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中国组委会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8月13 日至8月20日在北京举行。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 本届大会将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对哲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任务和作用进行批判性反思。下列对于哲学的作用认识正确是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 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 告诉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巧妙方法 D.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 哲学家应与其他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与互动。由此可见 ①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理论源泉 ③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 ④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第一题考查哲学对社会的作用,第二题考查哲学离不开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 【1题详解】 A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不合题意,材料中问的是作用。C表述错误,哲学只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的做法。D符合题意,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选D。 【2题详解】 ①符合题意, 哲学家应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形成互动,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应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表述错误,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源泉。③符合题意,哲学应与各种科学的学者一起,并形成互动,体现了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④表述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全体科学研究之母。故选A。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正确的是 ①其直接理论来源于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总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 ③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②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不是实践基础。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观点,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无产阶级的有力武器。故选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表现在: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表现在: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③正确反映时代的要求,能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能决定新时代使命及任务的实现和完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时代的要求,能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②③项符合题意;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项说法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理论,理论不能起决定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5.2018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3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通过美化侵略历史,“维护”国家荣誉和“捍卫”民族尊严,使日本国民在历史的“自豪感”中支持政府的军事野心。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言论的是 A. 理在气先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吾心即是宇宙 D.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日本“美化侵略历史” 的言论,歪曲了事实,犯了唯心主义错误。选项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选项BC属性主观唯心主义,可见,都不能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言论,故ABC不符合题意;日本的侵略历史是客观事实,是客观的,而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论,故意歪曲事实,违背了客观性,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同时,D选项的说法强调人、天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因此,D选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的言论,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018年2 月2 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完成下列小题。 6. 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 A.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B.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 认为自然之根乃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 正确地阐释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7. 下列观点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A.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自然界由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C.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6. A 7. C 【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本题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等知识。张衡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但由于缺少科学依据,都是可贵的猜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6题详解】 张衡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认为自然之根是客观形成的,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A项符合题意;观点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项说法错误;观点认为自然之根是客观形成的,不是神造的,C项说法错误;该观点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并没有正确地阐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7题详解】 张衡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D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正确选项为C。 8.“张衡一号”将收集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电磁信息,进而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为“地震预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解答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思路,突破以往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由此可见 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的状态,克服不利的规律 ②尊重客观规律能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相信人类一定能够认识和把握地震运动的客观规律,③④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9.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华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 A. 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属于否认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D. 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答案】B 【解析】 黑格尔认为运动的主体是“绝对精神”, 华尔生认为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意识,他们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属于唯心主义运动观,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种不同观点 :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飞矢不动);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10.新常态背景下,对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来说,二者之间并没有天然鸿沟。山东正值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新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用新模式、新业态让“老树发新芽”。这明 ①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相对于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运动 ④新旧动能转换是动静结合的过程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让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用新模式、新业态让“老树发新芽”。说明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是动静结合的过程体现,①④项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1.“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准策驱四运?万物兴取皆自然。”通过李白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 李白这首诗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项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不符;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没有自己的意志,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2.滑雪对于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既惊喜又刺激的事,而如果滑雪板不适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Roam Robotics推出滑雪外骨格机器人Roma,可大大减轻膝盖负担。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确的是 ①Roma是具有一定自主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Roma是对人类身体某些功能的模拟 ③Roma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Roma有时也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Roam Robotics推出滑雪外骨胳机器人Roma.可大大减轻膝盖负担。从哲学角度看,Rom是对人类身体某些功能的模拟,Rom一经形成就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②③项符合题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Rom是人工制造物不具有自主意识,①项说法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或人们,Roma作为人工制造物不可能成为新的实践主体,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13.2017年5月27日,中国棋手柯洁与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展开三番棋比赛的终局对决。应柯洁赛前要求,他在此局执白棋。在历经约3个半小时的对弈后,柯洁投子认输,执黑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中盘获胜。至此,柯洁在与“阿尔法围棋”的三番棋较量中完败。这表明 A. 人工智能优越于人脑,支配着人脑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 人工智能在某些功能上可以代替人脑 D. 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优越于人脑,同时,人工智能是人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创造的产物,不可能支配着人脑,故A错误;材料没体现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棋手柯洁在与“阿尔法围棋”的三番棋较量中完败,这表明人工智能在某些功能上可以代替人脑,故C正确;人工智能的活动不是意识活动,不具有主动创造性,故D错误。故选C。 14.“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纪录片《我的诗篇》用影像记录工人们的艰难生活与诗歌梦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从一个侧面既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工人阶层的百态生活,又反映了古老中国的诗歌传统在小人物身上的精神投影。对于《我的诗篇》的创作过程,下列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作者真正把握了工人阶层百态生活的本质 B.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作者创作《我的诗篇》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C. 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我的诗篇》真实折射了工人阶层的生活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我的诗篇》源于作者对工人阶层生活的内心感梧 【答案】A 【解析】 《我的诗篇》的创作过程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作者真正把握了工人阶层百态生活的本质,是成功创作的重要条件,A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作者创作《我的诗篇》最为重要的条件,B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而非如实反映,C项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我的诗篇》源于生活实践而不是作者对工人阶层生活的内心感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是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15.朱评漫学斩龙于支离益,单(通“弹”)千金之家(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技巧)。(《庄子。列御寇)》)。该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 该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践,不要向朱评漫一样,学了三年根本没有用处的技术,使学习变得毫无意义,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认识的目的,AB项均与题意不符;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有阻碍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16.