定是科学理论,只有科学理论才能对人们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14.由于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使用近130年的“1千克 ”这一质量单位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为基准替代“国际千克原器”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起正式生效。“千克”被重新定义 ①说明科学的定义是人们正确计量的起点 ②说明原定义是未经实践检验的谬论 ③意味着人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进步深化 ④表明计量单位的定义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为基准替代“国际千克原器”定义,这体现了人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进步深化,同时也表明计量单位的定义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④符合题意。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的定义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的定义有利于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计量,但不是计量的起点,①错误。 ②:“千克”被重新定义,体现的是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说原定义是谬误,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5.“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 A.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D. 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综合认识事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的统计表明了联系的普遍性,未体现规律的客观性,A不符合题意;“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表明联系有直接与间接、本质与现象之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B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系统和要素的联系,没有反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认识事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6.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一论断反映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②整体处于统率地位,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③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存在于各部分之中 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整体的状况会影响部分;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说明整体处于统率地位,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说明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表述错误,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拥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而不能说整体功能存在于各部分之中;故选C。 17.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之所以重视劳动教育,因为 ①劳动教育会影响学生教育的整体效果 ②劳动教育可以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加强劳动教育是优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 ④劳动获得的间接经验是人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中的部分,会影响学生教育的整体效果,加强劳动教育是优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①③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被人创造的,②说法错误,排除;人们通过劳动(实践)所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经验,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经验是间接经验,④中的“劳动获得的间接经验”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8.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新年致辞中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下列词句与这段话蕴含的哲理基本一致的是 ①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以及发展的观点。“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均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不符合题意。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矢志不渝地铸造大国重器,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带领团队,历时700多天,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创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续领先世界20年。材料体现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②事物量的变化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④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也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700多天,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创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续领先世界20年,材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对认识的影响,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0.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时强调,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上述内容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需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④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稳扎稳打,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表明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②④正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发展,①中的“相互……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说法错误,排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不能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4.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1.改革创新,事在人为,关键在人。袁隆平、屠呦呦、马云、李书福……一连串熟悉的名字,串起一个个独树一帜的创新故事。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表彰一批“改革先锋”,光大其事迹,嘉奖其精神彰显出激励新时代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激发新时代创新活力,释放中国创新潜能。党和国家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者善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决定时代发展进程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有效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改革创新是一切事物能够实现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党和国家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因为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有效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①③符合题意。 ②:“决定时代发展进程”夸大了改革者的作用,②错误。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多措并举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多种联系 ④生态是统一的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表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态是统一的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未涉及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多措并举,②不符合题意。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3.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3月31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据悉,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专业至此正式进入本科专业大家庭。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 3月31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能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④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4.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一论断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主力军 ③坚持一切对人民负责的群众路线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主力军,①②正确。 ③: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对人民负责是群众观点的内容,③错误。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5.2018年11月26日,某科学家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对此,有人支持,“这是科技的进步意味人类战胜重大疾病能力的提升。”有人表示反对,“科学不是原罪创造未来不是突破伦理底线。”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应具有客观性 ②把预测科技对未来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基础 ③要在正确的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④应该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对“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 又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我们正确的态度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应具有客观性,应该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价值,①④符合题意。 ②:科学研究应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②错误。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2018年12月8日,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26天,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获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一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义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分析探月工程为什么能取得开创性突破。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探月三步走战略及其每步具体目标,为工程有序顺利推进,提供正确指导。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探月工程为话题设置情境,以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为材料,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分析探月工程为什么能取得开创性突破。设问方向是“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回想与意识的作用相关联的知识角度: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进一步确定答题的知识点,即锁定知识点。针对“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可以联系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广大靠着航天精神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义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说明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获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攻克了一项义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这些都是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取得的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考生把材料和知识点结合起来,并对知识角度适当展开,条理化,层次化地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原因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回答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9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当前有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会议指出,2019年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要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化解突出问题,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要增强风防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会议对2019年我国推进改革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们要正视困扰我国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通过推进落实重大改革举措,完善政策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019年我国改革发展面临风险挑战较多,我们要具体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找到化解突出问题的具体方法,才能有序推进改革。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矛盾的观点,解答此题一方面要全面综合把握矛盾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结合材料运用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会议对2019年我国推动改革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矛盾观,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 首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然后,“2019年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要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化解突出问题”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最后,“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 28.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达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举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对“两个不能否定”的理解。 【答案】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②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③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或者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错误的。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解答此题,一方面是识记和理解教材知识,另一方面是要注意教材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对“两个不能否定”的理解,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辩证否定观”的知识体系,其次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对应所学知识,可以从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等角度思考回答,组织答案时注意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首先,从辩证否定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其次,从辩证否定的实质的角度分析,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最后,分析错误倾向,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或者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错误的。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同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现的相关和识分析青年学生该如何担当时代使命。 (2)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提出两种具体活动形式。 【答案】(1)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 ③青年学生要脚踏实地,砥砺奋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青年学生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担当时代重任。 ⑤青年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造福。 (2)示例:①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②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入团仪式、18岁成人礼、祭奠革命英烈等教育活动。 ③开展“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少先队员”等推选活动,宣传青少年身边典型等等。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两道问题。第一题考查价值观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综合把握教材知识。第二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该如何担当时代使命,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价值观,切入点较大。解题时一方面要综合把握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说明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担当时代责任”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 “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说明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说明青年学生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练就过硬本领。 “要树立远大理想”说明青年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2)本题要求为“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两种具体活动形式,学生围绕题中主题,结合题干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如: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入团仪式、18岁成人礼、祭奠革命英烈等教育活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