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选修)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写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很多人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表述错误,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表述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是影响世界观; D表述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升华。 故选A。 【点睛】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其中,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为世界观所决定。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密切联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③没有哲学的发展就没有具体科学 ④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正确,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不合题意,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没有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密切联系; ③错误,“没有哲学的发展就没有具体科学”观点错误。 故选:C。 【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学、文化、宗教、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 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 ②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聪明 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哲学是对世界一般规律的探究,是对所有知识的概括与总结,而不是研究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故①项正确,③项错误;哲学包含了真正的哲学,也包含了错误的哲学思想。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有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只有真正的哲学才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聪明,故②项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④项正确。故选A。 4.2016年11月24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宣告病毒圈新增1 445种RNA病毒,这一发现对未来临床传染病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这表明( ) ①人能够为自然界“立法”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能够为自然界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②与材料无关,材料讲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而不是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符合题意,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宣告病毒圈新增1445种RNA病毒,说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符合题意,这一发现对未来临床传染病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说明认识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 ) A. 对人们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 D. 是否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二者何者为本原,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则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世界本原则属于唯心主义。 故选:C。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或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里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二者何者为本原,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6.每年的8月8日、9月9日、10月10日,都是新人们步入婚姻殿堂争相选择的“黄道吉日”。从本质上看,这种做法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材料没有涉及; B不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 C符合题意,选择“黄道吉日”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故选:C。 7.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 具体特性 B. 根本属性 C. 唯一特性 D. 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而不是具体特性; BD不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故选:C。 8.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例如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一切存在物,例如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而不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该项; 故选:A。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9.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这两种观点 ①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都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④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只强调运动、否认静止。野马飘鼓而不动的观点只强调静止否认运动。①不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不合题意,前一个夸大运动,后一个夸大静止。③符合题意,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④符合题意,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故选C。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如果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静止是诡辩论的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的观点。 10.农产品订单生产网络销售、国产飞机远销海外……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春节特别节目《厉害了我的国》以百姓自拍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表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厉害了,我的国。从哲学上看,这种表达是 ①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基于现实的理性思维 ④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百姓的这种表达是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正确。 ②:“历害了,我的国”这种表达是人们对身边变化的一种感慨,加入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正确。 ③:“历害了,我的国”更多的是人们对身边变化的一种直观反映,是感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并不能说是基于现实的理性思维,③错误。 ④:这种表达是意识的体现,意识并不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它对现实的改变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 11.《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C.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一年四季应当根据季节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庄稼,这样庄稼才多,老百姓以后才有充足的粮食。这说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B 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律,而不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排除;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排除;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忽视客观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2.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大活动和各地考察调研期间,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对这些观点和见解所包含的哲理阐释正确的是 ①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正确处理矛盾的主次方面 ③“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④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错误,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③错误,“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故选:A。 13.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串物质的力量 B.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派生的,在一定条件下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成物质的力量; B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是在强调物质的定义,而是在讲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排除; C不符合题意,题意不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正确,根据题意,“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故选:D。 【点评】审读题干信息,抓住本题的题眼“人闲百病生”、“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透过这些信息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14.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这表明: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能够突破规律限制改造客观世界 ④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墨子号”卫星在酒泉发射成功,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符合题意,“墨子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发射成功,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突破规律限制,应该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表述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故选:A。 15.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能动性 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D. 实践具有社会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故不选A。 B: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具有能动性,故不选B。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故C项错误。 D: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D项正确。 故选D。 16.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饭后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实践、学习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③符合题意,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的发现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④符合题意,对于饭后吃水果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的得出结论,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故选:B。 