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 1. 2014年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材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 )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了雾霾形成的原因,①说法正确;雾霾形成的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要注重解决大气污染排放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说法正确;③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2.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两人都把中国比喻成狮子,但拿破仑把中国看成是具有威慑力的狮子,而习近平把中国看成是和平的狮子。这就是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故①观点正确,②③与题意不符。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要正确看待中国的力量,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故④与题意相符。故选 B。 【点睛】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相互对立:“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3.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稳定的联系存在,①错误。 ②: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错误。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③符合题意。 ④: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不断地尝试失败,不断地尝试成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表述有误,注重量的积累,不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符合题意,“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之意 ④表述有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的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不能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离不开人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要( ) A.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B. 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立足已知的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D. 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逆向思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创新离不开人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A符合题意。 B: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并不是批判性思维的要求,B与题意不符。 C:立足已知的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这不符合批判性思维的要求,C与题意不符。 D: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逆向思维。这是逆向思维而不是批判性思维,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辩证法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①我们要创新,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6.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正确,题干材料强调了“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说明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不能体现“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正确,“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说明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④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故选:B。 【点睛】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矜缅行,终累大德,党风建设使党员干部不公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清洁起来。下列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寓意相同的是 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奢摩之始,危亡之渐 ④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矜缅行,终累大德”意思是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①不符合题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不符合题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符合题意,“奢摩之始,危亡之渐”意思是如果开始奢侈腐败,则会导致逐渐危亡。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④符合题意,“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意思是一个小脚趾的疾病,也可能使一个七尺高的人死掉。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故选:D。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8. 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 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 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题意认为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强调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故排除; B选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题意认为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强调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当选; C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意没有强调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故排除; D选项题意强调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强调要抓住时机,适时促成事物的质变,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 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矛盾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不是主观的,故排除①; ②正确并符合题意,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②当选; ③错误,矛盾源自人们的认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矛盾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故排除③; ④正确并符合题意,我们是通过实践来解决矛盾的,从而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故④当选。 故选C。 10.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该同学的发明思路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 A. 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 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 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均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是在讲该同学的发明思路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故A、B、D都不选; C符合题意,食用动物油在15℃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故选C。 11.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过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专家表示,推进城镇化不可能走单一发展模式。这是因为( )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特点不同 ③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题目强调推进城镇化不可能走单一发展模式,即强调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包括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等; ③不合题意,“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题目主旨无关; ④不合题意,“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 故选:A。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措施是推动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B.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三位一体”改革,而“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顺二者关系是此次改革的关键之处,启示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 13. 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 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 ”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C.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选项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转化,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D选项材料中对于“用于及时访问的热数据”,“经常使用的温数据”,“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中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D符合题意,当选; 故选D。 14.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体现了善和恶是对立的,不足以成名和不足以灭身,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③正确,②没有体现二者转化,④说法错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答案为C。 考点:矛盾的观点 点评: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和量变和质变关系。 15. 2013年9月28日,经国内著名水稻研究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101.2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造了全国水稻百亩连片高产纪录。这表明了( ) A.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 C.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D. 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意义,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55分) 16.如今,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它以其技术应用的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大大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在互联网条件下,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扩展。现在很多年轻人看电影、听音乐都是通过网络。但是,近年来,一些网站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 【答案】①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条件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 有益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和沟通渠道,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条件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 从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和沟通渠道,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条件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等方面,说明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17.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只是一些人失业。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解析】 【分析】 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考生首先要指出两个基本属性;其次要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即机器人和人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一面,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要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点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分析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答案】①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体现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关键,解决主要矛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内容,与相关唯物辩证法道理相对应,逐一说明所蕴含的原理。 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矛盾的普週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主要矛盾。 【详解】本题要求分析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从材料可以看出,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可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等方面,分析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点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