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浦公英素、胆城、有机酸、菊鹏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味甘,微苦,寒。对于蒲公英的食用,它可以作汤,也可以作为火锅辅材,当然,如果炒来吃,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说明 ①人们能够利用蒲公英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②蒲公英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呈现出不同效用 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蒲公英的特性使其具有不同功能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使蒲公英得到合理利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对于蒲公英的属性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来满足自身的需要。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蒲公英的生长过程。③不合题意,蒲公英的特性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的。④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蒲公英的特性来建立与人的联系,发挥其积极作用。故选B。 17.迷彩服是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织成不规则保护色图案用于伪装的服装。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夜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③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人们能够根据迷彩服这种不规则保护色图案增强其伪装性,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意识的本质,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意识无论是对现象的反映,还是对本质的反映,都具有能动性,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18.“英雄者,国之干。”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错误意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③物质和意识有时既相互依赖又互为前提 ④抹黑英烈者未从客观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抹黑英烈者未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在错误意识支配下对英雄进行的认识和评价,①④项符合题意;②项不属于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问题;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9.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一场题为“礼乐双修与走出半人时代”的讲座中指出,现代人的很多习惯是有失礼仪的。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同一对象称呼很多,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应因时而变,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不应固守传统不变。这体现了: A. 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答案】C 【解析】 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同,说明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故C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们对同—个事物有可能相同的认识,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影响认识的因素 20.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这主要体现了 A. 实践的能动性 B. 意识的现实性 C. 世界的物质性 D. 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A 【解析】 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A项符合题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1.“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确立了共产党人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训。党的十九大描绘出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以下说法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一一马克思 ②“经常地、自觉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一列宁 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毛泽东 ④“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一习近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了实现宏伟蓝图必须脚踏实地,付诸行动,①④项的说法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近;②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与题意不符;③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14种与动物相关病毒,刷新了科学界对“RNA 图”的认识,完成第下列小题。 22.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病毒的历史非常古老,甚至参与了生命起源和地球重大进化转变的进程,在很多科学家的眼中,病毒也是地球上最丰富但最不被理解的生物实体之一,由于难以发现而被称为生命科学中的“暗物质”。在这里。“暗物质”是 A. 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的存在方式 C. 物质的共同本质 D. 物质的具体形态 23. 发现病毒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病毒分离和培养过程,这使得确定个新病毒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全新技术建立了能筛查各类病毒的病原体筛查体系,帮助他们寻找已知与未知的病毒。这表明 ①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个过程 ②认识是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 ③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 ④真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2. D 23. C 【解析】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题以病毒发现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认识,对追求真正是一个过程的认识。病毒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其客观存在但不易被发现,科学家采用全新技术发现这一“暗物质”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复杂的过程,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相信人类会逐步解开病毒之谜,为战胜各种病症创造条件。 【22题详解】 病毒是地球上最丰富但最不被理解的生物实体之一,由于难以发现而被称为生命科学中的“暗物质”。在这里“暗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D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B项与题意不符;物质的共同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而“暗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23题详解】 发现病毒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团队利用新技术建立了能筛查各类病毒的病原体筛查体系,帮助他们寻找已知与未知的病毒。这表明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①④项符合题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真理与谬误的转化,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4.“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变成蓝色的,而是指一个月中同时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月球表面的真正色彩其实是灰白色的,当人们看到月亮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那是受地球大气中物质的影响。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 ①是人们对月球运行及其规律的终极反映 ②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是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循环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②③项符合题意;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是人们对月球运行及其规律的能动反映,但不是终极反映,①项说法错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5.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 A. “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 “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 “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过去说到“雾”,很诗意,现在一提到“雾”,就想起“雾霾”。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这说明了“雾” 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B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表述错误,“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D错误,“雾”的意象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丹麦的萨姆索岛是气候保护专家的圣地,通过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秸秆燃料与从牛奶提取热量的热交换器的运用,这里的居民所产生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要多。萨姆索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使得萨姆索岛成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的一个宣传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萨姆索岛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答案】(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充分尊重自然,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萨姆索岛居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萨姆索岛居民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认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了环境,从而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唯物论的知识主要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则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等。萨姆索岛的居民注重产生能量,避免对自然的过度消耗,体现了他们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是他们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他们用风力发电、使用太阳能,注重秸秆燃料和从牛奶提取热量,体现了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尊重了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并根据规律其作用的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7.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某校高二(2)班同学商定以“环境污染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理念?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2)在节能环保的今天,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写出两点,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 【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引导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使使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2)①节约用水、用电,从身边小情做起。 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重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哲学依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重视使用节能环保的灯具。 哲学依据: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解析】 【分析】 这道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为节能环保提出具体的建议。 【详解】(1)这道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问指向崇尚绿色消费理念的原因。意识具有目的性,崇尚绿色消费理念,能够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绿色消费理念能够自觉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合的发展模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把握现象还能把握本质和规律,还能制造一个理想或者幻想的世界,所以绿色消费理念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绿色消费理念是正确的意识,能起促进作用。 (2)建议类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设问的要求,材料考查学生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两条具体做法,并要求写出哲学依据。材料中指出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可以列举具体的环保小事,并指出哲学依据即可。 28.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药物治疗疟疾的杰出贡献。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课题组搜集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经过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终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人工合成技术是反复实践得来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青蒿素的认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青蒿素的认识是为了临床运用解决医学难题。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对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 本题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故考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重点知识重点考,基础技能重点考,学生薄弱环节重点考。故考生着重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以及上升性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即可。 点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