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4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4单元课件合集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情景导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并 不是危言耸听,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 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 1998年的2.521,扩大到目前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 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 上升到目前的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地域差距近3倍。 你知道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有哪些形式吗?有人说,不 同行业的收入差异是“按行业分配”的结果。那么,“按行业 分配”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客观必然性,理解按劳分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准确把握按劳分配的内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 积极意义。 3.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 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__________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生产决定分配,______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 1.基本内容:在__________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 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 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_ _ _ _ _ _ _ _ _ _, __________。 生产力 生产资料所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2)重要性(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__________的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 的性质和特点 积极性 创造性 社会生产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 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 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社会地位。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 私营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不适用于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是指对社会总产品作 了各项必要扣除(如国家税收、企业成本)之后的个人消费品部 分,不是分配全部社会财富。 3.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会取得等量报酬,因为劳 动者的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__________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________。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 条件下各种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___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__________的源泉充分涌流,以 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要素 制度 生产要素所有权 公民权利 社会财富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 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土地等。(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所得利息、收取 股息或分享红利等。(2)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 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收入。(4)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 理人才的收入。(5)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 金等。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生产决定分配 1.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 1.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点拨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 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所以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这既能调动公有制内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其他所 有制中的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 实现。 (2)这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这 就使按劳分配方式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公有制 经济之外,还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 样化,因而也就必然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 效运作,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件的。 (4)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起来,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 进作用,与过去的单一分配方式相比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 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一部分人通过合 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可达到共同富 裕。 探究点二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 2.判断: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动分配收入。 [答案] 不正确。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 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 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普 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点拨2] 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吗? 不一定。(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 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 益,这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一种可能。 (2)但不能说只要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 配。例如,过去我国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尽管也 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的差别,就不是按劳 分配;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所得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 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还可能存在按技 术、管理等分配的情况。 探究点三 准确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3.填写下列表格: 要素 表现 生 产 要 素 劳动要素 指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中,劳动者所获得 的工资收入 资本要素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________,债权人取得的 ________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技术要素 科技工作者提供________取得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____________在生产经营中的 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土地要素 凭借________取得的收入。例如房屋出租获得的租 金,土地出租获得的使用金等 信息要素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等的收入 [答案]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税后利润 利息 新技术 管理才能 土地 [点拨3] 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 报酬。从城镇看,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业人 员的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 补贴等。从农村看,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 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通过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 金分红、利息等,通过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 出售专利所得等,通过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 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 (3)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 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 法的非劳动收入。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既 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社会公平。 探究问题2 提示:(1)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生产力总体水平 还不高,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可能实 行按需分配。 (2)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阶 段,与之相比,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探究问题3 提示:(1)小吴的爸爸和姑姑的收入属于公有制范围内的分 配,主要是按劳分配收入。 (2)目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形式多样化。 典题导析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2014·天津卷)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 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 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程秀的收入构成包括租金收入、民营公司分红收 入和工资收入,其中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分红属于 按资本要素分配,因为是民营公司,所以其工资属于按劳动要 素分配。因此她的收入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无 关,故①正确,③错误;因为程秀属于以土地入股,故该公司 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故④错误;公司只有盈 利才有分红收入,故②正确。 [答案] A (2011·上海卷)一家IT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 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①运转资金 ②公司办公楼 ③电脑设备 ④程序设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要素是通过直接或间接 的形式,最终投入产品、劳务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和金融 资产。①②③均属于资本要素,④属于知识要素。故选A。 [答案] A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其原因是( ) ①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我国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同时存在着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④我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原则,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①③④均与题 干构成因果关系,均应当选。②不能说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必然性,故不是题干观点立论的依据,应排除。 2.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持有公司股票获得的股息收入 C.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工资收入 D.合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答案] C [解析]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一种分配方 式。 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 确立,知识、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按 贡献也参与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多种类型、多种形式,收入差 距逐步拉大。据此回答3~4题。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②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③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 大小参与分配 ④会使人民生活快速达到全面小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中的“冲击”说法错误,④中的“快速”说法 错误,故排除②④。 4.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 于( )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 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5.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 并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分红。科技人员这 些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 C.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D.按技术要素分配 [答案] D [解析] 本题突出强调了“科技入股,根据企业经济效益 分红”,说明科技参与收入分配。故本题应选D项。 二、非选择题 6.某校高一(九)班同学,围绕我国应该坚持哪种分配方式 问题,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其中争论最激烈的观点是:在我 国,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如果你是这个班的同学, 你会表达怎样的观点呢? [答案]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2)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 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 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 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所以,认为“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 配”是片面的。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第七课第二框 和 谐 效率 公平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华为的员工为什么会愿意主动去加班? 那是得益于华为的分钱模式!只有给员工涨工资发高薪, 员工才会愿意拼命去干,才会死心塌地跟随你。 当然,分钱并不是说我有钱我就给你,而是要让奋斗的人能得 到回报。你交给公司业绩和功劳,公司保障给你收入和激励, 这才是最公平的交易。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 酬激励不到位! 正如任正非所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根据上述情境和教材相关内容,你来说说: 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 ≠ 收入差距悬殊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 问题:你怎么看待漫画反映的问题? ● 如何才能实现公平收入分配? 3、怎么办——公平收入分配的实现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 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 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有何意义? 意义: ①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 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 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 康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根本途径) 3、怎么办——公平收入分配的实现 (1)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 (3)另一重要举措: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 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根本途径 初次分配:也称第一次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 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其中一部分以税收(国 企还要上缴利润)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一 部分以工资、奖金等形式分给企业劳动者;剩下部分 留给企业扩大再生产。 再分配:也称第二次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和社 会保障来实现,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收入分配进行调 节实现社会公平。