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首师附中第二次月考高一思想政治 一、单选题(共49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属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降费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完善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 A.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B.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C.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统筹区域发展,共享繁荣成果 ‎3.有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发明”指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4.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  )‎ A.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5.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这表明 ‎①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全面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不单立户口,而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由此可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农民 ‎①广泛推广和使用铁制农具等 ‎②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③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地主占有 ‎④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占有少量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时,明确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④使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8.市场经济单靠市场调节,往往引发一些不良后果,主要有 ‎①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波动,经济运行不稳定 ‎③企业优胜劣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用于评价 A.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 D.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10.恩格斯曾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以及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①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旧动能的转化 ‎④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C.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开始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13.“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资本家通常把剩余价值称作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能保证到处被利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这段文字充分揭示了 ‎ ‎①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阶级本性 ‎ ‎②为社会创造财富是资本家的重要使命 ‎ ‎③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根本动力 ‎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和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 B.奴隶主阶级平民阶级 C.奴隶主阶级氏族首领 D.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 ‎15.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16.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奋斗目标是 A.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B.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②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具体方法 ‎④反映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精准扶贫”提出四年来,我国每年减贫幅度达到一千万人,创造了扶贫脱贫“奇迹”。这种奇迹( ) ‎ ‎①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②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体现了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④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有效消除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 A.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A.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 B.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 D.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 ‎21.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维护社会稳定 B.维护社会公平 C.维护社会正义 D.维护社会利益 ‎2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多次用典,阐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 ‎②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 ‎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制度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下表是李某一家的月收入来源情况 李某 妻子 儿子 女儿 收入来源 国有企业职工工资 保姆 合伙经营一家食品加工厂 外企会计 收入 ‎5500元 ‎3500元 ‎20000元 ‎6500元 李某一家当月按劳分配所得是 A.5500元 B.3500元 C.20000元 D.6500元 ‎24.在传统农业中,大量秸秆被放置、丢弃或者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植物秸秆综合利用,采用零污染零排放的生产工艺,用玉米秸秆、水稻秧等原料生产出木糖、纤维素、木质素等,使秸秆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启示我们 ‎①推动乡村振兴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 ‎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民增收的渠道 ‎③资源循环利用要走与市场相结合之路 ‎④打造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这表明 A.加快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D.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26.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探索复兴之路,前仆后继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 ‎①第一阶段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第一阶段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第二阶段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第二阶段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 ‎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渡时期”是指 A.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1949~195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30.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这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A.养老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革,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之所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是因为(   )‎ ‎①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 ‎③民营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 ‎ ‎④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4.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关于邓小平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精髓 ②实现全党工作向经济建设转移 ‎ ‎③其本质是执政为民 ④其第一要义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5.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所体现的“关键一招”,主要体现在 ‎①决定中国命运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③决定社会主义性质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A.第一要义 B.基本要求 C.核心立场 D.根本方法 ‎3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8.生病、车祸、失业等不可预测事件往往会使一个家庭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的是 ‎①健全的金融体系 ②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 ‎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9.为防止不法人员大量购买含有麻黄碱的复方药物制剂,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对某些感冒药的限量限购规定。下列各项与上述材料体现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相一致的是 A.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B.中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C.国家推出燃油税改革方案 D.某市对高污染企业叫停 ‎40.2019年5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并允许更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措施表明 A.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B.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已消除 C.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相同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把公有制为主体看成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看成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反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影响和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③促进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要求 ④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实践 ‎43.2018年,习近平主席4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及非洲、西亚、欧洲、拉美和太平洋地区的13个国家,参加3场重大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再次留下了中国的烙印。释梦、筑梦、追梦——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让中国梦贴近世界、深入世界人民心中。随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开。这表明 ‎①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②我们需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有其历史必然性。我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A.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激发 B.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D.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45.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实现了从部分覆盖走向全民福祉的发展目标。但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 ‎①大幅提高社会保障给付水平 ‎②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差距 ‎③通过社会慈善捐款,增加社保基金 ‎④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权利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6.