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 1. 我国许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塞翁失马”“守株待兔”等,都包含了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都体现了深刻的哲学道理。这从侧面反映了哲学( ) A. 源于寓言故事 B. 产生于哲学家的头脑 C. 源于民间传说 D. 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D 【解析】A错误,哲学源于实践,不是寓言故事; B错误,哲学源于实践,不是产生于哲学家的头脑; C错误,哲学源于实践,不是源于民间传说; D正确,我国许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塞翁失马”“守株待兔”等,都包含了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都体现了深刻的哲学道理。这从侧面反映了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2018年夏天,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制作的MV《哲学有点甜》刷爆了朋友圈。“海风吹拂过,爱琴海群星闪烁,世界本原是水是数是火。……多反思勤训练哲学有点甜,这快乐不会变哲学有点甜”。哲学的甜来自于(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学好哲学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所在 ③哲学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多反思勤训练哲学有点甜”,这里的“甜”暗指哲学的功能,这说明哲学的甜来自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说法错误,学好哲学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所在”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③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1)功能 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2019年1月3日上午,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隐忍不发”色彩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由此可知(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说法错误,正确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说法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因此存在可高开思维,但思维离不开存在,认为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属于可知论。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 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CD不合题意,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不属于哲学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①“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②“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 ③“枯”与“荣”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枯”与“荣”的转化其实客观事物的运动,而不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②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因此“枯”与“荣”代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 ③说法错误,“枯”与“荣”都是客观事物的物质性的运动,而对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指正确的意识; ④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因此“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要求考生能熟记相关知识,并能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作出正确的选择,考查的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选择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近期,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了一道长150米、厚2-4米、高6-8米的“恐龙化石墙”。古生物学家认为,从目前发掘出来的化石看,在1.8亿年前到1.6亿年前,重庆云阳附近区域曾生活着大量的恐龙。这处遗址有可能填补恐龙演化序列的空白。上述推测告诉我们( ) ①人类通过“思维的眼睛”可解开自然界之谜 ②古生物学家借助化石能够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④恐龙的真实性存在依赖于古生物学家的思维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了“恐龙化石墙”。古生物学家认为,从目前发掘出来的化石看,在1.8亿年前到1.6亿年前,重庆云阳附近区域曾生活着大量的恐龙。这处遗址有可能填补恐龙演化序列的空白。上述推测告诉我们人类通过“思维的眼睛”可解开自然界之谜,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能够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 ④错误,恐龙是客观存在的,与生物学家的思维能力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然界的物质性 1、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对接相关选项有针对性作答即可。 1.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题中诗人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从中可以看出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错误,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是对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的反映; ④错误,“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2. 微信表情制作团队根据周星驰在影片中常出现一些夸张搞笑的捂脸动作而创作了“捂脸”表情。该表情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材料表明( )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②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在内容上是主观的 ③人们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的理解有个体差异性 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也说明人们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的理解有个体差异性。 ②说法错误,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④说法错误,认识对象的客观的,认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2018年11月14日,在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举行的“新电感应”电子科技展活动中,一套名为“人体意念控制书本自动翻页系统”的作品吸引众人关注。使用这套系统,通过脑电波传感器就能实现对翻书机翻书动作的控制。发明人称,这套系统能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帮助。“人体意念控制书本自动翻页”表明( ) ①人的意识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脑电波是介于物质与意识间的客观存在 ③意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 ④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出理想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错误,脑电波是客观存在的; ③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通过脑电波传感器就能实现对翻书机翻书动作的控制,这说明意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出理想世界;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确意识指导下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女司机被一些媒体冠上“马路杀手”的称号,然而从交通事故的统计来看,女司机造成交通事故的几率要远远低于男司机,事实上许多女司机还有男司机不具备的优点。这表明(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D.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答案】A 【解析】A正确,女司机被一些媒体冠上“马路杀手”的称号,然而从交通事故的统计来看,女司机造成交通事故的几率要远远低于男司机,事实上许多女司机还有男司机不具备的优点。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实践检验真理,未涉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实践检验真理,未涉及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请教。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 ②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③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④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的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由于丰子恺与农民相比缺少放羊的实践体验,没有这方面的直接经验,因而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与现实不符,这说明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请教,弄清道理”说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④错误,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认识;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影响认识的因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①受客观因素制约。受到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水平能力的制约。最根本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③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1. 如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应“世界是物质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的运动的重要性,对应“物质是运动的”;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是强调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对应“运动是有规律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体现的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对应“规律是客观的”; 正确对应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故选:B。