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还有哪些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 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 1、效率的含义 效率= 资源的节约 社会财富的增加 投入 产出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提高效率 的意义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 率 公 平 物质前提 保证 矛盾性: 一致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 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 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让我们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关注、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构 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收 入 分 配 与 社 会 公 平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 关系 是什么 如何正确处理 公平 效率 1、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 素。下列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D 2、2018年2月5日,统计局长在《求是》发表文章称:城乡、 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7年全 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居民收入存在差距表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 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城乡、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 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应把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根据瑞士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可以计算 出,2008—2015年中国所有居民财富增长率为64%,而前 10%富裕人群的财富增长率达到了96%。中国贫富差距的核 心特征快速地由穷人太穷转变为富人太富,贫富差距呈现 出代际固化特征。下列属于在收入分配中落实公平原则的 举措有( ) ①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过高收入 ②发挥财政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③规范分配秩序,实现收入的平均分配 ④推行企业工资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4、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 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 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A 5、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 看来,孔子的话与我国现行分配原则相比 较,其缺陷在于( ) A、不注重实现共同富裕 B、不注重社会公平 C、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D、不注重效率 D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第8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三单元 第1框 国家财政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情景导入 2014年1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 财政收入12.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9万亿元,增长10.1%。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2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地 方财政收入(本级)6.90万亿元。在支出方面,去年全国公共财 政支出约13.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什么是国家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影 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用途是什 么? 学习目标 1.了解财政、财政收入及其形式、财政支出及其范围明 确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和财政的作用。 2.初步掌握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 力,能够为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合理化建议。 3.关心财政支出的方向,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增强 主人翁意识。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 __________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 家参与__________的两个方面。 2.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__________、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__________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 国民经济__________的作用。 国家 社会分配 社会公平 合理配置 平稳运行 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财政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实际是财政的资 源配置作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 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风险,一 般个体投资意愿不强。如果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那么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会严重不足,从而构成发展的瓶颈,影 响社会经济发展。 3.财政政策 (1)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 府可以采取__________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 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 时,政府可以采取__________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扩张性 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区别:财政政策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 如税收的变动、国债、政府补贴等,其制定部门是财政部;货 币政策是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 调整,纸币发行等,其制定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2.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均 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 1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 __________,就是财政收入。 (2)分类: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 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 __________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 重要的来源。 (3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资金 税收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__________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 财政支出。 (2)分类: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__________支 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 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 __________。 财政资金 经济建设 财政赤字 对财政收支情况的理解 (1)由于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 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盈余不是越多越好。盈余过多,说明财政资金未得 到有效运用,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赤字 过大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但不能认为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国家必须将赤 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财政的作用 1.图片中重大工程的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体 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答案] 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体现了财政具 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 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 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点拨1] 国家财政的作用 作用 表现 举例 是促进社会公 平、改善人民生 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 再分配,缩小收入差 距,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推动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保险、社会救 助、社会福利、基 本医疗、基本养 老、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 作用 表现 举例 具有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的作 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 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 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 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 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 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 合理配置 增加对西部的投 入;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加大农 业投入力度 作用 表现 举例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 平稳运行的作用 通过增加或缩小财 政收入或支出,可 以保持社会总供给 和总需求基本平 衡,避免出现大起 大落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探究点二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2.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应大 力增加财政收入。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①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 而应大力增加财政收入,但却不是越多越好。②在社会财富总 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 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 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③国家应当制定 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 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2] 比较我国财政政策的类型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 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类型 项目 扩张性财政政 策 紧缩性财政政 策 稳健的财政政 策 实施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 缓、一部分经 济资源未被利 用、经济运行 主要受需求不 足制约时 在经济过热、 经济的正常运 行受供给能力 制约、物价上 涨时 经济平稳运 行,没有出现 明显的通货膨 胀或通货紧缩 时 类型 项目 扩张性财政政 策 紧缩性财政政 策 稳健的财政政 策 措施 增发国债、增 加经济建设支 出、减少税收 缩减国债规 模、减少财政 支出、增加税 收 控制赤字,调 整结构,推进 改革,增收节 支 实施目 的 刺激总需求增 长,降低失业 率,拉动经济 增长 抑制总需求, 降低通货膨胀 率,给经济 “降温” 保持经济平 稳、健康、较 快增长 联系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社会 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1)由于地铁建设的投入巨大,而且成本回收周期 长,个人财力无法承受,所以地铁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出资修 建。 (2)需要由国家出资修建。 (3)例如大型水利工程、航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 探究问题2 提示:国家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大幅增加教育、医疗卫 生以及社会保障的支出,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 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 社会稳定和谐。 探究问题3 提示: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政策的运用,主要是通 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实现的。即通过财政支出的调整,平衡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探究问题4 提示:根据计算,2012年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 约为86%。这一比例说明了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探究问题5 提示:经济建设支出呈下降趋势,但仍稳居各类财政支出 之首;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行政管理支 出增长过快且比重较大;国防支出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 典题导析 财政的作用 (2013·新课标全国II)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 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 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赤字即国 家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国家扩大财政支出在市场形成社 会总需求,从而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故A项正确;B项 中的税负的减少不是财政赤字造成的结果,排除;C项与题目 无关,排除;财政支出形成的是社会需求增加,D项与题意不 符,排除。 [答案] A (2014·安徽卷)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 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 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 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 的投入力度。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 (1)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 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通过继续 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 投入力度等,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3)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 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运 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14·新课标Ⅰ卷)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 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 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因 此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答案] B 财政收入与支出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是财政 B.财政是通过决算实现的 C.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它由国家收入与支出两部分组 成 D.财政是一种社会关系,由预算和决算组成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财政含义、本质及环节的理解。 A没有把握财政的主体是国家,B对国家财政实现途径理解错 误,D说法有误,C正确说明了财政的本质。 2.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的一个重 要作用。下列直接表明这一作用的是( ) ①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③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 ④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的投入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③不属于调节资源配置。 3.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中( ) 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交给国家的部分 B.税收是财政收入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C.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方式从国外取得的 D.利润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形 式 [答案] B [解析] A中的“所有企业”、C中的“国外”说法错误,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 式,故D错误。 4.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 A.城市教育比农村更重要 B.