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下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监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7.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A.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D.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8.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将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 ‎④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能否最终得以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9.‎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中国梦 ‎①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 ‎②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 ‎③也是世界各国的梦 ‎ ‎④本质就是国家富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每题10分,共50分)‎ ‎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是奴隶制瓦解的时间,也是封建制形成的时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公元前475年的战国,一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从此,我国开启了新的剥削制度。‎ 有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了什么?‎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1周年。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 ‎40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53.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54. 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步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他指出,特别是要“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与此同时,“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此外,还需要“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这些思想反映了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并将为指导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行动路线图。‎ ‎(1)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2)根据材料概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并说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5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危机爆发变得更加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萧条。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有何主要表现? ‎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知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是在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降费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 ‎2.C ‎【解析】‎ ‎【详解】‎ A: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不同类型的分配方式,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增强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必然联系,故不选A。‎ B: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会使收入差距合理拉大,故不选B。‎ C: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调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故C项正确。‎ D: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与统筹区域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不选D。‎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A:信息时代以40年代末50年代初揭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契机,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排除A。‎ B:启蒙时代或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是指在17世纪及18世纪欧洲地区发生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 C: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开始进入了蒸汽时代,排除C。‎ D:材料“使人类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据此可知此项发明是指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C ‎【解析】‎ ‎【详解】‎ A: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A不合题意。‎ B:农业比重降低不意味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错误。‎ C: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C符合题意。‎ D: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C ‎【解析】‎ ‎【详解】‎ ‎②③:“精准扶贫”战略表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③正确。‎ ‎①:本项说法错误,应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①错误。‎ ‎④:本项说法错误,全面脱贫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④错误。‎ 本题选C项。‎ ‎6.C ‎【解析】‎ ‎【详解】‎ ‎①: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①。‎ ‎②④:题目中,封建制度下的一些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由此可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农民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占有少量土地,②④正确。‎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被迫出卖成为商品的劳动力,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封建社会不存在剩余价值,该选项表述本身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7.C ‎【解析】‎ ‎【详解】‎ ‎①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时,明确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①②说法正确。‎ ‎③:新时代提出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目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新时代提出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目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使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8.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①②④:单纯市场调节会影响社会安定;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造成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①②④正确。‎ ‎③:试题限定的是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良后果,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9.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B: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B正确。‎ A:材料不是强调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A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不是强调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C不符合题意。‎ D: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10.C ‎【解析】‎ ‎【详解】‎ ‎①③:“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以及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①③正确。‎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未完全看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②错误。‎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并非是其理论基石之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材料未体现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①不符合题意。‎ ‎②:依题意,“无废城市”的建设未涉及区域协调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无废城市”的建设强调的是变废为宝,这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旧动能的转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2.B ‎【解析】‎ ‎【详解】‎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直到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起来,A错误。‎ B: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进而取得胜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B正确。‎ C:项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的,C不正确。‎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不是由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确立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①③:材料反映了资本家的贪婪,这说明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阶级本性,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根本动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突出强调了资本的贪婪性,而非资本家为社会创造财富,②排除。‎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材料无关,④排除。‎ 故本题选D。‎ ‎14.A ‎【解析】‎ ‎【详解】‎ A: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A符合题意。‎ BCD:BCD均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15.B ‎【解析】‎ ‎【详解】‎ 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与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反。控物价要实施紧缩的互补政策,故A项错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对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稳增长,故B正确。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表述不一致,故C错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属于财政政策,故D错误。故选B。‎ ‎16.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四个伟大”。A: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A不符合题意。‎ B: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B不符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C不符合题意。‎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指引前进方向,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 ‎17.B ‎【解析】‎ ‎【详解】‎ ‎①②④: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反映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贡献,①②④正确。‎ ‎③:八个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人柱”。