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政治试卷
政治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十九大明确提出:“既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又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国企民企比翼齐飞、‘两条腿’齐步并进。”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关系表述中,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 ①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④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 2018年9月17日至19日,被誉为“人工智能的奥林匹克盛会”的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现场,琳琅满目的应用场景将虚拟与现实连在一起,现场展示的家庭陪伴型智能机器人等产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模样。这表明( ) A.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B.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促进生产发展 C.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D. 消费升级推动了生产升级和发展 3. 个人所得税法迎来了又一次大修。新“个税法”将起征点由每月3 500元提高至5 000元;工资薪金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 也将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新“个税法”将( ) A.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B. 显著减少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C. 低收入者少缴税,刺激消费需求 D.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消除贫富差距 4.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这一依据是 A. 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B. 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消灭差别 C. 合理的分配有利于推动生产 D. 生产对分配有决定作用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供了法律依据。征收环境保护税产生的影响是( ) A. 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B.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减少—经济平稳运行 C. 相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观念转变—消费需求减少—环境污染减少 D. 企业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规模扩大—经济增长加速 6. 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国家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成立监察委员会( ) ①旨在整合国家监察资源,拓宽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 ② 有效惩治和防范腐败,使公权力更好地服务人民 ③ 推动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权威和效率 ④ 使监察委员会与人代会相互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有人概括当前美俄欧三方关系为:美俄长期对立,有限对抗;美欧吵架但不分家;俄欧实用主义合作有待观察。导致三方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B. 国家的综合国力 C. 世界多极化趋势 D. 国家间的利益差异 8.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墨子》云:“义,利也。“我国将外交实践与传统智慧相结合,强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合作与发展 B. 把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C.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发展利益 D. 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大国合理关切 9. 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 A.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意识是物质的如实反映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10. 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但‘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岂能以肉身之所见所闻而尽天下之事理乎’?所以‘天下之物至不可测’”。该观点( ) ①错误,否认了物质是世界本原 ② 正确,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③ 错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④ 错误,否定了世界具有可知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一个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喜欢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下功夫。同样的人数有时在座位上作些适当调整,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班集体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这是基于( ) ①整体统帅部分,部分不具有整体所具有的功能 ② 事物内部结构顺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 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借助纳米技术,药物可以克服人体的生物屏障,通过人为操控直接到达病灶区,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对其他组织的损害。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人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 人能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右边漫画《在阻止别人前进的同时,自己也停止了前进》表明(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B.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 个人进步能够促进社会前进和发展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4. 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的研究团队,在23年时间里,执着于一件事——“中国天眼”,他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射电望远镜技术基础上,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他们的成功在于( ) ①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 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进行“扬弃” ③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寻找新思路 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6. 55年前,浙江枫桥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现在,“枫桥经验”对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仍有重大意义。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 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20.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2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22.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34分) 二、 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23. 材料《汉书·食货志》记载:“籴(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意思是粮食价格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粮食价格便宜,损害生产者的利益。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丰收悖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 某一 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都丰收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的原因。(6分) 24. 材料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 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虚实经济相互影响。一方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加大实体经济动摇的可能性,其过度发展,会扰乱实体经济运行的秩序,动摇实体经济运行的信用基础;另一方面其适度发展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能力。虚拟经济靠虚拟资本进行运作,实体经济的问题也会反映到虚拟经济中,而虚拟经济发生的问题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体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严重 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多的情况;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企业创新意愿不强,原创性研发不足;中国虽然号称 “世界工厂” ,可是制造业规模上的辉煌难掩品质上的瑕疵;由于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传导路径不畅通,存在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现象。为了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多项措施,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调整完善分配政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采取股权激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激励措施;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实体经济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政策;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哲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10分) 政治答案 1-5. DAACA 6-10 BDADD 11-15 C BCD 16-20 BCACB 21-22DA 23.①籴甚贵,伤民。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化影响 不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生活成本上升,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甚贱,伤农。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粮食丰收,产量增加,粮食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 降,农民的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4.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们要运用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②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虚拟经济的价值,既要用实体经济筑牢虚拟经济的根基,又要发挥虚拟经济提升实体经济价值的能力。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们既要发展虚拟经济,又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过度发展,扰乱实体经济运行的秩序,动摇实体经济运行的信用基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