要优化财政对教育的支出结构 C.要控制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赤字 D.要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 B [解析] 漫画反映了政府对城乡教育投资的不均衡问题, 启示我们要优化财政对教育的支出结构。 5.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 ①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②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④财政资金得到有效运用的经济现象 ⑤财政支出稍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容易出错的是 ④,在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并有较大差额的情况下也可以说“财 政资金得到有效运用”,而此时并非收支平衡;②较易排除。 二、非选择题 6.近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增长情 况 注: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支持了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的发展。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财政收入 (万亿元) 6.85 8.3 10.37 11.72 12.9 GDP (万亿元) 34.05 39.8 47.16 51.9 56.9 结合上述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2)“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有 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 (1)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 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 系。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 济实力。 (2)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在社会财 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 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 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 响。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 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增值税减税效果凸显 专家建议下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 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实际GDP增长 6.4%,二季度实际GDP增长6.2%,连续稳定在6%以上的中 高速合理区间。此外,外汇储备连续维持在3万亿美元以 上,稳定的外汇储备给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增加了底气。 “实质性减税降费可以作为重要的积极财政政策工具, 激发微观活力。现在已经从增值税、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着 手,还应该从所得税角度拿出实质性的动作,接下来,应进 一步下降企业所得税。”人大国发院教授尹恒表示。 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作用是什么?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税收改革? 1、税收的含义: 1、主体是 2、目的是 3、凭借的手段 4、依据是 5、实质是 6、与国家的关系是 7、与法的关系是 国家 实现国家职能 政治权力 法律 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 有税必有法 税 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 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一、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需要交税? 税收有什么特征? 政府凭什么收取税收? 据不交税会面临什么处罚? 国家凭借政治权 力强制征税。纳税人 必须依法纳税;税务 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强制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 入,既不需要返还给 纳税人,也不需要对 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 代价。 无偿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 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 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 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 改变。 固定性 l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l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l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 l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三者的关系: 要求 保障 决 定 决 定 1、根据征税对象分,我国税收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类别 流转税 所得税 资源税 财产税 行为税 征税对象 是以商品交换 中的交易额和 劳务收入额为 征税对象的税 种 是以各种所得 额为征税对象 的税种 是以开发和利 用特定的自然 资源为征税对 象的税种 是以纳税人拥 有或支配的财 产为征税对象 的税种 是以纳税人的 某些特定行为 为征税对象的 税种 主要税种 增值税、营业 税、消费税、 关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矿产税 契税 印花税、屠宰 税 个人 所得税 ⑴ ⑵ ⑶ ⑷ ⑸ ① ② 征税对象: 纳税人: 个人所得 作用: 税率制度: 特点: 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 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 所又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从税收的性质来讲,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 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的。 2、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 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讲,每个公民在 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 诚信纳税。 违 反税 法行 为 表 现 (含义) 手 段 偷 税 (逃税) 欠 税 骗 税 抗 税 有意欺骗、隐瞒以不缴或 少缴税款 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 簿等,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超过纳税期限拖欠 税款 拖 欠 用欺骗的方法获取税收优 惠(如出口退税) 虚列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 格、自然灾害 拒不缴税 威胁、围攻、殴打 (二)违反税法的行为 (三)增强公民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 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 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含义及其特征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我国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种类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违反税法的行为(4种) (3)增强公民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 1、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 施,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该法的 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即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实现排 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平稳转移,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 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费”改“税” ( ) ①降低排污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负担 ②能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 ③旨在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提高财政收入 ④利用税收强制性,增强环境执法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2、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引来广泛关注。 对此,正确的认识有( ) ①个税起征点提高 人民币的币值上升 出国旅游费用降低 ②个税起征点提高 收入分配更趋公平 社会更加和谐 ③个税起征点提高 企业效益减少 投资规模减小 ④个税起征点提高 收入差距缩小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广州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预约办税,为纳税人节约纳税成本。 据统计,2018年1至7月,广州151万户次纳税人通过微信预约方式 办理国税业务,同比增加48万户次,增长40%,办税等候时间持续 下降,降幅达到46%。这表明( )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 ②广州纳税人具有较强的自觉纳税意识 ③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④广州税务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4、车站、停车场、马路边… …停放在这些地方的汽车车门上 常被人插上烦人的“名片”,而“税务咨询、代开各类正式发票” 是这些“名片”推介的主要业务。“代开各类正式发票”的行为 ( ) ①属于严重的骗税行为 ②会导致国家税款流失 ③严重干扰正常税收征管秩序 ④触犯了刑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5、2018年1月1日,中国环保税正式施行。我国环保税的纳税人 是我国领域和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 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税,应税污染物为大气污染物、水污 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环境保护费改税后,征收部门由环保部门改 为税务部门。环保税将( ) ①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②促使企业迅速实现转型升级,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③使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企业获得更多业务机会 ④使企业纳税额度普遍提高,财政收入增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6、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 ①伪造、涂改帐本和票据 ②威胁、围攻税务人员 ③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 ④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骗取出口退税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9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1框 市场配置资源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情景导入 2014年的“3·15”晚会继续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经 济秩序为主要任务,曝光名单内容包括:过期食品原料、尼康 相机质量问题、手机恶意软件收费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假冒伪劣 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应 该怎样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呢? 学习目标 1.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 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了解市场规则的基本形式、规范市场秩 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2.具备全面认识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能力,把握市场 经济有效发挥作用的具体条件。 3.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竞争 意识,培养开拓精神。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市场调节 1.配置资源的手段 _____与_____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______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调节的优点 市场能够通过__________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 __________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 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 经营活动,从而推动__________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 __________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计划 市场 基础性 价格涨落 供求关系 科学技术 劳动生产率 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计划 市场 方 式 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 手段调节资源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进行 资源配置 优 点 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平稳 运行,在收入分配上兼 顾公平 能对市场供求变化作出灵 敏、灵活的反映;能及时准 确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能 够给市场主体以强大的压力 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 缺 点 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活 力和动力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带 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社 会分配不公平 二、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1.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 __________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 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 等、公平、__________,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 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竞争有序 诚实守信 3.社会信用制度 ________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 以_____为支撑、______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 秩序的治本之策。 诚实守信 道德 法律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固有的 弊端。 2.市场调节的不良后果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 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 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__________。 盲目性 滞后性 两极分化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规范市场秩序 1.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 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 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 员会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要 让非法添加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的目的是什 么? [答案] 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加 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维护市场交易的平 等、公平、诚实守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 [点拨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必要性: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 条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 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 退。 (2)重要性 ①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从企业角度分析:诚实信用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 和形象;有利于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企业的竞争 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③从公民个人角度分析:个人信用状况是人们的“第二身 份证”,诚信关系到公民办理信用卡、进行贷款消费等生活问 题。 (3)措施 ①国家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 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企业与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 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探究点二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1)漫画所示经济现象反映了市 场调节的什么弊端? (2)列举漫画中这个人的行为所产生 的危害。 [答案] (1)自发性。 (2)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坑蒙拐骗盛行 等。 [点拨2]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 弊端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区 别 原 因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 调节下,商品生产 者和经营者为了谋 求自身的眼前利益 或者不正当利益 生产经营者不可能 完全掌握市场各方 面的信息,也无法 控制经济变化的趋 势,其决策会带有 一定的盲目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 后调节,从价格形 成、价格信号传递 到商品生产的调整 有一定的时间差 后 果 出现不利于经济和 社会健康发展的现 象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 源浪费 导致经济波动和资 源浪费,特别是在 农林及大型项目建 设上影响更明显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区 别 表 现 如制造、销售假 冒伪劣商品,大 量排放废水、废 气,剽窃他人的 智力成果等 某种商品的生产有利 可图则一哄而上,反 之则一哄而退 一种事后调节 联系 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 定,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 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1)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决 定。 (2)计划和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调节经济运行 的主要手段,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二者互补。市场能解 决的就由市场解决,而市场不能解决或由市场解决成本太高 的,就应发挥计划手段的作用。 探究问题2 提示:(1)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经营者是运动员,市场 是裁判。如果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和活力,导致 竞争力削弱,效益不高,政府管得太多,导致效率低下,影响 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改革深入进行。 (2)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护,企业生产无序,假冒伪 劣产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污染社会风气,导致经济活动无法 正常进行。 (3)不遵守市场规则的现象很多,如“三鹿奶粉”事件等。 探究问题3 提示:(1)如果缺乏必要的信用制度,势必会造成市场秩序 混乱,给生产生活带来损失。 (2)要想避免这些风险,除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加以规范外, 更应当注重道德建设,特别是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探究问题4 提示:(1)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2)不能。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 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 典题导析 市场配置资源 (2012·江苏卷)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 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形成的无数行为更 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以看出( ) A.企业联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作用。电脑制作者不需规定 与指挥就进行生产制作,是以营利为目的,是适应市场需求的 体现,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C正确;A说法 太绝对;材料没涉及效率提高问题,B不合题意;D说法错 误,价值规律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答案] C (2014·新课标Ⅰ卷)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 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 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 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 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 益。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答案] (1)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增加市场供应,更好地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形成价 格优势,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3)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有利于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 境,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利的消费环境; (4)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 于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2012·全国新课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 些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为提 振经济、摆脱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 市场经济的调控。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 是 ( )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市场调节的弊端 [解析] 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从政府的角 度看是因为政府有这样的职能,而不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 者,③正确,④错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是因为市场调节具 有盲目性和滞后性,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而不是具有开放性 给经济带来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配置,①正确,②错误。 故选B。 [答案] B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 1~2题。 1.市场经济是( )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B.以市场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C.商品交换的场所 D.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市场经济的含义,根据课本中市场 经济的含义,我们不难选出B项。A项是商品经济的内涵,C项 指市场,D项不合题意。 2.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 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B.行政命令实现的 C.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D.法律的约束实现的 [答案] C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 手段。由题目我们可看出“现代经济”就是指市场经济,而市 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故选 C。 3.目前我国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 标准数千项,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田到 餐厅”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 ①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 ②优化外贸结构 ③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 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食品安全与优化外贸结构无直接联系,故②应排 除,利用排除法即可。 4.“黑网吧”的存在是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危害着青 少年的身心健康。“黑网吧”的存在说明( ) 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③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④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黑网吧”的存在不能说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5.某旅游景点一些饭店经营者只要看到游客一指,就快 速把高价的海鲜杀死,强迫客人购买用石头冒充的美人鲍,用 牡蛎冒充的鲍鱼。这种交易行为( ) ①破坏了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 ②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表明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④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③皆是对这种交易行为的正确认识,④项说 法过重,故应选A项。 二、非选择题 6.2014年2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2014年规范市场秩序 工作要点》称,商务领域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要以“推进国内贸 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为工作重点,加强市 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抓好5个方面、18项工作任务, 其中包括开展电视购物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商务信用建设等。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应该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答案]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 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 的方方面面作出规定。国家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 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既要学法、懂法、守法、又要树立诚信观 念,遵守市场道德。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情境导入 观察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呢? 情境导入 观察生活 30年来,我们既在深刻 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 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 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 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一组) 1、这些上榜的 中国企业具有 哪些共同特点? (从企业的性 质和涉足的行 业去分析) 2、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什么特 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二组)1、左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右图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三组)1、根据图片 列举2008年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 具体事例。 2、当灾难发生后我国分别采取 哪些措施积极应对?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活动一(分组讨论): 一组: 1、这些上榜的中国企业具有哪些共同特点?(从企业的性质和 涉足的行业去分析) 2、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二组: 1、左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右图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什么特征? 三组: 1、根据图片列举2008年我国面临内患外忧的具体事例。 2、当灾难发生后我国分别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一组) 1、这些上榜的 中国企业具有 哪些共同特点? (从企业的性 质和涉足的行 业去分析) 2、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什么特 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二组)1、左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右图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三组)1、根据图片列 举2008年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具 体事例。 2、当灾难发生后我国分别采取哪 些措施积极应对?体现了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一组) 1、这些上榜的 中国企业具有 哪些共同特点? (从企业的性 质和涉足的行 业去分析) 2、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什么特 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二组)1、左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右图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三组)1、根据图片列 举2008年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具 体事例。 2、当灾难发生后我国分别采取哪 些措施积极应对?体现了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一组) 1、这些上榜的 中国企业具有 哪些共同特点? (从企业的性 质和涉足的行 业去分析) 2、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什么特 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二组)1、左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右图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问题(三组)1、根据图片 列举2008年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 具体事例。 2、当灾难发生后我国分别采取 哪些措施积极应对?体现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活动一(分组讨论): 一组: 1、这些上榜的中国企业具有哪些共同特点?(从企业的 性质和涉足的行业去分析) 2、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二组: 1、左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上图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三组: 1、根据图片列举2008年我国面临内患外忧的具体事例。 2、当灾难发生后我国分别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体现 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基本标志 根本目标 内在要求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实现共同富裕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 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思考: 1、 “三鹿奶粉事件”的 出现说明了市场经济存在 什么问题? 2、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 悲剧不再重演? 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不只是弥补市场调节的 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 义性质决定的。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探究活动二(相互讨论): 材料一:三鹿婴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 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儿诊断治疗、问题奶粉封存回收、相关企业停产整顿、 事故责任查处、所有奶制品检验和相关行业整顿等问题做了重大部署。 材料二:2008年10月23日《食品安全法草案》第三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 议。余波未平三鹿婴奶粉事件让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草案,成为焦点中的焦 点。此次修改的重点是如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材料三:此事件的出现对奶牛造成了巨大冲击,为稳定奶牛养殖,促进奶业 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农业部将对倒奶严重地区的特别困难奶奶实施临时 救助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已紧急拨付了奶农临时救助资金3亿元。 探究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分别属于宏观 调控的什么手段?此手段的含义是什么?材料是如何体现的?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2、宏观调控的手段: 手段 含义 实例 行政 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 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 调节和管理的手段。 相关企业停业整 顿等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2、宏观调控的手段: 手段 含义 实例 法律 手段 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 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 议《食品安全法草 案》 2、宏观调控的手段: 手段 含义 内容 实例 关系 经济 手段 运用经济政策和计 划, 通过对经济利益的 调 整而影响和调节社 会 经济活动的措施。 临时救助 补贴政策 经济计划 (规划)和 经济政策 (常用财政 政策和货币 政策) 法律 手段 指国家通过制定 和运用经济法规 来调节经济活动 的手段。 经济立 法 经济司 法 审议《食 品 安全法草 案》 国家通过行政机 构,采取行政命 令、指示、规定 等行政措施来调 节和管理经济的 手段。 行政命令、 指示、规 定、审批 等 相关企业 停业整顿 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 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应该以经 济手段和 法律手段 为主,并 辅之必要 的行政手 段。 行政 手段 总之,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 行调节和控制。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智力抢答竞赛: 请抢答下列措施分别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竞赛规则: 1、以组为单位,组成三个代表队参赛。 2、每位同学都可以抢答,成绩记入本组总分。 每答对一题得100分,答错不扣分。 3、站起来最快说对答案者得分,坐在座位上答题 无效。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 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 2、国家旅游局规定: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旅游景点不得擅自涨价。 