【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17.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出 ( ) A. 实践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 已有真理在实践中被不断推翻 D. 认识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具有无限性。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体现出认识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认识具有无限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8.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观察与研究,培育出害虫天敌,以工厂化繁育方式批量生产,以虫治虫,实现生物防治,维护森林健康。这一做法表明 A. 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B.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C. 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D.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是错误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B适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是错误的。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19.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中强调,中美两国要开创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一观点体现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强调,中美两国要开创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说明中美两国的发展作为部分必须要服从世界发展的整体,体现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故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部分要服从整体,而非部分对整体的作用,②错误。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B项。 20.“勇敢并不意味着没有畏惧,而是战胜了畏惧。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而是征服了畏惧”。这里的勇敢与畏惧是 ( )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复杂事物的主次矛盾关系 C.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 同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D符合题意,勇敢与畏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作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勇敢的人征服了畏惧,勇敢处于主要方面,畏惧成为次要方面;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点睛】本题涉及到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的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区分方法: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如果题目中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主题”、“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如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1.“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这是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在演讲中引用中国汉代诗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离不开部分 D.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B符合题意,“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意思是:甜甜的瓜,却源于苦的瓜蒂;美味的枣,却长在荆棘上。比喻成功是由辛苦换来的,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22.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服用维生素E补充剂对身体的健康有益,但服用过多不仅对身体无益,而且有害。这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 A.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未体现运动与静止、整体与部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符合题意,题目中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服用维生素E 补充剂对身体的健康有益,但服用过多不仅对身体无益,而且有害。这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要坚持适度原则。 故选:B。 【点睛】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3.漫画蕴含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C:漫画文字“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意思是说有目标,智慧才能存在并发生作用,没有目标,智慧就会丧失;目标过多,就会和没有目标一样。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C项正确。 ABD:漫画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故不选ABD。 故选C。 24.江苏是我国制造业大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为此,出台《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努力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这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A.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B.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属于认识论观点,故不选A。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 C:材料中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 D:“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属于认识论的观点,故不选D。 故选C。 25.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4个自贸试验区的19项改革试点经验。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没有矛盾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③矛盾普遍性之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4个自贸试验区的19项改革试点经验”,即在矛盾的特殊中总结普遍性,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表述错误,应该是没有矛盾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③表述错误,应该是矛盾特殊性之中包含着普遍性。 故选:B。 26.医生为病人看病的过程一般为:医学检查-确诊病因-对症施治。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医学检查,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确诊病因,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对症施治,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看病全程,体现了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医学检查强调了实践作用,但不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②符合题意,确诊病因,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③符合题意,矛盾具有特殊性,对症施治,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不合题意,看病全程,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故选:C。 27.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可在吸收和借鉴他人经验时学会选择,否则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否定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 ②符合题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这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③符合题意,“在吸收和借鉴他人经验时学会选择,否则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这体现的哲理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说法错误,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果,而不是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 故选:C。 28.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国家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存在要适应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要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④符合题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国家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并不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也会先于社会存在。 故选:B。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9.2016年8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当年,焦裕禄曾大声疾呼:“咱们不能光看领导的脸色,还是要看看群众的脸色吧!”今天,我们仍然应当把读懂群众表情作为自己的基本功。之所以要“把读懂群众表情作为自己的基本功”,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①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历史的主体,要相信、依靠群众 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④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符合题意,之所以要“把读懂群众表情作为自己基本功”,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要相信、依靠群众; ④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故选:A。 30.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若没有精确而坚定的方向,就容易走弯路、入歧途,而设计好发展目标,就能朝正确的方向聚集正能量,保持昂扬的斗志,奋勇向前。这表明 A.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B. 价值观对人生有导重要的向作用 C. 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D. 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B符合题意,“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若没有精确而坚定的方向,就容易走弯路、入歧途”这表明价值观对人生有导重要的向作用; C不符合题意,题意不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D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价值观和社会存在之间关系”无关,排除; 故选:B。 二、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4小题,共40分) 31.材料一:近10年,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跨越了三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制造技术;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列车;成功研制生产出新一代CRH380型动车组,并将以此为基础研制时速400公里的CIT400B检测车。 材料二:中国高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控制系统和核心部件方面,还明显弱于德国和日本。