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考试题 政 治 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准备好了吗?祝你成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干文化现象的是( )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宪法 ‎②水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③2018年冬季我国然气供应形势严峻,多地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 ‎④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南京国家公祭仪式并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 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 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天,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某市图书馆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各类经 典电子图书“装”进手机,轻松带回家。而这些强大功能的“支持者”,都来自 于一台电 子书借阅机。可见( )‎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体制也应作出新的改革。文化体制 改革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突破制度性束缚,爆发出应有的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地发挥新的经济 驱动力作用。这表明( )‎ A.交化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文化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D.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 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 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 元。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我国已经形成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正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这表明( )‎ ‎①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④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必须( )‎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使文化的发展始终同经济的发展同步 ‎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 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这表明经典诗歌( ) ‎ ‎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③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④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年2月10日 ‎,教育部等15个中央都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 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给他人起有侮辱性绰号、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对于 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 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 )‎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0、近几来,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随着 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各种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①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 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 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 化的繁荣,是因为(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 ‎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 ‎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有人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和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表明( )‎ A.不同国家梦想的共性是双方互学互鉴的前提 B.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C.不同国家梦想的个性是不同国家冲突的根 D.各民族间经济、政治的不同决定了梦想的不同 ‎13、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 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界博览会上面世后才逐渐 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5、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 “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 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 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16、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 “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 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7、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公 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从《文化生活》角度 看,这是因为( )‎ ‎①互联网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的媒体的消失 ‎③互联网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社会影响力巨大 ‎④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 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 是(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9、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 指出的“遗产”是指(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20、近年来,纪录片纷纷从小屏幕搬上了大银幕。《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不例外,在网络上爆棚 之后,又成功登上贺岁档大银幕,与诸多大片同场竞技。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中心研究 员刘刻说:“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我在 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坦言,很多年轻观众被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 精神所打动。这说明( )‎ ‎①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②文化创作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能抓往观众的心的文化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 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推荐书目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 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 ②立足科技创新,增进社会效益 ‎③要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 ④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 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的城市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虚 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城 市发展要( )‎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理解个性,包容一切 ‎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中国现代艺术家如果一味学习西方现代美术思想,盲目模仿西方画家的艺术特点,且其目的仅 是向传统艺术挑战,以显示所谓新意,而非表现内心思想,这样的艺术只做能到形似面非神。 这警示我们( )‎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②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 ‎③学习西方艺术要以我为主 ④对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敢于大胆舍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作为一种民间自我教化的工具,家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培育弘扬好家风,坚持从历史 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发挥家风对社会和 谐、民族复兴的积极作用,必须( )‎ ‎①与时俱进,为家风注入时代精神 ②继承传统,恢复儒家文化的社会主导地位 ‎③认同中华文化,全面传承家风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26、(18分)“剩宴”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 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国式浪费”的背后是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面子的文化心理。有的人并不愿意浪费,但在讲面子、讲排场等文化环境中, 浪费也渐成了习惯。铺张浪费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中央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广大党 员干部厉行勤检节约,禁止铺张浪费。‎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12分)‎ (2) 请运用“文化与社会”有关知识,就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禁止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6分)‎ ‎27、(12分)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 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 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化应该如何交流。(12分)‎ ‎28、(20分)‎ 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传承发展梅派艺术,促进 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传承梅派艺术,原汁原味尤其要。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只 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改良新戏方 面梅葆玖也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 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 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能姓‘歌 剧’歌剧‘芭蕾’等。”‎ (1)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8分)‎ (2) 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12分)‎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DBAA 6-10 BDBCC 11-15 ABACC 16-20 BCDDA 21-25 BDCB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2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讲面子、讲排场等文化环境中,“中国式的浪费”逐渐形成;(4分)‎ ‎②中国人讲面子的文化心理,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了他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使浪费成为了一种习惯。(4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在无形中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是“中国式浪费”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4分) (2)(6分)①开展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相关主题教育宣传活动。(3分) 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文化素养。(3分)(其它合理建议亦可给分)‎ ‎27、(12分)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3分)‎ ‎④积极利用多种文化交流的途径和传播手段。通过经贸合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来促进文化交流。(3分)‎ ‎28、(1)(8分)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4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梅葆玖先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4分)‎ ‎(2)(12分)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梅葆玖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中苦练梅派艺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4分)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梅葆玖先生在传承梅派艺术中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实现创新。(4分)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梅葆玖先生在其代表剧目中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进行创新。(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