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二专题五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学案
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6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一五”计划期间,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主要有: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第二,抵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5.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6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原因 (1)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要巩固这一政治成果,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2.基本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生产解放牌载重汽车等。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恶性通货膨胀 ③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作用 ④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该题的①②③④均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五”计划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但②③与题干材料无关。材料中的大桥建成通车和汽车生产等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故①④符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识记·探究层级] 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理解·应用层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所有制结构单一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忽视市场的作用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 误区:计划经济一无是处 警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内外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在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用集中统一的计划来指导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 ❸改革开放以前,某冶炼厂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卖给马路对面的电缆厂,电缆厂用铜也不能直接从对面的冶炼厂购买,而要到相隔数千公里的南方去运。这是( ) A.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 C.两厂家激烈竞争的体现 D.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这一知识点。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典型表现,是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7 [例1] 建国初期的指令性计划在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很大。以下关于指令性计划的正确理解是( ) ①国家各级计划机关从全局利益出发,向国有企业直接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 ②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的,纳入指令性计划的产品一般由国家直接调拨分配 ③指令性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计划执行单位就必须坚决完成 ④单纯依靠指令性计划指标,难以做到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促使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是指令性计划的特点,④是其弊端。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例2] 材料一 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9年期间,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8.3%、7.1%,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 同1949年相比,1978年国民收入中工业所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解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教材的能力。回答第(1)问,我们必须读懂材料。经过分析不难看出,材料主要反眏了建国后到1979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把此成就总结表述完整就可以了。回答第(2)问,需要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材料反映的这一时期,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因此这一成就的取得必然离不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答案] (1)材料反映出建国后到1979年,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多年的时间里,在以农业部门为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一五” 期间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这一体制,我们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83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完成工业发展的任务( ) ①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②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③适合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要求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苏俄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对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控制人财物资源 B.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C.平均分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解析:B、C、D三项强调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答案:A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 ①在农村,农民吃集体的大锅饭 ②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③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相脱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效益高低无所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通过教材可知,①②③都是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人们劳动积极性的表现。由于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无关,也会间接挫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故④正确。 答案:D 4.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认识正确的有( ) A.在当时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C.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D.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答案:B 5.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有( ) ①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②政府对企业管得过死,企业没有活力 ③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 ④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均属于计划经济的弊端,故选D。 答案:D 6.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结果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这说明( ) 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缩小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值得推广 D.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应该纠正 解析:B、C两项观点错误,D项不符合事实,答案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辨析“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使公有制范围扩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考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题目前半部分理论正确,但后半部分夸大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能阻碍生产力发展。解答此题要先答出理论依据,然后对所述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 答案:(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时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人为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片面强调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必然导致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这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认为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是错误的,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8.到改革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运行了20多年,当时的状况是: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第二,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了国家计划。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交给国家,由国家统购包销。第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不能参与分配。实际上,真正的按劳分配是没有的。第四,国家直接经营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方式生产,都由国家决定。第五,在农村,实行经济集体化。农民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全都由国家统购统销。 (1)上述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上述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弊端,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按照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1)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①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②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