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深圳市华胜实验学校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月考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线上测试 高二年级 政治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充沛的思想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这说明( ) A.思想是世界本原和前进力量之源 B.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C.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 ) 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C.物质和意识是否能统一 D.实践和认识能否相一致 3.有人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与此观点属于同一种哲学派别的是( ) A.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D.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4.“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此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与物质相互分离 ③二者都有唯心主义倾向,都坚持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以主观精神为唯一的实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马克思是对的》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通俗理论对话栏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160多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依然不减。这是因为它( ) ①提供了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人没有獠牙,没有利爪,没有厚皮保护,鼻子不如狗,眼睛不如鹰,耳朵也很一般。但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活得越来越精彩。下列关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的天赋能力 ②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区别 ③劳动赋予了人战胜万物的力量 ④制造和使用工具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9年我们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 8.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向世界发出倡议: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年9月22日上午,武汉发出全国首张无人驾驶汽车试运营牌照。这意味着,我国装有驾驶脑的无人驾驶智能车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对“驾驶脑”认识正确的是( ) A.“驾驶脑”在驾驶技术方面已和驾驶员没什么区别 B.“驾驶脑”也会形成处理汽车前进途中问题的意识 C.“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它只能模仿驾驶员驾驶汽车 D.“驾驶脑”的思想相比于驾驶员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党和政府协调下,全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携手奋战,他们要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探测。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完成第10-13题: 10. 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探测。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1.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 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2.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传播时,全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客观的物质活动 B.纯粹主观的活动 C.自觉能动的活动 D.社会历史的活动 13.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传播时,全国各地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14. 2020年1月中国专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深化了对流感病毒复制周期的理解,为研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从唯物论来看,这证实(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国科学家对取自多个肝癌患者的 5000余个T细胞逐个进行了基因测序,从而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是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②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朗读者》这一经典台词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无条件的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18. 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肺炎疫情期间,大理市违法扣押征用途经大理的外省(市)防疫口罩。云南省纪委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决定对有关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从辩证法角度看,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 ) ①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 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各部分力量协调配合,整体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9年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指出:喜马拉雅山脉将中国同尼泊尔相隔,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中有曲折 ②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 ③任何事物发展的状态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④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经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基础,国家应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可以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下列选项中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③以退为进,以攻为守 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23.防控工作首先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配置人力物力。同时,要牢记“细节决定成败”,要在精准细致上下功夫,要细化具体方案和措施,消除漏洞盲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政策的依据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习近平在论述亚洲国家关系时曾指出,在亚洲各国交往史上,友好合作是主流,但也不乏一些遗留问题,邻国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只有以对话和合作凝聚共识、化解分歧,才是地区长治久安最有效的保障。这启示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时( ) ①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②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③既要坚持重点论,又要坚持均衡论 ④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注重重点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随着疫情期间教学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线教学高效便捷的优点显示出来,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偏远的山区的学生无法坚持停课不停学;在网络教学中出现难以适应网络教学方式的“网课学困生”;师生之间缺乏感情互动等成了在线教学的难点。上述材料的哲学启示有(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分析问题要坚持“两分法”和“两点论”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大量垃圾不仅占用耕地,还污染土壤、水源、大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但会带来二次污染,也有种种技术难题。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很大成功,上海市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也取得明显成效。 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变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12分) 27.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深入开展之年,更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中国人民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3分) 一、选择题 1.【答案】B 充沛的思想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这说明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B当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A夸大了思想的重要性;C不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D错误。 2.【答案】B 恩格斯的话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A不选;C没有交待清楚物质和意识是否能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不选;实践和认识能否相一致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D不选。 3.【答案】C 有人认为“自由”就是“由自”,就是“随心所欲”,即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不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选;“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入选;“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D不选。 4.【答案】A 根据材料观点,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与物质相互分离,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绝对精神为唯一的实在,④错误。 5. 【答案】C 马克思主义不提供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根本的方法论指导,①错误;160多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依然不减,这是因为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③符合题意;④说的是哲学的来源,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 6.【答案】C 【解析】人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但表述为“是人的天赋能力”是错误的,①错误。题目中,人虽然没有其他动物的獠牙、利爪,没有狗一样灵敏的鼻子,没有鹰一般锐利的眼睛,但是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制造和使用工具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④正确。“战胜万物”的表述不当,且该观点不是对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认识,排除③。故选C。 7.【答案】B 【解析】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等哲理,CD排除。 8.【答案】A 【解析】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倡议,体现了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说法错误。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的理念正确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说法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驾驶脑”仅仅是模拟人脑,能处理汽车前进途中问题,只能模仿驾驶员驾驶汽车,不属于意识,更不能超越人类。故ABD错误,C正确。 10. 【答案】B 【解析】题目中,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并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探测。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B选项入选。A、D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如实反映。 11.【答案】D 12. 【答案】B 【解析】B:纯粹主观的活动不是实践,B符合题意。AC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自觉能动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ACD均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ACD排除。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A 我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对肝癌患者T细胞的认识,①当选;通过实验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②;③不为材料所反映;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④错误。 16.【答案】B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正确;故选B。 17.【答案】A 【解析】 【详解】“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等等,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所以本题选A。 18.【答案】A 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9.【答案】C 20.【答案】A 【解析】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①②正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③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21.【答案】D 材料充分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可以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需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②④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离开量变就没有质变的发生,但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从发展的角度,质变更为重要,①项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并不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循环过程,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22. 【答案】B 【解析】①③:漫画中“当你以为自己越来越高时,其实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退为进,以攻为守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②不合题意。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体现了没有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不合题意 23.【答案】A 【解析】防控工作首先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4.【答案】D 【详解】习近平在论述亚洲国家关系时的讲话启示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注重重点论,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是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的方法论,不符合题意,排除;③错误,错在“坚持均衡论”。故本题答案选D。 25.【答案】A 【解析】习近平强调,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项符合题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项符合题意;①②项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这两项,①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二、材料题 26.【答案】①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②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 ③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取得的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 ④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分) 【解析】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哲学生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类主观题,考生需整合教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循事实逻辑作答,难度一般。 解答本题需要整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阅读材料分析可得,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7.【答案】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要对国有企业改革充满信心,要树立必胜信念;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埋头苦干。(3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改革。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3分)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3分) ④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4分) 【解析】 此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因此考生可以联系、发展、矛盾等方面去分析。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对国有企业改革充满信心,树立必胜信念,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继续埋头苦干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