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2+生产、劳动与经营-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
专题02 生产、劳动与经营 核心考点1.生产与消费 1.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关系 表现 侧重 结论 要求 生产决定消费(第一位)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消费什么由生产决定 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供给侧改革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怎样消费由生产决定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的数量与质量由生产决定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的对象、方式、能力由生产决定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第二位)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是最终完成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据和措施,也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确立市场导向的重要依据和措施。(消费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发展,关键是看消费的增长变化与生产是否相适应,即消费是否合理、适度) 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对生产具有带动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对生产具有创造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知识拓展 从消费的反作用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 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是指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提高。社会生产的大发展,最终会激发人们强烈的消费欲望;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发生变化。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强调的是消费的反作用,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强调通过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间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什么、分配多少,首先取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分配影响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2)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3)分配影响消费。 从国民收人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人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人,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4)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已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依据。 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依据: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②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及理由 具体措施 采取措施的理由(经济学依据) 中心任务 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硬道理 劳动者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科技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核心考点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的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针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措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比较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别 角度 侧重于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所占的比重 侧重于对国民经济性质与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表现 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联系 国有经济包括在公有制经济范围之内,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①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不能说成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 ②国有经济不等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 ③国有资产不等于公有资产。国有资产是公有资产的一部分,公有资产还包括集体资产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 3.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比较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区别 内容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意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用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②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态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联系 ①在功能定位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在产权保护上,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都不可侵犯。③在政策待遇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④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二者在国民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居于从属地位。 4.混合所有制经济 (1)含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形成的经济形式即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2)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采取股份制形式,不能笼统地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公有或私有,其中的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归属于投资方的性质,因此判断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谁控股。 核心考点3.企业 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比较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 资本 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都可以),股东转让出资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的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决策机构 股东会 股东大会 2.公司、企业成功的经营和发展的措施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企业自身) ④通过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与规模) ⑤自觉承担社会责,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企业与社会责任) 3.企业兼并: 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势(企业) 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 4.企业联合: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5.企业破产: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 ②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生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 1.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兼并劣势企业的同时,也承担了劣势企业的全部债务,如果兼并后企业成本上升,管理水平没有提高,优势企业也可能被劣势企业拖垮,从而导致亏损。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兼并、破产、重组、并购、联合等形式是必然的。这些形式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上述形式有很多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有可能会形成垄断,或者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所以需要加以规范。 核心考点4.劳动者 1.就业 (1)就业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国家与社会: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国家(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的方针;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就业环境;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企业:①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 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生产要素,努力提高和增加个人收入。 积极参与竞争,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创业。 ③劳动者要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2)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①国家角度:制定和完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规范劳动合同制度。 ②企业角度:严格执行劳动权益保护法规,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机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制度,融洽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③劳动者角度: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核心考点5.投资与融资 1.储蓄存款 (1)储蓄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3)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4)利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①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工具,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 ②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回笼货币,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上涨,给经济“降温”。 ③相反,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低迷时,政府则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商业银行 (1)性质和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3)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可以监督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央行和商业银行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央行,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手段进行和宏观调控。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以营利为目的。 3.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一)不同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比较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区 别 性质 存款凭证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收益 支取本金和利息 定期收取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股票的效益 在遇到风险时可按保险条款得到经济补偿 风险 风险小 风险比储蓄小 风险最大 如没有出现事故,投保人可能得不到保险金 偿还 方式 按活期或定期等存款方式支取本金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必须偿还本金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 保险事故发生,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联系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都有一定的风险 注意:储蓄存款是低风险,不是“零风险” (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不一定同比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与物价涨幅的对比。