行政手段中的行政规定 3、国家提高收购农民粮食的保护价。 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价格政策 4、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保险法》进行了修 订,今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保险法》正式实施。 法律手段中的经济立法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5、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可从 事3G业务。 行政手段中的行政审批 6、国家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农民购买家电享受财政补贴。 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7、国家责令关闭安全不达标的小煤矿 行政手段中的行政命令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经济手段中的经济计划 9、国美集团原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纵股价而被 公安机关逮捕 法律手段中的经济司法 10、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 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家收支平衡。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 期目标是: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②城镇新增就业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③城 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涨幅4%左右;④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探究思考: 温总理的这段话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 要目标是什么? 情境分析 探究生活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济 的 基 本 特 征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加 强 宏 观 调 控 公有制为主体 实现共同富裕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含义和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手段 基本标志 根本目标 内在要求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情境回归 感悟生活 课后探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后请搜集你身边变化发展的典型实例,并结合今天所学的 知识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 第1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情景导入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家是我们心灵的血脉,是我们 生命的根。 看到家,我们感受到温馨和幸福;畅谈家乡的变化,大家 都充满着自豪和满足。家庭生活的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 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认识社会就请先走进我们的 家庭。 大家是否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更加美好、幸福 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目 前处于何种阶段?本阶段对幸福的描述是怎样的? 学习目标 1.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全面建成小康的新 要求,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是不平衡的。 2.能够辩证地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3.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 感。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____世纪末。 (2)特点: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的小康。 20 低水平 不全面 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的目标 (1)时间:________________。 (2)目标: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__________显著增强、国 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_____程度普 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 享有更加充分_____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 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 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 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本世纪头二十年 综合国力 富裕 民主 小康社会时间表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________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 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________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 现国内生产总值和_________________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持续健康 可持续性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 问题探究 1.判断正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 更高。( )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轻而易举。( )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 活。( ) (4)到2020年我国所有地区同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 ) [答案]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经济 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3)× 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是使绝对贫困现象基本 消除,而非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4)×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发展过程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小康社会的进程要快一些, 有的地区要慢一些。 2.问题思考 (1)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里 的“人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我国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 标相一致吗? [答案] (1)经济总量,人口增长。 (2)不一致。2020年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第二步 和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间的阶段目标。 [点拨]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区 别 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 很不平衡的小康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富 裕、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充 分民主权利、制度完善、社会更 加充满活力 生活 质量 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消费结 构开始向小康型、富裕型迈 进 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 活质量明显改善 联系 都是小康社会,都属于“三步走”战略部署的阶段和步骤,总 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 要实现的目标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1)该乡经济水平大大发展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 施大为改善,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经济上:建立了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 探究问题2 提示:(1)如果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80万亿元,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大约为4万元和1.2万元,年均应该增长 7.17%。 (2)近五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8.8%和9.9%,翻一番的目标是可 行的。 典题导析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 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 到全面小康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成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也是我 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一个阶段性目 标和步骤,②④应选。 [答案] D (2013·天津卷)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 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居民收 入倍增,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选项①②正 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选项③正确;大力发展生产力是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选项④错误。故答案选A。 [答案] A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对 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B.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C.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D.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答案] B [解析] 总体上达到小康,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 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项的说法只说明了贫困 到温饱,未说明由温饱到小康,所以是片面的。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至20世纪末,我们顺利走完了 第一步、第二步,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经济建设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从微观上看,现阶段人民的消 费( ) A.已从贫困型消费过渡到温饱型消费 B.已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 C.已从小康型消费过渡到比较富裕型消费 D.已从比较富裕型消费过渡到高度富裕型消费 [答案] B [解析] A项过低的认识了总体小康水平,C、D两项都过 高地认识总体小康水平。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 要求有( ) ①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 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更加完善而不是初步建 立,故③不符合要求,④不是经济方面的要求,故排除③④。 《求是》杂志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坚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宏伟目标的完成,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中国人 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 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据此回答4~5题。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符合( ) ①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②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③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④我国现阶段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且发展不 平衡,故④说法错误。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目标的关系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 和起点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 启下的阶段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经济目标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 [答案] B [解析] 解决温饱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和起点, 故A错误;“三步走”的第三步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故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6.下面是祖孙俩的一段对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 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只是刚刚迈 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 康。 (3)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 更加平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 迹。但实现全面小康水平还需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 第2框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方法技巧点拨十 10 情景导入 有一本书曾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样描写:“乡间小路 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造成了 一起恶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汽车修理商 等,虽然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依然 在增加。” 撞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没有实际意义?这个故 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学习目标 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了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2.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收集有关坚持或违背科 学发展观的典型事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培养创新意识,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 科学发展观。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__________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_________;核心立场是 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 ____________。 全部工作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经济发展不等于GDP增长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片面地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等 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长,忽视了社会全 面进步,忽视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密切的关 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________为主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_________发展战略。________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推进________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________。 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经济结构 主攻方向 4.推动__________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 全党工作________,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________。 5.全面促进________和环境保护,增强__________能 力。 城乡发展 重中之重 根本途径 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1.看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谈谈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 [答案] (1)漫画反映的是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能源消 耗的错误做法。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必须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GDP的增长有利于发 展,但是如果一味地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以人为本和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会 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不利于发展,最终也会损害GDP的增 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 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发展是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把发展等 同于GDP增长就忽视了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片面的。 [点拨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 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 提示: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1)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必然结果。 探究点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 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 调经济“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转变。 [点拨2] 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 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 整 立足点: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 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四化”: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道路;区域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 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 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 一体化 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道路;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新型关 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 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 护,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 三个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 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 [点拨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 创新体系。 (2)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 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等。 (3)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加 大科技投入。 (4)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 型转变。 (5)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该地区GDP增长了,但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既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 的改善,也不利于国家发展。 探究问题2 提示:(1)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有保障,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 (2)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探究问题3 提示:(1)有利于改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提高 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 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探究问题4 提示:材料表明我国实行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 济增长方式。在能源资源日益紧缺、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 能源资源进口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这是关系 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典题导析 科学发展观 (2014·安徽卷)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 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 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安徽省政府的工作发展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①说法正确;安徽省政府确立的产城一体的新 路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③说法正确;②“扩大城市规模” 说法错误;④“坚持速度优先”说法错误。该题选A。 [答案] A (2014·山东卷)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 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 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 )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 国家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 这会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并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D正确;A中“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粮 食补贴政策不会直接影响粮食价格,B排除;种粮补贴不属于 社会保障体系,C排除。 [答案] D (2013·北京卷)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 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注意题目的关健信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 结构,②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有利于产业结构升 级,③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2013·浙江文综)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 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 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GDP (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 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 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 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 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 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 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 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 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 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 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 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 要加强生产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 A.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B.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C.核心是以人为本 D.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 求。故选B。 2014年1月19日,新华网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进 入新世纪以来的第十一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 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 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据此回答2~4题。 2.中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 ) A.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 B.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D.让我国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 康。故选A。 3.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 此,必须( ) ①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 ②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③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④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①③④分别 从农村、农民、农业三个角度作了正确说明,故均应入选。国 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②说法错误,应排除。 4.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其原因在于( ) ①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③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错误,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 基础地位;③是“措施”;②④符合题意。 5.漫画《顾“钱”不顾后》启示我 们,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 ( ) A.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 展能力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D.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 B [解析] 漫画启示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考 虑能源利用状况。所以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因此应选B。A、C、D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 符,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 6.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 期,农业农村工作要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 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 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资料来 源:新华网2014-01-19)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答案]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的基础地 位。 (2)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 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建立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3)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 (4)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走中国特 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6)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方法技巧点拨十 体现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2014年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政 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控制物价 的过快上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又要加快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保持经济稳定增 长。 以上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解析] 1.背景信息: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 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因此要把稳定物价总 水平作为2014年重点抓的工作。这充分说明了稳定物价的重要 性,既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又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适 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反映了我国党和政府应对市场经济的能 力不断增强。 2.设问分析:以上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既 要结合材料分析,又要充分调动所学的相应知识来加以佐证。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可从市场经济的弊端、宏观调控、科 学发展观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3.理论依据:市场调节的弊端和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 的内涵及如何贯彻落实。 [答案] (1)当前物价的过快上涨,影响因素很多,反映了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2)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稳定物 价、保持经济的增长是宏观调控的目标,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既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基 本生活,又要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转变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也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保持 经济的稳定增长。 【名师支招】 体现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体现类主观题说明 一般而言,体现类设问有三种形式: (1)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原理的? (2)材料是如何坚持某某观点或原理的? (3)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做法。 2.体现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经济道理、政治道理、文化道 理、哲学道理。 (2)对教材的原理、观点进行分解。先根据材料确定运用某 一模块的知识,然后把这部分知识分解为若干小知识点。 (3)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筛选时要抓住关键字,关键词 和关键句。 (4)把原理和材料有机结合。 【学以致用】 山东省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抓住自主创新、节能降耗 和环境保护三个重点,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2014年前几个月,山东省工业利润、财政收入、居 民收入等大幅增长;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都有所减 少。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的? [答案]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首先 是经济发展。2014年前几个月,该省工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大幅 增长,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 质量、效益的统一。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体现了以 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经济发展 的同时,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实现了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四单元 第1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情景导入 iPhone是由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结合照相手机、个人数码 助理、媒体播放器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的掌上智能手机。 iPhone5的内部软件除芯片、Wi-Fi、蓝牙和GPS是美国本土 技术之外,处理器来自韩国三星,闪存来自日本的东芝和韩国 的海力士,封装基板来自韩国和台湾的SEMCO和Kinsus,显 示设备方面,除了触摸传感器是苹果公司内部的产品之外,其 余来自日本夏普和韩国LG。在各种组件集合方面,除了影像 感测器是由名为OmniVision的美国本土企业提供的之外,其他 的摄像头、电缆、充电器等供应商基本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 国台湾这三个地方。最后的组装由台湾的富士康完成。 如果仅靠苹果公司一己之力能完成iPhone5的生产吗?以 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习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载体及主要表现。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态 度。 3.能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应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__________、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_____全球化、____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载体:________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 力的载体。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 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________水平的提 高。 相互依赖 生产 贸易 跨国公司 国际分工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体现 ( 1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 __________的发展。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__________效率的提 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 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_____________国家为 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__________更加严重。 