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人教A版必修2第04单元第09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讲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与安全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世界多极化。(×) 3.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军事领域。(×) 6.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近期,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美韩两军2017年10月16日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启动联合军事演习,演习旨在强化美韩同盟防御及应对朝方活动的能力。历史表明,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不是人类和平之策。人类共存之道和和平之策是( )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答案:A 2.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A.只要经济和科技实力提高了,综合国力就一定会提高 B.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C.国际竞争就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D.提高经济和科技实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 答案:B 3.新时期,我国加快实施了一大批高科技工程,这是因为( ) ①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②这些工程的实施能彻底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这些工程的实施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④这些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4.“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就是(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我国政府的基本主张 答案:B 5.近年来,中国依托自身经济调整增长的独特优势,以更具主动性、建设性和负责任的姿态,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处理世界和地区事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和平崛起( ) A.标志着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B.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表明任何国家都不再干涉中国内政 D.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实力 答案:B 6.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 )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敢于充当世界的领导者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一 当前的国际形势 1.时代的主题(重难点) 和平问题 发展问题 含义 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地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可能性 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威胁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决方法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我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2)意义:世界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应对: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旧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旧秩序,新秩序还没有建立。 (2)中国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考向一 时代主题 1.(2017·天津卷·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 )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②中国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③④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体现了和平与发展,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①错: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认可我国的外交政策。②错:此说法不符合事实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江苏卷·18)近年来,针对世界发展的难题,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阐述中国主张,传递中国信心,贡献中国智慧。2017年1月18日,他在联合国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清晰勾勒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 ) ①实现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 ②保障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顺应了各国维护和平、实现发展的共同心声 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觉承担国际责任的形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③④对:中国提出的这一方案顺应了各国维护和平、实现发展的共同心声,顺应了时代潮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觉承担国际责任的形象。①错:“均衡发展”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且“保障”说法绝对。 3.(2016·浙江卷·33)中国曾创建了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现在又积极推动叙利亚、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 ) ①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中国制定了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一系列国际问题的解决,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以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①②入选;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 考向二 多极化 4.(2015·重庆卷·9)1949年,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败逃台湾后,美国掀起一场激烈争论:谁输掉了中国?今天,美国部分人士认为,美国对华“建设性接触”的本意是打造一个“友好”的中国,事实上却培养了一个战略竞争对手,眼下这个对手正在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领导权。于是一场新的争论出现了:谁输掉了亚洲?由此可以推断( ) A.两场争论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 B.中美之间的矛盾将是亚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C.国家利益的不同使得中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D.“建设性接触”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进而对美国形成挑战 解析:选A 两场争论的实质是霸权主义思想的体现,A符合题意;中美之间的矛盾影响中美关系,与亚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国家之间既有不同利益,也有利益交汇点,认为冲突不可避免是错误的,排除C;中国的崛起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形成挑战,D错误;故答案选A。 ———[命题者说]————————————————————————————— 有关时代的主题的表现、实现途径等内容是考生最易混淆、理解不明的知识点。命题人常在此处设置干扰项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1.(2018·河池检测)习近平访美时强调,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树立建设伙伴关系新思路,开创共同发展新前景,营造共享安全新局面。这表明( ) ①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我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③国家利益存在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现了我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②符合题意;“开创共同发展新前景,营造共享安全新局面”表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强调世界多极化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故①③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无关。 2.(2018·河南名校联考)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会议指出,金砖国家崛起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需求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大国发展新路,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由此可见金砖国家( ) ①促成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②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③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力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国际新秩序正在建设过程中。③表述错误,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题目中,金砖国家崛起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同时也努力在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力军。故②④入选。选D项。 3.(2018·郑州模拟)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共同发起的,通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多领域、多层次沟通协商机制,共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推动多边经贸合作。成立16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因为该组织( ) ①强化了成员国之间的结盟关系 ②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③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 ④符合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排除①。国家间的合作可以正确对待分歧,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排除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合作,打击了恐怖主义,促进了经济发展,故②④正确。故选C项。 考点二 我国的外交政策 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难点) (1)决定因素 (2)基本内容 2.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性质决定对外政策的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内容。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行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对外政策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国家对外关系上的反映。 (3)国家利益的变化会导致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改变,从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同时,国际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 3.