“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者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18.A ‎【解析】‎ ‎【详解】‎ ‎①②符合题意,“精准扶贫”提出四年来,我国每年减贫幅度达到一千万人,创造了扶贫脱贫“奇迹”,这种奇迹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彰显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说法错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④说法错误,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消除贫富差距; 故选A。‎ ‎19.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正确。‎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B不符合题意。‎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不符合题意。‎ D: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0.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阶级的产生。阶级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A: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私有制产生,A不符合题意。‎ B: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B正确。‎ C:奴隶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C不符合题意。‎ D: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出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21.B ‎【解析】‎ ‎【详解】‎ A: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来实现的,因此维护社会公平是出发点。A不选。‎ B: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因而公平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B正确。‎ C:维护社会正义侧重于法律方面。C不选。‎ D: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涉及社会利益,也涉及公民个人正当利益。D不选。‎ 故本题选B。‎ ‎22.B ‎【解析】‎ ‎【详解】‎ ‎①③:题目中,“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加以强调,之所以自信“风景这边独好”是基于我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了制度自信,①③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②排除。‎ ‎④: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3.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A:在公有制经济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李某国有企业职工工资5500元为按劳分配,A符合题意。‎ B:李某的妻子职业是保姆,不属于公有制经济职工,其工资3500元不属于按劳分配,B排除。‎ C:李某的儿子与人合伙经营的一家食品加工厂,不属于公有制经济,其收入20000元不属于按劳分配,C排除。‎ D:李某的女儿为外企会计,不属于公有制经济职工,其月收入6500元不属于按劳分配,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比较:两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前提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例如,在公有制经济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工人所得工资、资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4.C ‎【解析】‎ ‎【详解】‎ ‎①③:研究人员通过植物秸秆综合利用,采用零污染零排放的生产工艺,用玉米秸秆、水稻秧等原料生产出木糖、纤维素、木质素等,使秸秆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秸秆循环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启示我们发展农村经济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并没有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②不合题意。‎ ‎④:本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无关,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25.B ‎【解析】‎ ‎【详解】‎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所以A选项错误,排除;‎ 采取财政贴息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说明财政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题中材料强调发挥财政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而不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故排除C;‎ 题中涉及的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故排除D。‎ 故选B。‎ ‎26.B ‎【解析】‎ ‎【详解】‎ ‎①③: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①③正确。‎ ‎②④: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识当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27.D ‎【解析】‎ ‎【详解】‎ ‎①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第一阶段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第二阶段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不选,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阶 段 时 间 目 标 第一个阶段 ‎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C ‎【解析】‎ ‎【详解】‎ ‎②③: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②③正确。‎ ‎①④: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2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过渡时期”。D:根据所学,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而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开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1949~1956年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30.D ‎【解析】‎ ‎【详解】‎ D: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属于社会优抚,D符合题意。‎ ABC: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ABC均应排除。‎ 故选D。‎ ‎31.D ‎【解析】‎ ‎【详解】‎ 本题为典型的判断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主要有条件排除法、概念判断法、事实判断法等。解答本题主要采用事实判断法,阅读题肢可知,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因为还要看企业的性质,如果不是公有制企业就不能是按劳分配,据此判断可以排除①。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据此判断排除②。③④选项表述正确,选D。‎ ‎【点睛】‎ 判断型选择题,亦称正误型选择题,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该题型一般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或者错误的题肢,设问一般表述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不成立的)”,设问的指向词有“是”“属于”“是正确的”“正确的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的”等,题肢阐述的可能是不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方面。本题为典型的判断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主要有条件排除法、概念判断法、事实判断法等。‎ ‎32.B ‎【解析】‎ ‎【详解】‎ ‎①③:习近平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革,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国家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基于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①③选项正确。‎ ‎②: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以公有制为主体,②错误。‎ ‎④: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3.A ‎【解析】‎ ‎【详解】‎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符合题意。‎ B: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B不合题意。‎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不合题意。‎ D:工人运动的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 ‎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2、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34.A ‎【解析】‎ ‎【详解】‎ ‎①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现全党工作向经济建设转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贡献,①②正确。‎ ‎③: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③错误。‎ ‎④: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④错误。‎ 本题选A项。‎ ‎【点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①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谐发展。‎ ‎35.C ‎【解析】‎ ‎【详解】‎ ‎①②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改革开放并不能决定社会主义性质,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6.C ‎【解析】‎ ‎【详解】‎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题干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调尊重人民的意见,维护人民的利益,B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本题选C。‎ ‎37.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时政知识。准确把握时政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8.B ‎【解析】‎ ‎【详解】‎ ‎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护劳动者权利、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③符合题意。‎ ‎①:健全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使经济陷入困境的家庭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和资金帮助,①符合题意。‎ ‎②④:这两个与题意无关,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9.D ‎【解析】‎ 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对某些感冒药的限量限购规定属于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某市对高污染企业叫停属于运用行政命令调节经济,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A属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BC属于经济手段,故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 A、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赤字、税收、债券等 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信贷、提高或降低利率或存款准本金率、货币的发行、回笼、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等 计划:规划、战略 ‎ B、起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调节经济利益 C、间接不具有强制性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总结:通知、要求、命令、撤消、禁止、指示、规定等带有强制性意味 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40.A ‎【解析】‎ ‎【详解】‎ A:题目中,中国将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并允许更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措施表明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A正确。‎ B: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没有完全消除,B错误。‎ C:“作用相同”的表述错误,排除C。‎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易错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说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4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①正确。‎ ‎②: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②错误。