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五校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五校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政治试题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五校联考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 期高二年期中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计 60 分) 1.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以艺术的形式展 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张大千创作《庐山图》是一种文化活动 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庐山图》的创作根源于张大千的灵感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③选项错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④选项错误,《庐山图》的创作根源于张大千的生活 实践。题目中,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以 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可见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创作《庐山图》是 一种文化活动;故①②入选。选 D。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 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 它既不是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古丝绸 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 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 A.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产物 B. 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C. 属于文化中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D. 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 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丝路精神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产物,A 符合题意。 B:丝路精神提供的是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B 不符合题意。 C: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丝路精神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C 观点错误。 D:丝路精神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精神财富,它反映了文化的共性,而不是中华民 族特有的文化个性,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3.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 体验。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培养大胆和自信。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 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这表明 ①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参与健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这表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 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孩子参与健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①③符合题意。 ②:优秀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重要作用,但文化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条件而不是主导力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 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4.2018 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精神品质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发展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伟人的精神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精神品质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这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 塑造人生,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①③适合题意;精神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变化发展,② 错误;社会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 5.在《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特邀 5 名优秀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顶级中学任教,结果 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 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这种现象说明 ①中英的不同国情使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中英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两国师生矛盾难以调和 ④中英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是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这是受两国文化不同 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题肢②正确;中英两国有着不同 的价值观,因而材料中英国学生不能接受中国教师的教育方式,中国教师也一时无法适应英 国学生的举动,这是材料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题肢④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教育模式 难以融入英国,题肢①不选;两国师生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题肢③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C。 6.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 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在当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了文化具有传承性,题肢② 说法正确;“和气”“诚信”等商业伦理文化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题肢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题肢③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民族性,题肢④ 排除。本题选择 A 选项。 7.2019 年 1 月 2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 作的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上述举措有利于 ①使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强制的影响 ③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④强化优秀文化的有形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上述举措有利于使人们接受健康 向上的文化影响,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8.2018 年 11 月 7 日至 9 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创 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网时代为契 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并进,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的构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美人之美要求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③美美与共要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认同各国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 与共,携手并进,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认同本民族文化,①正确;美人之美要求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②错误;美美与共要求加强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③正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 9.2019 年 1 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9 年 2 月,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对此,国外主流 媒体都惊呼:中国人终于加入太空竞赛了。这表明 ①当代中国文化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②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 ③文化软实力是一国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核心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本题材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元素的国 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②④符合题意。 ①:①夸大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的作用,说法错误。 ③:文化“软实力”是一国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其基础和核心,③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 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 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 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 大的智力支持。 10.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 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 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无关。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无关。 ③④符合题意,“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 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 升级”说明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 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故选:D。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 《元日》说明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节日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元日》说明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庆 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 基,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2.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 36 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 项,位居世界遗 产名录国家前列。我国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A. 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B. 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 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D 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不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A 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 错误;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C 错误。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 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 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3.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 示意义。中国理念之所以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在于中国理念 ①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实践的普遍规律 ②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③以中国经济政治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 ④包含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个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理念之所以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在于中国理念反映 了世界各民族实践的普遍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要求,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理念之所以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主要在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 世界的,中国理念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强调的是共性而不是中 国特色,③与题意不符。 ④:中国理念包含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的共性而不是个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 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 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的辩证关系。 14.伴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 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表明 ①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方言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材料为平台,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故②④符合题意;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错误;③没有正确方言文化的作用,是错误的。