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题干中的诗词古语体现的哲理,并找出与笔记内容相一致的表述,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 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说法错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相同,但是绝非是必然不同。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 2016年5 月,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从认识论看,这是因为( ) ①发挥想象力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②科技创新是用新获得的认识取代已有的认识的过程 ③科技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 ④科技创新充满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路径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表明发挥想象力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②表述错误,错在“取代”,科技创新是用新获得的知识超越已有的认识过程; ③符合题意,“路径的不确定性”表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④表述错误,“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的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 故选:A。 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海南自贸试验区最大特点就是“全域性”试点,根据中央对海南的定位,充分发挥海南岛独立地理单元的区位优势和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便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增强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协同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试点任务。上述材料表明( ) ①根据海南的独特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③注意遵循系统整体性以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方案的通过体现了认识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③符合题意,海南自贸试验区最大特点就是“全域性”试点,根据中央对海南的定位,充分发挥海南岛独立地理单元的区位优势和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便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增强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协同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试点任务。上述材料表明根据海南的独特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意遵循系统整体性以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④说法错误,正确认识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优化方法 1、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1. 我国高铁网宛如一条金丝带,将各个经济圈串联起来,拉近了地域间时空的距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在高铁网络逐步形成的同时,互联网也成了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而高铁网和互联网的交织,更是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与自在事物相比,人为事物的联系更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高铁网和互联网实现了经济圈之间的主观联系 ④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高铁网和互联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我国高铁网宛如一条金丝带,将各个经济圈串联起来,并且高铁网和互联网的交织,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这说明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察,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②说法错误,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分优劣。 ③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故选:D。 本题考查:矛盾联系发展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1、矛盾联系发展的关系 矛盾与联系、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三者是有区别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三者是统一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最近中宣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闸释与广泛传播。12集精良制作及名家的经典释义和思想解读,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思想相映生辉。对下列习近平引用过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正确的是( )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一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一要重视实践,求真务实 ④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一一要重视事物的质变,把握机遇促进飞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说法正确,“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体现了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说法错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意思是说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但不能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③说法正确,“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要重视实践,求真务实。 ④说法错误,“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故选:A。 本题考查:树立创新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本题引用经典古语,考查考生的哲学智慧,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分析成语、谚语、古诗词、名人名言等的含义,二先选出最明显的选项,再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 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入选。 ②④选项观点错误,质变并不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 故选:B。 考点定位:认识的无限性、联系的客观性 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突破了人类关于水的三种常规状态的认识,说明:1)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3)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这决定了认识的无限性;“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运用,可以构建认为事物的联系,但这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此外该题还涉及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根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可以轻松用排除法排除③④。 1. 钉子不是碰不得,而是要看你碰的角度。碰得不对,会扎伤自己;碰对了,钉子就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把握和利用事物的属性才能满足人的需求 ②事物对人的利与弊因人们的认识水平而异 ③客观规律与人的需要相一致才能造福人类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事物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题目强调钉子不是碰不得,而是要看你碰的角度,如果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表明把握和利用事物的属性才能满足人的需求; ②说法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的不同不能决定事物对人的利与弊; ③说法错误,应该是人需要与客观规律相一致才能造福人类; ④符合题意,“碰对了,钉子就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表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事物为我所用。 故选:C。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此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1. 嫦娥四号在世界上首次借助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其搭载的科学实验项目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理论,这为我国未来的太空探索打下坚实基础。这主要说明了( ) 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 ②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并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④获得认识是为了填补人类对于月球背面认知上的空白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其真理性并不是因被实践检验在具有。 ②③符合题意,嫦娥四号在世界上首次借助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这说明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并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2. “高考的成功绝不是考场上的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平时艰难困厄练就的坚韧顽强,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坚守不舍之气,方能赢得始终。”---摘自某同学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发言高三学子从中的收获应有( ) ①抓住机遇,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②坚定信心,发展的道路一片光明 ③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 ④注重积累,成功总是从量变开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未涉及抓住机遇,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②错误,发展的道路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④符合题意,材料“高考的成功绝不是考场上的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平时艰难困厄练就的坚韧顽强,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坚守不舍之气,方能赢得始终。”