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零班、奥赛班) Word版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22日—23日 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 治 试 卷(零班、奥赛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25×2=50分) 1.知识不只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航母下水、天舟遨游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正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是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18年6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设立这一节日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 ②促进农事节庆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③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 ④创新和拓展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的传播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目前,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这表明( ) ①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②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 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 ④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要想剪除狂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A.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标志 B. 人的精神世界离不开物质载体 C. 应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D. 应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 5.“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电脑”比“计算机”运用更广泛,因为“计算机”是外来词而“电脑”不是。“计算机”与英语的“computer”具有意义和构词上的对应关系,而“电脑” 则是我们认识了“computer”后根据“人脑”仿构的本族词。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应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 ②文化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③文化发展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色。由此可见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节日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③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④传统节日源于时代,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主题为“融媒天下,音有不同”——安徽融媒体联盟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要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该运作模式 ①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共享 ②佐证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④标志着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伏羲是华夏文明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2018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6月22日在台北举行,这是两岸连续第五年异地同时向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致敬,当日大陆公祭大典在甘肃天水举行。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 ①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②表明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③奠定了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其中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增加至72篇(首)。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 ①旨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②有利于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③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举措④有助于中学生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棒棒”是山城重庆一群靠一根棒子为雇主挑货物谋生的人。一个转业军官,“卧底”棒棒行业一年,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拍出了全国第一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该片播出后好评如潮,激励了无数正在奋斗的人。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立足点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③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的文艺作品才有价值 ④基层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真正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②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 ③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 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3.方言是文化社会信息的集合体,隐藏着诸多密码,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去运用。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他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舞台剧《汉字时间》把汉字的故事和其蕴藏的智慧搬上舞台,再现了上古“仓颉造字”,通过“人言”为“信”、“止戈”为“武”,诠释了中华民族对和平与信义的人文追求,映射着中国人的生活图景和价值观。《汉字时间》可以使观众感受到 ①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②汉字智慧决定着中国人的追求 ③中华汉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 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 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7.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正式公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关于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永恒不变的主题 ②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③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具有的精神 ④新时代弋中国企业家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助推下,“娱乐至上” 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于众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必须 ①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弘扬时代主旋律,用严肃高雅统领文化发展 ④重视文化建设,吸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市场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20.“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栏目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文化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广大观众情感共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1.当下,很多中小学生通过各种传媒痴迷于娱乐节目中的歌星影星,向往他们在一些节目中的嬉笑打闹、美慕他们光鲜的外貌、高额的收入而不思进取。为此2018年,国务院将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 ①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③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④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2.近年来,W 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易中天、李培根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 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 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3.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生活,上海在全市启动手机版“市民修身日历”。市民可通过扫码关注“修身日历”,长期学习打卡,可累计活动积分;参加修身知识竞赛,挑战修身达人,可获得免费系统学习课程、终生教育的优质资源等修身大礼包。此举 ①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推动物质文明发展 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生动化、具体化,便于入脑人心 ③能激发和增强群众学习、践行先进文化的内生动力 ④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变成了公民自觉履行的义务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4.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然而,诗与远方的美好,不仅取决于个人修养,而且还是各种文明之力集中作用使然。实现诗与远方的美好,个人要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旅游贴近居民,达成共识 ③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认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保持道德水准,避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③提升文明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提高思想觉悟,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8年,北京地铁6号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进行装饰的20组列车闪亮登场。其中10组车的主题是“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另外10组车为“北京榜样” 主题。北京地铁公司还将与首都文明办陆续推出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专列,聚焦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文明过大年和志愿服务等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送到市民身边。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主题列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10分) 27.2018年8月3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主办、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协办的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很多历史渊源深厚的老厂活力不再, 有的甚至面临破产、重组。很多老厂房、厂址被废弃,被一些人视作“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于是,很多工业遗址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永远消失。殊不知,一铲子下去,铲断的不仅是一排排老厂房,更是一段段城市工业文明的根脉,是很多人情感的寄托、精神的维系。 城市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味的破旧立新,也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视工业遗产为绊脚石。那些对中国近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转移、扩散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工业遗 产,都体现了技术发展对历史进步、社会变革的重大影响。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价值,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相生相伴的发展过程中,工业遗产就像一道底色,赋予了城市迷之魅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对城市发展的意义。(10分) 28.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药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10分) 29.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夸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颗中国芯。但“自主发展”并不排斥“开放合作”。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遣车,产业安全也不等于就是构连完全自我供给、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它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持续迭代与升级。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的理解。(10分) 30. 2018年 H省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目前,该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5000个,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分析H省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的合理性。(10分) 1—5 BBDCC 6—10 CCACD 11—15 ACADD 16—20 ACACC 21—25 CCCDD 26.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借助主题列车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文化环境。(3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主题列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主题列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2分)④文化塑造人生。通过主题列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其精神境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2分) 27.①有利于寄托民众情感、维系家园精神,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市民发展和城市进步产生深远影响。(2分)②有利于丰富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积淀,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2分)③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城市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3分)④有利于研究城市文明演进,展现城市文化多样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推动城市进步。(3分) 28. ①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实践,是使传统中医药学焕发生机的根本途径。②面向世界,博采西医之长,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特长,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药学的封建糟粕,不断推陈出新。④要克服全盘否定传统中医药学的“唯西医论”,也要克服固守传统中医药学而不改变的两种错误倾向。(10分) 29.①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核心技术的突破要立足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相关合作,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打造中国芯增添活力和动力。②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和重要体现,弘扬工匠精神是提升民族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打造中国芯、助推制造业的精神动力。③ 打造中国芯必须立足社会实践,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10分) 30.①H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有利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3分)②H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4分)③H省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