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1)大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1)大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展示]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15·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12、2017·选择,2013·简析);兼顾效率与公平。‎ 考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平均分配)‎ ‎(2)内容要求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具体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⑤主要形式: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中家庭承包土地所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村办企业、街道办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3)原因 ‎①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④重要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点拨 ①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③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典例1 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①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的要求 ③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 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的国情,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②排除。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跟踪训练1 某国有企业一名高级钳工技师,累计为企业设计制造了10多项工装卡具,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企业给他的工资也远高于其他普通职工。该企业的做法(  )‎ ‎①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 ②否认了平均分配的合理性 ③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可能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该国有企业的做法属于多劳多得,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①③正确。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不是一回事,②错误。按劳分配制度不会形成两极分化,④排除。故选B。‎ 考点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知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利息、股息、债券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分配 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按贡献获得的收入 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的收入 知识要素分配 稿酬所得 土地要素分配 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转让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收入 ‎(2)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点拨 ①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农民承包集体土地自己经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转包给他人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3)我国的分配制度 ‎①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为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根本上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直接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如图:‎ 点拨 有人认为,我国的分配制度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该观点错误。按劳分配强调公平,但也体现效率,因为多劳多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强调效率,但也体现公平,因为规则平等、机会均等。地区经济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特别是个人因素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典例2 (2015·江苏高考)‎ 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故①正确。通过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可见财产配置多元化,故④正确。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没有涉及风险降低,排除②。财产收益来自初次分配,排除③。故选B。‎ 跟踪训练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答案 B 解析 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不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而材料说的是“各类企业”,所以C不选;D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故选B。‎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所有制)判断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考点3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是什么: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 点拨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下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A÷(A+B)。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2)为什么:①存在五大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 ‎(3)怎么办 ‎①根本: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 再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合、提低、扩中、调高、取非,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效率: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公平需要切实提高效率。‎ ‎⑥其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点拨 ①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如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等。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等。‎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典例3 (2012·江苏高考)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金字塔型”“橄榄型”“转变的措施”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题眼”“转变”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的转变说明分配更加公平,题目就演化成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②③符合题意,B项入选。①不一定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错误;社会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起不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④错误。‎ 跟踪训练3 我国要不断使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列分配格局符合上述目标要求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格局中收入差距小,是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格局,故入选。金字塔型、哑铃型、倒丁字型格局都不符合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排除。‎ 考点4 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 公平 是什么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为什么 关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必要性 角度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怎么样 总体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具体策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点拨 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典例4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X1之前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高,在X1之后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低,说明收入差距不是越大越好,要保持较高的效率,必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②④正确。①③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 跟踪训练4 在经济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是正相关关系,虽然支付高工资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队伍素质,降低离职率等使企业得到更大的效率。这主要是强调了(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B.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 C.理顺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就能够实现社会公平 D.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答案 D 解析 题干描述了增加工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强调了提高员工工资反而能实现劳动者与企业的双赢,D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C说法绝对,排除。‎ ‎       4.促进社会公平 典例5 (2013·江苏高考改编)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4(如图所示),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 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 从图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6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列措施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②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④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⑤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审题与解答 审设问 知识范围 经济生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 设问指向 画图、选择政策、说明理由 审材料 有效信息 基尼系数公式……2012年、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65……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 考查 知识点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写答案 作图 选项:①;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选项:③;理由:完善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或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跟踪训练5 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其值在0~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公平。