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政治(必修)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政治(必修)试题WORD版带解析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2017级9月份政治(必修)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丽命题时间:2018.9.21‎ 第Ⅰ卷(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正确的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②③正确,入选;④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非哲学。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什么是哲学 ‎(1)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②一个人学与不学都有世界观,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联系:‎ ‎①研究对象:整个世界 ‎②总的看法、根本观点不是具体观点和看法 ‎③世界观与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源问题 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正确,B错误;A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排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错误;故本题应选D。‎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关键是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B正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A不符合题意;选项C与题意不符,排除;选项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本题答案为B。‎ ‎4.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古代欧洲认为水是本原,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B不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C不合题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不合题意,认为水是本原是唯物主义观点。故选A。‎ ‎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 本小题目考察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我思故我在”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未有此事,先有此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选项ACD。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的基本派别 ‎6.以下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心外无物 ‎③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④心之官则思 ‎⑤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①④⑤属于唯物主义,入选;②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②③⑥。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世界的意识性 B.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 自然界的物质性 D. 世界的物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D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8.“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句歌词体现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 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材料中时间在不断的流逝,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A错误。其余两项不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考点:物质的运动有规律,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9.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题干说的是全在“挂”字之上,即体现了事物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体现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10.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这表明 A.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B. 人们可以把握和改造规律 C. 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D. 规律有时不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这表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C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不选;B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D错误,只要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具备,规律就起作用。故本题答案为C。‎ ‎11.2014年7月10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白皮书上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这一原则说明 ‎①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决定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体现了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故选择D。‎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熟悉课本知识既可作答。‎ ‎1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A.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意识是思维在人脑中的反映 C.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D.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A观点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物质决定的,B观点错误,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题干说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故选择C。D观点错误,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 考点:意识的本质 点评:牢牢掌握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3.2014‎ 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以色彩鲜艳的线条和色块将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反映意识活动 ‎ A. 是对事物虚幻的反映 B. 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C. 具有主动创造性 D. 具有目的性 ‎【答案】C ‎【解析】‎ 南京青奥会会徽以色彩鲜艳的线条和色块将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反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正确;不是对事物虚幻的反映,A错误;B不选,属于能动地认识而非改造世界;D不选,与具有目的性无关。‎ 考点:把握思维的奥妙 ‎14.“打老虎”、“埃博拉”、“主席套餐”、“境外追逃”、“反占中”等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4,从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A. 客观符合主观 B. 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意识可以直接创造新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打老虎”、“埃博拉”、“主席套餐”、“境外追逃”、“反占中”等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4,从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正确且适合题意;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A错误;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本质区别,B说法错误;意识不能直接创造新的物质,必须通过实践,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15.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 精神的力量就是物质的力量 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本题的关键是“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材料中的病人之所以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主要是受到绿叶鼓舞而萌生了坚持的意志,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着调节和控制作用,B项与题意相符;A错误,意识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错误;D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 ‎16.下列俗语,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是 ‎①三思而后行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④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④适合题意;三思而后行”属于发挥意识的能动性,①不适合题意;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属于发展的观点,③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1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条件性 B. 客观性 C. 具体性 D. 主观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直接选B.‎ 考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点评:注意夯实基础知识,题目很简单。‎ ‎18.“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 A. 真理与谬误没有区别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 真理性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A是错误的;“吃就吃新鲜的!”,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适合题意;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C是错误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考点: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9.美国科学家于2014年3‎ 月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是如何开始的”。材料表明 A. 人们可以探求到终极真理 B.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C. 认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美国科学家于2014年3月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是如何开始的’”,等表明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A项中“追求终极真理”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20.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具有 A. 阶级性 B. 直接现实性 C. 历史性 D. 不可知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河流的认识不同,对人与河流的关系认识不同,实践表现也不同,说明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会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故C正确;AD错误,实践不具有阶级性和不可知性;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出“水火可以相容”:在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在水中放入十几颗氯酸钾晶体,再放入几小粒黄磷,接着滴入几滴浓硫酸,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这说明 ‎①联系并不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出“水火可以相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联系具有多样性,故②③符合题意。‎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一个事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观点来分析。‎ ‎22.2014年11月,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峰会讨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等议题。这表明 A. 事物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B.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峰会讨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等议题,这表明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互联互通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表明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故B符合题意;A错误,有自在事物的联系,也有人为事物的联系;C错误,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错误,联系具有条件性,只要条件具备,两个事物之间才存在联系。故本题答案为B。‎ ‎23.“2016年,运气最好的星座是双鱼座。”这一观点违背了联系的 A. 客观性 B. 多样性 C. 普遍性 D. 主观性 ‎【答案】A ‎【解析】‎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016年下半年,运气最好的星座是双子座。”这一观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A适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联系不具有主观性,排除D。‎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4.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计划明确了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这体现了 A. 人们可以随意地主观创造事物的联系 B. 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C. 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这表明了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D符合题意;A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随意地主观创造事物的联系;B错误,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但人们能具体把握联系;C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本题答案为D。‎ ‎25.今年夏天,16号台风“凤凰”的外围云系延伸至我省南部上空,无锡、苏州等地出现了壮美的火烧云。这是 A. 自在事物的联系 B. 人为事物的联系 C. 主观臆造的联系 D. 不真实的联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16号台风“凤凰”的外围云系延伸至我省南部上空,无锡、苏州等地出现了壮美的火烧云,这是没有人的参与的纯自然的联系,即自在事物的联系,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错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错误,联系是具体的,并不是不真实的。故本题答案为A。‎ ‎26.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 整体离不开部分 B. 