如果存款利率提高的幅度低于同期物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储户的实际收益不仅未随存款利率的提高而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有可能实际收益为负值。) (二)债券的类型。 区别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公司债券 发行主体 国家(各级政府) 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公司(企业) 风险情况 风险最小 安全性较政府低,比公司高 风险最大 收益情况 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他债券 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 收益最高 流通情况 最强 较强 最低 (三)商业保险。 (1)种类:①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 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2)保险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3)商业保险的功能: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比 较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不同点 性 质 解决某类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给付标准 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保险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费 用 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政府承担 完全由个人负担 保险依据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被保险人的需要 保障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如医疗、养老、工失业、伤、生育保险 保险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保险费成正比例 相同点 1.都是减少危险、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 2.都是保险中的一部分 (四)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 (1)投资方向多元化、多样化。“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既能增加收益渠道,又能分散投资风险 (2)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收益),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3)注意投资方式的流通性。现金是理财上的“万能工具”,一切财富在积累上,必须注意在需要时能否还原为现金。 (4)要针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5)要注意投资的合法性,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 (6)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殖。 4.融资 (1)含义: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2)途径:①贷款筹集资金,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可以进行贷款;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如果进行股份制改革且符合发行股票条件、经证监会同意可以发行股票进行融资;③发行债券融资,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④还可以找风险投资基金或合伙人投资等。 2018年高考全国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较稳定,试题主要结合企业创新、精准扶贫、国企改革等,考查就业、企业经营等知识。背景材料关注国家发展政策。例如,2018年全国卷II第38题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全面推行营改增等降税减负政策,2018年全国卷Ⅲ第14题依托三权分置改革。选择题题肢表述不直接使用教材文字,而是对教材理论进行转化后的表述,增加了阅读难度,对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要求较高。 考向1.考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命题透视:本知识点在高考题中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往往结合社会热点,联系国家发展战略,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居民消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国家宏观调控、6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知识联系起来考查,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典例:(2018全国1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答案】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②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③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④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考向2.考察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命题透视: 本知识点在近五年的高考题中一直是冷点,几乎不单独涉及,但2017年全国卷中有两道选择题都以“目的在于”这种形式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对企业兼并重组、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等知识的理解。这与我国当前进行的国企改革背景相适应。 典例:(2017全国卷II.15)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下一阶段央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新一轮央企改革的目的在于 ①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②增强央企活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③促进央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④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后反思 选择题以“意在(旨在)”“目的在于”等进行设问,是全国卷近几年常见的解题陷阱设置技巧。解答时要注意三点: 1.注意区别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所谓目的,指的是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等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它属于观念形态,而非客观的结果。例如,居民投资理财的主观目的是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客观上对企业的融资起了作用。 2.注意区别主体。不同主体的行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如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政府转变职能是为了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3.注意区别手段与目的。如企业兼并、破产与联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管是企业兼并、破产还是联合,目的都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考向3.考察企业经营 命题透视: 本知识点在高考题中考查的频率非常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呈现,往往结合某企业经营成功的事例,要求考生分析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或者结合当前我国生产领城存在的问题,要求考生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 典例:(2018全国1卷.13)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向4.考察劳动与就业 命题透视: 本知识点在近五年的高考中一直是冷点,几乎不单独考查,2017年全国卷Ⅲ第14题以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方略为背景创设情境,考查就业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引导考生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典例:(2017全国卷Ⅲ.14)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③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其发展阶段,社会生产都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说法错误。故错误。②项,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所以,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上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故错误。 ③项,职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职业培训可以促进就业,就业可以有收入来源,实现长期就业有助于全家脱贫,是民生之本。故正确。④项,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故正确。 考向5.考察投资理财 命题透视: 本知识点在近五年的高考题中一直是高频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以某种投资方式或几种投资方式的组合为背景,要求分析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收益,有时也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 典例:(2016全国卷1.13)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数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资本流动性,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 B.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C.优化投资组合,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D.提高投资安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 【答案】C 1.“银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处于“快车道”,其引发的“银发游”“保健品热”等现象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如今,氧气拐杖、老年人版本的微信、电动半自助多功能护理床等各类老年消费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亮相市场。这表明 ①消费水平主要依赖于收入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④居民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截至2017年10月,超过2/3的中央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推进股权多元化。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旨在 ①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 ②增加央企的数量,提高央企质量 ③推动央企转换经营机制 ④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央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股权多元化为素材,考查企业重组整合的意义,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中央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推进股权多元化,这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动央企转换经营机制,③④正确。这一措施会推进央企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①说法错误;这一举措会推进央企质量的提高,但增加央企的数量并不是此举的目的。 3.截至2018年7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193.3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入社农户约占全国农户的46.8%。合作社逐步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48亿元,用以支持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有利于 ①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③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4.商业保险的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这表明 ①商业保险的保险对象包括人身和财产 ②商业保险可以为投保人带来较高的利润 ③商业保险能够减少事故中的财产损失 ④商业保险可以弥补投保人的灾害损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是对商业保险的正确表述,入选。商业保险可以规避风险,但不能为投保人带来较高的利润,②错误。商业保险不能减少事故中的财产损失,只能弥补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③错误。 5.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不仅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部分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动若干重大企业联合重组,还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等。这是基于 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 ②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③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发展民营经济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建设有利于企业 ①加强责任立法,依法公平竞争,维护自身权益 ②规范生产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健康协调发展 ③规范协调劳动关系,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④完善经营机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利于企业完善经营机制,规范生产经营,增强市场活力。