答案 C 15.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①手机短信、微信等 ②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③科考队南极考察 ④秦国攻灭楚国后,派 50 万人驻扎岭南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 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②④项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①项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 途径;科考队南极考察进行科学研究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16.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由江苏有线、腾讯视频首播。该片采用超高清 影像全程观察记录新丝路沿线国家的自然风光、建筑景观、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 等内容,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了神秘丝路在当下的魅力与活力。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丰富扩展了丝路文化的内涵 ②现代传媒增强了丝路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③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④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的内涵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现代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不能丰富扩展 文化的内涵,①不选;丝路文化的民族性特征需要新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新 创造,现代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也不能增加丝路文化的民族性特征,②不选;纪录片是 一种大众传媒,超高清影像是一种科学技术,“该片采用超高清影像全程观察记录,让人们 近距离感受了神秘丝路在当下的魅力与活力”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技进 步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D。 17.“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 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 媒体建设: ①有利于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 ②能够让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模糊变得更清晰 ③真正地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 ④能推动新型和谐互补互信媒体关系的建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实现“资源通融、 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这表明融媒体建设有利于形成渠道丰富、覆 盖广泛的传播矩阵,推动新型、和谐、互补、互信媒体关系的建立,①④正确;“融媒体” 使各种媒介之间相互融合,媒介之间的边界更加模糊,②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 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③中的“文化传播途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C。 18.民政部要求,要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积极倡导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 礼等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反对利用婚姻敛财,抵制天价 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推进社会风气好转。这表明 ①民族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继承民族传统习俗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习俗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习俗的继承的相关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婚礼陋习,要求人们移风易俗, 推进社会风气好转,①③符合题意;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传统习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错误。故本 题选 B。 【点睛】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 影响。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 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 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9.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这种结构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 面,它掩盖了阶级关系、等级关系,家国同构直接导致了家庭或家庭成员和国家子民品质的 统一,这就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之说。材料揭示了 A. 社会制度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 宗法关系从文化内部影响文化的发展 C. 不同的家风对文化发展具有不同影响 D.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材料揭示的是我国宗法制度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A 正确符合题意。宗法关系是影响文化发 展的外部因素,排除 B。CD 均不符合材料主旨,与题意无关。 【考点】社会制度影响文化发展 20.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使南京大屠 杀从南京记忆、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 ) ①有助于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未来、捍卫人类尊严 积极作用 ②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扩张 ③使这份国家文件列入到国际文件库,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历史价值 ④有助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仇恨,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使这份国家文件列入 到国际文件库,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历史价值,有助于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 创未来、捍卫人类尊严的积极作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错在“文化扩张”; 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并 不是让中国人民记住历史仇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 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财富。 21.2018 年 11 月 7 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 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五千年良 渚文明的源远流长。另外,乌镇设置十余个 5G 基站,嘉宾可以通过 5G 网络+8K 高画质的视频 来观看相关节目。材料体现了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②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的 【详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①错误;“嘉宾可以通过 5G 网络+8K 高 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入选;继承传统,即对传统文 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为嘉宾们呈现了五千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体现 了这一点,③入选;文化创新的立足点是社会实践,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C。 【点睛】本题易混剖析:关于文化创新的几个易混知识点 (1)文化创新的源泉不等于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面向世 界,博采众长(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3)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文化工作者。 22.中华姓氏文化可谓浩瀚无垠,颇为壮观。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 历史和极为丰 富的故事。这表明 ①中华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②中华姓氏文化永久不变 ③姓氏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姓氏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故事,这表明姓氏是中华历史 文化的重要载体,出体现了中华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 姓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永久不变的,②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 志,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 的 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 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3.《久久不见久久见》是一首州海南方言演唱的歌曲。源于黎族聚居区的民歌,词曲婉转、 深情,是琼州大地为流传的经典。习近平士席出席博鳖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借这首歌 曲欢迎四海宾用。这体现了 A. 独特的方言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标志 B.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C. 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走向同一 D. 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久久不见久久见》 是一首州海南方言演唱的歌曲。源于黎族聚居区的民歌,词曲婉转、深情,是琼州大地为流 传的经典,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B 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重要 的标志,排除 A;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 特色,排除 C;材料未体现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排除 D。故选 B。 24.2019 年指导性年度汉字为“亘”字。“亘”字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 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 由此可见,汉字( ) ①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③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艺术、汉字。①: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不是中华各民族 文化的基本载体,①错误。 ②: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②错误。 ③:“亘”字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 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由此可见,汉字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③符合题意。 ④:“亘”字所呈现的意蕴,说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点睛】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上。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 文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 华文明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5.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 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两者都是人生 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学艺术中 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 族气节之象征,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说法错误。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材料中只有毛主席的梅才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④说法 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震撼人心的文化魅力、 所折射出的智慧精华、所传承的顶天立地的思想力量,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 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不仅赓续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还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 文化瑰宝。 26.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藏族大鼓舞、傣族花环舞……他们各 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 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 个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而材料讲得是我国不同民族的文 化有不同的特征,②排除。 ③: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纵向角度的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排除。 故本题选 A。 【点睛】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7.面对全球治理的固有难题和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赢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 赞赏,并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①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 ②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 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 收并蓄,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于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②项符合题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改革贡献中国智慧”说明这个理念来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的文化传统,③项符合题意;①④项均不属于文化基因,不合题意。