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核心考点专练:文化的作用核心考点专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核心考点专练:文化的作用核心考点专练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高考核心考点专练:文化的作用 一、单选题 ‎1.2019年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175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为2018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换照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后续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此举有助于 ‎①促进传统特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人们在实践中发展获得、享用文化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④为当地经济建没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15年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共开展了300余项科研攻关,创造了40多项新专利,使大桥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在隧管安装结束后,开出天价指导费的外国公司专门邀请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进行经验交流,并主动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这说明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 ‎②科学技术发展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已经全面领先西方国家 ‎④文化发展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在很多农村老人心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而儿子却是“养儿防老”的命根子。象山的一则新闻,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说的是女儿为了分拆迁款把90多岁的母亲告上了法庭,只因老人想把180万的拆迁款都给儿子。老人的女儿认为拆迁的房子是父亲留下的遗产,自己理应有三分之一的继承权,母兄极力反对,只能对簿公堂。这证明了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一定的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5.商海淘沙,“老字号”总能在困境中枯木逢春,凭的是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靠的是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品牌价值。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着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经济已成浪潮,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正因为如此,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人贴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美国人则写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格言。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2年又明确提出要把新加坡建成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中心、全球的媒体中心。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也正全力打造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这启示我们 A.人要髙度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B.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已经不可逆转 C.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D.提高文化软实力,才能在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语言是开启理解之门的钥匙,积淀着一个民族的风雨兼程。从面向国内观众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汉字英雄》,到面向世界汉语学习者的中文比赛活动“汉语桥”,国内外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持续升温的“汉语热”‎ ‎①折射出中国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②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能够加深其他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消除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8.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成立30多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神扶贫先行。创办3896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00多万人接受培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减少贫困人口585.02万,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典型。这说明 A.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D.精神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决定性力量 ‎9.2018年,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创新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由此可见 A.文化消费日益丰富,加快了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 B.旅游与文化结合,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C.文化能够对经济繁荣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D.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快速发展 ‎10.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然而再美的海南自然风景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不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纯自然风景不会给人以文化感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城市景观,有的足城市历史生活的养成,深烙者历代生命生活的记忆;有的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出来的,带着某种旅游观光的定制化痕迹。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一定的文化受一定经济影响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港珠澳大桥通车,“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①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评书大师单田芳,相声大师常宝华,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散文家林清玄……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曾经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他们的离去,对于一代人来说逝去的是青春。这反映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继承传统才能使民族文化焕发生机 C.文化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D.人是文化的享有者和文化的创造者 ‎14.读好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这说明文化 ‎①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2019年春节前,短片《啥是佩奇》被刷屏。故事讲述了一位留守老人,为了给孙子准备新年礼物,问遍全村“啥是佩奇”。短片唤醒了更多人对爱和团圆的追求。这表明 A.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16.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某市通过新闻媒体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市民成为自觉的环保践行者。这表明 ‎①先进的文化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②大众传媒能直接地影响人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市民的环保理念是可以通过教育逐步培养而成 ‎④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2019年伊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5分钟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一个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老爷子,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最后竟做出了一只动画片上的“小猪佩奇”。很多人被这个故事狠很地戳中泪点,因为一切都比不上那份用心,那份执着,那份对亲情的守护。材料说明 ‎①“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透过老爷子的行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8.过去除了串门聊天打牌,就是在家看电视如今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在山东农村,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让农民生活更有滋味。处文化广场,打开一片生活天地,搭起一个精神平台,不仅是村民共同的乐园,也改善了村风民风。山东大力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是基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广场能为农村文化振兴搭建精神平台 C.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人的发展 D.建设文化广场就能改善村风民风 ‎19.2018年11月21日,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这一活动集中展示了2017年以来彰显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的事迹,营造了浓厚的网络正能量氛围,点赞正能量成了网络空间最强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开展这一评选活动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有一家特色书店,小,但怀旧、迷人。屋内的灯光充满温暖,后台播放着爵士音乐,书本以自然有序的姿态堆到天花板,窗外郁郁葱葱,流水潺潺。节假日,书店还举办一些讲座、展览、诗歌交流之类的活动,很多读者愿意在这里呆上一个下午。创办类似特色书店的文化价值是 ‎①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中获取较髙收益 ‎②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修养 ‎③所营造的文化环境是精神产品的来源 ‎④为读者接受文化熏陶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8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二个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行。全国各地博物馆围绕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开展多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这说明 A.文化产品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多彩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2.新型阅读产品“主题阅读”电子书柜一经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产品按不同主题分类,形成一个个电子书柜,并将这些电子书柜产品嵌入微信公众号或APP产品中供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有营养、省时间、成体系的阅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主题阅读做到了 ‎①博采众长,推出融合多种特质的新文化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提高人们文化修养④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小文化”即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小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个性、家庭交往朋友圈及学校文化环境等。要重视“小文化”,是因为 ‎①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③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④生活环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着重大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某乡村音乐节以优美的民谣、天籁般的乐器演奏为主旋律,将旖旎风光与环境优势通过美妙的音符娓娓道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植入人心。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文化配置科技强劲引擎,科技燃亮文化发展之路时,必将不断催生一系列新兴北态和新的表现形式。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越来越多的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产品涵盖了舞台演艺、三维动画、数字文化旅游、影视互动、数字出版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材料二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各地财政纷纷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认识。‎ ‎27. 2018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广全民阅读。‎ 材料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阅读。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运用“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对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28.《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2017秋季开学初,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中小学生上好2017年《开学第一课》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将《开学第一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开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以篇章的形式分成了五节“课”‎ ‎,分别是: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武术振奋着自强的民族精神,文学承载着理想与情感,围棋蕴藏着智慧的密码。它们都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更令我们骄傲的是,它们在岁月流转中,在“走出去”和别的文化进行的交流中,焕发出了持久的光芒。某同学在2017《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中写道:现在,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更需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教育部要求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意义。‎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无疑有助于弥补法律空白,扎紧法治栅栏,让尊敬英雄成为习惯。我们应自觉遵守英烈保护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立法保护英烈的必要性。‎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4日正式公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山东龙口市南山村,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穷山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山村靠5000元办起了工副业,迈出了创业第一步。而后滚动发展,形成了多产并举的繁荣局面。先后兼并了周边11个村,实现了由先富到共富的飞跃。被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全国创建文明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口袋鼓起来的南山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南山村先后建起了藏书58万册的图书馆;能容纳1100多名观众的影剧院;功能齐全的体育场能同时容纳2万多人。学习成为南山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南山村在加快发展共同富裕的同时,不忘增加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先后投资20亿元,建起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专到大学一整套发达的教育体系,这对提高南山村村民的素质和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2.D3.B4.B5.C6.A7.C8.C9.A10.C11.A12.C13.A14.A ‎15.C16.B17.D18.B19.D20.C21.B22.C23.D24.D25.C ‎26.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地财政纷纷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促进文化科技融合。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三维动画、数字文化旅游、数字出版、影视互动等新兴文化业态,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27.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阅读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推动民族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有利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8.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节目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学第一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把中华文化的自信与骄傲镌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流淌在我们文化的血脉中。‎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立法保护英烈弘扬英烈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立法保的典烈,为烟扬民族精神、抵制文化渗诱提供法律支撑。‎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柳造力的重要源泉。立法保护英烈,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立法保护英烈传承英烈精神,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走共同富裕道路。②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全面发展。③先进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增强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