②④符合题意。企业不是立法主体,①中“加强责任立法”说法不妥。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③排除。 7.下表显示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根据表中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注:居民偏爱的投资方式排前三位的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股票”和“基金信托产品”。 ①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储蓄成为居民投资的首选方式 ②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趋向乐观,居民消费意愿在增强 ③在兼顾收益和风险的原则下,居民偏重投资的收益性 ④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居民投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8.某市一家精密技术企业实施“机器人换人”策略,建成该市首家“无人工厂”: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则自如地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车间的生产信息。对“机器人换人”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机器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商品的价值 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③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④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提升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创造,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中国制造的成本,有利于改变中国制造依靠简单劳动实现发展的增长方式,有利于推动技术优势对人口优势的替代,故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企业资金的周转与产品的销售状况有关,机器人提高的是生产效率而不是商品的销售速度。 9.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网络运营商在2017年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些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社会对网络的需求增加—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成长 B.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降低—激发科技创新积极性—形成竞争优势 C.网络运营商利润减少—倒逼其改善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D.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打击行业垄断—促进电信市场稳定良性发展 【答案】A 10.机器人理财是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结合,是一种在线财富管理服务。用户只要在APP中输入年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等个人情况,基于大数据分析,理财机器人就会自动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并为用户提供实时操作上的投资理财服务。机器人理财有利于 ①为投资者投资理财提供有效辅助 ②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③规避投资理财的潜在风险 ④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与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选择。机器人理财基于大数据分析,自动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为用户提供实时操作上的投资理财服务,这有利于为投资者投资理财提供有效辅助,① 正确;机器人理财把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与水平,④正确。机器人理财没有拓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②不选;商业保险是规避投资理财潜在风险的有效手段,③错误。 11.2018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这要求企业 ①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②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供给结构 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④落实质量强国战略,提高企业员工产品质量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12.2018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88.9亿G,同比增长136.8%,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已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流量社会”将催生出很多新业态。下列关于中国进入“流量社会”的推导正确的是 A.流量增多→互联网科技进步→流量价值量提高→互联网用户增加 B.互联网科技发展→流量增多→用户消费能力增强→互联网经济兴旺 C.流量增多→传统产业减少→实体经济发展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互联网科技发展→流量增多→互联网产品增多→个性化服务增多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互联网发展催生“流量社会”为背景,考查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A项错在“流量价值量提高”,应是“下降”;B项错在“用户消费能力增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C项错误,“传统产业减少”“实体经济发展放缓”与“流量增多”无必然联系;互联网科技发展会产生更多流量,用户增加能够促进互联网产品的研发,进而使个性化服务增多,D项推导正确。 13.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机器换人”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之选,推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材料表明 ①“机器换人”有助于提高商品价值量 ②“机器换人”有助于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③价格的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④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机器换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商品价值量,①错误;“机器换人”会减少而不是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②说法错误;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增加机器人的使用量,这体现了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符合题意;“机器换人”推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④符合题意。 14.大众希望的技术进步,既要方便也要实惠。顺应这种要求,我国已开始布局5G技术研发。相比4G每秒100MB的峰值速度,5G理论值将达到每秒10GB。这表明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消费意愿是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③消费可以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④科技含量高低决定了商品价值大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15.某省启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以来,积极推动小微企业成长工作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政府分别从空间拓展、贷款难、平台创新、主体升级等方面入手,多力并举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小微企业成长 ①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③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④对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小微企业一般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成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②③符合题意;小微企业一般属于非公有制经济,①不符合题意;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④错误。 16.民间资本蓬勃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是有活力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目前,最为重要的就是扩大准入,凡是政府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这是因为 ①扩大民间资本准入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民间资本不断壮大,已有能力进入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和领域 ③我国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扩大民间资本准入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8月20日,中国联通发布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中国联通与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签署合作协议,使中国联通在网络、客户、数据、营销服务及产业链影响力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与战略投资者的机制优势、创新业务优势相结合,提高竞争力;通过与新引入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零售体系等领域的深度战略合作,扩大在创新业务领域的中高端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适当引入新的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代表担任公司董事,落实董事会职权,探索经理层市场化选聘机制,形成以董事会治理为核心,多元化董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等。 (1)结合上述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2)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全民所有,且负有战略上的重大功能。请你据此为国企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通过资源和优势与战略投资者的机制优势、创新业务优势的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扩大企业在创新业务领域的中高端供给,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公司创新发展的新动能。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治理机制现代化和经营机制市场化,提升企业活力。 (2)①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企改革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把握好社会主义方向。②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国企改革要服务于保障民生、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企改革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将资金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等。 【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分析设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可调用经济生活中关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等的知识;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如“资源和优势与战略投资者的机制优势、创新业务优势相结合”“提高竞争力”“扩大在创新业务领域的中高端供给”“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概括提炼国企混改的意义。第(2)问是一道建议类试题,解答时要紧扣“引子”,抓住全民所有、战略功能等关键信息,提出建议。 18.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需要指出的是,受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供给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消费潜力并未得到全面释放,尤其是满足新消费结构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还不够完善。展望未来,我国消费市场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只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市场可望继续快速扩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继续凸显,并成为中国经济动力版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释放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答案】①生产决定消费。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满足新消费结构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增强居民消费意愿。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预期。③完善消费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