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短缺,低端劳动力工资收入不断上涨,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未来基尼系数还将保持下降趋势。‎ 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重视降低基尼系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 (1)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的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答对四点即可)‎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 常见设问方式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常用答题语言 ‎(1)原因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措施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⑤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⑥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失分点1 混淆承包经营收入与土地流转收入 提醒 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依靠土地承包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矫正训练1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分红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②说法错误。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③错误。‎ 失分点2 个人收入分配属于再分配 提醒 国有企业职工的按劳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属于再分配。‎ 矫正训练2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苏州市多次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中央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拨款 C.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税改政策 D.我国多个省份陆续实施国企限薪 答案 B 解析 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拨款属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B正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不属于再分配的范畴,A不选。“营改增”的税改政策、国企限薪政策均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不属于再分配,C、D不选。‎ 失分点3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 矫正训练3 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 C 解析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排除A;国务院决定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国家财政支出,属于再分配,不是健全初次分配机制,排除B;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符合题意;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政策,故D错误。‎ 失分点4 实现社会公平要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 提醒 依赖市场会使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实现社会公平主要依赖国家的再分配调节。‎ 矫正训练4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约为0.465,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下列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基尼系数的举措有 ‎(  )‎ ‎①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④完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④两项措施都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基尼系数的降低,故排除。‎ 热点聚焦7 完善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2017年6月发改委印发了《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4方面19项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发言时谈到“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盼着通过这方面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重点是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力度。‎ 二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重点是推进所得税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重点是强化教育机会公平,保障就业机会公平,抑制投机稳定预期。‎ ‎[命题猜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高考可能结合我国在收入分配上的重大政策、十九大报告精神,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意义、措施等。‎ ‎[命题预测]‎ ‎1.“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这一规定旨在(  )‎ ‎①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完善收入分配,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确保增加科技人员收入 ④鼓励创新创业,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四是夯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充分发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收入分配统计与核算等。‎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消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信息点②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信息点③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信息点④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信息点⑤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引人关注。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答案 (1)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 ‎(答出“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的具体措施,如保护合法收入,提低、扩中、调高等”,言之有理皆可)‎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见下表,某农村家庭某年的总收入、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分别是(  )‎ 项目 ‎10亩责任田收入 利息收入 农闲时间所得 ‎5亩水田入股合作社所得的红利 参加该合作社后通过劳动领取的工资 ‎5亩山地自己经营取得的收入 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5万元所得的利息 贩卖水果所得的收入 年收入 ‎1 000元 ‎8 000元 ‎4 000元 ‎2 070元 ‎600元 A.15 670元 12 600元 12 000元 B.15 670元 14 670元 600元 C.12 600元 14 670元 4 000元 D.15 670元 13 670元 12 000元 答案 A 解析 该农村家庭的总收入为:1 000+8 000+4 000+2 070+600=15 670元;劳动收入为:8 000+4 000+600=12 600元;按劳分配收入为:8 000+4 000=12 000元。‎ ‎2.小吴在怀柔开发区有一份收入优厚的工作。但是由于家里承包了3亩农田,每到农忙季节小吴都要请假回家料理农田,为此小吴的工作可能不保。你给小吴的建议是(  )‎ A.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回村集体 B.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 C.安心在开发区工作,让承包地荒芜 D.放弃在开发区的工作,专心料理农田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小吴的实际情况,小吴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既可以避免承包地荒芜,又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故B项入选;小吴的户籍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可取;C、D与材料意思不相符。‎ ‎3.当前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享受分红,同时,不少农民还可以在原有土地上劳动领取工资。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  )‎ A.农民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D.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土地 答案 B 解析 农民可以在原有土地上劳动领取工资,体现了按劳分配;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享受分红,体现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故选B。‎ ‎4.某县的何某把承包的8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何某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1 2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2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四万多。”她的收入(  )‎ ‎①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②属于按劳分配 ③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④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保底租金、15%的分红、工资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④正确,②不选。何某的收入不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但要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正确,①不选。故选D。‎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中央出台这一规定意在(  )‎ ‎①贯彻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保障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稳定收入 ②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 ③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形成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 ‎④增加知识在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出按劳分配,①不选。③表述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6.