表明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注重积累,成功总是从量变开始; 故选: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 苏州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着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堂、楼、亭、轩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可见,“胜甲吴下”的拙政园( ) ①体现了创作者崇尚自然,顺势而为的设计智慧 ②突出了统筹考虑,注重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理念 ③借鉴了其他园林鲜明的特色,凸显中华园林的共性之美 ④实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动静结合彰显自然之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胜甲吴下”的拙政园的设计体现了创作者崇尚自然,顺势而为的设计智慧;突出了统筹考虑,注重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理念;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④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说明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系统优化方法 1.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系统优化方法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本题用“拙政园的设计”为案例,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系统优化方法,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阐释事理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应相关选择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2. 2018年10月23日,“桥梁珠峰”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建设中造桥、填海、造人工岛、挖隧道克服了土质,天气生态等各种难题。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加强了三地联动、发展,在建设中造桥、填海、造人工岛、挖隧道克服了土质,天气生态等各种难题,表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能够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故选:B。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经过40年长足发展,我国文化产品实现了从供给不足到极其丰富的极大转变,特别是影视行业快速跃升,创作活力持续迸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影视创作类型和艺术质量也显著提升,影视作品从“紧俏品”变成“常用品”。这体现了( ) ①影视行业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影视行业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只要精心做好量的积累就会发生质变 ④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影视行业的发展的曲折性; ②④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经过40年长足发展,我国文化产品实现了从供给不足到极其丰富的极大转变”表明影视行业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也说明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③说法错误,“只要精心做好量的积累就会发生质变”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观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及无关的选项。 1. 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连接在一盏1W的LED灯珠上,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150兆,堪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呈“人化”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性 ④每两个事物之间必然存在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连接在一盏1W的LED灯珠上,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150兆,堪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呈“人化”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④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每两个事物之间必然存在联系。 故选:A。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生态环境保护走过40年,我们拥有越来越健全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的监管体系,越来越多的资金保障和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储备,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国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保护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应( ) ①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的实质是其运动和变化 ②看到新出现的事物总是拥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对环境的未来充满信心,树立保护生态的自觉性 ④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说法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一定拥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走过40年,我们拥有越来越健全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的监管体系,越来越多的资金保障和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储备”表明对环境的未来充满信心,树立保护生态的自觉性; ④符合题意,“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国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保护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表明我们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1.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实验有力地证明( ) ①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②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满足人们的需要 ③从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④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能使事物的性质和状态有利于人类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实验有力地证明”,实验有力地证明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表明从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②说法错误,人不能创造事物的属性和规律; ④说法错误,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不一定能使事物的性质和状态有利于人类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①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 历经4年努力攻关,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宣布利用天然复杂的酵母染色体,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一研究成果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时空表达的传统观念,是继原核细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利用生命运动的规律,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②原核细菌“人造生命”经不起实践检验,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破解“人造生命”奥秘的重要条件 ④天然复杂的酵母染色体的本质伴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化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所说的“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时空表达的传统观念,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说明人们可以利用生命运动的规律,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破解“人造生命”奥秘的重要条件; ②错误,原核细菌“人造生命”经得起实践检验,并且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理论是对其的进一步发展; ④错误,天然复杂的酵母染色体的本质不会伴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化而改变; 故选:B 。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题用“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为案例,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阐释事理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应相关选择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1. 碱性食物好处不在其碱性而在营养价值,而长期、大量食用碱性食物,是不能很好地获得需要的营养的。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调整饮食,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保持身体健康。上述情况说明( ) A. 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D. 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真理的客观性; 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在讲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问题;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能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D符合题意,依据题意,“碱性食物好处不在其碱性而在营养价值,而长期、大量食用碱性食物,是不能很好地获得需要的营养的,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保持身体健康”这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故选:D。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 ) A.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 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C. 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 D.