‎ ‎③:公有制为主体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关系应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促进生产关系发展,③错误。‎ ‎④: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的主要代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42.C ‎【解析】‎ ‎【详解】‎ A:空想社会主义根本无法实现,不是科学的理论,排除A项。‎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B项。‎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C选项正确。‎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项。‎ ‎43.D ‎【解析】‎ ‎【详解】‎ ‎①④:材料表明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中国梦贴近世界、深入世界人民心中,并没有强调增强危机忧患意识,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关系,没有强调实现中国梦的措施,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4.C ‎【解析】‎ ‎【详解】‎ C: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4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①:社会保障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能“大幅提高”,①错误。‎ ‎②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差距,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权利责任,②④正确。‎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而“社会慈善捐款”的主体则是社会各界,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6.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①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②正确。‎ ‎③: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③错误。‎ ‎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效的政府监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第三,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47.B ‎【解析】‎ ‎【详解】‎ A: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说法错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B说法正确。‎ C: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C说法错误。‎ D:我国将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8.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②正确切题。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的国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③说法错误;④夸大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不选。故本题选A。‎ ‎49.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梦的本质、特点。①: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①正确。‎ ‎②③: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也是世界的梦,但不能因此得出中国梦“也是世界各国的梦”的结论,②正确,③错误。‎ ‎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④以偏概全,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党和国家提出中国梦的特点: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十四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①从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依靠人民实现,为人民造福。②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③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50.①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仍然存在剥削,所以才有人认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 ‎④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春秋和战国的时间分界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整合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谈谈对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进步性的认识。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圈定解题的知识要点: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进步性,考生先阐释“必然性”,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角度阐释: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再阐释“进步性”,从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说明有人认为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的原因:封建社会仍然存在剥削。最后从评判标准角度表明态度: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点睛】‎ 本题属于“辨析题”。辨析题是政治高考的一种题型。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题型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因此解读辨析题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尤为重要。辨点有三种常见的类型:(1)单向型辨析题:一种辨点本身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另一种辨点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2)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这类辨析题有三种情形:①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因素或不合理因素。②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因素。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与之相反。(3)条件不完全式辨析题:辨点所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遗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对观点或现象阐释得不够全面或充分。判定辨点类型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书本知识,结合现实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没有牢固、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事事关心,日积月累的现实材料,不经过一番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无法正确区分辨点类型的。一、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解这类辨析题要求,首先应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其次指出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观点错误或不合理,还要提出与之相对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51.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党的重要文献(节选)为材料,从《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材料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了什么?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强调三个阶段;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改革开放;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考生从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角度概括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分析作答。‎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知识角度的确定,考生要认真审题,试题设问指向三次飞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考生从教材知识与试题材料确定知识要点,三次飞跃说明的结论。试题难度中等。‎ ‎52.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对世界: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以自身发展壮大为全球化健康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需要从生产力、人民生活、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对世界的影响要从发展经济、发展道路角度回答。‎ ‎【详解】‎ 对中国:材料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个“第二”三个“第一”,说明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的中国综合国力;“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说明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材料中“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改革开放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成功。‎ 对世界:材料中“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以自身发展壮大为全球化健康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中“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说明改革开放的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点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四,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中国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必将大放异彩的新时代,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建成的新时代。‎ ‎5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话题,考查有关改革开放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本题比较简单,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作答。‎ ‎【点睛】‎ 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54.(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时,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行政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步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 ‎(1)根据答题的要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相关知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然后展开说明行政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通过改革可以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可。‎ ‎(2)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根据材料的表述,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步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故可以概括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点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55.(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过剩。主要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试题情境,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有何主要表现?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教材第9页有明确的阐释,考生可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教材第10页有明确的阐释,考生可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 ‎【点睛】‎ 本题属于简答题,是纯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试题设问,不需分析材料,试题难度较低。考生直接默写,回答即可。作答时,要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不能拖泥带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