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高铁将推出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高速铁路设计制造平台,从而实现全面自主化;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服务功能、运用维护上的统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自主化、系列化等为目标,打造品牌。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高铁技术的发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中国高铁技术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在全面自主化、统一标准体系、打造品牌上不断超越自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高铁的长足发展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解答本题,需要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即考生可以从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等等方面来回答,回答时注意结合相关材料。 首先,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信息为高铁技术的发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其次,从材料中可以归纳出,中国高铁技术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在全面自主化、统一标准体系、打造品牌上不断超越自身,体现出了认识具有无限性。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材料 “快闪行动”源于美国,简称快闪,是指较多人相聚同一个地方做统一的舞蹈或者其他指定行动的短暂行为艺术,近年来在我国广为流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快闪方式再次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传遍全国的亮丽风景。2019年春节期间,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北京将《我和我的祖国》高亢激昂的传统版本变为温暖人心的纯交响乐版本;深圳进行整合编曲,《我的中国心》遇上了《我和我的祖国》;成都将川剧与rap融合其中,让《我和我的祖国》唱出成都人的幸福味儿…… 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再次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的价值观道理。 【答案】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新时代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有利于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为背景材料,从哲学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再次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的价值观道理。通过审题,考生应该首先明确本题要求答题的范围为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故考生可以从价值观的作用、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具体要求、人的价值的实现等相关知识来进行回答,答题时注意结合材料。 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相关信息。材料中主要说明了新时代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对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即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说明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其次,再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出发,得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考生可以归纳出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最后,要指出人生价值的标准,即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结合材料,即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有利于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点睛】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1、世界观支配人生观。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 3、人生观与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的。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和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分析人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历史不是未来,但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全世界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结合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历史和未来的关系。 【答案】(1)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保留,其实质是扬弃。对中华传统文化要肯定、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其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寻找文化发展新思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 (2)①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历史不是未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要在历史和未来的对立中把握同一,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辨证否定观,考查知识明确,主要包括辨证否定观的特点、实质、方法论等。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辨证否定观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环节;材料中“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材料中“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全世界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了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历史和未来的关系。本题考查的知识明确,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然后分别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进行分析,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历史不是未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再次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分析材料。 【点睛】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34.材料一:2016年6月25日,英国民众通过公投表决,决定脱离欧盟。2018年11月25日,欧盟特别 峰会通过了与英国政府达成的“脱欧”协议,英国与欧盟正式约定在2019年3月29日全面脱离欧盟。然而“脱欧”协议仍然有很多麻烦路要走,那就是该协议要需要欧盟其他成员国和英国议会的表决通过,才能具体生效。 材料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10月2日就脱离欧洲联盟作出新提议,欧盟方面表达谨慎乐观,说新方案有“一些疑难点”,“有大量工作要做”。英国“脱欧”事务大臣迈克尔·戈夫预期,新方案有望获得英国议会认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际组织的多种分类方法,请你完成下表 国际组织 按成员性质 按地理范围 按职能范围 欧盟 ① ② 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 ② ③ (2)英国政府签署的协议为什么需要通过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答案】(1)欧盟:①政府间国际组织②区域性国际组织③一般性国际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①政府间国际组织②区域性国际组织③专门性国际组织 (2)①英国是实行议会制的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存在分权与制衡。 ②英国政府总揽行政权力,从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③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英国民众通过公投表决,决定脱离欧盟为背景材料,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角度设题,主要考查国际组织和国体政体的相关知识。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组织的分类,回答本题,首先需要清楚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另外,需要对相关的国际组织有着充分的认识。 首先,欧洲联盟,是欧洲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即按成员性质划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欧盟的地理范围仅限于欧洲地区,故其为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职能范围来看,欧盟处理的欧洲经济社会的日常事务,即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其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由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从成员性质来看,为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照地理范围内看,亚太经合组织的地理范围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事务,即为区域性国际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仅仅处理经济合作相关事宜,故从职能范围来看,亚太经合组织属于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2)本题要求回答英国政府签署的协议需要通过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题目,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对英国的政体与国体有着充分的了解与认识。首先,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掌握行政权,而在政体上,英国属于议会制的国家,英国首相从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同时,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存在分权与制衡,所以英国政府签署的协议需要通过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点睛】对比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欧盟: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盟 性质 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 区域性、政府间、专门性 区域性、政府间、一般性 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 共享、法制“分权和制衡” 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作用 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 推动了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 主要机构 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及其下设的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各类委员会和秘书处 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世贸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原始缔约国之一,中国入世有利有弊,主要是改善了外部经济环境,扩大了出口,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 中国是APEC的重要成员,中国为APEC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坚持APEC以经济合作为主要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 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注意 欧盟主要机构的设置和运作体现了政府间性质和超国家性质的双重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