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五)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五)政治试卷

政治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0分)‎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下列名句能体现这一特点是( )‎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都不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自身传承的特点 D.有形强制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B:作答本题时要注意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答案B正确。‎ A:材料没有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CD:自身传承的特点、有形强制的特点,这些都不属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2019年2月10日,教育部等15个中央都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给他人起有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 )‎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②:材料强调,学校欺凌事件,会影响被欺凌人的身心健康,为此,教育部等15个中央都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学校可以对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可见,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①②正确。‎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不是观的,③错误。‎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4.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俄罗斯建交70周年纪念币,该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文化载体之中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中国——俄罗斯建交70周年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①③正确;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②说法错误,排除;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5.2018年11月5日开幕的进博会,汇集了来自各国的科技成果,突出了低碳化、数字化等新一轮科技发展热点,展示人类对历史和未来的最新探索,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材料表明(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中国举办的进博会是全球商品贸易盛会,也是全球文化盛会,推动了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①项符合题意;中国举办的进博会作为全球商品贸易的盛会,引领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项符合题意;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②项观点错误;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不能等同。‎ ‎(1)‎ 二者不能等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文化与后二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2018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这告诉我们(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 ‎ ‎②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④文化通过特定环境影响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国家公祭仪式告诉我们,文化通过特定环境影响人,公祭仪式让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①项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7.2019年1月1日,冯绍峰和赵丽颖官宣了怀孕的喜讯,让“知否体”走红网络。随即北京团市委官微“青年说”发布了一张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告台湾同胞书》的图片,并配以“#官宣##知否体#知否知否,应是一湾乡愁”的文字。材料表明( )‎ 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们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未涉及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正确,材料“冯绍峰和赵丽颖官宣了怀孕的喜讯,让“知否体”走红网络。随即北京团市委官微“青年说”发布了一张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告台湾同胞书》的图片,并配以“#官宣##知否体#知否知否,应是一湾乡愁”的文字。”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错误,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故答案为:B。‎ ‎【点睛】‎ 文化传播的途径:三条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站不倚门、话不高声;筷子不插饭碗中;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 ‎①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④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家风属于传统文化,对于材料中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④项符合题意;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9.“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①项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要辩证的、批判的认识,③项对传统习俗作用的认识过于笼统,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项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B。‎ ‎【点睛】‎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重要体现)四方面。‎ ‎10.‎ 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 ‎①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②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文化发展不失根基 ‎③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④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哀思,说明传统孝道文化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说明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①④项符合题意;对于传统孝道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②项说法错误;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 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1.2019即将来临之际,媒体人罗某用一场演讲带火了知识跨年。演讲以“中国式机会”为关键词,用“人生算法”解释普通人的突围之道。短时间内,这场演讲的点击量已经突破500万次,微博话题阅读超1亿人次。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 ‎②人们愿意接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 ‎③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 ‎④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沟通、传递和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媒体人罗某以“中国式机会”为关键词,用“人生算法”解释普通人的突围之道,用一场演讲带火了知识跨年,表明人们愿意接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短时间内,这场演讲的点击量已经突破500万次,微博话题阅读超1亿人次,这表明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沟通、传递和共享,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①错误;终身学习并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2.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访欧的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出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在此刻更显珍贵。可见( )‎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文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相互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说明了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 ‎②: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说明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正确。‎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选项表述不恰当,排除。‎ ‎④:题目中没有表述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3.2019年2月5日,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利亚一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制作的实验京剧《图兰朵》在罗马上演。该剧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融合了中西方戏剧、音乐元素,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这说明( )‎ ‎①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共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助于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④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实验京剧《图兰朵》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融合了中西方戏剧、音乐元素,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这说明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助于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4.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每逢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这主要说明( )‎ ‎①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作用,①观点错误,文化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④观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自古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说明文化对人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作用 点评:本题是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将二个错误选项排除,答案便可得出,难度适中。①观点错误,文化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④观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15.2022午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3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 )‎ ‎①说明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②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祥性 ‎③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カ ‎④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祥性,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④符合题意;文化的力量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①排除;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设计者的灵感,③排除。故选C。‎ ‎16.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藏族大鼓舞、傣族花环舞……他们各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④: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而材料讲得是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②排除。‎ ‎③: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纵向角度的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7.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5000余年的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该遗址真实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据此可知中华文化( )‎ ‎①灿烂辉煌,引领风骚 ‎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该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①。‎ ‎②④: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体现了中华的博大精深;该遗址展现了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④正确。‎ ‎③: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8.2019年5月6日,在“美丽中国,携手世界”主题中文日活动的开幕式上,一首河南琴歌《诗经·邶风·凯风》,一段安徽黄梅《女驸马》、一曲苏州评弹《枫桥夜泊》……把各国观众带入如醉如痴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 )‎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区域文化,渐趋融合 C.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显然,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A。‎ B:题目中的表述不涉及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B错误。‎ C:在该开幕式上,河南琴歌《诗经·邶风·凯风》,安徽黄梅《女驸马》、苏州评弹《枫桥夜泊》等曲目把各国观众带入如醉如痴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C正确。‎ D:该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D。‎ 故本题选C。‎ ‎19.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风格各异。这最主要体现了( )‎ A.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B.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C.中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中华文化鲜明民族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A ‎:试题要求是“最主要体现”,“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以比喻的方式阐释建筑,不是“最主要体现”,A排除。‎ B:材料中各地的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风格各异,这最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B符合题意。‎ C:试题“最主要体现”是地域性,“中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相对于B,不是“最主要体现”,C排除。‎ D:试题“最主要体现”是地域性,“中华文化鲜明民族性” 相对于B,不是“最主要体现”,D排除。‎ 故本题选B。‎ ‎20.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文明平等观,在文化交流借鉴中促进文化趋同 ‎②秉持平等和尊重,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③反对文明优越论,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④坚持开放包容,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①:“文化趋同”的观点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①错误。‎ ‎②:“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要求我们坚持文明平等观,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②符合题意。‎ ‎③:我们应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③错误。‎ ‎④:“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这要求我们坚持开放包容,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1.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主观题(20分)‎ ‎21. ‎ 材料一: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是丝绸之路的四个极点。在古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秉持开放、包容心态,对话沟通,彼此接纳,共同发展,形成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壮丽景观。今天,我们共建“一带一路”,必须着眼于沿线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找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契合点,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互相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促进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共同繁荣。‎ ‎ 材料二: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多年兴盛史、300多个声腔剧种和5万多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于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10分)‎ (2) 材料二体现中华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 (10分)‎ ‎【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的唯一存活体,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声腔剧种和5万多个剧目,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西方戏剧进入中国后,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吸收其精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