生产力 资源配置 发达资本主义 两极分化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 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 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 中国家的__________构成极大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是机遇,也是______。 (2)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 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 __________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经济安全 挑战 经济风险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判断正误 (1)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 (2)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劳动力全 球化。( ) (3)跨国公司经营的目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 ) [答案] (1)×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 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生 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 跨国公司组织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自己公司的 最大利益。 [点拨1]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经济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 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它 要求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强调国际合作与协 调,目前还处在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 (2)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贸易与 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在区域范围内设立机构,形成共同 的内在管理机制,制定共同的制度规范,为市场提供有效的制 度保证和持续一体化的动力。 探究点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辨析: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进驻中 国。有人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当代世界市场迅速发展所 呈现出的新特点之一。对跨国公司的进入,我们要有正确的态 度,既要看到压力和竞争,更要看到机遇和发展。关键在于我 们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和压力,怎样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发 展壮大我国的民族工业。 3.探究: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一定会 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 (1)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2)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 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 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 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 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 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中,由 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获利较多,而发展中国家所 得甚少。 [点拨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1)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 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 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 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 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2)弊:部分产品进口增加,对国内产品形成较大压力;随 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外对我国设置的贸易壁垒有增无 减,贸易保护纠纷此起彼伏,增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同 时少数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向我国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 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这些都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非 常不利的影响。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1)外国品牌的商品:三星手机、可口可乐、西门子 冰箱、雀巢咖啡等。中国商品:海尔冰箱、联想电脑、美的电 器、七匹狼服饰等。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谈。 探究问题2 提示:(1)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应主要生产肉类,然 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这样,可以通过国际分工与交换,各自 都发挥了比较优势,实现了最佳经济效益。 (2)我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家电和 蔬菜等拥有比较优势,但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除了个 别领域外,一般不具有比较优势。 探究问题3 提示:(1)如微软、本田、中国的海尔集团。 (2)跨国经营可以拓展国外市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国际 竞争力。风险与挑战包括:激烈的国际竞争,汇率的波动,国 际经济形势,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动等。 探究问题4 提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引进先进 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比较优势, 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探究问题5 提示:不一定,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加大了国际 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 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 家和跨国公司获利较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将被排 除在经济全球化利益之外。 探究问题6 提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有可能“一荣 俱荣、一损俱损”,这对各国经济安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 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世界各国,这要求各国采取有效措施维 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国际协作。 典题导析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014·安徽卷)读下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 下,甲乙两国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 此可以判断( )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对比甲乙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可知,甲国在生产粮 食与肉类上与乙国相比,生产粮食与乙国效率接近,占有优 势,而生产肉类远远不及乙国,故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 势大,①正确,③错误;乙国生产肉类是甲国的两倍,而生产 粮食与甲国差不多,故乙国在生产肉类上占优势,④正确,② 错误。该题选B。 [答案] B (2013·江苏卷)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完整的工 业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球流通路线(①→②→③)如图所示。 该图 所揭示的经济现象(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表明发达国家非法转移环境成本 B.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 C.是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引起的 D.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解析] 从图可知,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一些半成 品进行加工,加工后再将工业制成品销往发达国家,以此来获 取少量的收入,同时发达国家也将废旧产品、消费垃圾销往发 展中国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 势,主导世界市场的发展,C正确。A、B无法从题中体现,D 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 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 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解析] 希腊债务危机对全球股市或汇市的影响说明经济 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经济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C应选。 [答案] C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 资”。中国的投资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万一中国投 资减缓,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当今世界( )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中国的投资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非常 重要”可以看出应选B,其他与题意无关。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各国只 有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长期游离之 外的国家只能持续处于边缘化的贫困中。据此回答2~3题。 2.各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广阔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商品生产本来就具有全球竞争的特征 C.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D.市场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答案] A [解析] B、C项错误,D项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是题 干的原因。 3.长期游离之外的国家只能持续处于边缘化的贫困中, 这主要表明( ) A.各国只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才能获得较快发展 B.各国离开国际社会就会无法生存 C.坚持独立自主就会陷入闭关自守 D.坚持自力更生不可能使自己发展壮大 [答案] A [解析] B、C、D三项说法太绝对化,故不选。 4.当今世界,随着各国经济向全球扩展,世界范围内的 生产、贸易和金融等活动和联系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全球经 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全球化 趋势形象地比喻成“地球村”现象。对经济全球化,下列认识 正确的是( ) A.全球化体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平等 的 B.全球化是大趋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适应 C.全球化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利,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利 D.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致的 [答案] B [解析] 全球化包含着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竞争,故A项应排除;C项判断属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表 现;D项错,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促进,但双方之间还是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5.读漫画“不平等的赌局”。如果这一漫画反映的是经 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如发达国家大 B.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不如发达国家丰富 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D.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答案] D [解析] A、C不是根本原因,B说法片面,因为许多发展 中国家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2012·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 远影响。 材料一 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 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 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 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 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 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 材料二 根据 2 0 0 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 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 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其中,投票权居前10 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 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 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 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 (1)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相对 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影响: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 作与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安全构成威胁。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四单元 第2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学习目标2 导学线索3 主干知识梳理4 问题探究5 探究提示6 典题导析7 课堂巩固训练8 课后强化作业9 情景导入1 方法技巧点拨十一 10 情景导入 近年来,我国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连续遭遇反倾销调查, 特别是号称“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调查作出初裁 后,中国陶企面临生死考验。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遭受的不公正 待遇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哪些原则?我国应如何应对不断出 现的贸易摩擦?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了解我国的对外开 放格局,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为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 3.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坚定自主创新信念。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 织。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 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 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 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原则,包 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 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非歧视 对外开放 从“入世”到“入市”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是中国 并没有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入世”协议明确“入 世”之日起15年内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实行“非完全市 场经济”待遇,即反倾销发起国不以中国的正常价值作为标准 衡量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属于倾销,而是引用与中国经济发展水 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的正 常价值,进而确定倾销幅度,使我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及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__________、 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 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宽领域 多层次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 动的开放战略,完善________、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___________体系。 ( 2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 _________、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 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________、________、质量、服务为 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 易。