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B 【解析】A不符合题意,与提议主旨不符,题意主旨强调联系的多样性; B符合题意,钓鱼歌诀的内容强调了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不符合题意,事物间的联系不一定都是本质的、必然的; D错误,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 2019年1月3日,携带多台国际合作载荷和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佐证了( ) ①探索真理的过程是用新认识否定旧认识的过程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③科学实践要以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 ④科学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人们认识的丰富和发展 A. ①② B. ②⑧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探索真理的过程并不是用新认识否定就认识。 ②④符合题意,携带多台国际合作载荷和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佐证了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科学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人们认识的丰富和发展。 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不是科学实践以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回顾一年来的建设成果,有理由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中央关怀、支持下,立足整体优势、加强三地联动,进一步高质量高效率向前推进。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大湾区和城市群,必将成为活生活的现实图景,据此可知( ) ①探索大湾区发展新路径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促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②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大湾区的变化和发展 ③三地联动新格局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大湾区建设要重关键节点,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粤港奥大湾区建设立足整体优势、加强三地联动,进一步高质量高效率向前推进,形成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大湾区和城市群,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大湾区的变化和发展,各部分通过优化组合促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③表述错误,三地联动新局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各部分通过优化组合才能让整体功能发挥到最大,而没有涉及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故选: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 每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都在呼唤英雄人物的诞生,都需要英雄精神。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适应新时代使祖国“强起来”的要求。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英雄精神能引领方向、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信心,激励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弘扬英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英雄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能够引领方向,推动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弘扬英雄精神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依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哲学知识。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作答。英雄精神能引领方向、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信心,激励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生可从意识的反作用的角度作答。 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1.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 【答案】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现实具体的实践水平、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制约。 ③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 ④从认识的客体看,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永无止境,因此,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要阐释清楚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解答时分别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角度进行分析。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因此,从认识的主体看:“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但这一成果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现实具体的实践水平、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制约;在从认识的客体看,“嫦娥四号”发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从认识的主客体看:“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并不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终结果,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永无止境,因此,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 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主观题,原因依据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更加重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各项基本方略的协同配合。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 【答案】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推进宪法的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聚集各方力量,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既要从整体上谋划,又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主观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根据题目指定的范围可知,答案可从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等方面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在教材的第三单元第七课,体系是比较明晰和集中的,主要包括含义、特征及方法论要求,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并分成要求写出。 2.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获奖项从立项到成果发表或应用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今天的中国科技,正站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势能的积累已经够大,但实力的差距也还不小。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信心、耐心、平常心,继续沉潜发力,把阻滞创造的障碍一一破除,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我们一定会迎来创新的井喷,也迎来中国创新的一个个新起点,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事业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请你以时代•青年•科学为主题,写出两个演讲题目。 【答案】【小题1】(1)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实现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要有耐心。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实现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寻找关键点,破除障碍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更上新台阶。 ③事物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不断前进。 实现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要把每一次的新突破都要看成新的起点,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新的发展。 (2)例: ①创新时代,青年学生要崇尚科学精神; ②新经济时代,青年学生要代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③智能化时代,青年学生要提高创新素养; ④创新时代,青年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敢于向权威挑战。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依据材料中“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信心、耐心、平常心,继续沉潜发力,把阻滞创造的障碍一一破除”,这启示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实现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要有耐心;依据材料中“我们一定会迎来创新的井喷,也迎来中国创新的一个个新起点,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事业进步”,这启示我们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实现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寻找关键点,破除障碍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更上新台阶;依据材料中“今天的中国科技,正站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这说明事物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不断前进。 实现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要把每一次的新突破都要看成新的起点,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新的发展。 (2)本题要求以时代•青年•科学为主题,写出两个演讲题目,属于开放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中主题:以时代•青年•科学为主题,并围绕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创新时代,青年学生要崇尚科学精神; 新经济时代,青年学生要代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智能化时代,青年学生要提高创新素养; 创新时代,青年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敢于向权威挑战。 (1)本题类型哲学措施类,偏重于如何做,方法论层面,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结合材料去说明。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