答案选 C。 【点睛】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8.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 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 选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③选项入选。选 A。 【点睛】易错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该观点错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当今世界,一 国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因此,发展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才是增强我国综 合国力的基础。 29.读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才懂得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读过“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才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才 懂得尊重劳动、爱惜粮食;读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懂得不求自私小利、 时刻忧国忧民……这说明中华古诗文 ①蕴含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能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古诗文蕴含着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题肢①说法正确;读这些古诗文,可以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题肢④说法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诗文中表 现出来的道理,未涉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题肢②和③排除。本 题选择 A 选项。 30.2017 年 10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 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 精神永恒。”之所以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是因为“红船精神” ①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现实要求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红船精神”的作用。③④体现了“红船精神”的作用,应入选;①②错 误,“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不能对中华民族复兴提出具体现实的要求; 也不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本题应选 D。 【点睛】“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要把握住中华民族精神与“红船精神”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它 以评选出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十几年,《感动中国》节目向 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学 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念,对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2)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 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感动中国》电视栏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评选为材料, 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阐释 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的重要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 确定知识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考生 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对人 影响的来源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 形式的文化活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开 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人们接受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 方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感动中 的 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 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 要意义: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 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 价值观等) 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 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 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 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 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32.《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制作人在内容和表现形 式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激发人们的文化情节,在全社会掀起朗读的热 潮。《朗读者》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朗读经典美文,追求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 完美结合,用声音打通情感。节目现场,主持人通过与朗读者访谈,将所有人的情绪提升到 一个需要借文抒怀的时刻,再通过朗读和点评嘉宾对文本的解析,使情感顺势而出,让观众 也参与到朗读者个人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真正实现了“共情”。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 读,栏目组还在全国各地设立朗读亭,络绎不绝的朗读者排队数小时只为三分钟的朗读。该 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敬畏之心,将长期潜伏再社会大众内心的文化自信彻底激 活,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是一次文化供给侧的有益尝试。《朗读者》激发了国人高涨 的读书热情,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朗读者》的成功对于文化创作的启示。 【答案】①文化创新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创作人民满意的作品;②文 化创作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视发掘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③文 化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参与创造的热情;④充 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朗读者》”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 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根据材料“让观众也参与到朗读者个人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真正实现了‘共 情’。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栏目组还在全国各地设立朗读亭,络绎不绝的朗读者排队数 小时只为三分钟的朗读”可知文化创新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创作人民 满意的作品; 根据材料“《朗读者》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朗读经典美文,追求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 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用声音打通情感”可知文化创作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视发掘优秀 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据材料“《朗读者》激发了国人高涨的读书热情,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可知文 化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参与创造的热情; 根据材料“该节目制作人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激发 人们的文化情节,在全社会掀起朗读的热潮”可知文化创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 文化传播手段,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 【点睛】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 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 理+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33.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 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 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 交好的国家多达 70 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 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 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 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怛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 分) (2)要求我们在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 民族文化的理解。(3 分)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3 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自信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的事实为材料,从《文化生活》 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 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可从 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它民族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等角度进行回答。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特别提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 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 月 29 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中国女排夺得 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贺电。在给女排的贺电说道:在 2019 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你们以 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你们在比赛中不畏 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材料二什么是女排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总结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的表现时,特别强调了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 4 的不利情况下,连克对手,12 年后再次获 得决赛权,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 质,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 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简言之,“团结奋斗、顽强 拼搏、勇攀高峰”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请说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答案】(1)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女排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 不竭精神动力。②女排精神体现了新时期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③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 民族精神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女排夺得 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受到嘉奖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可从一个核心四种精神概括回答。 第(2)问可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女排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 作用;女排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突出 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说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 关系。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核心和四个伟大,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 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本题要求请说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女排精神是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可从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女排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不竭精神动力;女 排精神体现了新时期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 承和弘扬;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的丰富 和发展等方面,说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点睛】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 大实践。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 伸。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 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