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某配送网络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软件抢单送快递,以补贴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 A.可以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B.可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C.使得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改变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 答案 B 解析 小李利用业余时间抢单送快递以补贴家用体现了分享经济增加了居民收入渠道,选B。A错在“扩大”一词,并且不符合题意。通过分享经济获得收入不属于再分配,C错误。发展分享经济并未改变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D错误。‎ ‎7.股权激励,是对公司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公司用于激励并留住核心人才而实行的激励机制。目前,已有逾9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使核心员工与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  )‎ ‎①完善企业的初次分配机制 ②降低公司员工的投资风险 ③增加员工的按劳分配收入 ④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股权激励使核心员工与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体现的是完善企业的初次分配机制,有利于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①④正确。②错在“降低风险”上。股权激励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错误。故选B。‎ ‎8.李红家11月份家庭收入情况是: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工资3 000元;母亲是私企职工,工资2 500元;爷爷是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2 750元。11月份李红家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A.5 500元 2 750元 B.3 000元 2 750元 C.5 500元 5 250元 D.3 000元 2 500元 答案 A 解析 初次分配在企业等生产部门进行,李红家初次分配的收入为3 000+2 500=5 500(元),再分配是在非物质生产部门进行,李红家再分配获得的收入就是爷爷的养老金,即2 750元。‎ ‎9.《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原则上按当地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100%~130%掌握,医务人员正常工作以外劳动的报酬,另增10%~15%。这一规定有利于 ‎(  )‎ ‎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步 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④激发劳动者创造力,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绩效和正常工作以外劳动报酬的增加,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创造力,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与材料中初次分配不一致。‎ ‎10.2017年6月12日,江苏冲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入选江苏第一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名单。该省出台的员工持股试点政策,重点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这一做法(  )‎ ‎①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②能保障企业员工获得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 ③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④完善了分配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成果转化问题,③不选。这一具体做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并没有起到完善分配制度的作用,④错误。‎ ‎11.2017年6月7日,农业部召开会议全面部署2017年财政支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会议决定从2017年开始,对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管理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补助经费等项目全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据此可以推断出转移支付(  )‎ ‎①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 ③能推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转移支付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也不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③④错误。‎ ‎12.2017年4月,上海、深圳、陕西等地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收入预期增强→消费水平提高 B.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社会收入差距缩小→收入预期增强→消费水平提高 C.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用工成本提高→“机器换人”增多→社会失业率提高 D.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用工成本提高→“机器换人”增多→劳动生产率提高 答案 D 解析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因此企业会减少人工的使用而导致“机器换人”增多,促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故D入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无关,故A不选;社会收入差距缩小与收入预期增强无关,故B不选;“机器换人”增多与社会失业率提高没有必然关系,故C不选。‎ ‎13.下表是A公司的2017年度财务报表(单位:亿元)部分摘要:‎ 指标 ‎2016-12-31‎ ‎2017-12-31‎ 同比增长 营业总收入 ‎8.67‎ ‎12.59‎ ‎45.21%‎ 企业净利润 ‎2.45‎ ‎2.98‎ ‎21.63%‎ 职工工资总额 ‎0.83‎ ‎0.90‎ ‎8.40%‎ 假如其他条件不变,我们可以推知该企业(  )‎ ‎①2017年经济效益好于2016年 ②在再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③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快 ④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营业总收入较之于2016年增长较快,但2017年企业净利润较之于2016年增长较慢,说明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快,故选③;在2017年企业净利润增长21.63%的情况下,职工工资总额只增长了8.40%,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故选④;①与图表不相符;图表反映的是初次分配,故②不选。‎ ‎14.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无论让谁先打,全部打完水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水龙头的流速是一样的。但先让用小桶的人打水,会缩短所有人打水的总等待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打水的任务,体现了“短作业优先法”。这说明(  )‎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资源的节约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短作业优先法”提高了效率也兼顾了公平,故①②符合题意。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二、简析题 ‎15.材料一 观察下列漫画 ‎ ‎ ‎     漫画1          漫画2‎ 材料二 自2017年4月开始,全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拉开大幕,上海、陕西、深圳等地纷纷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4月1日起,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 190元调整到2 300元,为全国最高;从5月1日起,陕西一类工资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为1 680元;从6月1日起,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为2 130元……上海、深圳是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 000元大关的地区。‎ ‎(1)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两幅漫画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上述地区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意义。‎ 答案 (1)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漫画1反映了我国还存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漫画2反映了低收入群体要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这要求政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2)①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6.根据江苏省制订的“七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17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材料一 2010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单位:元)‎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2010年 ‎22 944‎ ‎9 118‎ ‎2011年 ‎26 341‎ ‎10 805‎ ‎2012年 ‎29 677‎ ‎12 202‎ ‎2013年 ‎32 538‎ ‎13 598‎ ‎2014年 ‎34 346‎ ‎14 958‎ ‎2015年 ‎37 173‎ ‎16 256‎ ‎2016年 ‎40 152‎ ‎17 606‎ ‎2017年 ‎①‎ ‎②‎ 注: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江苏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逐步呈下降趋势,给如期实现我省“七年收入倍增计划”的目标增加了变数。‎ 材料二 2017年江苏省政府指出:为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要拓展富民增收渠道,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工资水平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1)概述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根据“收入倍增计划”分别计算出2017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 ‎(2)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江苏省如期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目标献计献策。‎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2010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但城乡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江苏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呈下降趋势,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有一定难度。收入目标①:45 888;收入目标②:18 236。‎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这是实现收入倍增的根本措施。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收入倍增提供制度保障。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