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必修四第四单元第三十四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十四课时 寻觅社会的真谛 【分析考情 扫描考向】 考试大纲说考点 四年考卷析命题 考点展示 学习目标 真题分布 背景追踪 核心素养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应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018·11月浙江,31 结合H市积极推动医院改革的具体措施,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以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018·04月浙江,30 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选择题Ⅰ) 2017·11月浙江,31 结合中华民族的融合,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选择题Ⅰ) 2017·04月浙江,10 结合现实生活中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考查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判断题) 科学精神:全面理解社会意识的作用 ②应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2018·04月浙江,30 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017·04月浙江,31 结合本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16·10月浙江,9 通过社会发展与基本矛盾的关系,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作用(判断题) 科学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016·04月浙江,10 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判断题) ③识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8·11月浙江,10 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判断题) 科学精神: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17·04月浙江,31 结合本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选择题Ⅰ) ②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18·11月浙江,31 结合H市积极推动医院改革的具体措施,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以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选择题Ⅰ) 2016·04月浙江,32 结合北京的“朝阳群众”和杭州的“武林好大妈” ,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群众路线(选择题Ⅰ) 命题分析预测 1.高频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命题预测:结合十九大报告的新论断、党和国家改革措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年度流行语、党和政府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和措施,考查本课的相关知识 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点一点:一些流行语、热词的出现背后都有其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体现哲理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考点二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两个基本矛盾和支配其发展的两个普遍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二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点一点: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选一选:2018年4月,由浙江省工商联牵头成立的联合调研组,对全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显示:99.2%民企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从唯物史观看,民企之所以重视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它制约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故②④符合题意;劳动关系是我国经济基础的重要内容,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因素之一,但与材料不能构成因果关系,①排除;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劳动关系矛盾只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考点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不同社会包含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包含的两个基本矛盾。(矛盾的普遍性) (2)不同社会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其解决方式是阶级斗争。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其解决方式是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考点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考点五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考向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例1】 (2018·11月浙江选考,10)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 解析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 答案 T 【例2】 (2018·11月浙江选考,31)为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H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院实施挂号少排队、检查少跑腿、付费更便捷、住院更省心等举措,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政府推动医院改革( )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②证明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佐证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院改革,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①符合题意;政府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推动医院改革,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 符合题意。 答案 A 解后反思: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点练1] (2017·11新高考,31)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由题干中华民族经过迁徙和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形成共同的心理特征,这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符合题意,B、C项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案 A 对接热点: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2018年6月28日,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 理论解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政府作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定。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调整上层建筑,激发市场活力。 考向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例3】 (2018·07金华模拟)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答案 F 【例4】 (2017·04新高考,31)2017年,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这一改革( ) ①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②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 ④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题目中,浙江加快推进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这一改革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故①②③入选。④与题意无关。选A。 答案 A [对点练2] (2016·04新高考,32)从明星涉毒到路边猜瓜子诈骗,因“朝阳群众”举报而被警方处理的案件不胜枚举。近日,一支名为“武林好大妈”的队伍在杭州武林街道成立,数千位好大妈分布在各个社区,成为杭州版的“朝阳群众”。这佐证了( ) ①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历史发展 ④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一支名为‘武林好大妈’的队伍在杭州武林街道成立,数千位好大妈分布在各个社区,成为杭州版的‘朝阳群众’”表明了人民群众在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表述错误,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推动者。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故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答案 D 易错点1 混淆两大社会基本规律 矫正训练1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A、B与题意不符。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改革的性质,故D错误。“确权”主要是明确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使用权,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故C正确。 答案 C 提醒 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易错点2 误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矫正训练2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97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④不符合题意;①②正确,故选C项。 答案 C 提醒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一、判断题(请对每一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解析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故本题正确。 答案 T 2.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T 3.宪法修正案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解析 宪法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宪法修正案说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T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基本规律。( ) 解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答案 F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要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们的各项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解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保障人们的合法利益,不是保障人们的各项利益。 答案 F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新四大发明”“共享经济”“租购同权”“人工智能”……小小的词语,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发展变化。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具有时代进步性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促进 解析 材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个新词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发展变化,B项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于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项与题意不符;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作用而不是相互促进,D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适应这一变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5次修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④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宪法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宪法的修改是为了适应一些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故①③符合题意;②本身表述不正确,意识有正误之分,不符合题意,排除;④错误,说反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应该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8.2018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日本进行访问时指出,中日双方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维护政治基础,努力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材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承认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相向而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属于唯物史观道理,①不符合设问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中日双方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来处理中日关系,②正确;“承认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并不属于唯物史观道理,③不选;“双方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维护政治基础,努力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这体现了中日双方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答案 D 9.自浙江省试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激活了市场的活力,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体现(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解析 浙江省试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表明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变革上层建筑,使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故D符合题意;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非根本动力。 答案 D 10.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①顺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的知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故②④ 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故①不符合题意;改革不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故③错误。故选D。 答案 D 11.我国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 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体现了对原来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肯定与否定,①正确;《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我国新变化而进行的,这表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C。 答案 C 12.2017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这一做法表明( ) ①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在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中实现社会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题干中强调“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以实现社会的发展,故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1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因为改革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和完善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D.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因为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调整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B项符合题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项说法错误;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而不是根本目的,C项说法错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力量而不是决定力量,D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14.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这句话蕴含的社会历史观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这段话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认识论,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15.环境治理,作为政府治理的重大民生问题,在2018年两会依然备受关注;对于民众最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各省也着重笔墨,做出了结合当地污染情况的“答卷”。这说明( )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各主体行为的出发点 ②生产关系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③上层建筑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④价值选择应坚持人民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环境治理问题属于上层建筑,对于民众最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各省也着重笔墨,做出了结合当地污染情况的“答卷”,表明上层建筑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价值选择应坚持人民立场,故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各主体行为的出发点,在我国,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生产关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 D 16.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这种做法的依据在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 ③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这种做法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①④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②错误;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D。 答案 D 17.“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为此,必须( ) ①变革现有生产关系,加快促进老龄事业产业化 ②坚持正确价值选择,缓解老龄人口增长的趋势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④立足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健全养老保障政策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 ,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为此,必须立足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健全养老保障政策体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价值选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变革现有生产关系”;不能缓解老龄人口增长的趋势,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三、综合题 18.2018年开年巨制《信中国》,首播当晚就迅速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蹿红,引发强烈反响。该节目创造性地将视界对准共产党员充溢人道光芒的信件,形象地打开了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宝盒,信件所表达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焕发出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 (1)运用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焕发出独特魅力的原因。 (2)请你从观众的角度,写两条《信中国》中先烈书信带给你精神上的震撼,要求言简意赅,表达明确。 答案 (1)①社会意识从根本上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革命精神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在新时代赋予新的内容。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革命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革命精神能够激发人们前进的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示例:①英雄精神历久弥新。②无私奉献,感人至深。 19.2017年12月3日,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首播,一夜刷屏,成为2017年综艺最强黑马。与收藏层面的节目不同,《国家宝藏》通过明星小剧场演绎+专家巨匠解读的方式,深入浅出,让大众去感受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让摆在博物馆里的珍宝“活了过来”。这些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中国人情怀的国宝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情感寄托的存在。文物不是古董,文物活在当下,并且在今天还影响着我们。 运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人民是如何创造出这些温润到今天的国宝的。 答案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这些温润到今天的国宝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这些国宝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参与创造了这些满怀情怀的国宝。查看更多