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
2020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政治调研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也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和经济带的显著标志。在我国具备大湾区发展条件的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通过大湾区规划建设,将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说明 A.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和制约 B. 人们总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联系 C. 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联系具有条件性,只有条件具备才会存在联系,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A错误。 B: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并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联系,B错误。 C:通过大湾区规划建设,将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正确。 D: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错误。 故本题选C。 2.生活在热带的欢乐女神闪蝶的翅膀上微小的锥形纳米结构可以让翅膀控制光的散射,从而产生绚烂的蓝色。受此启发,科研人员制作了一种类似的微小纳米结构,通过它可精准地控制光的方向,这种控光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建筑和隐身技术等领域中。这表明 ①获取真理性认识是一切科研活动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②随着认识的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着发生变化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④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研人员受闪蝶启发,制作了一种类似的微小纳米结构,通过它可精准地控制光的方向,这种控光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建筑和隐身技术等领域中,这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会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某校高三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将每一次笔记分割成“记录区、提示区和归纳区”三块。“记录区”用于上课时快速记录,“提示区”用于课后突出重点、补充疑问,“归纳区”用于写下整个笔记的提纲或延伸说明。从原始记录到重点提示、归纳整理,这一方法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C.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 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B:依据材料中记录区、提示区和归纳区所不同的功能可知从原始记录到重点提示、归纳整理的方法体现系统和要素的关系,B符合题意。 ACD:从原始记录到重点提示、归纳整理的方法体现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并未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必然与偶然的关系,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近几年来,上海崇明推进海上森林花岛建设,系统开展生态公益林、经济果林、生态廊道等林地建设,融合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极大地提升了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这一做法体现了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促进事物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②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 ③抓住重点,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统率引领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事物的固有联系推进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与间接、整体与部分之分,海上森林花岛建设正确处理了“生态公益林、经济果林、生态廊道”“文化、体育、旅游”(部分)之间的联系,结果是提升了“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整体),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整体在地位上处于统率地位,在功能上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的的功能有决定作用,③错误;人们可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具体新的具体联系,但不能改造事物的固有联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本题难点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在地位上,整体任何时候都处于统率地位;在功能上,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认为关键部分统率整体是错误说法。 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并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2019年新年伊始,习近平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京津冀。他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他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 ①改革创新精神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部分决定整体,要加强系统优化,实现科学发展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对发展不可或缺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说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对发展不可或缺,本题②④符合题意,应选B;矛盾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观点错误,应排除;③没有正确认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应排除。 6.“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基层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微腐败”有着切身之痛。“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习近平指出,拒绝“微腐败”必须“防微杜渐”,要在源头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祸。这告诉我们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发生 ②要重视量变防止事物向不利方向转化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要从小事做起,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提到“拒绝“微腐败”必须“防微杜渐”,要在源头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即重视量变,质变式量变的必然结果,②③符合题意;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重视量变,把事物发展控制在量变范围内,防止发生质变,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发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7.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发展观,①观点错误,事物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④观点错误,事物发展不仅仅是量变,还包括质变,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考点:发展观 点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考生要注意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难度适中。 8.一项全民健康日运动调查显示,45.83%的被调查者每天基本无运动,“工作忙,无时间”是他们疏于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有关健身专家建议,上班族应利用“零碎时间”锻炼身体,如步行上下班,多走楼梯,做简单的健身操,多做家务等。下列俗语与上述建议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上班族应利用“零碎时间”锻炼身体体现注重量的积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体现注重量的积累,A符合题意。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体现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不符合题意。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关于中医药炮制,药典中写道:“中药炮制涉及水处理、热处理以及酒、醋、药汁等辅料处理,无疑可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告诉我们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各种条件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不同中药炮制方法不同,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③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0. 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只有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只有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 ) A. 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答案】C 【解析】 同行之间的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的斗争性,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11. 下列名句与漫画《剪刘海》蕴涵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 )。 A.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B.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C.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B 【解析】 漫画《剪刘海》没有看到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项哲学寓意与之相符。A、C两项都是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D项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均与漫画《剪刘海》的哲学启示相左。 12.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该观点揭示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③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表明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恒也。”表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①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并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错误。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有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只有处在统一体之内的事物才存在矛盾,而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不存在矛盾,因此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刷脸入住、刷脸签到、刷脸购物……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刷脸”日益成为社会生活新元素。当人脸成为认证的“密钥”,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如何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盗用,是丝毫大意不得的新课题。由此可见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分析问题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由材料可知,“刷脸”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其两面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刷脸”有利有弊,应该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材料并未涉及主次矛盾,②不符合题意。