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 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强调的是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依赖整体,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评:‎ 明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生活试题经常借用一些古诗词来命题,学生要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才能对题目做出正确的分析。‎ ‎27.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A.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 江河竞注而不流 C.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D.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案】A ‎【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A符合题意。B夸大了静止而否认了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诡辩论。‎ 考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点评:考生要正确理解选项中的俗语的哲学寓意。‎ ‎28.2014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A正确且适合题意;B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C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D属于唯物辩证法,二者都与题干的知识范围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9.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体现了 A.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 意识能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体现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B符合题意;A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与人的意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单独存在,但意识离不开物质;C错误,思维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向前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0.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简单的行动,若能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若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365天以上,你想改变这个习惯都困难。下列名句蕴含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A.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项简单的行动,若能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表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故B符合题意。A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创造性,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 解答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国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错误选项,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错误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3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答案】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联系:‎ ‎①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是对其概括和总结, 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3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3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时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35.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本题判断为正确。‎ ‎3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错误 ‎【解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37.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本题判断为正确。‎ ‎38.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因此,本题判断为错误。‎ ‎39.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认识。‎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但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因此,本题判断为错误。‎ ‎40.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联系,因此,本题判断为错误。‎ 三、简答题:(本部分共3题,第41题5分,第42题6分,第42题6分,共17分)‎ ‎41.某个村庄下了一场大雨,洪水开始淹没村落。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大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此时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救他。神父说:“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一会儿洪水淹过他的胸口了,又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会来救我的。”在洪水吞没教堂,他最后攀上屋顶的十字架时,尽管又有直升机飞来,可神父还是不愿上来,而坚信上帝会救他。神父最后淹死在洪水中。‎ 材料中神父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是什么?这一哲学派别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答案】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试题比较基础,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的识记和理解。神父说:“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这表明了神父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后依据教材回答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①判断技巧: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 典型观点:心外无物、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2)客观唯心主义 ‎①判断技巧:认为人之外有神、上帝 典型观点:老子主张“道”,宋明理学的“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理主动静 若在理上看,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 ‎4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举行。上海自贸区是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未来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多项重大改革,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实践有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和把握自贸区发展的规律,必将使得我们对自贸区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提升,我们有望首先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试点,再向全国推广,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探路。‎ 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这些问题的把握有利于深化对自贸区规律的把握,使得我们对自贸区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升。‎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自贸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与提升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认识论。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明确认识论的知识体系,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作答。材料“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实践有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和把握自贸区发展的规律,必将使得我们对自贸区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提升”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针对材料必将使得我们对自贸区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提升,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解法 一、考法揭秘 政治高考中“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 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哪些”两字出现。“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答题建模 ‎“体现”类设问的解答,具体解题思路关键有三点: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1.一是明确知识(定点)。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能力。“××(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能力;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简要罗列。‎ ‎2.二是研究材料(联系)。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3.三是比较分析(梳理作答)。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分别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4.应注意“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要紧扣材料,同时要联系实际。由于我们对所要求回答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在答题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由于没有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形成“两张皮”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43.材料一:国务院2008年颁布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一定的阻力,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以加快推动这一制度的落实。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有望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材料二: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撤销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28个部门组成,各部门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其主要职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国旅游工作,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提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席会议由28‎ 个部门组成,各部门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撤销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建立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全国旅游工作。‎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解答本题注意题目限定是联系观。针对材料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撤销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考生可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联席会议由28个部门组成,各部门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考生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国旅游工作,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提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考生可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 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三、探究题:本题17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44.2014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某校高二某班开展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南京”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绿色选择]‎ 美丽南京,生态文明是必然选择。面对浓重的雾霾、恶劣的空气质量,南京需要反思当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城市生活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让南京的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1)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生态文明是打造“美丽南京”的必然选择。‎ ‎ [绿色行动]‎ 美丽南京,最美是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南京,青年当先行。为响应号召,某校学生决定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形成下列两种方案:‎ 方案A:在学校和所在社区出一期环保宣传黑板报。‎ 方案B:绿色出行,首选自行车。‎ ‎(2)请分别说明上述两种方案的哲学依据。‎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打造“美丽南京”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美丽南京”,能让南京的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打造“美丽南京”,要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A方案依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B方案依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要求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打造“美丽南京”的必然选择。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打造美丽南京是从南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峻形势提出的;提出打造美丽南京,这将有助于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促进南京环境好转;提出打造美丽南京,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针对两种方案,说说各自方案的哲学依据。方案A,出黑板报宣传,可以从意识的反作用角度思考;方案B,出行,首选自行车,体现的实践的观点。‎ 考点:(1)辩证唯物论知识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2)意识的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点评:(1)关键是理解辩证唯物论所包含的哲学原理,主要有两对,即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2)针对方案谈哲学依据,关键是对方案的理解。如方案一,用黑板报的方式宣传,显然是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方案二,出行首选自行车,必然要从实践角度思考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