提高__________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 ________有机结合。 互利共赢 开放型经济 优化结构 技术 品牌 利用外资 引智 (3)必须促进“________”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实施 “________”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走出 去”,是指通过到境外__________、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 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 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 的____________。 引进来 走出去 投资办厂 根本基点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世界贸易组织(WTO) 1.填空: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案] 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 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 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点拨1] 我国怎样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 (1)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 (2)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3)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4)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5)创立与世界接轨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突破“技术壁垒” 和“绿色壁垒”。 (6)要重视信息化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 沟”。 探究点二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答案]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 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二者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有 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 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之所以要“走出去”,是我国参与经济全 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使我国在世贸组 织中的权利、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更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 争力的需要。 [点拨2]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 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 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 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 含义:通过优化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 设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 举措: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 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 人才 “走出去” 必要性: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 阶段的重大举措 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 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举措: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 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 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引进来” “走出去” 的统一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 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只“进”不 “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 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点拨3] 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2)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 用外资水平,同时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 才。 (3)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 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4)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结构。要坚持以质 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拓展我国 对外活动的空间。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6)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1 提示:(1)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积极发言。 (2)结合实际,正确看待中国入世的利弊,明确利大于弊。 探究问题2 提示:(1)“中国制造”有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等优势。 (2)当前我国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国际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等挑战。我国企业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形成 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 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产 品附加值。 典题导析 世界贸易组织 2014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3周年。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 ) ①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 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③将有助于我国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国民经 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④对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起决 定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 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起到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但不是决 定性的作用,故④错误,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答案] A (2013·广东卷)2012年10月,某跨国公司关闭其苏州 工厂,将生产线向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 移,导致该厂与我国300多家代加工企业的合同被解除。这给 我们的启示是( ) A.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解析 ]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劳动力成本更 低”、“加工企业”,说明单纯靠加工这种初级阶段的粗放式 发展,企业难以为继,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所以选C。A中经 济全球化有利有弊,说“构成极大威胁”不合实际,材料也没 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是发达国家,B不合题意;对外开放要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材料也没体现,D错 误。 [答案] C (2013·天津卷)下图是2004~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指 标。图中数据显示( ) A.产品进口优化了国内的产业结构 B.产品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C.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我国“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的意思。图表表明 2004~2012年间,我国的进出口数额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导致 我国国内市场上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竞争加剧,表明我国国内 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C项正确;A、B、D说法正确但 材料未体现,不选。故答案选C。 [答案] C (2014·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中俄贸易的特点。 (2)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促进 中俄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与美、日、欧盟相比,中俄贸易总量偏(较) 小,比重偏(较)低;但(贸易)总量在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最) 快。 (2)①可以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生 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体系。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下 面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非歧视原则强调各成员国实行无条件的多边最惠国待 遇和国民待遇 C.非歧视原则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D.非歧视原则适用于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答案] B [解析] 非歧视原则只适用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交往中,在实际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严重的歧视 现象,故C、D两项错误,A项是不正确的理解,B项正确反映 了该原则的内容。 2.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并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格局 ②我国的开放只是对发达国家的开放 ③我国的开放只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开放 ④开放格局的形成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我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对所有国家开放, 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坚持开放,故②③不 选。 3.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 “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 誉全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 ①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 ②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④能节约社会劳动,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的观点错在“根本”上,走出去能够从一定程 度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但不是根本性措施;④观点错 误,走出去能够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企 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加强管理;②③观点反 映题意。 4.“要独立自主就不能对外开放”和“要对外开放就不 能独立自主”这两个观点的共同错误是( ) A.主张关起门来搞建设 B.把发展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援上 C.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不能分割 D.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 [答案] D [解析] 两者共同的错误是割裂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 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故选D项。A项为闭关自守,B项为盲目 依赖外国的观点,题干否认C项观点。 5.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而我 国沿海地区为节约成本从澳大利亚、越南、南非和俄罗斯等国 进口质量稳定的动力煤。这说明,发展对外贸易( ) ①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②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标志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④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沿海进口动力煤的影响,②④正确,① 与题目无关,③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2)如何把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答案] (1)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 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 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 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 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方法技巧点拨十一 探究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围绕国际金融危机(俗称金融海啸、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 响,某校高中生组成学生小组,开展政治学科自主探究活动。 探究:航行中的上述船只,可能会有的结果,用经济生活 知识佐证。 [解析] 1.背景信息: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企 业应如何应对,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 问题,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自主创 新,中国的企业才会有出路。 2.设问分析:航行在金融海啸中的两种不同的船会有两 种不同的结果,这是由于它们应对金融危机能力不同所致,结 合所学中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知识进行回答。 3.理论依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 水平,“走出去”战略。 [答案] (1)传统加工企业可能被海啸淹没,被兼并或破 产,因为这类企业往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前景不够广 阔,抗风险能力较低。 (2)自主创新企业可能会乘风破浪、逆势而上,因为这类企 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 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强。 【名师支招】 探究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探究类主观题说明 探究类主观题以其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合 作探究的理念,而成为高考重要的题型之一。 探究型试题突破封闭性的命题思维方式,试题只提供若干 材料或理论信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全部由学 生独立完成,进一步拉近了教材与实践的距离,倡导结合现实 生活理解理论知识的理念。 2.探究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 (1)首先要明确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有两个方面的指向,一 是命题所指向的考点,二是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 (2)探究题一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此回答时要注意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自身实际。 (3)探究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在作答时要注意全面具体。 (4)探究题一般具有建议性,但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作 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根据探究的内容组织答案。 【学以致用】 某地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对外经济呈现以下 特点:公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企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商品出 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科技产品出口仅占30%,而且缺少自 主核心技术;企业在国际上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境外 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大洋洲。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某地政府及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建议。 [答案] 该地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还存在许多不足,应 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1)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努 力实现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优化出口结构,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3)加强企业自律,坚持以质取胜,培育该地区的名牌产 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 业合法权益。 (4)拓展投资区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和竞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