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而非承认矛盾普遍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做到“三看” 一、看矛盾的数量 如果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一般就属于矛盾主次关系,如果题中只涉及一个矛盾,则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二、看所用字词 一般情况下,如果题中带有:关键、中心、主题、重点、重心、主线、核心、重中之重、首要、突出、第一、第一要务、要害、突破口、归根结底等字眼,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 如果题中带有: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绝大多数、总体上说、形势等字眼,就是强调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看方法和要求 主次矛盾侧重于强调讲工作方法,强调怎么做,要求处理问题时抓重点,主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次方面侧重于认识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认清本质,把握主流,强调对人对事的评价、认识、看法,涉及事物的性质。 14.2018年10月29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全面启动。此次“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精准深入,严查“一刀切”问题。其中遵循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问题导向:承认矛盾,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②聚集重点:分清主次,明确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③精准深入:在矛盾普遍性中寻找矛盾特殊性 ④反对“一刀切”:把握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问题导向,是承认矛盾,在同一中把握对立,①正确。聚焦重点,是抓主要矛盾,而明确事物性质和方向指矛盾主要方面,②不选。精准深入,强调矛盾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包含矛盾普遍性,③表述错误。反对“一刀切”,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正确。故本题选B。 15.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28个专家科研团队深入各个城市,实行“包产到户”的跟踪研究机制,进行驻点指导,掌握防治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一市一策”的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这一举措 ①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能有针对性地防治大气污染 ②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能总结出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经验 ③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④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将人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一市一策”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能有针对性地防治大气污染。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经验。③符合题意,深入各个城市、掌握第一手资料等体现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故选B。④表述错误,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从人的经验提升的。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对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创造和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和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梳理归纳,将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六方面28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在全国通报,以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交流互鉴.进一步推动形成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国务院这一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务院办公厅对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创造和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和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梳理归纳,将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六方面28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在全国通报,以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交流互鉴.进一步推动形成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本题①④符合题意;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②观点错误,应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③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本题应选B。 17.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2018年3月,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忧。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虽然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体现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材料未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CD不符合题意。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识属于矛盾主次方面,不是主次矛盾,A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18.有人运用“时间机器”理论进行投资获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投资者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验证发展模式,等待后者的国内市场开始成熟时再杀回来,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前者市场,进而凭经验优势获得套利的机会。从哲学上看,其成功之处在于 ①具体分析矛盾,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突破思维定式,摆脱主客观条件制约 ③善于把握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坚持经验至上,运用既有经验指导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这表明运用“时间机器”投资坚持具体分析矛盾,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①正确;“等待后者的国内市场开始成熟时再杀回来,进而凭经验优势获得套利的机会。” 这表明运用“时间机器”投资善于把握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正确;②中的“摆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坚持经验至上”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9.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守破离”蕴含的哲理是 A. 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B. 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的实践有决定作用 C.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案】D 【解析】 A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选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创新思维不能对实践起决定作用。C选项错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观点。题目中,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守破离”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故D选项入选。 20.创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是教育界一个常新的话题。当今时代,知识与创新主导了社会的发展进行。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这说明( ) A. 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思维决定着存在的基础状态 D. 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存在决定思维,故C项表述 ,不能入选;题中材料“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强调的是要树立创新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方法论要求。 21.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其中,“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技创新 A. 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 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C. 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D. 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B:“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技创新作用于心灵,这表明科技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B符合题意。 ACD: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和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均与题意不符,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这表明创新 A.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 是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C. 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反映了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实践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C项错误。本题选D项。 2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只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时,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说法错误。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新社会发展规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4.2019年出现了“硬核”、“好嗨哟”、“奔驰66万”、“盘它”等网络热词,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故事。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前提的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故事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符合题意。 ②:2019年出现了新的网络热词,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符合题意。 ③:价值判断 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前提说法错误,③错误。 ④:题干强调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与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无关,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5.我国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归农户,使用权可以放活。