走和平发展道路 (1)原因 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绝不能依靠侵略来获得自己的发展,我们只能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这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 ③这是由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2)措施 ①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切实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自觉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⑤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多维度理解中国如何实现自身的和平与发展 (1)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角度:要履行主权国家义务、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 (2)从国际竞争实质角度:要增强综合国力。 (3)从国际形势角度: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及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4)从处理国际关系角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5)从外交政策角度: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向一 我国外交政策 1.(2015·全国卷Ⅰ·19)我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国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 ) 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 ②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③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立足于本国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③错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所以“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现实,故②排除;①④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准则,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2.(2014·全国卷Ⅱ·18)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 ①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错在“区域共同体”上,不符合实际,中国和非洲是逐步走向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③错在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夸大了中国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 3.(2013·全国卷Ⅱ·18)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建立自由贸易区均表明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表明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①④正确切题;②错误,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取代了竞争关系”表述不当;③错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不能高于各国自身的利益。 考向二 我国和平发展道路 4.(2017·全国卷Ⅰ·18)近些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共同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的上述行动表明( ) ①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 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 ③双边合作是中国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 ④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①对:中国的行动表明中国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②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睦邻友好合作,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③错:材料体现的是中国通过多边合作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④错:夸大了中国在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中的作用。 5.(2016·全国甲卷·18)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这些措施( ) ①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奉献与担当 ②坚持并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的权利 ④奠定了南南合作的经济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的这些措施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符合时代主题的要求,也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同时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种体现,故①② 符合题意;这些措施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不等于是维护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权利,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具有平等权,各国都有权利发展,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故③和题意不符;这些措施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不是奠定经济基础,故④说法错误。 ———[命题者说]————————————————————————————— 高考中经常结合具体政治情景,围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设置易错易混点,由于考生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逻辑关系不明,常造成答题失误。命题人正是利用考生的这一认知误区来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1.(2018·江南十校联考)2017年8月3日,外交部长王毅同土耳其外长查武什奥卢举行中土外长磋商。共同强调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提升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水平,实现中土两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材料表明( ) ①中土两国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两国合作的基础 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建立国际新秩序要保障各个民族共同发展的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中土两国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有共同的国家利益,故①正确。加强国际合作,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故③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基本准则,排除②。材料只涉及中土两国关系,排除④。 2.(2018·襄阳模拟)针对韩美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萨德”系统,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这一举动打破了东北亚现有的战略局势、战略平衡。这说明了( ) A.我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反对韩美这种赤裸裸地威胁朝鲜的行为 B.我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D.维护共同利益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解析:选C 材料中我国对部署“萨德”系统的主张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萨德”系统直接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也不利于保持东北亚现有的战略局势、战略平衡,排除;D项说法错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排除。故选C项。 3.(2018·安康模拟)习近平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明确告诉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是要动谁的奶酪,而是要努力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需要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这说明( )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是竞争与合作 ④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合作机制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引领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解析:选C 题干材料表明重视国家间合作,支持合作共赢,因而①④符合题意;②是对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的错误表述,排除;竞争与合作属于国际关系的形式,③排除。 世界发展中的“中国观” “中国观”关乎中国,更是为解决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中国方案,也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从地区热点到全球问题,从经济发展到气候变化……在朝核问题上,中方提出“双暂停”倡议和“双轨并行”思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产品,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从周边到地区,从地区到全球,包括全球治理新理念在内的“中国观”正从先进理念转化为有效行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方向和贡献力量。 [考题预测] 1.“中国观”强调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此,需要各国( ) ①把维护共同利益放在首位 ②求同存异,加强合作 ③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④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错误;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说法错误,排除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在世界发展中践行“中国观”有利于( ) ①实现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②增进互信互利,推动和平发展 ③维护国际利益,实现独立自主 ④加强结盟合作,协调国际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观”有利于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以实现合作共赢,①应选;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议题演讲,这有利于增进各国间的互信互利,推动和平发展,② 应选;我国维护的是我国利益及与他国间的共同利益,维护国际利益的说法是错误的,③不选;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加强结盟合作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选。 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考题预测] 3.2017年7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出席第七次中美民间战略对话时指出,中美可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要求中美两国( ) ①增进了解,增加互信 ②在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上实施外交行动 ③扩大共识,积极消除双方分歧 ④要摒弃“零和”思维,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国家利益而不是共同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②排除;③中“消除双方分歧”表述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