农民将使用权转让出去,吸引外来资本来发展乡村旅游,双方的钱袋子都鼓起来。这表明 A. 变革社会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D: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其结果使双方的钱袋子都鼓起来,这表明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D正确。 A: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非变革社会的实践,A错误。 B:题干涉及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并未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而非根本动力,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注意区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度)上层建筑有两方面的内容:(1)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2)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26.2019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生效。通过修改,一些早就落后于农民实践,阻碍农村发展的条款从法律中删除,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②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③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上层建筑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农村土地承包法》通过修改,一些早就落后于农民实践,阻碍农村发展的条款从法律中删除,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修改的依据是上层建筑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①④项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基本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及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7.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回顾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历史,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七十年来,党的执政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因为 ①维护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始终不移的价值追求 ②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 ③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七十年来,党的执政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因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共产党人最高价值标准,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①③项符合题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而不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②项说法错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叫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28.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B.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 人要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漫画及文字可知,木桶的价值在于装东西,如果不装东西,就不能体现其价值,有此类推,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人要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项不合题意;漫画主旨没有体现怎样实现人生价值,B、C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讨论“正义”时提出,借东西要还的要求是正义的,但如果一个人在面对是否应当把借来的刀还给打算伤人的刀的主人这一问题时,不还才是正义的。这一假设的意义在于 A. 弄清事实是价值判断的前提 B. 对不同价值判断应作具体分析 C. 价值判断是种复杂的认知活动 D. 正义要符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对于借刀是还,还是不还,哪一个才是正义的,需要弄清还完之后刀的用途,这表明弄清事实是价值判断的前提,A正确。 BC:题干涉及的是价值判断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并未涉及对不同价值判断应作具体分析,与价值判断是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无关,BC不符合题意。 D: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正义,D错误。 故本题选A。 30.中国有句俗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3月29日参加义务植树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习近平主席这句话蕴含的唯物史观思想是 ①认识到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②看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要的 ③深刻把握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深刻把握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选项与题意不符。④选项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其看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要的,认识到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①②选项入选。选A。 31.某社区中有些年轻父母工作忙,长辈不在身边,照护幼儿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提出一个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建立幼儿托管点,开展小规模、社区化托育服务。该方案能否实施应 A. 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B. 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C. 提请政府部门讨论决定 D. 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我国社区实行居民自治,社区的重大事项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因此,由该方案能否实施应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而不是由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主任、政府部门来决定,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某地为了破解山区农民办事远、办事难等困境,探索简政放权,将残疾人证申领、社保卡信息采集、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等10多项政务服务“下放”至村一级代办点。这一举措 A. 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B. 扩大了基层政府职权 C. 创新了政府监管方式 D. 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知识。将政务服务“下放”至村一级代办点方便了广大山区农民,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A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村里不设政府,B错误;材料不涉及政府监管的问题,C与题意无关;该举措不会增加基层工作的负担,D错误。故选A。 33.2019年1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党中央对纪律监察工作高度重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原规则进行了完善,并上升为中央党内法规。这一举措 ①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是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的体现 ③有助于党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④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党中央对原规则进行完善,并上升为中央党内法规有助于党增强依法执政的本领,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党内法规的修改,没有涉及党的主张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意志,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二、简析题:本题共2大题4小问,共计24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初,2018年媒体公开报道的乘客抢夺方向盘的事件多达42起。“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在车窗外。在社会文明的前行客车上,从来没有旁观者,大家都是同车人。面对抢夺方向盘,同车乘客抱有“看客心态”,就是在增加悲剧发生的概率。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用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旁观他人受害,最终很可能自己也要买单。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简要评析“看客心态”。 (2)如果遇到个别乘客无理取闹,请你从司机和同车乘客中任选一个角度为解决潜在危机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人在车窗外,“看客心态”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看客心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动,可能会导致事物之间联系的改变,最终很可能自己也要买单。③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乘客的“看客心态”不利于推进社会公德建设,不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从司机角度:劝乘客冷静.强调车中有摄像头;告诫自已要平和,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把车停稳并报警。从同车乘客角度:阻止个别乘客干扰司机工作;帮助司机报警并作证;通过网络曝光个别乘客的不文明行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告诉我们旁观他人受害,最终很可能自己也要买单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联系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简要评析“看客心态”,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联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 简要评析“看客心态”,属于评析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评析“看客心态”。 (2)如果遇到个别乘客无理取闹,本题请考生从司机和同车乘客中任选一个角度为解决潜在危机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本题比较开放,考生要注意面对的是遇到个别乘客无理取闹这一问题,从司机和同车乘客中任选一个角度为解决潜在危机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睛】做哲学主观题一定要仔细的地审清考查的知识范围,看看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还要了解每一块的具体知识,清楚把握每一个具体知识。同时,我们要善于分析材料,条分缕析,将学到的知识细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5.城市有困难,“城市大脑”来帮忙。 针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案件多发、资源短缺等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痛点,G市政府大力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方式,整合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城市大脑”对整个城市管理进行全局、动态分析,优化调配公共资源,能提升整个城市管理水平,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1)从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角度,说明城市大脑建设是如何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的。 (2)结合生活实际,请为打造智慧城市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整体,从整体出发,城市大脑建设着眼于打造智慧城市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②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城市大脑建设把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并对大量数据进行整合,优化城市公共资源从而形成对城市管理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有助于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 (2)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 ②看问题要全面,既要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有不可忽视广大居民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痛点为试题情境,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考生说明城市大脑建设是如何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的。知识限定很具体,回答本题要先回忆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相关知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然后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要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方式,整合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对整个城市管理进行全局、动态分析,优化调配公共资源,提升整个城市管理水平。考生把这些关键信息与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方法论对应起来,形成答案要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请为打造智慧城市提两点方法论建议。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只要围绕试题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书写试题答案即可。 【点睛】系统优化方法: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具有有序性、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36.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推进理论和实戏创新;要看到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指出,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总体思路,在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当经济运行滑向下限或逼近上限时,要按照既稳当前、更利长远的原则,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的措施,统筹施策,精准发力,使经济避免大的波动,保持平稳运行。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的。 (2) 结合材料二,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中央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要求的哲学依据。 【答案】(1)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坚实与时俱进体现了这一点。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要全面的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看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在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才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经济运行滑向下限或逼近上限时制定经济政策,必须要坚持既稳当前、更利长远的原则。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央为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要求为话题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 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的。 本设问属于体现题型,题目限定运用矛盾的观点作答。解答本设问,首先要求考生能理解并熟悉矛盾观点所包含的内容,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作答。 依据材料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考生可考虑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角度作答。 依据材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考生可考虑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作答。 依据材料要看到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考生可考虑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要全面的看问题的角度作答。 (2)要求结合材料,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中央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要求的哲学依据。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发展的观点有哪些,而是抓住中央对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要求有哪些,然后一一对应作答。 依据材料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总体思路,在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考生可考虑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的角度作答。 依据材料当经济运行滑向下限或逼近上限时,要按照既稳当前、更利长远的原则,考生可考虑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作答。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解法 一、考法揭秘 政治高考中“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分析材料中所体现 有关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 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哪些”两字出现。“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答题建模 “体现”类设问的解答,具体解题思路关键有三点: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1.一是明确知识(定点)。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能力。“××(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能力;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简要罗列。 2.二是研究材料(联系)。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3.三是比较分析(梳理作答)。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分别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4.应注意“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要紧扣材料,同时要联系实际。由于我们对所要求回答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在答题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由于没有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形成“两张皮”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37.2019年9月30日,在我国第六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镶嵌的8幅革命历史浮雕,镌刻了从虎门销烟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这一纪念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凝聚了无数先烈的铁骨精魂,更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奋进的民族精神。 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发扬光大。 材料二:针对网上滥用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的现象,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有网友发表评论说“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烈士的敬意和爱戴。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网上对英雄烈士不同态度的原因。 (3)围绕崇尚英雄就“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个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列出发言提纲的两个要点。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更好的发挥了法律、英雄精神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更好的体现人民的意志。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使其适应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时代要求。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对英雄烈士的不同态度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一样。 ②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英雄烈士的不同态度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社会实践不一样。 ③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对英雄烈士的不同态度是因为他们需要不同,立场不同。 (3)例: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树立崇高理想。 ②勤奋学习,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第六个英雄纪念日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对英雄烈士的不同态度为背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详解】(1)本设问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 本设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整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点。 法律属于社会意识,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强调法律这一社会意识的重要作用,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的角度作答。 法律不仅属于社会意识,同时也属于上层建筑,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这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考生可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作答。 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可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作答。 (2)本设问要求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网上对英雄烈士不同态度的原因。 解答本设问要求考生首先熟记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然后抓好网上对英雄烈士有哪些不同态度,一一作答即可。 网上对英雄烈士不同态度,表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考生可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的角度作答。 网上对英雄烈士不同态度,表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考生可从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的角度作答。 网上对英雄烈士不同态度,也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生活环境,社会实践不一样。 (2)本设问要求围绕崇尚英雄就“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个主题,召开班会,列举发言提纲。本设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设问要围绕主题列举发言提纲,言之有理即可。 针对材料所表明的信息,考生可从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等角度作答。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